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科研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理专业科研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对开设护理科研课程的想法,为医学院各专业是否开设科研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3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动机、科研开展意义、科研开展困难之处、开展科研课程必要性等问题进行调查。

第一篇:护理专业科研论文

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科研讲座培训及成立科研讨论小组对培养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校2018级本科护生71例,根据生源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本科护生)和实验组(中职升本科护生)两组,对照组为38例开展常规护理课程,实验组为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科研培训的干预方案,三个月后评价两组护生科研能力的差异和实验组培训前后科研能力的差异。结果:科研讲座培训前,对照组科研能力得分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7,P<0.05);培训后,实验组科研能力得分与培训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0),培训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科研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中职升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学校应继续完善护理科研教学指导,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关 键 词] 中职升本科;护理学;科研能力

在我国,护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护理学科发展质量的金标准[1],而本科层次护士已成为护理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科研工作随着学科独立而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护理研究水平欠佳、人员科研意识淡漠、理论与临床应用脱节等方面依然没有大的突破[2]。“中职升本科”护理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新形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3]。中职升本科护生多来自中职院校,综合分析、评判性思维及统计推理能力较差[4]。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为中职升本科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普通高等院校2018级“中职升本科”护理学生33人和普通护理本科学生38人。纳入标准:(1)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具有认知和行为能力;(3)自愿参加本调查。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生源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本科护生38人)和实验组(中职升本科护生33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研究》开课前组织了两次科研讲座,每人完成了一篇护理综述的撰写。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三个月后发放“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此量表由刘瑞霜老师编制,经潘银河等人[5]进一步修订,包括6个维度(30个条目),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发放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回收后,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培训前不同生源护生科研能力差异分析

科研讲座培训前,对照组科研能力总分(65.14±10.90)高于实验组(55.94±1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7,P<0.05),但在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培训后不同生源护生科研能力差异分析

中职升本科护生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优于普通本科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能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培训前后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对比分析

培训前后科研能力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三、讨论

(一)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现状

本研究表明普通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资料处理、科研设计能力优于中职升本科护生,梁彩怡等[6]研究表明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资料处理能力优于专科护生,其他能力差异并不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目前中职升本科护生未开展护理研究课程、接触科研活动机会过少、对科研认知浅显等有关。许多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寥寥无几,部分医学类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做要求,导致大多数本科护生在学习了护理研究、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等课程后对科研设计依然非常迷茫,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升本科护生而言,面临的问题则更加严峻[7]。这给护理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在注重课程教学的同时,更应主动给予护生科研实践的机会,加强实践学习,如采用翻转课堂、TBL教学模式、组织学术活动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护生对于科研的关注度和主动性,减轻其畏惧科研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8]。

(二)科研讲座培训对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说明此次讲座培训学到的知识对中职升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有些学生科研知识水平提高幅度大,有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可能与中职学校对科研重视不足[9]、个人理解能力差有关。中职升本科护生相对于普通本科护生而言,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10],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护理科研讲座、强化其科研思维及巩固其科研知识,基于实际资源,为中职升本科护生匹配相对应的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指导老师等。今后中职升本科护生需多进行科研实践,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期待在学习或工作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体会科研设计的过程。美国通过成立研究团队和科研教学小组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11],这为我国护理科研教育者给出启示,可以配备固定且专业的科研人员,以加强科研指导,增加财政投入。中职升本科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讨针对中职升本科护生的科研培养模式,为壮大我国护理科研队伍、创新护理技术和满足社会需求献出一分力量。

四、结论

为培养既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护理科研能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学校应重视中职升本科生的科研需求,鼓励其参与科研工作,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但本次调查只抽取了一所高校作为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继续扩大样本范围,规范护理科研培训工作,分析探讨中职升本科护生内在素质(如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等)与科研能力的关系,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少梅,吴雪,高艳红,等.22个省市三级医院护士科研能力与培训需求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8,3(53):277-280.

[2]连冬梅.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及设想[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1(1B):38-40.

[3]张秋慧,韩彬彬,谢茜萍.构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于系统论的视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

[4]吴媛媛,王翩翩.医学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学校适应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38-39.

[5]潘银河,程金莲.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6]梁彩怡,曾映沛,吴妙莉,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1):1393-1395.

[7]邹家钰,刘祖平,白鍊,等.关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65-367.

[8]林丽娜,莫益俊,麦剑荣,等.在护理科研课程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9(6):59-61.

[9]黄聚雪.中职学校教科研实效性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实践,2018(8):59-61.

[10]王晋举,孙鑫,范宝梅.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教育,2018,33(112):112-114.

[11]马玉芬,赖小星,高宇,等.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89-92.

◎编辑 薛直艳

作者:葛慧,邓颖

第二篇: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科研课程意向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对开设护理科研课程的想法,为医学院各专业是否开设科研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3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动机、科研开展意义、科研开展困难之处、开展科研课程必要性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结论:高职学生对开设科研课程有明显的支持,医学院学生全面开展科研课程有必要。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科研;课程;意向;研究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是护理教育改革最本质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陆续开展护理科研课程的学习,为调查高职护理科研教学可行性与教学效果,与学生对护理科研意向性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高职护生科研能力,本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各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纳入标准: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二年级学生;②无纪律或受处分。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抽取10名,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3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男40名,女260名。护理专业120名,非护理专业(中药学、助产专业)180名。

1.2调查内容与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动机(包括个人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学科发展及职称竞聘等选项)、科研开展意义(包括提高地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等选项)、科研开展困难之处(包括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等选项)、开展科研课程必要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3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5%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详见表1、2、3、4.

3.讨论

3.1护理科研认识现状本研究发现,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有关专家[1]研究报道相一致。大部分同学认为护理科研十分重要,对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帮助,认为学习护理科研能够增强自己未来工作竞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提高自己在工作岗位的地位有关。总体来说,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护理科研的愿望是要高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可能与护理学生对护理课程有所了解与接触有关。但是还是存在小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和非护理专业学生不太愿意参与,可能与她们认为护理科研难度大有关。那么根据进一步调查显示:83.3%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护理科研最大的困难因素在于护理科研知识的缺乏,依次是论文撰写(79.2%)、方案设计(50%)、文献检索(37.5%)、统计学处理(25%),而非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之处为论文撰写(75%),其他依次为知识缺乏(69.4%)、方案设计(66.7%)、文献检索(52.8%)、统计学处理(41.7%),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说明需要加强医学院非护理专业的科研能力培训。

3.3对策

3.3.1引导护生充分了解护理科研,提高对科研的兴趣高职护生对护理科研的认识存在于浅表,还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自身素养、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护理科研顺应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护士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护理科研不能光光成为同学们为了想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前提就是从了解护理科研,培养兴趣开始,高职院校可邀请科研专家或者在科研领域颇有成就的学姐学长开展讲座,介绍科研经历与科研方法[2],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并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另外高职院校应多购置科研类书籍,图书馆开放图书数据,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

3.3.2开设《护理科研》课程 在高职院校开设《护理科研》课程十分关键[3],学生有了学习科研的意愿,就需要护理科研知识规范化培训,此时就需要老师作为良好介质,引导和传授如何开展护理科研例如:如何设计方案、如何检索文献、如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何撰写论文等等。而老师也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培训,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并进行不断改革,完善护理科研工作。

3.3.3提供护理科研实践机会,加大对学生护理科研的鼓励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课后的科研实践更为重要,老师可让同学进行科研选题,并自行设计调查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例如:公交车满意度调查、乡村医生工作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等,并对同学的科研成果的大小进行奖金式的奖励[4],从而提高同学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凌霞.《护理研究》课程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影响的调查[J].文教专论,2015,(11):67

[2]王晋举,孙鑫,范宝梅.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教育,2018,15(33):112-114

[3]饶和平.實用护理科研训练[M].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4]余惠琴,华筱娟,孙停瑞.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及教学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042-5044

作者简介:方程珂儿(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大专,从事护理专业学习与研究。

指导教师:饶和平,教授;李胜琴,副教授;裴丽萍,副教授。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护理,No99);浙江省普通高校“十 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项目(实用护理科研训练,No9);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QZYZ1508。

作者:方程珂儿 饶和平 李胜琴 裴丽萍

第三篇: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探讨了护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笔者观察到,护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在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尚不十分理想,有待加强。

[关键词]护理 大学生 科研活动效果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创新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护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具备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大难题。这个难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既能够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给大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朝着培养目标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发现高校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提高我校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共120名,均参与了学校或学院立项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由13道题目组成,经过专家修改和认证,符合问卷信度和效度要求。对120名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后以无记名方式返回问卷调查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16份,有效率96.7%。有效问卷调查表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表1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是81.9%、77.5%和73.3%;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分别是8.6%和6.1%。

2.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2。表2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毅力与勇气、严谨与恒心、科研兴趣与热情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86.2%、78.5%和86.2%。

3.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3。表3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65.5%、76.7%和78.4%;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为4.3%。

三、结语

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大学教师或专职研究人员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同。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目标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科研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本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水平和存在问题。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的科研活动目标,要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忽视的偏向性,适当增加某些指标和加大其权重,使得科研活动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本研究观察到,本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在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學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尚不十分理想,这也是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的关键点,需要调动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力量协同解决。

总之,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开展阶段性评价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和改进大学生科研活动方案,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确保顺利达到大学生科研活动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2.

[3]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6.

[4]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8-59.

基金项目:本文属湖州师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C09022)。

作者:陈 莹 张 慧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