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疗效分析

2022-10-28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真菌深部感染导致的霉菌性肺炎发生率急剧上升。其中念珠菌感染可达80%, 而白色念珠菌因其强的致病力及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而在真菌感染中常成为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居重要位置。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 有效药物少,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的特点, 在ICU中愈显突出, 已引起临床极大重视。现将我院应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8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患儿中, 男6例, 女2例。年龄3~15个月, 平均9.6个月。均以咳嗽起病, 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40.3℃、高热持续1~2周, 气喘、两肺密集细湿啰音以及哮鸣音, 呼吸道分泌物多、粘稠呈白色或黄色。其中6例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表现。发病至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时间16~71d, 平均23.6d, 住院时间14~43d, 平均21.5d。

1.2 实验室检查

8例患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3.9~9.6) ×109/L, 中性粒细胞0.35~0.71。8例气管导管内取痰培养6例为白色念珠菌, 1例为光滑念珠菌, 1例同时培养出其他细菌。其中3例2次培养为白色念珠菌, 1例3次培养为白色念珠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8例均对卡泊芬净敏感, 4例对伊曲康唑敏感。

1.3 影像学表现

8例病人胸部正位片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双肺斑片状影。

1.4 治疗方法

真菌培养为伊曲康唑敏感的情况下, 直接选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其首次剂量为每次5mg/kg, 加入0.9%氛化钠溶液50mL中, 静脉输人1h, 避光, q+, 使用2d;2d后使用剂量为5mg/kg, qd;使用时间为7~14d。卡泊芬净治疗中, 首次以70mg/m2的负荷剂量, 随后每天以50mg/m2的维持剂量;不管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的剂量结果如何, 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不应该超过70mg/m2, 疗程为2~15d。

1.5 疗效评价

按卫生部颁发的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四级评定: (1)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以上4项中1项未恢复正常; (3) 见效:用药后病情有好转, 但不够明显; (4) 无效:用药后72h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痊愈与显效2项合计为临床有效, 据此计算临床有效率[1]。

2 结果

2.1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8例疗效评价 (表1)

2.2 治疗结果

在伊曲康唑治疗1个疗程后, 进步与无效2例患儿均应用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总结, 伊曲康唑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4例, 痊愈、显效、见效、无效各1例。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6例, 痊愈4例占66.7%, 显效1例、见效1例各占16.7%。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 卡泊芬净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3 讨论

肺脏是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目前我国尚无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的统计资料, 但从文献上看, 我国肺部真菌感染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 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伊曲康唑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有高度特异性,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而抑制其生长;但对人体细胞或P450酶作用甚微[2]。对吡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孕妇禁用全身制剂。由于药物主要是通过肾排泄, 所以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作肾功能检查, 并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肝功能。卡泊芬净是棘白菌素的第一个上市品种, 药理机制为非竞争性抑制β- (1, 3) -D-糖苷合成酶, 破坏真菌细胞壁糖苷的合成。其血浆清除主要机制是药物分布而不是排除或生物转化。所以其副作用较少, 无须根据年龄、性别或肾脏受损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时可根据Child评分调整剂量, Child评分5~6分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Child评分7~9分患者应减量使用, 目前尚无Child评分>9分的患者使用该药安全性评估的文献[3]。本研究结果显示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6例, 痊愈4例占66.7%, 显效1例、见效1例各占16.7%。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 卡泊芬净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 多见于儿童。临床上感染以呼吸道念珠菌病多见, 尤其是念珠菌肺炎。该菌能抑制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其胞壁上的甘露多糖及其分解产物可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并可通过自身分泌的磷脂酶A黏附到宿主细胞上, 故其致病力最强且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病起病较慢, 多继发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及血液病等, 临床表现不典型, 继发性真菌性肺炎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 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 病原体检查不敏感,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4]。有学者对抗生素、细菌、白色念珠菌三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体外实验, 结果表明:此三者关系主要在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敏感菌株被抗生素不断抑制或杀死, 而使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 导致真菌感染[5]。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对防治儿童深部真菌感染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对病程迁延、反复、难治性的肺部感染, 应积极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 据此选择有效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 从而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致体内微环境改变、菌群失调而引起的真菌感染; (2) 对已发生肺部真菌感染者应及时有针对性的应用高效抗真菌药物; (3) 对有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患真菌肺炎的患儿积极行相关检查排除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等, 并积极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 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4) 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性损伤,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和诊疗器械的消毒, 预防医源性感染, 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真菌肺炎的临床易感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将我院应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8例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 伊曲康唑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4例, 痊愈、显效、见效、无效各1例。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6例, 痊愈4例占66.7%, 显效1例、见效1例各占16.7%。结论 念珠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小儿真菌性肺炎, 卡泊芬净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关键词:小儿真菌性肺炎,伊曲康唑,卡泊芬净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8) :697~701.

[2] 蔡小芳, 孙继民, 李文斌.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4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6) :1247~1248.

[3] 许琼, 李辉.院内感染真菌性肺炎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1) :80~81.

[4] 王亚霞, 魏琴, 刘亚新.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原因探讨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885~886.

[5] 钱小顺, 朱元珏, 许文兵, 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23:417~419.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下一篇:对我国纪念性景观发展的思考——以齐齐哈尔市和平广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