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分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应基于不同作品风格流派、多样创作手法的特点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提出革新教学理念、深挖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开展对比教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篇1:

浅析高中美术课中的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 教育改革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已成为审美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直观的美术作品,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需的知识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概念及社会作用,并认识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而探讨美术作品的情感与精神表现。美术欣赏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真正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审美教育

现实生活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来源,美术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审美感情,从而征服我们。更重要的是教导我们审美对待现实生活本身,养成形象思维习惯,并使自己各种活动都带有创造成分和艺术性色彩。

从美术作品中描绘的事物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意会到那些并未被直接描绘出来的事物,犹如投石于水,引起层层涟漪。美术欣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并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彻始终。

一、美术欣赏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要素

高中美术欣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繁杂,而这些内容主要通过各类欣赏和专题介绍体现,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基本理论常识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审美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并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1.了解美术的社会作用。

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相对于这样一个广大历史文化背景来说,美术作品只不过是它的一部分。要理解塞尚的作品就必须理解塞尚的时代和构成塞尚作品的文化背景,以此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美术还具有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安格尔的《泉》、罗中立的《父亲》中看到了各种人物的精神性格美;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米勒的《晚钟》、勃鲁盖尔的《农民舞蹈》、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看到了各类社会事件的美和社会关系的美。凡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各个种类、不同形式的美,几乎都可以在美术作品中见到。我国美术界在社会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中必将起到教育作用和提高审美作用。

2.认识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美感质量高低不仅是个形式问题,首先取决于内容的充实“有分量”。我国现代油画家罗工柳的作品《地道战》就是内容充实的范例。在这幅油画作品中,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时代精神,作品活生生地体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理想: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画面运用经典的对角线构图形式,主次分明,动静得宜,扣人心弦,作品感情真挚,洋溢着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确是一幅革命内容与完美艺术相统一的革命历史佳作。同学欣赏分析作品的同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作品能力,将历史课中所学知识结合到作品分析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讲述,多给学生表现、展示的机会,通过动脑、动口充分认识到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是统一有机的两个方面,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欣赏作品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重大题材的艺术作品内容就有分量,而不重大题材艺术内容的意义就会很小。”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如欣赏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喂食》,画面刻画了三个孩子坐在门槛上,他们姿态各异,生动地反映了嗷嗷待哺的神情,作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之间亲切真挚的感情,使人们联想到主题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中还给同学们介绍了当时的生活历史背景,以及作品怎样反映出法国几次革命运动带给人民的贫穷和落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意识到不能只把重大题材与内容分量及思想混为一谈。再如凡·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等虽不是历史重大题材但都具有个人的典型性,是美术家对生活真理发现的再创造,艺术具有典型性,是优秀美术作品的标志,是美术创作的艺术表现。由此可见,题材的大、小、轻、重,对作品的思想意识倾向,即主题没有决定性作用。

二、美术欣赏是审美素养得以逐步提高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一定审美知识和审美观点逐步提高的。同学们通过欣赏中外各类美术作品,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同学们明确地认识到希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意大利文艺复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女性美的典范,是人类认识和探求的结晶。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不是硬性灌输,而是美术作品包含的审美和意义价值感染了欣赏者的结果,美术欣赏符合人们感性的认识规律,同时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正如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的那样:“人民每天瞻仰的这些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美术欣赏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美术欣赏是审美教育得以融入生活的感情要素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包括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美是具体的,人们不仅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满足,同样能在与人交往中,与大自然相处中感受到美。一个人能欣赏画在画布上的海景,而面对真正的海洋时却不能体会到任何审美激情,这是不可能的事。十九世纪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使自己的专业和行为都具有艺术分寸感与和谐之美,将美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通过美术欣赏学习,同学们荡漾在艺术海洋中,对审美文化领域范围内的各专业都有所了解,并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徜徉在艺术长廊中,让想象插上翅膀,增强直观形象的感悟。通过学习学生做到能欣赏、能评论,掌握许多史论知识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渗透,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逐步提高。因此,我们提倡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只有将审美教育与智能教育相结合,才能造就出具有审美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一代新人。

作者:于东敏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篇2: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应基于不同作品风格流派、多样创作手法的特点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提出革新教学理念、深挖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开展对比教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 教学策略 审美能力

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上,缺乏美术欣赏教学,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画作,而在自我创作时缺乏灵感和创意。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探索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美术教学本身是属于艺术教育范畴,然而单纯的美术技能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教授高中生美术技法时,还要注重美术欣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区分出不同美术作品的细微精妙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深挖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提升艺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欣赏是一个发现美并欣赏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参与都是以兴趣作为出发点,因此整个欣赏的探寻过程必然是美的、充满趣味性的。欣赏美术作品本身可以让欣赏者感受艺术带来的异样多彩的世界。这其中,不单单是对美术作品的点评和总结,还有欣赏到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核,知道每一个作品究竟美在哪里,美到了什么程度,作品的意境和特点凸现在什么地方,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哪里体现。这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大有帮助。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复杂高阶的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审美能力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训练的结果。美术本身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不单单是对世界的简单描述,还是作者艺术主张和审美趣味的表达,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通过对这些个性鲜明、风格各異的作品进行鉴赏,学生自然可以在无形之中提升审美品位。

(四)拓宽学生知识边界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美术作品的赏析,离不开对大量美术作品的解读、分析和品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如果是自己去欣赏,深度是不够的。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章法、科学系统地进行欣赏,才能真正体味到作品的精妙。这些美术欣赏经验是学生今后进行美术创作时灵感的重要源泉。

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

(一)应基于不同作品风格流派的特点开展教学

美术作品是个人主观创作意图的体现,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很多的作者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相类似风格的作品则集中形成了美术作品的流派。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当注意这些不同作品风格流派的特点,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之处,从细微处着手,善于归纳总结。

(二)应基于美术作品多样创作手法的特点开展教学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也是多样的。因为创作工具、材料和作者喜好和技法的不同,变化非常的丰富。而且不同的创作素材在进行创作时,也有着不同的表现重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高中美术教师在对这些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作品的创作手法来赏析。作品的创作手法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也应当作为作品本身来进行欣赏,例如不同画作的主题、构图和笔触,都体现着作者的个性甚至是当时作画时的心情。

(三)需要师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的欣赏本身是对艺术的品鉴,对欣赏者本身的审美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欣赏者本身没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素养,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意境,甚至无法发现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段。对美术欣赏来说,个体之间的差异化比较严重,传承的标准化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进行美术欣赏之前,高中美术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大量的作品欣赏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三、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理念先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以往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喜欢主导教学节奏,但教师的主导程度太大,讲课过于死板,则会缺乏新意和互动。而像美术欣赏这种艺术感知为主的课程教学,更需要教师打破师生之间的“墙”。高中教学的对象是有一定思想和主张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否则就会产生教学脱节。高中生由于社会阅历和知识积累都到了一定的水平,已经开始具备初步的独立人格,对很多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让学生自由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指点,确保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不至于偏离正轨。教师也应当控制好教学节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不应求快,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和方法。

(二)深挖作品内涵

美术作品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是人类记录和表达的重要手段。深挖美术作品的内涵就是在深挖历史和艺术的内涵。高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教导学生结合作者所在的年代和当时作者身边发生的事件来鉴赏,还要分析作者的经历和个人习惯及爱好,结合这些能够影响画作动机和目的的因素来辅助分析,找到每一幅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意义。只有深挖作品内涵,并多对比同类型的素材,结合各种背景因素来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和欣赏,才能做好美术欣赏,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准确。

(三)培养学生自我意识

在经过前期大量的训练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个性和阅历的不同而对同一件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自我意识就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之后创作的内涵深度。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个世界窗口,可以引领读者领略不同的风光。美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浅层的欣赏,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也不单单体现在欣赏美术作品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感官的延伸,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表达自我的需要。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自我意识,善于发现自我和表达自我。

(四)开展对比教学

由于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素养和美术功底,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作品对比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对比教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的。因为美术作品的欣赏本身是非常抽象的,要实现这种抽象的欣赏并最终内化成一种能力,需要大量的作品欣赏作基础。这就考验高中美术教师自身对画作的积累和理解能力,既要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所在,也要找到相似类型的作品的共性所在,还要找到相似作品在不同作者的创作中表现的不同的个性所在。

(五)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美术欣赏是欣赏作品内容和形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作品都怀着敬意和谦虚。美术欣赏本身需要长期的坚持才会逐渐有所收获,切忌半途而废和自以为是。高中美术教师应教导学生放低姿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不能因为掌握了一些创作技术,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储备了一些创作素材,就认为自己已经不必再进一步学习了。很多的经典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传世千古,是因为作品的张力和厚度。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意义决定了作品能够被认可的程度。不一定当下流行的就一定是好的作品,也不一定当时冷门的作品就没有研究价值。美术欣赏,就是钻研美术作品的精妙过人之处,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每一个好的作品的诞生,都凝聚了创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才华,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创作者个人的人格特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像在和创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应当用平等、平和的心迎接作品并和创作者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到美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美术欣赏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行为,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及时调整教学观念,用合适的方法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进行调整。重点是深挖作品的内涵,结合各项背景因素,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在欣赏作品量的积累下,达成自我创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熊 鹏.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2]杨 婷.浅谈职业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8(6)

[3]吴修杰.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4]羊 黎.浅谈职业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法[J].教育现代化,2016(30)

(責编 李 言)

作者:陈小颖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篇3: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摘 要】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活动以及个性化教学活动、层次化教学活动,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高效。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在对于一些现代作品进行欣赏时则更加困难。学生无法透过表象看内在,其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在本文中将针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审美评价;有效策略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有三个功能认知、教育、审美,如此可见审美的重要性。美术画作可以去展示出更多和社会思想、时代精神、伦理道德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辩证性的看待美术作品背后的内容。欣赏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手段,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美好的审美趣味,通过感知艺术形式以及获得审美体验来完成欣赏教学的各种实践任务,从审美的角度来评价美术作品本身。因此,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和审美评价合作有密切的关系。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需要建立在实践价值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反映出价值观念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价值不等同于评价,可以互相对立,也可以和谐统一。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尊重客观差异,选择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进而确定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评价标准,使其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二)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现实价值。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的社会功利性,有一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现实意识,使其明确利害关系。与此同时,审美价值的判断受到认知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在开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虽然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距,可能会影响审美判断以及审美评价。但是,教师更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审美价值判断的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尺度。

(三)审美评价的主客观统一性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以及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具有主观和客观的科学统一的特征,学生个人的视野和认知经验决定了其评价活动的主观性。这些主观性可能难以统一,造成评价的多元化。此时,教师在讲解美术作品时应对于自己的判断进行理性分析,同时也需要理清审美成分和非审美成分,从而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评价以及感受。教师的观点和审美评价并不是最终的评价,以及最权威的评价。师生共同开展欣赏活动可以让个人的评价和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对比。反复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评价的习惯,从而达到美术欣赏活动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评价作品内容和形式,提高欣赏教学水平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以及审美评价活动要言之有物。美术教师要将其寄托在现实作品的基础上,从而开展评价活动。在此过程中注重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赏析工作才能真正的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任何美术作品其表现的内容以及形式都会存在差异。例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各有千秋,其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内容都存在着差异,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内容,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美术教师在开展欣赏活动时要对于作品的内容以及所要展现出来的美术风格进行着重介绍。可以让学生结合以往的欣赏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状况来进行更加高效的鉴赏活动。理解绘画作品本身的多重性内容,分清主次关系,使得自身的感知活动和审美评价活动可以有的放矢。内容设置要有所创新,突出审美评价教学的相关特征,注重学生的个人评价,让学生对于具体的美术作品来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师生应开展更多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参与到美术作品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来。

(二)注重形式美感培养,提高美术欣赏深度

美术属于视觉造型艺术。学生在接触美术的过程中首先要接触审美形式,并且对于各种艺术表达的因素要了如指掌,如具体的线条、色彩,美术作品的肌理还有质感,学生都要有所了解。同时面对一些美好的自然事物也要进行触摸,如巍峨的高山,弯曲流转的溪流,争奇斗艳的花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的感受从而会对于美术欣赏作品,以及自然美、艺术美有整体的感知。学生在进行形式美感探究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提高美术欣赏的深度,熟练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各种鉴赏技巧和表达方式来进行高效的探究活动。这些审美形式和目标并不一定,从一开始都可以称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需要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和高效的讲解,才能成为啟发学生审美感知的钥匙。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以及审美教育的整体效率。

(三)注重语言优化,提高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针对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将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会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和形象。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则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也会相对降低。教师在对作品的结构以及内容进行评价和阐释的时候语言应有条理性,但是不应有较强的指令性,而是应当注重设置疑问,让学生可以对于其美术风格以及表达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应用自己的语言让学生从文学性、唯美性、技能性等各个角度来全面客观地评价美术作品。最后再由教师来进行最终性的评估和总结,从而使得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更加高效地培养,自身的积极性也会得到高效调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的欣赏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充分的发挥了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审美素养培养的核心需求来提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标和侧重点。在各个阶段教师都进行一些审美评价活动,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美术教师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参与度、审美感知水平来进行实践探索,同时进行更加高效的教学评价,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人美版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多维评价和审美评价,从而达到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唐广莉

[2]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探析[J],林宜宏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一中学校)

作者:周德英

上一篇:饭店产品品牌营销论文下一篇:饭店品牌营销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