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欣赏课美术论文

2022-04-20

内容摘要:美術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是从目前的应试教学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欣赏能力开始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欣赏课美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欣赏课美术论文 篇1:

探索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欣赏课的途径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美、创造美、提升创新能力的理想途径。只有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必要条件;专业化;自主性和创造性;感知能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9.143

一、正确认识学科地位是有效开展美术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今在倡导教育公平和全国上下努力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的大好形势下,现在农村的办学条件较以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教育设施、设备等硬件的配备已经基本能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对美术学科的欣赏课而言,要想改变只以教师讲、学生体会为主的授课方法的做法,我们要从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全面发展出发,端正认识,解放思想,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跳出来,着力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情趣的培养。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要求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尽可能配备能支持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室,配备能完成教学工作的教具(教材要求的挂图)、器材(画架、画板)、模型、仪器等;学校尽可能安排计算机等现代教育设备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学校尽可能安排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书画展、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等相关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就能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也能为美术欣赏课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和继续再教育

由于历史原因,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大多数学校美术课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授。这样,授课教师由于没有专业的美术知识,教授美术课时只是安排学生抄抄课文、随便画画,完成作业次数而已,根本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使是有专业教师授课,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所谓的英语和数理化等主要科目上,基本无法按照大纲的要求开展美术课的教学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音体美与英语、数理化一样对待,不分主次。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是社会的要求,是每个学生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配置专职美术教师刻不容缓。有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长流水。”作为专职美术教师,在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迅速增加变化的今天,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充实自己,时刻要向古人学,向今人学,向周围的人学;时常参加专业培训,加强专业自修;多写、多画、多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展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需要。

三、在欣赏课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中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引导下,他们要学习必要的美术常识、美术原理、美术方法与技法,来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因此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凭一张嘴一讲到底、学生只抄抄写写,随便画画的办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教授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学习欣赏课的目的,长此以往会毁了学生,也会毁了教师自己。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要转变观念,用所学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变单一的讲说传授知识为利用多种手段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全方位设计教学过程,反复探索,不断反省,以达到传授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教师采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图片资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意识。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固然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起到关键作用,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的情境中获得更多知识才是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事实证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更加突出,美术欣赏课会关联到课文所涉及的各科知识,多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为实现美术欣赏课的高效开展创造了条件。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查找、学习获得美术学科所需求的各种辅助知识和材料,配合教师积极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为开展直观教学活动的课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美术欣赏课和其他美术形式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互相依存。教师还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雕塑等美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更加灵活,动手能力更强,为美术欣赏课的高效开展注入了活力。而且,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时常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敢说、敢做,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高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为时不易,需要教师、学生及其制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共同使力,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东方.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美术课[J].课外阅读旬刊,2012(8).

[2] 严龙珍.农村美术教育之我见[J].新一代月刊,2013(8).

作者:吴兴

中学欣赏课美术论文 篇2:

基于中学美术学科文化素养的美术欣赏课

内容摘要:美術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美术欣赏教学,是从目前的应试教学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欣赏能力开始的。

关键词:文化素养 欣赏

一.美术学科文化素养

在美术的新课标中第二大点基本理念中提到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在再次阅读新课标和查阅其他资料的基础上,从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价值态度几方面总结出美术学科的学科文化素养有以下几点:

1.美术学科的知识结构与技能

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既是新课标中提到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2.美术学科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3.美术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追求,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基于此,老师应该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使该内容与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相符。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在美术教学欣赏活动中实现学科文化素养

1.启发诱导,设疑探究,关键在“问”

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启发、引导并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鉴赏作品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问答法,又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唤起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知识的实际,设计不同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谈话,以此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潜能。同时结合多媒体、放幻灯等教学手段,以作品的美点进入赏析,启发诱导、设疑激趣。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人美版13册赏析课)时,我先播放德军大轰炸的场景幻灯片,通过眼看耳听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随后我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为什么?画家通过什么营造出我们所感受的气氛和情绪?他想表达什么?这时的学生会感受各异:混乱、画面的灰色调十分压抑,等等,如此学生的思维随着这样的引导和互动,逐渐进入到对作品内容、表现形式和表达主题的探究之中,既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能更好的激发其对作品做深一步探究的兴趣。此时,我继续由画中具象征性的牛、马、花等物进行引导赏析。这样,在活跃的谈话气氛中将学生逐渐引入到一个“探究式”的思维领域,从而达到自己感知作品美之所在,极大调动了学生欣赏的积极性。

2.创设审美情境,唤起联想, 品味意蕴美

先直接感知再进行审美体验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情境的创设就尤为重要。适宜的情境有助于欣赏者产生思维联想,继而引发审美情感,最终达到深层的理性欣赏。在教学时,我采取多学科相渗透,视、听、说相结合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发想象和情感,来体会作品的意蕴美。将美术、音乐、语文、社会、品德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触类而旁通,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讨论交流,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我们知道,审美评价具有主观性。艺术大师罗丹就曾发出“一百个观众眼中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的感慨。中学生往往喜欢独立思考、研究问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沟通与交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讨论。在上欣赏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权利和表达机会。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总之,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追求,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陈树杰.我的“核心素养”观: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担当[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15-17.

作者:陈冬梅

中学欣赏课美术论文 篇3:

对职业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职业学校的美术欣赏是公共艺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培养、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美术欣赏课应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美的演绎与升华。

关键词:职业中学;艺术课程;美术欣赏教学;思考

作者简介:陆红弟,女,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美术教育。

2013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的美术欣赏是“公共艺术”美术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培养、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传统的中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科目的教学中,存在着重做轻看,重动手轻动脑的倾向。美术课往往被称为画画课,而音乐课往往被称为唱歌课,教师把教会学生画画、唱歌作为基本的教学目的,一堂课教学生画一幅简单的画,唱一首简单的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艺术科目在中小学作为一门公共课,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它重在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一种高雅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所以,优秀作品的品评鉴赏在中小学艺术课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和不容忽视的。本文就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居高临下,驾轻就熟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比创作本身更复杂,也更难得。因为对创作来说,鉴赏是后期的,也是居高临下的。一件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凭的是灵感和激情,而鉴赏是一种“冷思考”,它要用甚至比创作者更内行的目光去品味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并对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所以,鉴赏者本身一定要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这必须靠教育才能实现。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在这方面,至少在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带有权威性的行家里手。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增强而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博引广论、学生知识的日益积累,能促使美术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在金属工艺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了。而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提出,“焰火”是否也可以将其看作是雕塑作品——瞬间雕塑,这个思路反而使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可见,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它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鉴赏者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

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美术欣赏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适宜采用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要防止在学时有限的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而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美术教育之所以无可替代,就在于它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的,因而,美术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欣赏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欣赏者通过感知与体验美术作品从而做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

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的开设,主要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然而,上述目的不是通过一二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美术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本身往往隐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由于“欣赏无定法”,因此,也给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空间。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而另一位唐代书法家怀素观夏日多奇峰、夜闻江涛,启发了其书法艺术的灵感。这些事例告诉我们,既然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那就可以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加深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然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对古代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和感受过程中,会觉得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们可以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的意境。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就相对容易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作者都以描写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极力追求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无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作《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将音乐引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教师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所形象表达出的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这样,就使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从而激发学生大胆地进行想像,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美的演绎与升华

职业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我们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就能逐步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欣赏本身就需要有视觉的直接参与。而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中能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认识规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为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为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的65%。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其视听信息传播能力,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学于美,美中育人。

多媒体中的图形处理软件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编辑处理任务,可以对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中时代跨度大、作品容量多的内容进行归类编辑,罗列比较。运用强大的图形功能,可使学生的视觉感官直接感受到作品形式上的美点。一堂美术欣赏课,教师如果抓不住学生这种最初对作品直接的欣赏反应,就无法将整个作品的全部美点都找到,从而难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上升到理论深层次的分析,也无法让学生欣赏到清晰、完整、优美的艺术作品。而抓住作品的突出美点进行教学,教师也可避免讲课面面俱到以及美术欣赏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必须由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难点所在,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教学中,对于形体这个语汇中点、线、面、体的理解,教师应设计一个课件演示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样,大多数学生都会从原来只关注画中人物长得漂不漂亮,进而学会欣赏画家是如何运用点、线、面、体来塑造人物的形体;能在画面中积极寻找到不同的点、不同的线和不同的面,从而表达他们对作品构图的理解,逐渐体会画家的内在思想感情。教师再结合初中所学的构图知识,使学生对作品构图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这种学生和电脑的人机交流,揭示构图的规律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容易使教师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还可利用电脑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收集和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制作成VCD文件。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可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再慢慢按时间顺序演示经过调节的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归纳、理解三大艺术巨匠画作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风格。通过对比,学生也能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

目前,各职业学校正切实落实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美术欣赏课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美术欣赏课培养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现身说法的能力;其次,学生也只有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深切体会艺术家们独特的构思技巧和技能技法,进而予以恰到好处的分析和评价,并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感悟。

[责任编辑盛艳]

作者:陆红弟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自杀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