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教学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美术欣赏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如今,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发展,作为相关的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掌握,本文以中职美术教育课堂中的美术欣赏为研究方面,在简明分析了美术教学过程的不足后,进一步提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的途径,希望能为中职学习美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尽绵薄之力。

第一篇:美术欣赏课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中有很多欣赏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设置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是学生形成美术艺术基础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后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也在美术课堂中加大了欣赏课的教学力度,如何利用好欣赏课,如何进行欣赏课的教学,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从让欣赏教学生活化、让欣赏教学互动化、让欣赏教学创新化三个方面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效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课是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情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美术欣赏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这种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教师应当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学习、接受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应当着重于改进小学美术中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从而才能创造美,让他们从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1.让欣赏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美术的欣赏课堂上,很多教师会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美术作品的特点然后去思考这些美术作品的内涵及其情感,但是,他们往往会忽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抽象的艺术作品来说他们根本无法体会,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从而找不到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当从客观事件出发,将欣赏的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已有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去感受美欣赏美,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头脑里面形成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皮影戏》这一课程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将欣赏教学生活化,如果只是让学生从书本上去感知皮影戏而不去将欣赏教学的内容生活化,那么学生是无法去体会这个艺术作品内涵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播放一段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皮影戏视频,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立体地去欣赏这个艺术作品,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感受这个作品,从整体上去感知皮影戏的文化内涵,去发现每一段皮影戲都是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达到欣赏美的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教师加强欣赏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提高对欣赏课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教学时真正的去体会到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标。

2.让欣赏教学互动化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中不断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提高欣赏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不断地互动,互相交流,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在师生交流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从而达到欣赏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风筝》这一课程内容的讲解时,通常都是要利用欣赏教学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这节课上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和学生进行互动,让欣赏教学互动化。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风筝艺术作品和学生平时放的风筝有何不同,最喜欢这些艺术风筝中的哪一个特点等问题,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不断的和教师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熟悉的知道学生的想法以及学生去感受美的方向与能力。同时,可以根据这些互动结果帮助学生去发展学生欣赏美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去欣赏美的正确方向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3.让欣赏教学创新化

创新这一标语是当今时代的首要任务,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也不例外,欣赏教学不能以传统的看书本引绘画为主,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创新,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懂得创新,学会创新从而达到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到《想象中的飞机》这一课程时,教师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让学生去观看飞机模型然后画一个飞机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一步步的引入新课,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本上的飞机激发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并不断创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不断的去观察一些关于飞机的作品,让他们去发现这些飞机与普通的飞机有什么不同之处,再让它们自己去想象理想的飞机,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4.结束语

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缩影,是现实的一个写照,它高于现实的艺术性,又源于现实的真实性。在美术课堂欣赏教学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不断的去改进欣赏课堂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反思总结,探寻出更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欣赏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孟建红.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78.

[2]严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32-133.

作者:杨婷

第二篇: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法

摘 要:如今,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发展,作为相关的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掌握,本文以中职美术教育课堂中的美术欣赏为研究方面,在简明分析了美术教学过程的不足后,进一步提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的途径,希望能为中职学习美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美术教育;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教学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的教育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当前,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评价,对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此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职业学校中的美术课容易被忽视,当前职业学校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当前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不足

其一,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当前,职业学校使用的美术教材,大多是一般师范院校使用的美术教材,或者是普通院校使用的美术欣赏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结合普通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学特点编写的,并不完全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其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不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有的学生想学习国画,有的学生想学习素描,有的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只想简单地了解美术。学生学习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教师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综合的审美教育,便会导致学生仅存的一点学习兴趣也消失。此外,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性学习美术,并没有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自身素质,这也是需要教师进行正確引导的问题。

2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2.1中职美术欣赏课配合技能课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中职学生审美能力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及“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除美来。”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需要感受并体验美术作品时运用其自身的感知、记忆和经验等知识,也是一种通过由分析到判断以获得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和寻求知识的过程。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陶冶了情操,也能够提升人自身的审美情趣。相较于普通高中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可能略显薄弱,理解能力可能也没有普通高中生强。因此,在中职美术课的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时技能方面的训练,更大程度的提高收的熟练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更加需要增设一些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区分优劣,增强对于美术作品的辨别能力。

相比于着重让学生“手高”,其前提是“眼高”。使学生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时能够多欣赏、比较、观察诸多大师及前任的名作,比如:属于古典风格的安格尔的《泉》;巴比松画派中的典型——农民画家米勒的《晚钟》以及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包厢》等广为流传并为大众所喜爱且接受的名作,让学生在一睹大师画作的风采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大师创作时的激情与意图。在向大师画作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画作进行讲解并引领学生如何欣赏画作,其方向及内涵,比如:安格尔的画作中,公正的线条、严谨的构图、明晰的色彩以及确切的轮廓;米勒在画作的表达中质朴、凝重的下笔,充满着抒情的氛围;而雷诺阿的作品中,鲜明透亮的色彩,展示出更为明亮的日光和清晰的构图。欣赏画作时,首先看到的时画面中所直观表现的内容。其次,需要关注画家表现画作时的方法,比如构图、色彩及线条和笔触,甚至总体的表现形式等。最后,有目的性的对学生审美进行引导,比如在烘托氛围等方面,与学生一起探讨推测作品的内容及含义,推测作家想要向大众表达的意图,深入了解画家的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2.2帮助学生拓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有了创造力,才能有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创造能力尤为显著。在教授美术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或对事物或对其他的感受,运用手中的笔将脑海中的虚幻形象变为可视形象。欣赏课则是培养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绘画技能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去。对于很多院校来说,只单纯片面的追求中职美术教学的升学率,注重技艺多于培养学生审美力,引起一些弊端,会使学生的作品风格单一、千篇一律。比如,在高考前教授色彩的课程时,让学生对于色彩的瓶瓶罐罐以及瓜果蔬菜、色调的运用,甚至画一个水果用几笔等都如同背数学公式一般要求死记硬背。通过死记硬背,可能会有一些短时间的效果,但最终会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观察力及创造力,没有了自身的审美,之后很难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与最初艺术教学的原则背道而驰。

开设欣赏课,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具有其不同的个性。比如,在讲授我国老一辈著名画家的名作时,其对传统画作的思维和创新,也应引入西方各流派艺术的风格及特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合具象、抽象;或者结合西方古典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原则与方向;或引野兽派的强烈色彩于中国山水画中;亦或在讲解近代传统中国美术的形式时,创造出现代风格与传统国画特点共存的现代中国画,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精神以及富有进取意识的学习精神,使学生既对大师的名作进行学习,又能培养自身独特的个性,更好的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及创新能力,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之笔下。

3结束语

综上,以中职学习美术欣赏课堂为教学内容,本文进行了几方面有效分析,在此过程中相关教师更要不断利用有效策略,积极讨论与实践,以此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龚雪娟.中职美术欣赏课中审美素质教育的落实[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25.

[2]滕竞春.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137.

[3]吴博,陆淑娟.中职中专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体会[J].艺海,2007,(04):129-130.

作者:欧珠

第三篇: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论述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提出明确教学目标、重视直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外实践等做法,以加强美育、培养兴趣、探索艺术、激发求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美术 欣赏课 教学 问题 策略

高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程陶冶自身情操、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全力冲刺高考,导致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校对美术课程均有一定程度的忽视,这给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美术欣赏课,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实际,将美术欣赏课故事化。教师在分析美术绘画作品时,通常是从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肌理、笔触等角度进行分析,这对一群还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而言过于晦涩难懂。一是教师单方面对作品泛泛而谈,对构图谈论三角形、S 型,对色彩分析光源色、环境色,甚至对着一片空白的印刷作品也可谈论其肌理丰富、色层厚薄,这种类型的欣赏课程只能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美术特长生。对于尚未接触美术专业课程和美术专业词汇的学生,即便教师分析得非常细致、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仍是听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的,甚至会觉得美术欣赏课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的教学方法过于片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中就变成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象征,这势必会挫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二是有些教师低估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甚至是批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谈论作品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或秘闻轶事来哗众取宠,对作品的分析却是三言两语,象征性地讲述。这种主次不分明的“故事会”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走进作品,但是没有对作品进行重点剖析,使得学生无法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无法获得赏析作品的能力。

(二)忽视教学目标,将美术欣赏课文学化。一是美术作品可以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有必然的联系。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喧宾夺主,仅谈论美术作品的出处、历史渊源、灵感来源、作品背景、文学特性等,忘记或者忽视讲述作家对作品倾注的情感、如何感受作品本身赋予的认知、如何理解作品技巧等,导致学生仅仅是知晓作品的历史背景,而无法接触作品所蕴含的美学特性。这种历史文化课式的美术欣赏课程即便教师讲述的内容再生动、形象、具体,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且严重偏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使得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的讲述过多,误入只以直白的语言讲解美术作品或只是让学生单方面欣赏的误区,导致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钳制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得学生无法形成个性感知。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感受美术作品的构建过程来体验美术作品,激发真实的审美情感,触发审美情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美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也不等同于美术技术教育,它是一种以修身养性、提高美学质量、深化自身文化底蕴的教育,是可以塑造或者培养人的教育。

王国维认为教育有两大领域,即体育和心灵教育。心灵教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方面,德育、智育、美育虽为三个不同的领域,但三者相互联系且相互渗透。美育存在特有的功能与规律,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而成,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孔子也曾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书礼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贯穿于育人的始终。美育的重要性是对世界整体性有审美态度,让学生懂得分辨美丑、知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这些能力需要学生在发现和鉴赏世界的美的过程中获得。因此,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理解艺术家对作品的初衷,并体会美术作品赋予的精神含义。教学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长期欣赏文化作品中潜移默化实现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能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吸引学生参与赏析美术作品。

(二)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能接触、认识甚至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的产生可以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为积极有效的心理因素。直观教学是目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利用多媒体设备,还是丰富教学活动、增加信息量,都没有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冲击力大、信息量丰富。直观教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直观教学的方法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实情选用合适的教法。例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详细地为学生讲述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特点,再让学生学会体验作品的肌理、材质等,接着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与自己亲身经历相关的美术作品,最后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多种感受去体会作品,以此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促使学生热爱美术欣赏课。

(三)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艺术。当下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美术欣赏课无须备考,属于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升学考试没有关联,所以对美术欣赏课的态度表现为教师讲述得相对有趣、生动、具体则听,讲述得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则不听。基于此,首先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表述美术欣赏课的特点,彰显视觉效果的特性,促使学生与之产生相应的情感活动,提高审美感受力。而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进入课堂,做好让学生放松的准备,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幻灯片,在轻缓、欢快的音乐中与学生进行短暂的话题谈论,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或者以幽默风趣、热情洋溢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学习。其次,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是否符合自然的教学规律、是否具有獨创性。例如,在教学《20 世纪外国绘画》时,这幅作品对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有些难以理解和不懂欣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个场景或梦境最为记忆深刻的一瞬间来进入本课程的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充当周公的角色,为学生诠释梦境与潜在意识的必然联系,接着再由梦境联系到绘画,让学生学会感知绘画作品是对梦境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生动灵活且紧扣课程主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针对美术表现手法进行示范性教学,促使学生学会理解绘画和欣赏绘画。最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做到寓教育于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升华于文化艺术之中。

(四)丰富课外实践,激发求知。现行的高中阶段美术教材中,选学单元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使得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开展的前提是不偏离课堂教学初衷,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为使学生能够学会美术欣赏、加深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操作培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造力。例如,教师适时安排学生外出写生、参观展览会、组织研究性的主题学习活动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课外活动需与社会美育活动、家庭美育活动相结合,才能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最终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社会存在的美学、自然界存在的美学、艺术本身的美学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鉴定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有自己的授课特色和审美能力,按照美学规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自觉、愉悦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龙爱.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1).

[2]周 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简介】王永琪(1972— ),男,汉族,籍贯甘肃舟曲,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美术及书法教育教学。

(责编 罗汝君)

作者:王永琪

上一篇:数学教学与会计论文下一篇:初级任职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