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美育在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初中美术教育是开展美育的载体,重点在于“美”+“术”,即提升审美水平(认识美、欣赏美)和掌握创作技能技巧(表现美、创造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 篇1: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摘要: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的核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育的拓展与延伸。由于学校、家长不重视美术课程,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单一、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方法等,美术欣赏教学正面临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学校、家长、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传统观念与看法,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积极性;

美术欣赏课作为普通高中美术科目学习的模块之一,以审美教育的核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要达到上述目的要通过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吸引学生参与欣赏。

一、摆正学校教学心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上级领导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十分重要,而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往往在于升学率。由于美术欣赏课并不纳入高考成绩计算,因而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部分学校甚至将美术欣赏课改为自习课或其它文化科,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我们不否认学校领导为学校生存问题所作的“努力”,但同时我们更应明白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考虑到今年、明年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当我们看到有的大学生穿衣打扮连基本的配色知识都没有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有的大学生连中国画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明白到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应该摒弃只注重升学率的价值观。作为学校要摆正教学心态,美术欣赏教学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是搞好美术欣赏教学的前提。美术欣赏教学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在当今社会乃至学校都没有得到完整健全的认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仍然对其存在偏见,认为这门课并不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记全体师生达成共识,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美术欣赏课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改变单向的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

传统“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常常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和对作品的感受,而不去思考和怀疑,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程,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程更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心里活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影响着欣赏活动。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去欣赏作品,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手段,能使教学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等等。这都大大地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科技量。同时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美术欣赏课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成为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按照教材上很有限的作品讲解、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则可以把大量的作品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直观完美地完成欣赏课的教学任务。美术教材中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也有浪漫古典的西洋画;有独具特色的中外建筑,也有令人感叹的中外雕塑。美术情感所表现的多姿态的美,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调动学生欣赏美术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延伸与依拖,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库,同时,网络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进行交流探讨学习。

四、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让教学更贴近学生

在欣赏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影响着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宽容的态度去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并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等,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去。

总之,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程的积极性首要的是转变学校、家长、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传统观念与看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强调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建立平等的教学气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真正体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价值。现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考试、升学压力,这给予每一位师生最大的个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和长处,相信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林伟珂

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 篇2:

在欣赏中提升审美品位 在实践中激发创造能力

摘要:美育在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初中美术教育是开展美育的载体,重点在于“美”+“术”,即提升审美水平(认识美、欣赏美)和掌握创作技能技巧(表现美、创造美)。针对目前中学美术教学教法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性、指向性、实效性入手,从“美(审美能力)+术(创造能力)”两个大方向出发,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技巧为中心向以愉悦审美为核心实行“两个转变”,实现有效的“美+术”管理实践,推进美术欣赏与实践创造相互促进。

关键词: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 教学组织方式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五项素质教育重要组织部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美术教学,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们运用手中的材料,将心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加以充分的表现,实现美的创造。但在现实中,美术教育往往被忽视,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与美术教育的“顶层设计”存在较大距离。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上看,一是美术课没有纳入中考科目,毫无应试竞争优势。二是教师编制主要用于保证语数外等学科的师资,加重了美术教师结构性缺编。三是课程安排缺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足课、开满课、提高“素质教育”,中学也开设美术课,但美术课往往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

从组织教学上看,一些美术老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只是“为教而教”完成教学任务,仍然以教师单向式灌输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意识不够强,双向式互动相对欠缺,对学生的差异性顾及不多,对其审美欣赏培养不足,对学生兴趣调动不够,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热情。

从自身教学上看,教师往往侧重于单纯绘画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学习的引导。课堂上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欣赏理解作品成为一项生硬的教学任务,未能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互动转化。

二、有效的“美+术”管理实践

针对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美术教学教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进行了有效的教育管理行动尝试。

一是转变中学美术教学理念。通过研究教学要求、分析课标、学生学情,从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性、指向性、实效性入手,尝试从“美(审美能力)+术(创造能力)”两个大方向出发,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技巧为中心的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向以愉悦审美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转变,使学生获得艺术理解、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审美愉悦,丰富审美经验。

二是拓展中学美术欣赏空间。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围绕提升学生审美欣赏能力,我在上课之前认真查阅美术教材内容中的背景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背景、史实内容;在课堂上,我利用投影、挂图和多媒体,展开现有美术教材欣赏内容,通过点明教材作品中人物神态、身高胖瘦、衣着线条等具体细节,通过对比唐宋明清美术作品风格的变化,将每个朝代国力强盛程度、儒释道等教派文化影响、社会审美时尚变迁等画面之中看不见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领略、感受到历史文化对画家、对作品的深刻影响,共建情感共融、审美共鸣的桥梁。

从作品欣赏的思想性上,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以及社会背景,加深了学生对作品背后的现实性、社會性的理解,避免“就作品谈作品”,真让学生领会到“作品的思想是作品的灵魂”,使得欣赏目的“落到实处”。

从作品欣赏的艺术性上,分析作品的艺术门类、构图、造型色彩、主题立意,引导学生产生视觉快感,体验作品中的情绪和情感,感受作品美的存在,最终实现审美艺术欣赏的目的。

从作品欣赏的文艺评论上,鼓励学生尝试开展美术作品评论,将美术欣赏引向深入。采取分组讨论、互动式引导、情景式模拟等教学教法,引导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产生创造性认识,实现审美空间再拓展。

三是提高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欣赏与实践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指导实践;实践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提升欣赏水平。

在课堂实践课上,素描与水粉学习是主要内容。在素描教学中,我坚持感受先行、思考跟进,既强调从物体之间关系、形体组织特点的角度,仔细观察对象,全面地感受和理解静物布置意图,更强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色调变化,让笔下的线条活起来,让静物呼之欲出,体现静物的立体丰满。在水粉画教学中,我辅导学生选用中性色如褚石、橄榄绿打轮廓,运笔以生涩感为佳,经营构图,画出基本素描关系;采用揉、擦、洗为主的技法;用色彩塑造形体,亮部色彩用色要厚,有厚重感;暗部色彩用色要薄,有透明感;高光处理要自然生动,把握好画面整体色调关系。

在课外实践中,我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怀抱之中,到公园、桥边、田野观察写生,一方面观察、欣赏大自然之美,选择引发触动心灵的实践对象;另一方面,把课堂所学充分运用到实践之中,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培养学生从内心流淌而出的审美情趣。同时,组织开展摄影、手工制作、参观街头雕塑等活动,多方位地让学生们接触自然、感受美好的审美情趣。

三、创新中学美术教学组织方式

为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我转变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教学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小组讨论法。小组中每个同学都要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小组为单位给出理解结论。如我提出《生气的脸》《夏天和秋天的树》《雨伞开会》等开放性主题,让学生讨论人的脸部表情、树叶的季节变化等特点,将“一切景物皆有情”的理念融入学生心的灵之中。

2.引导思考法。不要学生“动手”,而要学生“动脑”。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封面上的马,跟现实中的马有什么不同?神女飞天的飘带有什么特点?有哪几种形态?给你什么感觉?如让你画你熟悉的校园景色,你认为应如何取舍?你想用什么样的颜色?

3.“创造设计”法。例如,请学生给学校设计一个新校徽、为合肥马拉松比赛设计吉祥物,等等,有目标指向、有空间要求,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本阶段的研究收获

通过上述教育行为,学生们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大大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创作出了富有情趣的个性作品。如布艺娃娃、动漫贺卡、剪纸等一批自发性、原创性作品,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的美育水平得到提高。不少同学表示“蓝天下的云朵真美”“爱护海洋,留下可爱的北极熊、海龟”“我爱我家、我爱巢湖”。

作为中学美术教育者来说,要按照新理念的引领,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改进美育教育的方式,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落好。

责任编辑:陆晨阳

作者:杨新祥

美术欣赏创新教法管理论文 篇3:

农村幼儿园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乡村中的各类材料就像不会说话的老师,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进行美术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孩子的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欣赏、操作和享受成功。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活动;多元化

作为一所地处农村的幼儿园,孩子们有很多机会融入到乡土文化中,和花草为伍,与虫鸟嬉戏,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更容易激发他们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农村的乡土资源唾手可得、取之不尽,所以,我们将乡土材料投放于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这样不仅为活动增添活力,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一、深层次地认识“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的内涵

(一)“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是一种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多元化的美术教学研究将注重开展幼儿园多元化课程体系,将美术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农村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选择具有农村特色的材料和内容,进行教育实践的探索,开展多元化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二)“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是一种状态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实践中,教师们随着研究的进展不断地转变着:从重知识技能到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管理者、指令者、组织者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从重视教法到关注学法;从课堂环境到回归生活;从单一评价到到多元评价。通过营造研究的氛围,培育了我们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增加了我们的科研能力,推进了我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育行为和评价方式改革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水粉画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了,泥工、手工制作、折纸促进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美术欣赏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二、多渠道地拓展“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的通道

(一)理论支撑,生成乡土课程

平时,我们搜集了众多与乡土资源运用方面的书籍、文章,通过学习优秀美术教学案例,了解到美术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还通过网络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并和同事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为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丰富了自身的经验。在多种理论支撑下,我们细心地收拾整理零零散散的乡土资源,根据不同的季节设计出适合幼儿成长的美术教育活动,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给教师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借助环境,营造乡土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中也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要开展多元美术活动,创设适宜的审美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能使幼儿浸润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和熏陶之中,又能对幼儿的感官产生明显的诱导和激发效应。我们借助多元的乡土材料,以乡土文化为特色,师幼共同由收集各种民间生活用品:扁担、瓦罐、扁、篮子等等,对班级美术区角进行乡土风情的装饰,营造农家小院的环境,传递浓浓的田园风情。

(三)依靠载体,活化乡土内容

1.主题教学活动。结合各年级中的主题活动,将乡土美术活动穿插于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角色、区域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将乡土资源运用于美术活动中。

2.田园美术节活动。为了让我园美术活动更具乡土农韵,我们举办了“田园美术节”,以突出自我表现和创造成就感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激发师幼审美情趣,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并从中感悟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3.日常教研活动。以集体教研和网络教研交错进行,将重点落实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开展,网络教研作为一种补充。通过运用一课多研、互相听课的形式及时发现乡土资源在活动中运用的利和弊,以便能做到及时更正。

(四)家园共育,融合乡土文化

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研究更是如此,面对农村乡土材料,家长朋友们也是了解甚多,故在美术教育中,我们时刻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家园共育做到极致。

1.收集。在运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每次活动中家长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乡土资源,对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渐渐的他们的教育观念也与我们教师逐渐达成一致,同时也为有效开展家园共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2.传授。农村的家长朋友们对于乡土资源的运用,了解颇多,而且有的甚至是从事这类行业,他们对这些材料的开发和运用有着独特的见解,我们了解了这些家长资源后,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为我园的孩子们做这些方面介绍,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探索出多样“农村幼儿园实施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选择多元化的材料

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类操作材料,对幼儿习得操作经验、掌握表现技能、提高创美能力乃至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乡村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取材方便快捷,不失为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举措。

1.自然物类。各种颜色的花朵、不同形状的树叶,大小形态各异的沙石等等。在小班美术活动《树叶画》中孩子们在事先压平的树叶上用水粉点并吹画,最后制作成漂亮的书签。

2.蔬菜瓜果类。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玫瑰花》,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尝试用青菜的横截面进行蘸颜料印画,感受蔬菜印画变玫瑰花的特殊效果。

3.果壳类。如,种子(绿豆、花生等)、壳类(鸡蛋壳、贝壳等),在小班美术活动《贴点点》中,教师引导幼儿在白胶处尝试运用果壳进行粘贴的造型活动。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法

1.营造氛围。幼儿只有处于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中,才能尽情参与美术活动,在研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活动时,往往他的美术作品是七彩斑斓的,而在心境低沉或者郁闷时,活动速度迟缓、唯唯诺诺。美术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想法,给予幼儿自我表现的空间,我们接纳和支持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下,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积极的行动。我们不仅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还为孩子们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我们在园内墙壁上展示着不同年龄段的美术作品,在优美的环境和色彩鲜艳的作品熏陶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挖掘技能。在活动中我们常用形象吸引的儿歌、故事引导幼儿对美术内容的理解,我们因势利导地将活内容编成小故事或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一边讲故事或念儿歌,一边进行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更丰富了他们乐于参加美术活动的积极兴趣;我们还用声色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对活动技能的掌握,在纸工活动《毛毛虫》中,通过视频播放操作方法,孩子们立刻学会了制作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运用不同旋律的音乐提高幼儿对作品背景的感受,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听觉,使他们从中感受不同旋律所带来的不同感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欣赏理解的目的,丰富幼儿的美感经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

3.正确评价。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我们对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我们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互动方式

在倡导创新活动的同时,结合本园的田园美术节,提供各类互动平台,让孩子们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亲子互动中获得更大的乐趣。大班幼儿合作绘画“我们的乡村”同伴之间一起商量作品的构图、布局,然后完成长卷画;中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半成品的玻璃瓶(上面贴满双面胶),然后幼儿运用麻绳进行缠瓶,最后在瓶身上作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班插花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用心地观察着周围的花花草草,运用日常废旧瓶罐,将采摘来的花草进行装饰,不仅孩子们获得了快乐,家长们也体验到了不同的亲子活动。

(四)促进多感官的审美技能

1.在欣赏中提高幼儿的审美力。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沙画》中,教师通过出示沙画大师的各类作品供幼儿观赏,孩子们在观赏中既理解了大师的作品内容,也感受到了大师的作品意境,在与大师作品对话时孩子们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释放和升华,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2.在操作中开启幼儿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自然资源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农村自然资源与美术手工活动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与自然资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相同的材料经过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就能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豆族秀》中,孩子们在即时贴的背面用不同颜色的豆进行想象创作,有的用红豆做小丑的嘴巴,用黑豆做小丑的眼睛;有的用红豆做花朵,用绿豆做叶子;还有的用黄豆做太阳,用蚕豆做房子等等,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发挥想象,用各种豆创造出多幅生动有趣的作品。

3.在分享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力。美术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和能否拓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面对活动中种类多、数量少的操作材料,孩子们不禁会想到要和同伴一起合作创作,这样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喷画》中,教师在一组桌子上提供的材料是四个石头、五片不同形状的叶子、六个贝壳以及若干的沙子和种子,显然孩子们若只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摆放喷画,画面会空出许多,而且内容单一,于是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在一张大的纸上将这些材料摆放在不同方位,然后进行喷画,活动后孩子们看到通过合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欣喜若狂,因为他们懂得合作、配合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同伴间的合作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充满生机活力的乡土资源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创作的乐趣、张扬幼儿的个性,还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我们通过独特多样的方式不断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示,也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中体验乡土资源无限魅力。

作者:王怀兰

上一篇: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