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12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混合式学习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混合式学习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两大平台设计,并实施内科护理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高职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98名学生实施了本教学模式改革。调查和分析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评价,了解改革效果。结果:学生对混合式学习100%表示满意,最喜欢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是微信公众号和人卫护考平台,85%以上学生积极使用混合式学习,并认为混合式学习操作容易、方便,节约时间和精力。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开展混合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效率和效果,且简便易行,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高职护理;应用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的教学媒体进行组合优化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視和不断发展,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外部支持日益增强,部分教育者开始尝试在专业课程中探索开展混合式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内科护理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存在课时紧张、重难点多、学生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卓越护士直通车”和微信公众号搭建内科护理课程混合式学习平台,基于本学习平台设计并实施内科护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研究对象

教学对象为我校护理学院2017级高职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98名学生(2个平行班)。

二、方法

(一)混合式学习平台建设

1.“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

“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为国内某权威出版社开发的护理专业学习平台,按照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编排学习内容,内含大量图像、音频、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资料,每个章节配套随堂练习,涵盖本章节最重要的核心知识点。教师可通过该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也可组织考试、查看成绩分析等。

2.内科护理课程微信公众号

该公众号由课程负责人自主开发,按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内科护理相关的8大系统编排学习内容,基本上与内科护理课程标准中的项目任务同步,定期发布各系统的重点学习内容及难点解析,并关注临床护理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点。

(二)混合式学习的组织实施

1.E-learning组织和实施

课前学生自行按照本课程的教学日历和预习要求,利用“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和课程微信公众号自主预习;完成本章节的配套随堂练习;查看公众号中相关的重点、难点知识新进展及典型案例等所有推文。教师在课前查看预习情况、练习完成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继续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复习和巩固。

2.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主”。课堂组织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围绕案例中的工作任务,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当堂进行重点知识的梳理,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设置病情变化形式,引出其他的重点知识,再次进行“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归纳”;此外,教师着重解析难点,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效果评判

(一)学生教学效果评价

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外,每堂课上课前通过知识点抽背、典型案例回顾等方式对上一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和整理,此外,每个系统进行阶段测试,所有评价结果均计入期末总评。

(二)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评价

自制“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及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的评价、对混合式学习认知易用性的调查、对混合式学习使用态度的调查。其中后两个部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5分表示“非常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四、结果

(一)学生对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的评价

学生对内科护理课程使用“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的满意度评价上,100%学生表示满意。内科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化学习的平均频率为65.71%学生每个月4次及以上。最喜欢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是微信公众号(42.86%)和“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30.36%)。网络化学习平台中收获最大的是微信公众号(54.29%)和“卓越护士直通车”学习平台(28.57%)。

(二)学生对混合式学习认知易用性的调查(见表1)

(三)学生对混合式学习使用态度的调查(见表2)

五、讨论

(一)混合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90%以上的学生有能力熟练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来开展混合式学习,85%以上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操作很容易、很方便。同时,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更容易获取学习资源,如通过本研究中采用的人卫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可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交流、反思、合作和分享,可帮助其实现护理知识、技能、态度以及最终的能力提升。

(二)混合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在本研究中,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包括E-learning和课堂教学两部分组织和实施。课前学生要利用“卓越护士培训直通车”学习平台和课程微信公众号自主预习,完成教学视频的观看和随堂配套练习,这部分任务完成情况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公众号上的重难点解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试等带来的学习焦虑和压力。

此外,本研究的课堂组织围绕案例中的工作任务,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开展学习,讨论结果的汇报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参与融入课堂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周丽荣,李静.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5):336-341.

[2]毕经美,周钦青.混合学习研究及其对翻转课堂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6(13):75-79.

[3]马丽丽,李春香,杨惠敏.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19-22.

[4]贾守梅,汪玲,赵缨,等.混合式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1):9-12.

编辑 赵瑞峰

作者:吴晓琴 冯小君 余巧敏 梁少英

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篇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12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教学模式 外科护理学 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临床护理知识的关键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演示操作,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演练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这种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1]。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12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学制3年。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61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19.81±3.21)岁;對照组中61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19.25±3.23)岁。两组学生的年龄、理论考试成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法,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程分别独立讲解,理论课程包括理论讲解、模拟演示,实践教学则是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练习。观察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听取临床专家的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再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护理任务,制定出统一的模拟实践情境。模拟情境包括门诊、入院、院内生活、出院等几个环节,根据具体的情境给予针对性的训练方法。(1)选择典型病例:例如某女性患者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该学生拟在次日行硬膜外麻醉下做乳房肿块切除术。(2)解决任务:将手术环节分解为多个流程,如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分工明确,引导学生做好各自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学边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护理操作的重点。(3)构建理论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解决护理任务的过程中,总结护理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由授课教师对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2]。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笔试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教学模式也在推陈出新。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决策能力[3]。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护理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护理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决策能力,与国内学者王娜等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护理人才的重要方法,可为学生将来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适于在今后的护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华鹏,高娜,王娜,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8):988-990.

[2]王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1):68-69.

[3]王娜,肖华鹏,高娜,寇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03):95-97.

作者:韩朝

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  学生的职业情感包含对该职业的喜爱和认同程度,以及今后从事该职业的意愿。急危重症护理面向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临床任务重等特点,也正因如此,更需要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情感,继而能在工作中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研究从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出发,重点探讨基于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热爱护理工作。

[關    键   词]  护理专业;职业情感;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改革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1]。护理人员职业情感弱化、专业认同不足是其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2-4]。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护士队伍的后备力量,其在校期间的职业情感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强化学生职业情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基于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的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以讲解常见急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为重点开展教学。由于急症、危重症患者多数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除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定的职业情感,乐于奉献,热爱护理工作。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基于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改革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是以现有常见急重症患者护理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第二课堂,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内容穿插呼应;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以赛促学;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健康教育的实践内容,开展同伴教育。

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我校开展护理专业高职教学,学生为中职毕业后考入本校。相比落榜的学生,部分顺利就读高职的学生常有沾沾自喜之感,加上认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只需及格即可,因此不再像中职时努力学习,存在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课堂纪律不佳等情况。

(二)团队意识不够牢固

学生自读书至今,多为个人学习过程。同时,因既往临床见习、实习经历有限,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团队合作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较好,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的作风。

(三)职业习惯不够规范

虽然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过部分护理知识,但从实践练习、课堂反馈等方面观察后发现,学生对于诸如七步洗手法、无菌观念、人文关怀等内容重视程度明显欠缺,常出现操作前后忘记洗手、跨越无菌区域等不规范的动作。

(四)专业认同不够强烈

受中职选择护理专业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参加高职高专的高考选拔时受限于只能选择医学大类的专业,以至于绝大多数仍然报考护理。但经与学生单独谈话后发现,部分学生并未对护理专业产生较强的认同感,而更多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只能选择护理。

三、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制订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第二课堂具有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5]。结合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制订第二课堂计划,比如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我校其他院系宣传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急救操作、包扎技术等),利用晚自习等课余时间深入各班级,使学生在为他人带来生动形象的急救小窍门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通过传播急救知识充当“小老师”角色,进一步获得职业认同度,加深职业情感。

(二)有机结合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

第二课堂的开发需考虑到学生各自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挖掘个人潜力。比如,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练习,然后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分为中毒患者急救小组、胸痛患者急救小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小组等。选择有代表性的急危重症,将急救过程以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拍摄,评比出优秀作品予以一定奖励,做到理实一体,体现学用结合。对于演练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教师予以及时指导。尤其当这些问题涉及护理职业规范时,需要重点强调,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巧设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6]。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将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结合PBL教学法设置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内容之前,教师提前让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相关书籍及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常见的心搏呼吸原因及其主要的护理措施,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课堂中再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各抒己见;教师对完成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以赛促学,提升第二课堂建设

目前,浙江省高职高专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操作包括包扎技术、心肺复苏技术、静脉输液技术、气管切开吸痰技术,上述技术均与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有关。在讲解课堂理论知识之余,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护理技能大赛的逐级选拔,督促學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在备赛练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操作熟练程度,自信心得以增强。

(五)丰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团活动

艾滋病预防协会是我校护理学院所属的学生社团之一,由护理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艾滋病患者后期因免疫力严重下降易诱发多种急危重症,因此,其预防宣传具有重要意义。艾滋病预防协会作为具有专业性的社团组织,教师鼓励学生融合急危重症护理课堂知识,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小测试、技能文化节活动等,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热爱自己的专业。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涉及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也是学生实习、轮转的必经科室,因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以第二课堂开展为契机,巧妙融合PBL教学方法、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提升,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和职业情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龙妮妮.以情育情育真人:浅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2017(53):153.

[2]赵明阳,洪学智,潘畅,等.北京市3家二级公立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及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0,36(10):1297-1301.

[3]王珍珍,王小莉,纪婷,等.咸阳市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稳定性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0,36(8):1009-1013.

[4]段应龙,吴小霞,钟竹青,等.护士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368-373.

[5]解北京,王毅,李军,等.消防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26-128.

[6]邝芳,王亚周,王文挺,等.医学PBL教学的“问题”如何产生[J].解剖学杂志,2020,43(5):452-453.

编辑 司 楠

作者:刘悦

上一篇:经济与个人所得税论文下一篇:电化教学思想品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