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学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台湾高校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在机构设置、职能范围、学生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为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价值。

第一篇:高校学生论文范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所以高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我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中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状况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并且重点分析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的硬件以及软件方面支持,希望能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民办高校 ; 公办高校 ; 大学生创新创业 ; 硬件支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優良的创业环境。因此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更多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毕业之后自主创新创业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两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比较

(一)自身和家庭因素

不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都缺乏较少的社会实践经验,并且对于市场发展的脉络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面对即将踏入的社会,高校大学生市场观念意识较为淡薄,大学生往往愿意和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空谈理想抱负,对于实际创意、科技以及产品未来发展空间等方面经验不足,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使自己的产品能占据市场优势还未形成十分清晰的观念。此外,无论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的大学生在是否进行自主创业的问题选择上,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且家庭环境比较优越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敢于拼搏冒险重视经验积累;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大多觉得成败在此一举,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顾虑也会变多。

(二)学校和社会因素

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相对于民办高校具有比较开放的校园创业氛围,因此公办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比较容易获取更加前沿创业信息和优秀的创业经验,所以此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几率较大。除此之外,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是否选择自主创新创业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各界若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较为有利的舆论环境,形成有序竞争的实践环境,能为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基础。通过提高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利发展。

二、两类高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支持比較

(一)高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硬件支持

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硬件支持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办高校已经率先为大学生建立起了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适合的环境。例如我国某地区的一所公办高校为大学生修建了超过三千平方米的创业实验基地,同时在基地内规划出广告创意、教育培训和网络传媒等多个创业园区,学校聘请专门人员对创业基地进行规划和管理,为该校大学生创业发生提供十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之相比,我国部分民办高校虽然也在努力为大学生创业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但由于多方条件限制,部分民办高校仅将学校内部闲置的宿舍和教室改造成为大学生创业办公室,无法调动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创业基地难以发挥实质作用。

除了创业基地的建造以及创业园区的规划,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办高校还在资金和设备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公办高校为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了新型计算机电脑设备,对于从事创意广告等方面创业发展的学生提供许多高科技绘画设备和视频影像播放器。在资金方面,公办高校通过向国家和政府申请资金支持,同时在学校建设款项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援助资金。公办高校雄厚的资金基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备与资金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资金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民办高校能为大学生提供十分有限的创业设备和资金支持,在创业阶段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材料都需要大学生自己解决,创业初期很容易消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意志。

(二)高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软件支持

除了硬件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创业指导、创业课程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部分地区公办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并且在校内成立专门服务于创业学生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协会,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亲自指导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在创业阶段遇到的问题也会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转化成为具有实际价值的生产力。相比之下,部分民办高校中虽然也有创业指导机构,但在专业指导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的建设性指导意见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宣传和引导,并且通过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但民办高校中所增设的创业课程大多为公共基础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对于选修课程学生数量有一定限制,所以覆盖程度较差。反观公办高校,因为具备较好的教育资源以及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在大学生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例如,我国某地区公办高校就设置了“创业公开课进高校”等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入到校园内为大学生进行知识讲座,有效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在政策扶持方面,公办高校能制定出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可靠和坚实的后盾。同时,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都为大学生提供了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但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软硬件支持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高校大学生需要把握住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脉搏,结合自己在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创业发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在创业阶段要能理性面对得失,积累经验作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启运.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01(11):263-264.

[2]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教育探索与实践,2016,03(23):113-115.

[3]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5,05(11):143-145.

作者:吴广霞

第二篇: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其启示

摘要:台湾高校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在机构设置、职能范围、学生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为大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价值。概括为,注重“通识教育”;注重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注重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台湾 大陆 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台湾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受欧美教育模式的影响显著,形成了与大陆迥然不同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模式。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移植、借鉴西方高校做法和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大陆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时期,其学生工作也需要在比较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台湾与大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比较

(一)机构设置上的比较

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呈单一型,具有扁平型组织的特点,校一级设学生事务处[1],下设学生活动辅导、心理辅导、就业辅导、体育辅导、奖助学金辅导、留学生辅导、学生设施管理等若干工作组,负责全校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所有日常事务,在院系一级没有对应的组织。学生事务处对上向分管的副校长负责,对下直接面对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开展工作,其特点可概括为,一级管理,多头并进,条状运行。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组织结构呈复合型,具有锥形组织特点,校一级设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学生会三个一级子系统,各子系统实施分级管理,在院系一级设有对应的二级机构。学生处、学工部、校团委对上向分管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负责,对下向下属二级机构安排工作,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网状运行。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大陆高校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上主要有两点不同,其一,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院系一级不设对应的二级机构;其二,大陆高校设有独立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系统。

(二)职能范围的比较

台湾与大陆高校赋予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能有很多相同之处:第一,学生就业辅导。包括毕业生就业咨询、就业教育、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为招聘活动提供服务。第二,学生活动辅导。包括指导学生团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类拓展培训,管理学生活动场所等。第三,学生心理辅导。包括开展心理状况普查,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开展群体或个人心理辅导,心理或心理疾病学生的治疗康复等。第四,奖助学金管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助学贷款的评定与发放,勤工助学计划的实施等。

台湾与大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职能的差异主要在:第一,工作范围有所不同。大陆很多高校学生处的职能包括了本科生的招生工作,不直接管理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或交由学校后勤部门管理。而台湾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还包括了侨外生(留学生)服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相当于把大陆高校国际合作处、体育部(系)的职能划归其管理。第二,学生辅导内容侧重点不同。台湾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心理辅导、就业辅导方面。内地高校的学生辅导这十分注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养成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心理辅导工作也较为薄弱。

(三)学生管理模式上的比较

台湾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管理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由学务长统管。相对内地的学生管理比较自由、自主、灵活。学生事务处下面分设生活辅导组、咨询辅导组、毕业辅导组等。其基本功能与内地的学生工作处及下设的学生管理科,学生细想教育科,招生就业科相似,但功能和职责上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区别 [2]。

1.生活辅导。台湾高等学校中学生的生活辅导包含学生的住宿管理,助学贷款申请和兵役申请等事宜。台湾高校学生的个人生活相对自由。住宿可以选择在学校住宿和租住民房,除军校外学生的出入和作息没有专人管理。相对而言,住宿在学校的宿舍价格比较便宜,尤其是公立大学,每学期的住宿费用为新台币6 000元~7 000元(约合人民币1 500元),而住宿在外的费用至少是1倍以上。但由于台湾的大学近来也存在扩大招生的问题,所以学校的宿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抽签方式来决定是否可以住宿学校宿舍。助学贷款是台湾学生解决学费的一个主要途径。生活辅导组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由于台湾银行的联网系统和信用记录非常健全,所以学生在毕业后基本都能及时还清贷款,已确保自己的信用记录。使得助学贷款的运作比较顺畅。

生活辅导组的事务主要由教官负责。教官是台湾教学体系中保留的传统部分,早期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与早期大陆大学中的舍监和现代大学中辅导员的职责有相似之处。但目前教官的职责已逐步由管制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协助学生顺利进行大学生活的角色。除负责学生的军训外,主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进行指导。

2.心理辅导。与大陆的高校相同,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在台湾高等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这些任务由咨询辅导组完成。咨询辅导组的成员包括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兼职的各院系心理辅导老师和专门的精神科医生。咨询辅导内容包括: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感情关系、情绪管理、学习生涯发展、自我探索等方面。相对国内大学的心理辅导专线和日常辅导员及班主任式的管理方式,台湾大学的咨询辅导团体更大,咨询辅导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其从学校到院系以及宿舍区,都能找到心理咨询辅导人员的身影。所以,虽然台湾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宿舍和生活管理相对松散,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较少。这一点是大陆高校值得借鉴的地方。

3.毕业辅导。台湾高等学校的毕业辅导涵盖较广,除各类毕业生需求信息外,还包括暑假的培训,公读机会以及为求职所办的各种讲座和准备。其功能和内地高校的就业科有些类似。毕业辅导组的固定教职员很少,多由校友组成。职业生涯的讲座也是邀请在相关行业从业的校友回校进行,并提供面试和求职简历准备等的指导。大陆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在为学生提供招聘的信息,而关于简历和面试都是学生自己摸索。现在有些高校将这些内容作为一门选修课进行,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大陆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台湾高校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要小一些。应届毕业生中约有20%~30%会继续升学,20%左右会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所以相对于就业机会而言,一般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起薪较低,一般为2万~2.5万新台币/月。

(四)学生培养模式上的比较

台湾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大致分为两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又分别涵盖选修和必修。台湾高校的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比例为4∶6,学生除可以学习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

1.通识教育。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培养方案中的通识平台相近,课程包含共同课程和通识课程两种,在各校所占比重不同,大约占全部学分的25%。共同课程多包括:国文、英文、历史和宪法四科。而通识课程主要有以下领域选择几门课: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与人文,社会与行为科学。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台湾的通识课程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课程门类、内容和学时的设置上与专业课程还存在矛盾,目前各校都在与专业课程的资源进一步协调,以取得更好的发展。大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近年来在通识平台中也加入语文和人文修养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还处于试点阶段,效果的优劣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教学效果评价。

2.专业教育。台湾高校专业教育课程中设置的必修课程门数相对较少,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权利。中山大学化学系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只有57学分,必选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大于12学分。中山大学化学系学生化学基础的四大课程所占比例较重,而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都放在选修课程中,更体现出“厚基础,宽专业”的特色;同时四年级没有必修课程,便于学生自由安排考研究生和找工作的时间。台湾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的另一个典型特色是全部使用原版教材,所以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训练专业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不需要单设专业英文课程和双语教学。

二、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一)注重学生“通识教育”

台湾高校秉承“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培育完整的人格为主要目标,强调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增进学生对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了解,协助学生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更为宽广的体验认识。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贯彻“通识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工作理念上看,强调“目标为先,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奖励优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主动出击,争取认同”的理念等等 [3],既简单明了,又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实现“通识教育”的途径上看,强调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出版指导刊物,定期举办研讨会;强调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

通识教育的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理,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刻理解及对全面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与大陆高校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全面素质教育一脉相承,值得内地高校借鉴。

(二)注重培养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台湾高校都拥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多数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硕士以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且由于竞争的压力,他们一般会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出国深造也十分便利,学校为他们的学习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学生事务工作者经过长期积累和互相传承,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乐于为学生服务。

大陆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大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工作年限较短,阅历经验不足,业务培训较少,此外,队伍的整体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不如台湾高校。因此,对于大陆高校来说,加快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建设步伐,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尤其迫切而又任重道远。

(三)注重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台湾高校均尊重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十分注重发挥其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学生组织在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在学生干部评聘、工作经费筹措、创造工作条件等自身建设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大陆高校学习借鉴之处。

台湾高校高度重视发挥学生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台湾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应重视“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而社团活动正是实践全人教育、潜在教育、通识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因此,台湾高校鼓励广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台湾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学生社团管理规范。不论是台湾高校制定的学生社团规章制度,还是学生社团自身制定的运行办法,均日趋完善规范,对学生社团成立、辅导老师、经费补助、社团评鉴、出版刊物、社团奖惩等都有明确具体的措施。为适应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学生事务处由昔日对社团的单纯管理,进一步向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的目标发展。如东吴大学在学生中开设《社团经营与发展》课程[4],淡江大学开设《社团经营与管理》课程。有的高校还举办学生事务研究在职硕士班,培养社团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第二,学生社团种类繁多。近年来,台湾高校学生社团增长迅速,发展多元,已经成为台湾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台湾大学有学术性、艺术性、服务性等十六大类,总计600多个学生社团。第三,学生社团作用突出。社团活动在培养台湾大学生多样化兴趣,丰富大学校园生活;磨炼领导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训练自治自律能力,奠定择业就业的优势;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的整体教育质量等方面,收到明显成效。

(四)注重发挥学生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事务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起着指导、帮助、咨询的作用,通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言行举止来引导、启发学生做出适合个人的选择。从业者非常看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工作方向和服务内容,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挥,这可以从其个性化服务形式中窥见一斑。(1)个别辅导。通过会谈、家访协助学生克服其在学业、社交、情绪及家庭方面遇到的困难,在需要时转请有关专业人士提供服务。(2)小组工作。包括治疗性小组、发展性小组、学习技巧小组等,对有相同问题和需要的学生,通过小组工作起到补救和预防的作用。(3)咨询服务。向前来求询的学生、家长予以指导,提供资料,必要时给予跟踪服务。(4)外展工作。在课余时间,工作人员到一些学生经常聚集的地方去接触他们,与他们交友谈心,融洽关系,促进工作。通过这四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做到学校要求与学生需求的结合、学生个性与群体共性的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大陆高校的学生工作以教育管理为主,强调行为控制,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来搞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重共性轻个性,重普遍轻特殊,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当前而轻长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发展观。当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权力意识普遍增强。大陆高校应学习借鉴台湾高校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发展服务,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就是要转变对教育主客体的固有认识,学生既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更是教育的消费权益者、学校教育的主体;落实在行动上,就是要在各项工作措施上多为学生考虑,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教育方法上,要多尊重学生,关注个性;在活动组织上,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特点开展活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与大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作地位,甚至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均有不少相似之处,大力推进两岸高校学生工作的交流,取长补短,对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人才培养,实现和平与发展,均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冬卉,文辅相.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由于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2,(7):15.

[2]刘荣,钟璟,等.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和培养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3]钱钟.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J].江苏高教,2001,(4):59.

[4]唐德中,胡敏.台湾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J].中国青年研究,2003,(6):87.

[责任编辑 魏杰]

作者:许青云

第三篇:以某高校学生网购为例分析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

【摘 要】高校的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被应用于互联网络,使各种商务活动在互联网上得以展开,并赢得了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青睐。网络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购物形式,以购物的低价和方便的购物渠道,使大学生成了网购的主力军。本文针对某高校学生网购,探讨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 消费特征 环境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渗入各行各业当中,电子商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购物,借助其便利的服务,发挥了消费优势。随之,各种格局特色的网络购物门户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社会时尚。目前很多的商家将目光转向了高校消费群体。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商品信息,以电子购物的方式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向商家发出购物请求。交易时的购物费用通过网银支付即可,厂商根据消费者所提供的信息,将订购的货物以快递的方式送货上门,完成整个的购物过程。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采用网购的方式既可节省时间,又能够获得满意的服务,因此成为了大学生消费购物的主渠道。

一 当前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

网络购物成了一种时尚,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其方便快捷的服务、物美价廉的货物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加之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对善于挑战的大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新鲜尝试。鉴于网络购物是对于传统购物方式的挑战,虽然在中国开展的起步较晚,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以超前的发展速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网购热潮。传统的消费模式被突破时空限制的消费模式所替代,使供应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系统化购物形式,也正是由于这种优势的存在,使网络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在高校校园中扩展。

1.调查方法

网购在10年前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从有关统计数据证实,其所占有的网络消费额还没有超过1000万元。仅仅十年的时间,在中国的网购消费就已经超过了8000亿元之多。笔者于2013年对某大学的学生网购进行了调查。以抽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情况,并对于所获得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发现大学生网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提供指导性建议。

接受网购调查的大学生为400人,以随机的形式发放调查回答问卷。问卷解答题为客观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的问卷为372份,回收率为93%,具有统计意义。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192人,占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比例的48%;女生208人,占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比例的52%。为了使大学生的网购抽样调查更为全面,还对8家网购店的店主进行随机网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得了更多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资料。

2.在调查中获得统计结果

在40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超过97%的大学生具有网购的经历,3%的大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网购,但是请同学代为网购或者是由于网银支付难而没有选择网购。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所获取的答案,频繁网购的大学生认为:从网上购物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可以购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网络不但可以节约开支,而且还能够节省时间,这部分网购大学生群体大约占有82.57%。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的心理,而网络购物能够将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在购物平台上,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使大学生得到消费心理的满足感,这部分大学生网购消费群体大约占有59.56%。还有超过4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距离城市商业区的距离较远,给购物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采用网络购物的方式,可以解决时间和距离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从调查问卷中的答案可以获得统计数据,部分学生会选择每一星期网络购物一次,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占有15.56%,超过60%的大学生会选择每一个月网购一次。

从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消费水平来看,网购花费占月消费比例10%的大学生比例为57.06%,网购的花费占月消费比例超过30%的大学生比例为36%,少部分学生网络购物过于频繁,并且消费上已经超过了月消费的一半以上。

对于大学生网络购物中普遍所选用的购物平台,从调查问卷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普遍会选择信誉度较高的网购门户。超过80%的大学生会选择在淘宝上购物,还有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

选择购物网站以及购物的依据,源自于购物评价。商品使用人的购物评价对于超过82%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超过60%的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会更多地考虑商品的价格,包括商品的品牌、信誉度以及销售量都将成为大学生网络购物需要考虑的范围。但由于网购存在着一定购物风险,所以,需要大学生掌握购物规则。从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虽然积极地参与网购,但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明确,虽然有超过60%的学生对相关法规有所了解,但针对商家所提供的假冒伪劣问题,并不会使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为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关部门需要建立起购物保障体系,并落实到位,实施必要的快递管理,并完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服务,以期使网购更为规范化、法制化。

二 大学生网络购物中消费特征的分析

1.大学生网络产品选择的特征

从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所選择的产品中,服装饰品类所占有的消费比例最大,大约为70%以上。电子产品在近些年来消费幅度有所提升,已经超过了16%。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书籍的消费相对较高,仅次于衣服饰品,已经超过了10%以上,但相比较于其他的商品消费,这也稍有欠缺,以反映了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物质消费,而在精神需求上有所不足。

要将大学生的消费引向更高层次的消费,亦可以发挥宣传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精神文化消费观,为大学生创造舒适而便捷的精神文化消费环境。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其作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以促进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精神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购物当中,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乐趣心理、尝试心理和风险规避心理三个方面。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乐趣心理,就是大学生都存在着网购的乐趣,他们乐于在多样的商品中,寻找被自己所喜爱的商品。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从中获得愉悦之感。购物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购物与其说是一种时尚,不如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呈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崇尚自由的心理,他们也更愿意以自由的心态购物,并从中获得快乐。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尝试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使然。虽然网络购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令大学生产生不信任之感,但他们往往会以尝试的心态体验一下购物的刺激,并积极行动。大学生对网络的尝试心理源于网购的便捷服务。从上面的统计数字显示,大学生在网购的消费上,会着重考虑到价格的因素,因此,网购的第一条件是价格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并形成极大的吸引力。网上支付给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同时也迎合了大学生力求方便、快捷购物的心理。

大学生网购的风险规避心理,是大学生在网购时,虽然节省了许多的中间环节,但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即在网络虚拟的空间中购物,还需要考虑到商品的安全性,因此而需要理性购买商品。出于怀疑的心理,使大学生在网购中保持着谨慎的原则,尤其会考虑到消费者权益。因此,在网络购物中建立必要的怀疑心理,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强化大学生网络购物环境

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各种购物网站开通。大学生群体要安全购物,就要注意选择诚信度较高的网站。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网站通常具有完善的管理规范,而且还会提供给消费者有效的评价信息,以供消费者对各种商品进行自由选择。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可选择广受赞誉的优秀商家,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

网购中货款的支付是较为敏感的话题。目前网购货款支付的手段包括货到付款、网上支付以及手机支付等。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便利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以获得更好的保障。网店商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要做到以诚信为本,无论是采购渠道以及售后服务,都要能够充分地滿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大学生网购的商品,供货商可以考虑开通绿色通道,在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的同时,还促进了大学生的网购消费。

大学生喜爱网购与快递业务的发展息息相关。各种优质的快递服务,促进大学生网购的积极意识。另外,大学生的网购还体现为大学生对于网购的特殊认同感。然而从网络购物的未来发展角度,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还需要突破现存的局限,逐渐走向成熟,使网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商品交易中,网购已成为重要的渠道,并且大学生已经成了网购的主力军。根据对某高校大学生的网购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可以明确:虽然大学生在网购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但从网购的供应环节来看,商家依然存在着信誉度不足的问题。为了使网络持续而健康地发展,可以建立网络购物管理机制,并规范网购行为,以使大学校园的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参考文献

[1]刘敏君、刘超、宁传林.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2013(4)

[2]牛欣然.大学生网购情况统计分析[J].商,2013(20)

[3]陈海懿.从大学生网购中分析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6)

[4]黄磊、蔡标.大学生精神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5]许红红、苗慧.从网购行为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与问题——以某大学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6]蒋林利.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浅谈网络营销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

[7]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22)

[8]杨晓菊.大学生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责任编辑:肖薇〕

作者:刘翠英 王云洁

上一篇:中职学校数学论文下一篇:物理创新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