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10分钟抢救成功体会

2023-02-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代某某, 男, 23岁, 某公司电焊工。2009年7月30日上午约8时50分, 代某某在该公司作业时, 不慎被电焊电击右食指 (电焊为220V交流电) , 当即昏迷。工友们当即组织人员就近送往我院, 入我院急诊室时间为9时5分, 发病现场及转运送途中均未行心肺复苏及其他治疗。

1.2 抢救经过

急诊室接诊医生立即行人工心肺复苏, 科主任组织抢救的医护人员, 准备气管插管, 准备电除颤。同时查体:患者无意识, 血压为0、无呼吸、无心音, 未触及大动脉搏动, 颜面、嘴唇、四肢末稍青紫,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4mm, 对光反射消失, 各种深浅反射均未引出, 右食指中段可见一处1cm的线性烧伤样伤口。心电监护下心电呈细室颤, 用林格氏液建立静脉通道后, 9时6分静推肾上腺素1mg, 细颤转粗颤。9时10分予以单相波360J电除颤1次, 10min后再循环1次肾上腺素1mg, 360J电除颤1次, 患者均无反应, 入急诊室后10min气管插管完成, 行带氧气复苏球囊人工辅助呼吸, 频率为每分钟16次。医护人员轮流不间断行胸外心脏按压, 频率每分钟100次。9时35分予以5%碳酸氢钠125m L静滴。9时39分心电监护下心电呈室速, 予以稀释后的利多卡因100mg静推, 约9时55分患者自主心律恢复, 心电呈窦性心律, HR70次/min, BP100/60mm Hg, 无自主呼吸, 10时20分静推纳络酮0.4mg 1次, 10时25分自主呼吸恢复。呼吸浅慢, 10时30分患者自主呼吸平稳, R16次/min, 同时患者有四肢抽动现象, 10时55分查体:BP135/70mm Hg, P70次/min, R16次/min,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2.5mm, 对光反射存在, 颜面、嘴唇、四肢末稍皮肤转红润, 两肺呼吸音粗, 心音可, 律齐, 无杂音, 随后患者四肢及全身呈频繁强直性抽搐, 转ICU进一步行脑复苏等治疗, 病程中未再发生心跳、呼吸停止。2d后, 患者神志转清, 抽搐停止, 15d后, 患者康复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无任何后遗症。

1.3 时间说明

当时电击时工友们估计的时间为8时50分, 9时5分入急诊室时间为准确时间, 本人按当时行车速度重测从医院到发生地耗时10min, 加上当时工友组织人员上车的时间, 应当说工友提供的时间是较为准确的, 为排除过程中可能的误差, 本人定为电击后入急诊科至少有10min是肯定的。

2 讨论

2.1 抢救时间是第一要素

一般来讲, 电击伤患者立即昏迷, 说明患者当时心跳已停跳, 多数呈室颤状态, 心跳已失去了泵血功能, 全身循环停止, 呼吸亦停止, 当时现场抢救复苏成功率更高, 本例患者失去了第一次就地抢救的机会, 好在送院时间不算太长, 急诊科能立马开始抢救工作, 一定程度上争取了时间。

2.2 规范的抢救程序是关键

此次抢救过程遵循了2005年国际CPR指南的要求, 尽快电除颤, 1次电除颤能量给足, 开放气道, 尽快气管插管, 正确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正确药物运用, 加之组织人员积极配合, 均为抢救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低剂量肾上腺素同样能保证高质量抢救, 且为后期治疗减少了不必要的干预。

纳络酮可能对于促进自主呼吸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3 不可轻言放弃很重要

2005年国际CPR指南指出, 时间越早, 复苏成功率越高, 有黄金8min之说。心跳骤停8min内抢救成功率与时间呈反比, 超过8min成功率几乎为0, 超过10min几无可能, 然而此患者给了广大医护人员再一次提醒, 不能固于指南的统计, 超过10min CPR仍有意义。特别是对于非终末期疾病的患者, 对于那些原有器官功能良好发生电击后, 溺水后, 心肌梗死后, 而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应积极抢救, 应超时抢救, 奇迹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摘要: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成败, 除与抢救是否得当有关外, 还与引发心跳呼吸骤停的因素有关。对于心肌状况良好而又非心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者, 给予积极抢救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抢救

参考文献

[1] 钱卫中, 管佳斌.一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转运体会[J].中外医疗杂志, 2009, 19.

[2] 杨昌明.心肺复苏中应用纳络酮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2009, 6.

上一篇:论石化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投资不足的原因及对策下一篇:箔绕机箔带张力系统和自动纠偏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