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件查阅,调查我国护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结果显示:我国各个院校对护理专业人员招生人数极大,院校教育结构模式有很大提高,中专所占人数比重最大,但大专和本科招生人数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医疗单位对大专及本科学生需求量大,对中专学生需求量较小,其中护士专业最为明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 篇1:

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为了解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的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20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以及护理本科专业认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文理科生护理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专业认识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高考改革后“3+1+2”的新高考制度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学生注入新生活力。

关键词:文理科生;护理专业;专业认同感;差异;影响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指学生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进行积极感知和正面评价[1]。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

4月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护士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而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与社会各界人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不高有关,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缺乏,而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

目前护理专业属于文理科生兼收,文理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均属一般认同[2],对于文理科本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缺乏。因此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文理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便于针对文理科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找到影响因素解决问题,为高考改革后护理专业招生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促进护理学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207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9名(18.84%),女生168名(81.86%);文科生102名(49.28%),理科生105名(50.72%)。排除标准: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无法正常参与问卷调查和沟通者;近两周内做过相类似的其他研究问卷者。

1.2 研究方法

1.2.1專业认同感问卷 采用胡忠华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876,各条目重测信度均达到 0.8 以上;问卷包括专业认识(6个条目)、专业情感(5个条目)、专业意志(6个条目)、专业技能(4个条目)、专业期望(5个条目)、专业价值观(4个条目)6 个维度,共 30 个条目,采用 likert 计分法,各维度总分越高,表明研究对象专业认同度越高。

1.2.2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但两者的差别较小,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3 讨论与分析

3.1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根据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度整体较高,与马俊[2]的研究结果形成对比。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且两者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文科生在护理专业方面知识的认识方面相比于理科生更为精确,对护理职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3.2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文理科的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维度具有差异,但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高中学科不同,文理科生专业选择维度不同,如理科生倾向于工科和理科且选择面较广;而文科生倾向于人文方面的学科,这就影响文理科生对护理的专业认同。同时,护理这一学科的课程体系偏向于人文方面,所以会呈现出理科生的护理专业认同度低于文科生。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护理专业地位较低。政府对护理专业的投入有限,且目前护理专业体系发展并不完善,这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

3.3 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差异的看法与建议的分析

3.3.1 文理科生的看法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针对“你认为文理科的差异对你在护理方面的发展会有影响吗?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收到125份有效回复。其中认为“无”“没有”“不会”等没有影响的观点有75份,其观点分为四种,观点一认为:护理专业的学习与高中的知识没有关系,差异不大,之前学习的理科知识跟大学学到的没有关系和相似之处。观点二认为:大家都是统一起点,都需要大量的背诵才能掌握。观点三认为:只要想学都不是问题,想学都能学会。观点四认为:对于护理方面的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文理科生各自的优势。

其中认为“有影响”“会”等有影响的观点有50份,其观点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不明白差异在何处;第二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差异较小,随着学习差异逐渐消失;第三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且差异较明显,文理科生的思考方向、学习风格和基础不同。文科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记忆经验,背诵更加容易;在未来工作中有情感、表达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可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将来在社会心理上有利于对患者的沟通,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对于生物化学等理科知识难以理解、学习困难。理科生有逻辑性强、对某些学科有相关基础的优势,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更强,能较快掌握相关知识,但大部分同学认为背诵东西过多,背东西很难。

3.3.2文理科生的建议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针对文理科生在护理方面发展可能存在的差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嘛?”这一问题,收到119份回复。除去“无”、“没有”等无效回复,有47份有效回复。回复中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努力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学会统筹规划时间”此观点聚焦于学生本身,培养文科生思维能力、理科生背诵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护理专业认同感;“对于理科方面老师应对文科生给予帮助,教学方式偏向中和,针对文科性知识、理科性知识都要进行详细讲解”此观点聚焦于老师、学校,对文理科生学科上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帮助;“文理科生互相帮助支持,积极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此类观点较多,对于这种观点,班级内部可以成立文理科相互帮助小组,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方法实施方便,能够加强同学间交流,增进情感,增强认同感;“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此观点更偏向于学校,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宣传讲座,请已经进入临床的护理专业前辈分享交流经验,减少文理科生的認同差异;还有部分同学针对文理科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理科往科研方面培养,文科可以多研究护理心理等一些方面”的观点;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没有建设性意见,认为差异取决于个人是否上进。

4 对策与建议

4.1社会方面:

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法》立法,呼吁以法律形式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投入力度,积极促进就业,加强职业吸引力,政府应加大对护理专业的资金投入,建议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与其付出成正比的工作待遇条例,并积极表彰相关领域杰出贡献者,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避免人才流失。疫情爆发后,全国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的19800名医务人员中,就有14000人是护士,占比达到70.7%。虽然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护士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现实生活中传统“重医轻护”的观念仍亟需改变,应加强社会宣传,引导舆论对护理人员优秀事迹进行报道,营造全社会关爱尊重护士的良好风气,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4.2学校方面

4.2.1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开设与职业认同有关的讲座,大二或更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参与临床实践,可以由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以及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方向。考虑文理科思维差异为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新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职业认同评价机制[3]。

4.2.2注重职业仪式感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仪式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护士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身着护士服参加宣誓仪式,在教室中张贴具有激励性的标语等,这都有助于氛围的营造。

4.2.3增加见习实习机会

组织开展“ 早临床、 早实践、 早社会” 教育, 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清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

4.3个人方面

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首先要让护生自身尊重喜爱这个专业。首先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学生在入学以后,要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主导思想。明确专业体系.通过各种途径明晰专业现状与发展及就业前景:明了自己应该学什么,如何学,逐步增强专业学习和探究兴趣。如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和学习,主动参与专业研讨会和相关座谈会,听取已就业的学长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促使自己客观地进行职业定位,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5]。

5结论

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认同感主要在护理专业认识有差异,文科生较理科生稍高,且文理科认同感得分普遍偏高。对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对回收问题的回复进行总结、讨论和评价,得出一些有关缩小文理科差异的方法并在社会、学校、个人方面提高认同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端正护理学生专业思想,改进护理专业学生教育方式,稳定护理人员队伍有所帮助。同时也为“3+1+2”的新高考制度改革后护理专业注入新生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马俊,陈星,向亚利,谷灿.文理科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4):128-131.

[3]黄国玉.疫情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87-189.

[4]雷梅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及提升途径[J].青海教育,2016(12) :5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医科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编号:USIP2020325)研究成果。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作者:韩婧芸 高斯佳 李曼 黄靖雯 韩子璇 宋顺喜

护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 篇2:

护理专业教育模式和人力需求的思考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文件查阅,调查我国护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结果显示:我国各个院校对护理专业人员招生人数极大,院校教育结构模式有很大提高,中专所占人数比重最大,但大专和本科招生人数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医疗单位对大专及本科学生需求量大,对中专学生需求量较小,其中护士专业最为明显。虽然护士专业人员紧缺,但每年拿到执业资格证的人数,仍然要多于护士专业人员的需求量。结论:教育结构模式培养的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有很大差距,因此导致护理专业人才短缺,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前言

护理专业的发展依托于社会的需求。对护理专业教育总体规划性不足是目前各院校对护理专业教育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根据1998--2007年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得需求变化,进而分析我们国家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爱的原因,来寻求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1.1研究人群

结合2007--2008年对护理专业的抽样调查及政府的统计资料,向护理专业的专家寻求意见,向护理专业的各大院校寻求方法。

1.2调查内容

制作表格统计1998--2007年办学规模情况和教学结构毕业生从业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查阅1998--2007年和2006--2007年各地区的护理专业办学人员数量,进行统计。1998--2007年护理专业口总数,每一千人护理人员数量,参加胡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员情况,向护理专业有关专家和各大医疗机构寻求看法和见解,进而更好的指导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

以全国各层次各类型护理专业为整体,进行抽样调查,把全国各省分成8个经济区,每个经济区抽取2各省,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教学结构从业情况。

用文件查阅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调查省份进行资料收集,将护理专业教育机构情况和医疗部门需求护理专业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制作成表格,依据数据向中专 大专 本科以及医疗教育机构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可以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访问,书面报告等方式。

2.1998--2007年十年间护理专业人数结构情况

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中2001--2007年各层次各地区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的学校数量下降较大,各地区的下降率也不相同,有些地区学校竟然达百分之三十,可见不同地区护理专业就业人数存在较大差异,如新疆地区本科大专和中专护理专业就业人数的就业率没有较大的变化,然而除新疆地区外中专就业率人数普遍降低,上海最为突出。但是2007年就业率都有降低。

据卫生部相关数据统计,在2004年参加专业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人员数量都到了166.7万人。通过率百分子五十七,有95.2万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与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并,因而促使了护理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当然也随之增加。获得护理专业资格证人数在持续性增加。在2003年开始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与护士增长人数相差过大,数据显示2003--2008年通过护理专业资格证考试的人数为75.17万,而执业护士人数为增涨为29.65万因而还存在45.52万这一巨大差距。

3.讨论

在近年来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并不太适应,主要体现在护理专业人员数量体现在上升的过程,执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也在上升,进而与社会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护理专业人员与医疗从业量分析

我国护理专业人员增长过快,各办学层次有关护理专业人员招生数量持续增长,在2007年总招生39.1万人,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人数19.4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1.7万人。这样快速的增长是否合理引发深思。

概括内医疗部门统计显示,医疗部门对护理专业人数有所增长,但是长期护理专业人数却增长缓慢。如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2万人,每千人专业护理人数上升1.7人,医生和护士比例数变为1:0.77呈现上升势头。又有专家预测在2015年护士人数达到232.3万人,千人护士比达到1.5这一现象与专业护理人数毕业量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从国际上看我国千人护士人数比1.5而加拿大 古巴 法国 日本 瑞士 德国 都要在7.24--10.75 要远高于我国,这一差距呢,仍在努力缩短中。床位与护士比也是衡量专业护理人员需求量的重要标准之一,2005年床位与护士比为1:0.33 2007年护士与床位比为1:0.38表明我国医疗机构对专业护理人员还是增加的。

以上各种论述都表明我国对护理专业人员依旧短缺,但每年专业护理毕业生仍在持续的增加远大于需求量,只是这矛盾的原因,仍存在很对原因,如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有大约百分之五十五的人没有通过,通过执业资格证的人数依然要多余长期护理职业人数,执业护士总人数75.17万人。职业人数人数为29.65万人。这也会预示着有45.52万人,需要等到裁员或者退休才能进上岗位。医疗机构床位与护士比数较低预示着一线护士工作压力大,正式签订合同护士人数减少,专业护理人员流失率加大。

3.2护理专业教育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需求分析

本科大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增加,而中专专业护理人数需求量在减少,然而本科大专人数在持续的增长,却没有中专人数专业护理人员基数大。致使中专护理人数面临的挑战要大于本科大专教育机构的学生,专业护理人员就业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限制中专对专业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扩大本科大专护理人员招生数量,来应对市场这一需求。

从教学新式上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化深入化的研究,如服务范围的扩大,从个人走向群体,从医院到社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护理专业,从人的生理 心理 文化 精神 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软实力,更还的为病人服务,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带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反作用于专业护理人员的就业情况。

从教学机构的人才培养上。本科专业护理人员教学内容更加趋近理论经验知识,和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大专和中专更加趋近与实践操作上,在文化基础中就将者分为两个层次,进而二级 三级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较高,中专教育机构应把目标设定在基层 农村或者山区这样就业区域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4研究结果和建议

本次研究对我国专业护理人员资源短缺和专业护理人员就业难这一矛盾的问题进行研讨,首要方面护理专业教育规模巨大,护理专业人员短缺 这一原因不是有单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要改变这个以现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建议:控制中专护理专业招生人员,确立以本科大专为主体导向,提高护理专业人员自身文化基础,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机构,端正专业护理人员心态,正式正确对待国家所面临的整体形势,进而做出更好的选择进行就业。

作者简介:

余珍(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市人,本科,护理学。

作者:余珍 张瑞星 何琨 张磊

护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 篇3: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摘要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医药卫生院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要任务,文章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方法实施等方面,探索“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 课程思政 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Nursing Courses

——Take "Nursing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LU Hui

(Suzhou Vocational Health College, Suzhou, Jiansu 215009)

课程思政是紧紧抓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之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积极响应。[1]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术双馨”,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护理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等要求,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专业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生动案例的同时,也给护理专业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护理管理学”为例,探索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形成的關键时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2]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易出现重理论、重技能,而轻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因此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尤为重要。

“护理管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和讨论护理管理的现象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五项管理职能,达到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目的。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依据高素质技术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以及临床一线护理需求而设,但在校生对管理学的原理、方法等理解有一定困难,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其理解理论性强的管理理论,引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为护理事业发展努力向上的情怀。

2“护理管理学”思政教育实施

2.1创建体系,整体推进,系统培养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顶层设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引领、专业渗透”的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实现从单一的思政课程教育向立体化的课程思政德育模式转化,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凝练职业人核心要素,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践于德行,学会敬业、学会诚信、学会沟通、学会协作等,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3]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遴选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深度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中。

2.2提高认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4]梳理和准确把握“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临床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和充分利用医院护理管理实例、社会公共卫生事件、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和资源,作为课程标准设置、教学计划修订和教案评价的依据,落实到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安排、教材选用、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案例库建设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等各环节,探索和拓展“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达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实际效果。

2.3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2.3.1培训教学团队,建立课程思政理念

“护理管理学”是我院校企合作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团队由专任教师和临床兼职护理教师组成。通过与合作办学医院的兼职教师集体备课、思政教师专题讲座、行业专家研讨等形式,分析课程特点,多角度挖掘思政教育的着眼点,提炼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和要点,有机融合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帮助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要求、质量控制等,提升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根据课程教学团队的师资特色和优势,共同研讨“课程思政”教学规律、教学话语体系,推动专兼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动力的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提升,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将艰深、枯燥的专业课演绎成深刻的“人生大课”,为学生启明心智,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将专业课上出生命哲理与使命担当,接受真理洗礼的同时专业价值升华。

2.3.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教材及资源整合

为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推进教材开发与资源整合。广泛征集相关医药卫生职业类院校教师、学生、医院护理管理专家的使用意见,并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科课程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讨“护理管理学”中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按照课程体系分布,梳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修订保留经典内容;同时,根据临床护理模式、当前护理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趋势,增设实训案例,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职业过程对接,同时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实践于一体,注重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情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2.3.3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

为推动“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取得实效,“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以德育为教学目标,提炼护理管理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学情分析,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以课堂为载体,发挥专业课、实训课及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通过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弥补三个阶段的教学实施。[5-7]

课前,充分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建构、专业认同感、专业学习能力习惯等以及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等,以便于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课程章节导学,做好线上直播、师生线上PBL等教学研讨的准备,录制教学相关视频,拓展教学资源。

课上,营造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堂氛围,根据不同模块、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按照“德中有医、医中有德”要求,探索“德医交融”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引导护生树立职业理想,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精湛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和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能力。成立学习小组(管理团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通过模拟面试、情境角色扮演法等,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法规,应用临床护理质控模拟等方法,铺设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效路径。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情景模拟等,培养学生临床决策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授课中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管理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帮助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利用临床一线鲜活的实例,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护理管理学”课程的人文价值,帮助对专业内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增强从事护理工作的自信,为临床实习乃至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通过扫描教材各章节的二维码,自主学习重点难点,拓展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空间;除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穿插补充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护理管理中的沟通、执业过程中的法律和伦理等内容。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章节知识点测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例、护理质量缺陷案例、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素材、医学史上突出贡献的伟人传记、职业榜样素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涌现的时代“逆行者”等生动鲜活的专业课思政教育素材,播放教学视频,融入“医者仁心”“大医精神”等思政元素,传递高尚医德,唤起情感共鸣,提升职业认同感。线上提交学习体会、案例分析等学习成果,实时了解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3.4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本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打破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常规,配套多种形式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既考核学生专业课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的情况,同时提高了思政素质考核的权重,注重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的养成情况的评价。经过一轮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浸入,护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人文关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模拟医疗事故、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实践环节中更关注管理对象的需求和感受,更加耐心、细心,对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发展

本研究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前期专业基础课、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桥梁,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尤为凸显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的重要性。[9]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紧跟临床一线的无缝对接的教学素材,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时间得以外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提高了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10]在潜移默化间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专业情感的融入。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体系,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要求与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开发、教材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紧密结合,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突出以人为中心理念,正视学生思想与情感的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避免思政内容的刻板化植入,推动课堂教学体系向思政教学体系转变,实现两者的水乳交融、相互映衬,进而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统一。[11]课程教师应从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两个维度,全过程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情況,融合学生互评和自评,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卫生厅项目“江苏省医护人员人才需求趋势研究”(编号:H201467);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教改革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研究”(编号:2019SJA1391);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编号:XHZDB202101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升长,翁美芝,舒青龙,等.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以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7):133-134.

[3]李睿淳.“現代职业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价值生成及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01(5):121-124.

[4]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8):586-590.

[5]惠亚娟.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6-19.

[6]杨梅,张俊娥,高玲玲,等.翻转课堂在护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2):98-101.

[7]Presti CR.The flipped learning approach in nursing educ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J Nurs Educ,2016,55(5):252-257.

[8]王洋,胡佳慧,迟晓华,等.以“护士职业精神”为契入点的《护理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高教学刊,2019,26:175-177.

[9]杨青青,司晓芸.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和启示.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188-191.

[10]肖紫嫣.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96-97.

[11]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19,9:53-55.

作者:鲁慧

上一篇:保险市场法律失范论文下一篇:高校体育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