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高能量电击除颤治疗心跳骤停12例体会

2022-09-12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 临床医生必须分秒必争, 积极抢救, 进行有效的心肺脑复苏, 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我科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早期应用高能量电击除颤、配合现场心肺复苏术治疗心跳骤停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39岁, 女5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5岁。其病因分为:冠心病6例、电击伤2例、溺水1例, 急性有机磷中毒1例、急性海洛因中毒1例、药物过敏1例。除2例盲目除颤复律成功未作心电图外, 10例中心电图或心电监测提示:室颤7例、心室静止3例。其中在本院急诊门诊观察室发病9例, 院前发病为3例。发病到抢救时间为30s~60min不等。

2 治疗方法

除2例在没有心电监护下行盲目电除颤成功外, 余10例均在心电监护下电击除颤复律, 首次电除颤能量为360J, 除颤1次不成功者, 重复除颤, 同时配合现场心肺复苏术、静注肾上腺素、机械通气等。

3 治疗结果

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成功。本组12例中经电击除颤, 其中有9例经过1次或多次电击除颤成功, 3例无效。5min内进行除颤7例, 成功6例, 成功率为85.7%, 其中除颤1次成功4例, 除颤3次成功2例。6~10min除颤3例, 成功2例, 成功率66.7%。其中除颤4次成功1例, 除颤7次成功1例。11~60min除颤为2例, 无一例成功。

4 讨论

心跳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颤, 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为电击除颤, 电击除颤能于瞬间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在进行现场复苏的同时, 除颤的时间越短, 复苏越好, 每延迟除颤时间1min, 复苏成功率就下降7%~10%, 5min内除颤的复苏成功率远远>5min以上者。有报道在即刻至4min内电击除颤成功率达94.3%[1]。但对超过5min的室颤者也应积极配合胸外心脏按压, 并在使用复苏药物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进行电击除颤, 一部分患者仍有可能成功[2]。国际心脏协会心脏急救委员会主席Richard Keber教授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3]: (1) 立即求救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EMS) ; (2) 早期现场心肺复苏术 (CPR) ; (3) 早期电除颤; (4) 高级生命支持。4个环节中就把早期电除颤作为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人们往往只重视CPR开始的时间, 却忽视了首次除颤的时间。由于有效的CPR仅能够维持少量血流, 暂时维持脑和心脏循环功能, CPR能延长室颤持续时间, 但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心跳骤停后6~10min内能电除颤成功转律, 可无神经系统损害, 反之, 就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 未经转复的室颤数分钟内就能转为心跳停搏。作者认为, 对心跳骤停的病人, 除实施现场复苏外, 早期电击除颤复律, 是救治成功后的最关键一步。

心脏复跳成功除了和早期电击除颤及现场复苏外, 与电击除颤选择的能量也很重要。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 第2次300J, 第3次360J。电击量选择多少, 放电时并不等于就能给患者释放多少, 因为在释放电能时, 除了患者之外还有许多地方要消耗电能, 如电抗器的电阻、电极和皮肤的接触电阻、电极接插件的接触电阻等, 都要消耗电能。因此, 对不同的患者, 同样的贮存电能就可能释放出不同的电能量。现有的除颤器释放效率大多为50%~80%[4]。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中则要求, 需要除颤时应给予1次电击、选择能量为360J[5]。为提高一次除颤成功率, 本组选择360J除颤也是合理的。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高能量电击除颤治疗心跳骤停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例中有9例经1次或多次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 早期应用高能量电击除颤、配合胸外按压及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是恢复自主心率的关键。

关键词:早期,高能量,电击除颤,心跳骤停

参考文献

[1] 刘广仁, 黄永麟, 吴亚丽.心脏骤停时心室纤颤的电击疗法[J].中国急救医学, 1984, 5 (4) :47.

[2] 王万华, 郝郝靖, 高佑宗, 等.47例心室颤动电击除颤的疗效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5, 7 (3) :166~167.

[3] 沈洪, 冯丽洁.心脏猝死的院前急救方法[J].中国危重病杂志, 2001, 13 (3) :191.

[4] 陈国伟, 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5:565.

[5]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51.

上一篇:公立医院医疗收费监管规范化探析下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党员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