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见美术作品欣赏

2023-04-04

第一篇:小学常见美术作品欣赏

中段小学美术优秀作品欣赏1

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天涯石小学锦东分校:李黎前言:

2010年9月,我们科研小组承担的《欣赏美术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被确定为区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参与教师培训、教育教研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真正体会到了我区美术教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一)《美术课程标准》的需要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美术欣赏课划分为“欣赏·评述”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并作出了说明,该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途径十分广,但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生发展需要

对于学生,尤其是我们学校大多来自当地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已成为一个大的问题。例如:在四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到凡高、杜菲等知名画家,师提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画风及代表作呢?孩子们眼神目然。按理说,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本应该每个孩子都知道的答案,可孩子们连这样简单常识都不知道,这一点就可能反馈出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的狭窄。

(三)素质教育需要

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学习好美术技能和技法,更需要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如何提高美术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欣赏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审美的能力是可能提高的,尤其在我校以“美术为特色”

这一优势环境中,更有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能从枯燥无味的欣赏课到喜欢上欣赏这一过程的转变,那么就能使他们对美的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二、课题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欣赏、审美能力

(二)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即通过感受艺术作品,领略其中的趣味,从中获得感性认识,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能力。

审美能力:指欣赏、识辨和鉴赏美的事物和美术作品的活动能力,是审美意识和美感的反映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现实的活动能力。在这里主要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是学生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渐获得并不断丰富的特殊能力。

三、理论基础

(一)《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由此,我们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开展欣赏活动,并通过欣赏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目标

1、构建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审美能力的活动策略体系,创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2、通过各种自主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交流性的艺术活动,多方提高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切实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等。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审美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借鉴与本课题相关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分析同一领域的研究要点和成果,认识其不足,并联系当前教学新理念,形成自己的研究思想。

2、行动研究法:

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校内外美术活动,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艺术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个案法:

通过对学生个体表现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努力构建提高学生作品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策略,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我校

三、四年级学生为个案,探讨如何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七、课题研究思路:

一、精选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解读。

二、学生走近生活,感知优秀作品源于生活中的美。(让学生从课本走到生活实际)

三、教师指导,注重融合。(感兴趣的优秀作品到其它优秀作品过渡)

四、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最终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八、课题研究课题实践成果

(一)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优秀作品美。

1、感官体验,感受艺术魅力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

如:低年级的小朋友认识线条,在了解绘画中线条之前,我让学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实的线:毛线、铁丝、麻绳……,听听音乐、找找曲调的线条……,看看柳枝、小雨、彩虹,自然中的线条……强化了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与审美。

因此我们认为美术欣赏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讲艺术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或者用幻灯机不停地放这种艺术作品就能解决的,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小学生能对这些艺

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愿意去欣赏、会欣赏,那才是欣赏的真正开始!才是审美素养提高的真正开始!

(二)学生能通过实践参与来欣赏美。

在美术欣赏中,大多都以美术作品为对象,主要欣赏欣赏它的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从整体去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从而来达到体验审美的感动。但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以色彩、作品形式美两个方面来让达到欣赏美能力。

1)、课堂实践中欣赏美,开拓学生视野

如上《茂密的花》一课时,师生共同课后收集各种各样花大量的素材,然后在上课时分别讲解花的名称、色彩、形状等,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各花的色彩及形状美。通过感受自然界的花再走入大师作品,去欣赏大师是如何把自然界花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花,让学生欣赏其形式美感。为了让孩子保持着良好的兴趣,让孩子走出教室,再一次去欣赏、体验美。我带着孩子来到植物园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丽。此刻的植物园春意昂然,各种花儿竟相开放,孩子们在草地上围成圆圈,开心的述说自己看到的美,我在其中引导着孩子们能从色彩角度、花的形状来说一说,花儿的美丽,有的孩子说:“发现有的花色彩并不是一种色彩,而是附有色彩不同层次变化;有的孩子说:“发现树上长出了很多嫩黄的新树叶,迎春花也开了,颜色和老师身上的衣服一模一样”; 我感受到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美,这样把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的教学将会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美的浸润和熏陶。

2)、课外实践结合体验。

各地都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在学习类似的课目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如:在学习《中国的塔欣赏》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我校资源优势,让学生感受其美就在我们身边—— 成都市东郊的一处古建筑塔子山公园,历史悠久,与教材上的北京故宫都属于古建筑。我在课前给学生预先布置了几个问题,如:你喜欢这个建筑的哪些地方?它有哪些特点,它的色彩怎样,花纹给你感受等等,然后让学生带者这些问题去参观。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一路上提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砌这些塔?为什么不象北京故宫一样对称,为什么花纹的颜色应用纯色但并不感到很烦燥而不美等。我带着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讲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古建筑有了了解。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所见的东西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三)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美术创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较深感受力的同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是进行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很不喜欢“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天真、好奇,想象力之丰富往往出乎人所料。如《漂亮的瓶子》一课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瓶子,并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临摹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瓶子。接着启发学生想象:类似的瓶子,有的瓶颈细些,有的瓶颈粗些;瓶肚有的扁,有的小、有的圆;有的瓶子有“耳朵”,有的却没有。另外,瓶身上的图案也各不相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在临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出了一个个全“新”的、漂亮的瓶子。

九、课题实践成效

(一)理论成效

1、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不再备感枯燥,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基础。以前学生学到欣赏课时,总认为这节课只是耍耍课,但现在一提到是欣赏课,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能从欣赏课中能够得到许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从而也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学生从感知美、欣赏美到创造美这一过程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学生在办小报、美化教室等活动都能更好的搭配好色彩和设计好版面.

(二)实践成效

一、学生方面

通过学生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展示了他们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2010年3月,参加了“我心目中美丽成都”绘画比赛,2010年4月并组织了绘长卷活动,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效果显著。在这短暂的一年中,我们联系课题组织的活动有多次知动,“爱我校园”主题绘画比赛、“科学在我

身边”创意画比赛、“8米长卷绘画”活动、彩绘车轮比赛,我们还与音乐学科相结合,展示了一台精彩T台秀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学校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学生各方面都得提高.

二、教师方面

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在实施这个课题中,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教师的论文撰写、辅导学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如:刘应平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区美术评优质课中获得好评,李黎老师在《茂密的花》一课中通过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中的花—体现艺术品茂密的花这一过程,充分让学生审美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李静、文映红老师还围绕课题还编排了文艺节目。一年多来,有校园艺术节、主题绘画比赛等活动、作品展览等,学生参与面广,反响良好。

十、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更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难度较大,对研究如何提高审美能力还不够深入,如对作品中得到美感不知道如何教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去审美。

(二)未来展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研究远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书目:

《美术课程标准》

《艺术教育论》

《小学心理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纪台镇吴庙小学 主讲人;孙建德 2012年3月9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教师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

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我们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第三篇:[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1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杨述钧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 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

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

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 》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三角城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东小 李金凤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画作 品看。

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间内 持续增长。

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五、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结题报告

紫云第一小学余 珊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美术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必不可缺的一门学科,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期间正是少儿学习各类知识的启蒙时期,也是他们对周围的各类事物产生好奇的敏感期。在这个特殊阶段进行美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课标》指出: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这样作用。”由此可见《美术》是素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美术老师必须认真上好美术课。然而现在很多老师却认为美术课只是教学生怎样画画而已,所以在教学中却教了很多的绘画技法,以达到把图画好为止。从而违反了小学生的创作规律,容易扼杀小学生对艺术的童真和天真的想象,丧失了小学生这一时期的个性和特性。那怎样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如何去欣赏美术作品,就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步骤:

调查法:自行编制学生调查的方式,调查我校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兴趣的情况。

教育经验总结法:应用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同时经验总结,分析所收集材料和了解学生对此类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掌握情况,不断充实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备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储备。

3.实践研究法:(1)分析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表现出来的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正确欣赏美术作品。(2)通过学生反馈,从中积累教学经验。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制定调查问卷。

学习教育专家对培养小学生欣赏作品的论述等,学习美术课新的课程标准,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是提高艺术 1

素质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阶段。

1、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美术作品。

2、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写出如何开展美术作品欣赏活动。

第三阶段:根据问卷情况,制定美术作品欣赏计划和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1)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去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愿望,为美术教学提供良好开端。(3)启发学生把画面中发生的情节表演一下或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大胆的把自己的感受画一画,培养学生喜爱画画,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第四阶段:

1、整理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总结。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包括如何让学生懂得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知道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

3、 准备终结成果和美术作品欣赏的课题研究村料,完成有关的课题总结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懂得美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每一根线条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学生能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从欣赏作品中得到启发。

上一篇:小小的船这课的导学案下一篇:学校督导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