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规定,开立单独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门设立账务,实行高校日常经费的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形成了“一個家,两个当”的主体不完整问题以及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分析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提出设想。

第一篇:高校会计论文范文

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制度的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也得到了有效的完善。高校会计制度与传统的企业会计体系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一些共通之处,同时两者之间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也都存在差异。我国高校会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有利于高校会计制度的创新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会计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会计制度变得比之以往更加的准确,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企业、机构都离不开会计核算工作,在相关学界专家学者的研究下,有关于会计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多元。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将重点放置在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上,不关注高校会计制度的问题,本文就从这一内容出发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对会计规范体系的研究

从西方会计理论角度而言,会计包括盈利组织会计以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方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体系则由预算会计体系与企业会计体系组成,早在2004年,国家相关部门就明确了会计体系的构成框架,前者是以开展会计预算管理为主的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的会计情况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高校会计制度属于会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与经营目标,还是产权关系上,与传统会计体系都有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是2006年发布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高校会计制度最早于1998年实施,在200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从这一方面可以窥探出高校会计制度发展趋势,而关于企业制度的规定最早实施于2002年,在2007年,国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有了重新的界定,这有效促进了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

二、企业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的内部区别

企业会计和高校会计两者有共同点,但也有一些制度方面存在区别,总体而言,高校会计制度相对单一,两者会计制度的区别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会计核算基础的差异。首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基础比较特殊,高校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沿用计划经济下的会计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有一部分的经济业务或者经济事务的核算是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

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不同,企业核算制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顾名思义,权责发生制即根据权利与责任来决定费用归属期的制度,只要相关得用在当期受到,那么无论这个款项是否支出,都需要将其纳入本期费用中。反之亦然。如果这项费用并非当期款项,即使是真正有出入账,也不需要纳入本期费用。

例如:2015年1月份某公司卖出存货,经营所得是两万元,并且对客户开具发票,但是在1月份并未收回货物货款,一直到2015年3月份才将该货款收回。此时,此应收账款必须计入2015年1月份应收账款。因为此笔业务是在2015年1月份发生并且对客户开具发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做入2015年1月份的收入,而不是记录在款项收回的3月份。

权责发生制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企业当期收入和支出情况,可以反映出企业真正的经营成果,因此该种制度已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之中,在计算经济业务与其他事项时,也需要应用权责发生制度,高等学校的的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高等学校每年度的费用流程是编制年度预算——送入审批——编制决算报告。一旦年度预算被审批下来,高等学校的财务支出就会受到年度预算的制约。其会计核算的主要是财政资金的拨入、使用及结余,采用收服实现制作作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基础。高等学校的会计基础使用会计基础中的收付现实制更加能够发挥高等学校作为会计主体会计在其资金流转上的控制和限制作用,使其与申报财政的总预算会计的计量方法保持一致,并且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需求。

会计要素的差异。高校会计要素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而企业会计要素包含六大要素,除了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四个要素与高校相同之外,还多了所有者权益和费用两种要素,这是两者在组成要素方面的明显差别。

与企业会计不同,高校会计不会涉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在高校中,核心概念是净资产,之所以采用该种方式,这是由于高校财政制度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我国高校都是由政府部门拨款成立,不会涉及到转让权的问题。同时,高等院校并非经营场所,其存在的意义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大批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存在的意义并非“经济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不需要采用盈利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此外,高校会计工作中不会涉及“费用”的问题,之所以这样,是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是采用市场经济时代的会计体系,而是应用计划经济下的开机体系,在进行核算时需要应用收付现实制度,不会出现债券的纠纷。

会计科目的差异。要分析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分析两者会计科目的不同,对于高校而言,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时,必须要以自身的制度规定为出发点,如果不涉及相关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删减和合并。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设置好项目编号,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非必要情况下,禁止打乱重编。此外,在填制账簿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编号进行,不得乱填。

企业会计科目主要由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组成。从本质上而言,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基本一致,都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交税金。而虽然企业会计和高校会计都属于会计制度的一份子,但是由于两者分支不同,所以在科目中设置有所不同。以高校会计净资产为例,其涉及的内容有经营结余、事业结余两个内容,而这两个内容在企业核算中是不会涉及的,企业核算的重点是集中在所有者权益上,如本年利润、实收资本等等,这些内容也不会出现在高校会计核算只能够。以常见的先进收支问题为例,高校为“应收及暫付款”,而企业是录入在借记中的“其他应收款”,高等学校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贷记均为“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果企业想要向银行贷款,需要区分具体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而高校是不存在这一问题的。

综合而言,企业会计制度与高校会计制度都是出自同一个体系中,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一些共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都存在差异,这就致使两者会计科目设置情况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企业中很多的科目高校会计是不会涉及的,高校会计也是如此,但是其核算内容具有一定的共性。此外,在业务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使用的科目是存在差异的,从本质上而言,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企业负债情况,而高校会计制度则可以反映出高校出入账情况。

三、企业会计制度对于高校会计制度的推动

企业会计和高等学校会计是分属于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和预算会计规范体系,其根据只能的不同应用在不同的会计核算主体。从本质上而言,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有效加速了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步伐。

随着我国的经济进程的推荐,高等学校的费用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而不再局限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正是由于这样的发展,高等学校的经营效益使得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有了一定的困难。现行的、一直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简单收付现实制不再能满足高等学校的会计基础,而企业相关的债权发生制度则给予高校莫大的启示。

另外一个其实就是关于资产折旧的。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各个高校中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不存在这就问题,实际上,固定资产的折旧在高校中是广泛存在的,久而久之,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会越来越低,这是不符合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特点的。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学校的会计理论和时间也需要随之发展,高等学校的财务人员应当关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新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会计新动向和有关规定,在明确两种会计制度差别的基础上,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来促进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努力推动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快递: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张伟收 电话:13791759515

作者:张伟

第二篇:浅析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核算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高校基本建设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规定,开立单独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门设立账务,实行高校日常经费的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形成了“一個家,两个当”的主体不完整问题以及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分析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提出设想。

关键词:高校 事业会计 基建会计 设想

一、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

(一)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主体不完整

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政策,将高校这一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高校事业单位和高校基本建设单位两个会计主体,造成高校会计主体不完整,形成了“一个单位,两个主体,两套账本”的问题,资金流向也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一方面高校事业会计账务只反映教学日常经费的往来,不对基本建设的资金往来进行反映,也不用对学校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进行反映,只有当工程竣工完成并交付时,按有关部门批复的自筹基建投资计划转出自筹基建经费,形成固定资产转入高校事业单位会计账务中进行反映。这样对于一个新校区建设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在整个项目竣工完成交付使用前长期不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动态流转情况,从而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基建会计账务按照相关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实行其独立的会计财务核算体系和与高校事业会计财务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资金收支过程。在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前,高校事业会计账务中没有反映,使得高校事业会计账务的账面资产大大小于实际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二)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讲,要了解一所高校会计信息不仅是高校事业会计提供的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日常教学经济活动的经费收支情况,还应该包括基本建设相关的经费收支情况。为了获取全面的会计信息就需要把高校事业会计信息和基建会计信息进行合并加工。这样一来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增加了工作,并且在合并加工处理过程中又多增加了一道人工处理环节,这样增加了会计信息产生错误的风险。

2.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讲,因为有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两个会计主体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上报,一套报表都只是学校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反映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貌,也不便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制度性失真。

3.从会计信息来源来讲,高校事业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方法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之上的。但对基建会计的核算与监督则相对较弱,在会计人员配备方面,对于不经常发生的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活动还很陌生,还是在内部控制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个别高校甚至将基建财务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将事业会计无法正常列支的项目人为地列到基建支出中,加之目前高校财务审计主要针对事业财务审计,对基建财务审计重视不够,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设想

(一)建立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高校基建财务制度尚不健全,基建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以及人员的日常管理上,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事业会计这块比较重视,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健全,而对基建会计不够重视。发生在高校与基本建设有关经济犯罪案件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基建会计人员的对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业务了解不够,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基建会计发展的要求。高校基建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不规范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建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有关。因此,建立一套使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后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当务之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使会计人员熟悉基建会计处理程序,精通相应的会计法规制度,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诚信为本、奉公守法,不丧失原则,不谋取私利,能及时为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培养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对基建经济业务有较高的处理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的基建会计人员以适应基建会计发展需要。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不断学习、完善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素质和相应的业务处理水平,增加对基本建设项目的了解,强化基建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以适应会计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在高校事业会计的基础上增设基建会计科目

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后,必然会引起基本建设财政资金流入、流出的变化,为了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全面性,应增加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

1.在资产类科目中,为体现基建专款专用,应在高校事业会计账务中开设基建专户,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基建专户”二级明细科目,使基建资金在基建专户进行反映;为进一步真实反映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度,应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本科目按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支出”,“在建工程”年末数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投入。为反映对开发商的预付工程款及材料供应商的预付材料款,应增设“预付工程款”及“预付备料款”科目;为正确反映工程项目,不能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的待摊费用,应增设“待摊投资”科目,设具体待摊费用为二级科目,在整个工程项目竣工完成后将“待摊投资”科目的借方余额分摊到各个具体项目中给予资本化。在发生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在分摊给予资本化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待摊投资”;为反映工程项目中所需物资的往来,应增设“工程物资”科目,本科目核算用于基建工程物资的购买、领用和结存情况,本科目按照工程物资的种类组织明细核算。购买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等科目,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在建工程”、“待摊费用”,贷记“工程物资”。

2.在负债类科目,为正确反映借入资金应增设“借入款项”科目,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置“基建借款”和“周转借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基建借款”用来高校所举借的基本建设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周转借款”用来反映教学上日常经费不足的周转性借款本金和利息。借款的利息支出本着“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有利于基建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高校取得基建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计提基建期间借款利息时,借记“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借记“基建支出”,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时借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未偿还的基建借款。为反映工程项目中完工进度形成的应付而暂时未付款,应增设“应付工程款”科目,发生未付工程款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应付工程款”,到实付时借记“应付工程款”,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为反映在基建项目予以资本化的其他应付款项,如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工资福利等,应增设“其他应付项目款”科目来反映。

3.在净资本类科目中,增设“基建结余”科目,并设置“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且基建借款利息已经提取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结余,结清当年年末转入“事业基金”账户贷方;“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但基建借款本息尚未全部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赤字数,需要以后年度安排事业结余资金偿还基建借款来弥补,待结清基建借款本息后,将本明细账户转入“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再结转入“事业基金”账户的贷方。

4.在收入类科目中,为反映用于基建资金来源,应增设“基建拨款”科目,核算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其中“基建拨款财政基建拨款收入”核算国家财政部门为学校拨入的基本建设专款,“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基建补助款,“基建拨款事业结余基建资金”核算高校利用事业结余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在取得上述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基建拨款”科目。年末将本科目全年发生额转入“基建结余”的贷方。

5.在支出类科目中,应增设“基建支出”科目。用以核算已完工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成本和项目完工后基建借款的利息等费用,本科目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将全年发生额转入“基建结余”的借方。如偿还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时,借记“基建支出”,貸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如待摊费用分摊时,借记“基建支出”贷记“待摊投资”,年终结转时,借记“基建结余”贷记“基建支出”。本科目期末无余额。

三、改革后基建项目在高校事业会计实现过程

(一)将分离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过程

为设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首先,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等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在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进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使日后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做到有原则可遵循。其次,将两个分离的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做到“一个单位,一个主”使单位法人明确责任。最后,建立领导授权制,授权不同的人对项目负责,做到分工明确。

(二)合并改革后会计业务处理过程

1.取得财政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基建借款和使用事业资金。

2.利用基建专户资金购买工程物资、支付工程直接价款和其他需要摊销的工程待摊费用。

3.工程项目领用工程物资,包括直接用于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物资和需要在不同工程项目摊销的工程物资。

4.计提基建借款利息。

5.偿还基建借款本息,将基建项目完工前能够明确具体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工程,将基建项目完工前不能够明确具体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工程待摊费用,将已经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基建借款利息计入基建支出。

6.将工程待摊费用在不同工程项目间进行分配。

7.将已经完工基建项目的实际支出转入基建支出,并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8.年度末期,汇总本年事业资金用于基建项目的资金数。

9.将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和事业结余安排的基建资金按照未结清基建项目和已结清基建项目分别结转到“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和“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

10.将本年度基建支出按照未结清基建项目和已结清基建项目分别结转到“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和“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

11.基建项目结清后将“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转入“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

12.将已结清基建项目“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转入“事业基金”。

13.根据合并账务编制报表将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在报表中反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2.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浅探.财会通讯综合,2008(2)

3.徐光友.试论高校财务账与基建账合并探讨.会计之友,2007(2)

4.孟胜良.如何加强高校基建会计基础工作.财会月刊,2007(4)

5.齐艾玲,郭维菊.高校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并账核算探讨.财会通讯,2010(49)(50)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科 福建南平 353011)

(责编:贾伟)

作者:陶书良

第三篇: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高校会计工作创新与突破

摘 要:政府会计制度将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不仅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且要编制预算会计报表。新政府会计制度从会计信息化角度,规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單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关键词: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突破

高等院校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范围也涵盖高校会计工作。高校会计推行政府

一、会计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一)、财政部应当联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综合考虑高校的工作任务、资金来源、资产规模的因素制定专门的高校会计核算准则。详细规定高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及其内部相关机构的财务核算方式、财务报表制作及财务信息披露义务等义务,同时明确规定高校及高校相关人员违反会计工作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

(二)、高校相关部门应当组织现有财会人员培训,通过开讲座、机构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帮助高校财务人员转变思想,同时了解和掌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和操作方式,以便高校财会人员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跨级工作;其次,除加强既有人员培训外,高校应当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加入高校财务部门,以其专业的财会知识推动高校会计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三)、提高成本核算意识。为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高校应当妥善准备相关记账和财务报表,特别是在高校资产管理方面,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不再是虚提折旧,而是要计入到成本费用”,那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到“资产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制定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折旧做好准备;另外,要核实高校教职工的人数、科研成果的基本资料,以便为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资料收集与数据支撑,并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成本、降低开支,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一):重塑了单位会计要素

为完善各级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统一其会计核算方法,新政府会计制度重新规范了单位会计要素,确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二)、创新“平行记账”核算方法

要求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

为使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平行记账”会计核算方法,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清楚划分了“平行记账”归属核算基础,而且在制度附录的“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中首次采用表格的形式,划分出某项具体业务或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预算会计处理方法,便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

(三)、:详细核算跨期摊配费用

如前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经济业务或事项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设置相应会计科目,详细核算跨期摊配费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四)、准确反映了债权价值

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坏账准备”概念,采用备抵法用以核算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价值。新政府会计制度增设“坏账准备”账户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可通过设置“坏账准备”账户,核算其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也就是说,对于事业单位因业务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债权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都要按一定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同时,事业单位坏账准备应按照有关规定计提。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事业单位计提坏账准备只能采用上述方法之一,而且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正是由于事业单位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大大提高了债权类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事业单位在发生坏账时,不再直接冲销坏账增加支出项目,而是先冲销“坏账准备”账户,年末再调整“坏账准备”账户和“其他费用”账户,即借记“其他费用”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或者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其他费用”账户。

(五)、细化了资产(尤其是长期资产)项目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会计部门的资产各种各样,对此,新政府会计制度按照单位长期资产不同的管理需要和用途,分别进行总分类核算。比如,针对行政或事业单位的办公设备、房屋建筑物等,设置“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加以核算;针对行政或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设施,设置“公共基础设施”加以核算;针对行政或事业单位也有的保障性住房,设置“保障性住房”会计科目加以核算。

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在分类核算基础上,根据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为此,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应设置了“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保障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等长期资产及其调整科目,(六)、优化了会计科目

新政府会计制度新设置了费用类的会计科目,例如“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和“其他费用”等。

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虽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因为政府公共支出坚持“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财政原则,因而相应设置诸如“累计盈余”“权益法调整”“本期盈余”“本年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等会计科目,使之更能够准确反映会计科目的内涵。

(七)、取消基建会计

新政府会计制度依据《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和有关预算管理规定,在充分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取消了基建会计专门核算要求,而是把基本建设项目作为单位业务活动统一到事业单位核算项目上。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按照新制度规定统一核算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八)、增设“资金结存”科目

政府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为便于资金预算管理,满足预算会计核算的需要,特别设置“资金结存”科目。“资金结存”核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流入、流出、调整和滚存等变动情况。该科目还下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等3个明细科目。也就是说,新政府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流量统一作为一个“资金结存”会计科目核算。

结语:实施新制度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更加“企业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面临极大挑战,广大会计人员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学习,确保熟知熟用准则制度,推进制度全面落地实施。

作者:申自玉

上一篇:工业概论论文范文下一篇:技术总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