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一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2-09-10

一、引言

数学思维,犹如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学生一旦具备数学思维,他们数学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初一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但具体的,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多数学者都没有提出好的方法和建议,而本文是对我几十年的教学经历的一点思考。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迁移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时,如初一数学出了这样的一道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12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6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他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的文字说明都不能准确的理解。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1、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 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3、进行学法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比如: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交流与对话,可以写一些阅读心得。

4、重视课本阅读把握阅读重点。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要有耐心,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内容,体会出数学的思想、观念、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5、增加阅读考查,指导学生阅读。

在编制数学考试试卷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测评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设计一些图表,通过图表中提供的一些数据或信息,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会读图,会读表,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创设一些蕴涵数学问题的故事和生活情景。以这样的应用题作为试题,让学生读后解答,看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处理水平。通过对读图、读表、读文字材料能力的考查,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感受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1、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做保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减少“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

2、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上一篇:关于转企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的思考下一篇: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水平与专项移动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