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2024-04-25

医学护理专业论文(通用8篇)

篇1: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左冠状动脉异位窦起源(anomalous origins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opposite sinus of Valsalva,ALCAOS) 是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病变,其解剖特征是左冠状动脉开口位置( 通常起源右冠窦) 及走行异常,异常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且异常段冠状动脉多在主动脉壁内走行。此种畸形既是心源性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青少年运动后晕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中心今年收治了1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现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如下。

资料与方法 男性,13岁,主诉症状“突发活动后晕厥三个月”.患者三个月前在体育课中出现晕厥、意识丧失,急送当地人民医院ICU,行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抢救。当地医院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明显,磷酸肌酸激酶4 931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6U/L,肌钙蛋白I 26. 21μg/L.入院查体均无阳性心脏体征。基本临床资料: 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无异常,心电图未提示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冠状动脉起始位置异常,并壁内走行不除外。心脏冠状动脉CT提示左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前壁,与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但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图1)。

手术方法: 胸骨正中切口,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降温,阻断心脏血流,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博液,心脏停跳后主动脉根部斜切口探查冠状动脉,术中发现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右冠窦,开口呈裂隙状,左冠状动脉起始部在主动脉壁内走行,壁内段位于主、肺动脉间,然后向后至左冠窦发出主动脉壁; 右冠状动脉走形正常。术中切开壁内走行的左冠状动脉,经瓣交界上沿直达左主干在左冠窦发出主动脉壁的开口处,切缘以6 /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牛心包片扩大右冠窦,使左主干开口于左冠窦。

结果 术后康复出院无再发症状,随诊心功能I级,恢复日常生活及运动。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心脏冠状动脉CT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走行未见异常,右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及血流正常( 图2)。

讨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在临床上时有发现,该疾病出生时即存在,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其诊断常带有偶然性,如在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尸解时发现。ALCAOS是其中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危险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即冠状动脉在主动脉的开口位置及走行异常,异常冠状动脉往往走行于两大动脉之间,这是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的解剖基础。早在1974年,Cheitlin等报道ALCAOS导致心源性猝死[1].但是ALCAOS的发病率极低,Julie等筛查了2 388例无症状的儿童及青少年,仅发现2例ALCAOS[2].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活动时或活动后发作的胸痛、晕厥,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即为心源性猝死; 更多患者之前无任何症状,而在尸解时明确[3].异常冠状动脉位于两大动脉间并且主动脉壁内走行是导致症状的最重要解剖因素: 壁内走行的左冠状动脉受两大动脉干压迫,特别是活动等外部诱因导致瓦氏窦扩张,主动脉壁张力增高,并导致狭窄; 同时冠状动脉出口处成角,产生裂缝样开口,异常冠状动脉走行扭曲,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甚至心源性猝死。

对怀疑左冠起自右冠窦畸形的患者,心脏彩超是首选的筛查及诊断工具,经胸超声可通过胸前短轴大血管根部切面辨认冠状动脉开口及其走行,以提高对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解剖认识及重视程度。心脏螺旋CT或MRI也是目前重要的诊断方法,其可明确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走行、狭窄位置及程度,但由于造影剂成像特点,不能准确提示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壁内走行。但从以下征象: 大动脉间走行,冠状动脉发出主动脉时成角,异常冠状动脉开口呈劈裂样狭窄,需高度怀疑壁内走行。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畸形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伤性,投影时重叠,对异常冠状动脉近端走行、是否存在壁内走行及冠状动脉真实狭窄程度的判断上有缺点。我们对彩超发现的病例结合CT即可明确诊断,并为手术矫治提供足够的影像信息。

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畸形,因其主要冠状动脉走行大动脉之间,有受大动脉压迫狭窄的解剖基础,增高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猝死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学院及心脏学会的指南对该类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对左冠异位起源于右冠窦且走行于大动脉之间,即使无症状,建议手术; 右冠起源左冠窦且走行于大动脉之间,如有心肌缺血的证据也建议手术[4].我们的经验是诊断左主干走行大动脉间即为手术指征,且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手术可避免猝死及恶性心肌缺血损伤。从国外资料看远期效果良好,患者症状消失,并可从事体育活动,如发生心肌梗死后再行手术,心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制造足够宽大的冠状动脉开口,并且其走行范围不受主动脉壁张力及两大动脉扩张导致的压迫及狭窄。除了经典冠状动脉移植术,其他外科手术方式包括异位冠状动脉移植、补片扩大或肺动脉移位术。本例个案采用补片扩大加异位冠状动脉去顶法[5],从冠状动脉异常开口起,完全切除壁内段动脉内膜,直到冠状动脉在主动脉壁正常的发出位置。从我们目前的病例随访看,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技术不复杂,在具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能力的医院均有条件开展。

ALCAOS发病率估计在0. 1‰ ~ 1. 0‰[6-8],其真实的发病率可能更高,国内还未见该畸形相关病理生理及手术矫治报道。鉴于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畸形潜在的猝死风险,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此种冠状动脉畸形的认识,特别对青少年和从事体育运动人群,以及无症状的隐匿患病人群,提高筛查及诊断率,积极手术治疗,可预防心肌缺血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heitlin MD,De Castro CM,Mc Allister HA. Sudden death as acomplication of anomalous left coronary origin from the anterior si-nus of Valsalva,A not-so-minor congenital anomaly. Circulation,1974,50:780-787.

[2]Davis JA,Cecchin F,Jones TK,et al. Major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incidence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J Am Coll Cardiol,,37:593-597.

[3]Basso C,Maron BJ,Corrado D,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with origin of wrong aortic sinusleading to sudden death in competitive athletes. J Am Coll Cardi-ol,,35:1493-1501.

[4]Warnes CA,Williams RG,Bashore TM,et al. ACC /AHA 2008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irculation,2008,118:e714-833.

[5]Jaggers J,Lodeg AJ. Surgical therapy for anomalous aortic origin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PediatrCard Surg Annu,,8:122-127.

[6]Zeppilli P,del Russo A,Santini C,et al. In vivo detection of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asymptomatic athletes by echocardio-graphic screening. Chest,,114:89-93

[7]Angelini P.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urrent clinical issues: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incidence,clinical relevance,andtreatment guidelines. Tex Heart Inst J,,29:271-278.

[8]Angelini P,Shah NR,Uribe CE,et al. Novel MRI-based screen-ing protocol to identify adolescents at high risk of sudden cardiacdeath. J Am Coll Cardiol,2013,61(Suppl) :E1621.

篇2: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肿瘤内科护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因素,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应做好及时疏导与调适。总结如下:

1 初入科室的畏惧心理

由于肿瘤治疗的有限性,绝大多数护生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感到畏惧,自信心不足。为此,带教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护生心理负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①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应热情接待护生,使护生消除陌生紧张感。带教教师3 天内为护生讲课,重点讲解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化疗药物的安全给药和癌痛的护理,使护生目标明确的复习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②带教教师应带领护生熟悉常规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要领,两周内要求护生以见习为主,在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后,对动手能力较强,积极性高的护生可指导她们先做基础护理,如铺床、测体温等,使她们觉得被尊重,有成就感,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为她们自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护生首次执行操作前,带教教师应予以鼓励,尽量选择理解护理工作,乐于配合,操作条件较好的患者,以增加护生的自信心,护生操作完毕后,不足之处应及时给予指导,启发护生分析操作失败的原因,使其尽快熟练掌握各项操作。

2 化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一旦外漏,将会引起皮下组织的坏死溃烂。同时,化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除自我形象紊乱外,身体也会觉得极大的不适,造成患者情绪变化无常,烦躁不安。另外,化疗药物对自身的防护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化疗药物的这种特殊性,让护生们身心疲惫,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需做好言传身教,放手不放眼,①指导护生做好用药前准备,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按照化疗药物备药原则配置药液。②指导护生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尽量选择前臂明显或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手背、靠近关节或肌腱的血管;避免曾接受放射线治疗的部位;一旦注射失败,必须避免同一条血管的注射,以预防药物由前次注射部位渗出;避免在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及周围神经异常的肢体进行穿刺。[1]③穿刺成功后,注意观察患者血管的回血反应,局部组织是否有红肿及其他异常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烧灼感等不适。④患者在化疗期期的不良情绪较为明显,带教老师应教育护生理解同情每一位患者,增加护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给患者以安慰鼓励。⑤指导护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郊游,听音乐等,以缓解疲劳,减轻压力。

3 面对死亡时的`悲观抑郁心理

肿瘤内科患者死亡率较高。访谈发现,几乎每个护生都害怕面对患者死亡的过程,生命的终结让朝气蓬勃的他们感到悲观。对此,要及时对护生进行死亡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死亡,生老病死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促使他们以积极坦然的态度理解死亡,正视死亡,及时做好心理调节,,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 自身因素所致的焦虑心理

青春期焦虑症是是青少年易发的心理疾病,情绪波动明显,自控能力差,作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要多关心多体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呵护,并鼓励他们多学习,多交流,用知识充实自己,树立自信,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篇3:医学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试题随机抽取本院2009级护理专业98名学生的药理学试卷以及10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8名美容医学专业本科生、97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和96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药理学试卷,并对试卷进行分析比较。本试卷共51题,满分为100分,各题型所占比例见表1。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内容基本覆盖教学大纲,全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1.2考试与阅卷考试为闭卷考试,由学院教务科统一组织安排,采用单人单桌,专人监考。阅卷由教研室组织,采用集体封闭式流水作业,严格执行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每人只负责1道试题,阅卷后由专人复查,保证阅卷的准确性。考试成绩统一输入试卷统计分析软件,做试卷分析并登分。

1.3成绩分析建立试卷分析数据库,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各题的编号、得分、答题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成绩等项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分、标准差、难度系数(P)、区分度(D)等指标。

2结果

2.1各专业学生的药理学试卷成绩和难度系数比较各专业学生的成绩见表1、表2。

2.2各专业学生药理学考试成绩护理学专业学生本次考试成绩主要分布在60~69分,占39.80%,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其他专业学生分值主要分布在70~79分,成绩呈正态分布。各专业学生成绩、各种题型得分情况和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3。

a为与护理专业相比P<0.05,b为与护理专业相比P<0.01

把成绩居前27%和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每题的难度,试卷区分度护理为0.52,及格率为84.69%;临床医学区分度为0.44,及格率为90.00%;美容医学为0.40,及格率为97.37%;中医学为0.44,及格率为86.60%;中西医结合为0.45,及格率为88.54%。

3讨论

3.1命题情况分析本次药理学期末试卷共有6种题型,满分100分,其中识记类30分(名词解释10分、填空题20分),理解类20分(单项选择题15分、多项选择题5分),应用类20分(简答题),综合类30分(论述题),各题型所占比例适当,考察内容较全面,基本覆盖了全部教学章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3.2答题情况分析

3.2.1成绩与试题难度分析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反映大部分学生对该题所考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主要靠难度系数来评价。难度系数由该试题的通过率来计算。所占比例的合理性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难度系数在0.7~0.8之间反映试题难度适中。护理学专业的难度系数为0.78,说明该套试题的难度适中,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及总分均低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成绩。本次考试护理专业学生得分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学制短(4年制)、学时少(48学时)有关,也与护理专业学生平时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有关,造成学生对药理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3.2.2各小题得分情况分析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得分各专业学生之间无明显差别,说明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难度适中,区分度一般,学生掌握程度基本一样。多项选择题得分率最低,其次为填空题和论述题。这3类题涵盖面较宽,包括总论药理、传出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内分泌药理、内脏器官药理和化疗药理,主要从药理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与不良反应3个方面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的是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3类题失分率高于其它题型,可能与涉及的药物多、药理作用机制较为繁杂、不良反应涉及面广有关。护理专业学生得分率低于临床医学、美容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细节了解不全,综合分析、灵活应用能力较差。

3.2.3试题区分度区分度(D)指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可区分程度,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差异的要素[2]。D值高,提示能将不同水平考生区分开来;D值低,显示对考生水平不能很好鉴别。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满足试卷命题的要求。

药理学的特点有四性、三多、两快、一广。四性是药理学的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都比较强;三多是药名多、分类多、新药多;两快是指药物的临床用途和作用机制进展快、更新快;一广是指涉及面广,一个药物可治疗不同组织和脏器的疾病。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学不好药理学可能影响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对未来的临床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设法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药理学教学,如适当增加理论课学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注意学科的交叉性和渗透性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白建平,于肯明,张慧芝,等.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5):6,46.

篇4: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39-02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的原则,特别强调在不同医学环境下都要重视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医学、社区医学和全科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教改精神,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改善教師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

任何一项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把“教”的功夫放在学生“学”上。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就意味着“平等”,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作为高职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从护理专业的需求方向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更适合护士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护士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如具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与指导的基础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护理科研的能力,这样就能使预防医学课程“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因此,我们根据培养方向对教学内容和各章的学时进行了调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医学这门课程与临床医学学科不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法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2]案例讨论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这是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适合专科层次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预防医学学习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是我们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次授课前先设计一些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讲授,在讲授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申出授课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 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一环扣一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掌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的许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就某个题目进行讨论式教学,例如就学习、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本门课程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建立了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教师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也在实践性教学中认识了预防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科研题目进行,同时把一些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四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且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采用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对预防医学的考核主要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培养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 占60%,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4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在对学生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使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罗长坤.医学科学的发展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2):22~25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48-49

篇5:医学护理毕业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宫颈癌 术前术后护理

姓名:罗健华

专业:护理

年级:2010级本科

入学时间:2010年03月

目录

前言…………………………………………………………………………………… 关键词…………………………………………………………………………………

2.论文主体……………………………………………………………………………

2.1资料与方法……………………………………………………………………..2.2护理措施…………………………………………………………………….2.2.1术前护理

2.2.1.1心里护理

2.2.1.2静脉护理

2.2.1.3骨髓抑制护理

2.2.1.4其它化疗副作用护理

2.2.1.4.化疗恢复期的护理

2.2.2术后护理

2..2.2.1留置尿管的护理

2..2.2.2手术切口护理及对症护理

2..2.2.3医护配合2.3护理体会

2.4致谢

2.5参与文献

前言

子宫颈癌简称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为50~55岁。目前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活跃、早育、多产或与高危男子(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前妻患有子宫颈癌)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②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另外,吸

烟可增加HPV

感染效应。

宫颈癌好发于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的交界处,即移行带区,其组织的发生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而形成宫颈浸润癌。宫颈浸润癌的病理分类:80%~85%为鳞状细胞癌,15%~20%为腺癌,3%~5%为鳞腺癌。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少见。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术前术后护理 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

宫颈癌手术患者150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病程5~18个月。宫颈病灶在2~4cm,临床分期为Ib1和Ib2,组织学类型,125例是鱼类癌,其余均为腺鳞癌,有的尚未生育。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入院后均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肝、胆、脾、肾、盆腔B超及血液检查,提示无手术禁忌证。另外对10例宫颈局部肿瘤巨大的Ib期和31例Ⅱb期患者,我们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2周后施行手术。患者术后均持续导尿7~10d,根据引流液情况掌握拔管时间。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癌症对患者是一个重大打击,因而迫切地希望尽快切除病灶,由于病情需要,对暂不宜手术的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使患者预感到自己疾病的严重性,必然加剧其心理的焦虑、抑郁和恐惧,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化疗前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化疗的目的、毒副作用及识别应对措施。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特殊、复杂的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告知患者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癌灶、抑制或消除可能存在的转移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对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从而增强信心,顺利接受治疗。

2.静脉护理

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连续不间断的96小时静脉化疗,易引起化疗药物渗漏,致使局部肿胀、疼痛和坏死,因此做好化疗患者的静脉护理非常重要。要做好化疗患者的静脉护理,关键要注意预防静脉炎发生和做好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护理。①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使静脉的损伤控制到最低限度。②静脉选择的原则:选择前臂或手背易暴露、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附近以及有静脉瓣的血管。用细型号的留置针,为使静脉充盈扩张,输液前用温水浸泡肢体15~30 min。③穿刺前护士仔细触摸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手法。常规情况下,先进入皮肤,再选择适当的点进血管;对滑动的血管以直刺为好;对脆性大的血管手法要轻,进针后不要移动;对肥胖者的血管进针要由浅入深;而对较浅较薄的静脉则应缓缓刺入妥善固定。④一种化疗药物输完后,生理盐水快速静滴数分钟,可以加快化疗药物在血流中的稀释速度,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化疗时加强巡视,护士每班对静脉进行床头交接班,检查留置针的固定情况,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药物外渗。使静脉的损伤控制到最低限度。⑤针的留置时间越长,与血管壁摩擦的机会越多,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也会加重,连续不间断的96小时静脉化疗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静脉护理提出新的要求。护士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还要教会患者在活动时保护好静脉留置针。方法是:留置针最近的手关节不动,另一手掌放在留置针上且四指托起留置针的手,向下和向上的力共同保护,使留置针处于一个平面内,通过保护减少活动时留置针对血管的损伤。⑥怀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压迫针眼2~3 min后,用50%硫酸镁湿敷或冰敷,外敷时间视渗漏液体量而定。⑦化疗后要求患者多活动肢体,进行局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环,缩短化疗药物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刺激,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本组10例患者顺利完成4日静脉化疗,1例出现轻度静脉炎,经及时处理治愈。

3.骨髓抑制的护理

严密监测外周血象变化,每日复查血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及两肺呼吸音情况,注意有无感染先兆。观察痰液、二便情况,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及时留取各项标本送检。观察口腔有无破溃、口腔炎及霉菌感染。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在出现骨髓抑制时,常会继发感染,应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卧床休息,限制探视,每日病室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保持室内适当的温、湿度,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并用肥皂水、流水洗净双手。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予生理盐水漱口每日4~ 6 次,护士应督促患者完成。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完整,每日温水擦洗,更换棉制内衣裤和被服床单,为患者剪去指(趾)甲,便后用聚维酮碘液清洗肛门及会阴。本组1 例患者化疗后经常牙龈出血,给以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另1 例患者贫血明显,嘱其注意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饮食上鼓励患者摄取高蛋白质、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粗纤维、坚硬、油炸食物,以防牙龈及食道黏膜损伤引起出血,主食以软食或半流质为主。当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时,使用立升素或瑞白等治疗,这类药物剂量少,效价高,抽吸时不要浪费。告之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反应及全身不适,停药后可消失。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静脉补充足够的能量合剂、脂肪乳、氨基酸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时应控制滴速。本组5例骨髓抑制患者经处理后白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

4.其他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本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都按医嘱使用了恩丹西酮治疗;饮食应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保证正常的营养和足量的水分;经常让患者互相交流增加食欲的好办法,达到多进食的目的;恶心呕吐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让患者正确理解调整心情,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可破坏口腔黏膜的更新,引起口腔黏膜溃疡,严重时会影响进食。本组发生2例口腔溃疡,有1例因口腔疼痛影响进食。护士每天查看患者口腔黏膜,溃疡处用四环素研粉和珍珠粉末混合涂抹。口腔疼痛进食困难时,可用地卡因局部喷雾。顺铂肾毒性明显,为预防肾脏受损,给予大量输液、水化、应用利尿措施可以降低毒性反应。5-氟尿嘧啶持续输注可提高剂量强度,克服其半衰期短的缺点,有利于发挥较强的抗癌作用,同时也避免药物的毒性蓄积,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4]。

5.化疗恢复期的护理

患者经过化疗的打击营养状况低下,而两周后还要接受手术治疗,故良好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是必要的。一定的营养储备对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增加手术的耐受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很重要的。高热量可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损失,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有利于创伤的恢复,要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也要指导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如可以喝些蜂蜜、多吃豆芽、菠菜等,养成每天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排便的习惯。要动员家属继续在生活、情感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分担患者痛苦,为迎接手术做好准备。总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创造手术时机是安全有效的,而做好心理护理、静脉护理、化疗副作用护理、化疗恢复期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医护密切配合,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化疗期,为手术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的术前辅助治疗措施,指患者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先期化疗,对于宫颈局部肿瘤巨大的ⅠB期和局部有转移的中、晚期患者,能缩小肿瘤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分期,从而使原来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有可能进行广泛的子宫切除术,而化疗是否顺利进行影响到手术的实施及效果,其中化疗护理极为重要。

二、术后护理:

1、留置尿管的护理术后尿管需留置7~14d,注意尿液的颜色和量,尿道周围每日擦洗2次。术后第2日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肌肉群的训练,以强化膀胱外括约肌的张力。拔尿管后嘱患者1~2h排尿1次,并观察尿量;不能排尿者,立即重新留置尿管。排尿后测残余尿量,如超过

100mL仍需继续留置尿管,并配合针灸、理疗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少于100mL时每日测残余尿量1次,连续3次均在100mL以下者,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不必再保留尿管。

2、手术切口护理及对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变化,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不适,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腰背部、腿部疼痛不适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尤其要注意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采取术后初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患者翻身,讲解提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定时间断压迫患者的下肢。注意观察双侧腹股沟有无淋巴结肿大。

3、医护配合遵医嘱给予足够的液体及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有淋巴囊肿形成时,给予湿热敷,以促使消散防止感染。有明显伤口疼痛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与营养师一起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多样化食谱满足患者的需要,必要时可从静脉补充营养。护理体会 :

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癌瘤中居首位, 是癌症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因此要做好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普查,普及防癌知识实行晚婚,提倡少育,开展性卫生,对30岁以上的妇女应定期进行盆腔检查,并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一般应每1~2年普查1次,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者,及时。已婚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及时去就诊。患者出院时应嘱其手术后3~6个月避免体力劳动,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出院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一般在出院后第1个月行第1次随访,以后2年内每3个月1次,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如有症状随时到医院检查。

致谢

本论文是在伍丽霞副主任的虚心指导下完成,伍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待物,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衷心感谢敬爱的老师。当然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南方医科大的各位老师们的指导,同学们的帮助,并感谢他们在这三年中给过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深的向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同事们、亲人们、以及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篇6: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1、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为专科3年教育,本科实行4年;研究生3年;在教育中,其中专科的主要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随后一年的学习主要在校外进行实习,在就业岗位进行学习;本科生3年的在校学习,除了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以外更多的将进行岗位实习。在校的学习中的教导模式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在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在校的学习中多以讲授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际理论的灌输,在考核中以理论考试为主,更多的使用答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2、教育模式下的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主动认知,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学科,更多的科研都是在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根据对实际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再发展出新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临场的判断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心理,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索式学习教学,应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3、护理专业创作能力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在进行患者诊断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期的全心照料。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统计,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时间上,要远远超过其患者的主治医生,因此患者的康复周期的长短除了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外,更多的依靠护理人员的心细照顾。对护理学生的的培养不应该只满足与简单的护理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临床的判断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且思维水平和创意能力的提高对前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心不仅仅停留于会专业的护理方法,更应该重点要求创造知识、开拓文化,要专门训练和不断开发其创造潜能,让其在岗位上能有更多的创新,对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身为白衣天使应尽的责任。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当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想法和见解时,老师应该用事实来验证是否正确与可行。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创作了一种名为“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在实际中实现自己大脑中形成的想法,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实际情况发生,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我形成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时候教师以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对学生的方法做出改进,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或思维中出现的错误。灵活机动地解决,力争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护理专业属于临床性较强的一门科学,很多知识都靠“从做中学”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试验课程,利用实验课大胆要求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与提倡学生说出自己思维中的新奇想法,从而发现护生的创新行为,给以认同、鼓励。比如,铺床法中,被盖与床头的距离,不同版本教材中说法不一,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睡到病床上试一下,要求保证两肩部不外露,保暖,脚不跖屈,病人感觉舒适,而外观平整,少皱折。又如,臀大肌肌肉注射,有的同学习惯于右手进针,右手推药,与书本上的左手推药有差别,但只要对病人安全,没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教师都应该给以肯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根据以前的经典护理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头脑风暴”互相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加以总结,最后得出准确的答案,当有出入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一个思想在一个人的大脑中形成初期是很容易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的,因此在这时不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纠正,学生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真正工作中很难纠正。

5、结束语

篇7:医学护理教育论文

1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

1.1知识更新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1.2临床实践的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1.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须成为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4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1.5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2.1成人自学考试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2.2短期学习班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2.3外出进修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2.4参加学术研讨会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5举办专题讲座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2.6外语培训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3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需要,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开展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普遍心声,她们不满足现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则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学一直从属于医疗,名义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并没有独立地位,这与护理水平发展缓慢和社会给予护理学的支持和地位是相关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专业科室的涌现,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向着更高一层的境界发展,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护理学水平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篇8: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思考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育计划所列的基础医学课程, 迄今未见一套教材是按护理专业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医学基础教材是借用医疗专业的教材, 这些教材对护理专业而言, 专业针对性不强, 内容偏多、偏深, 整体分量偏重 (每学时字数介于4100-6600之间) 。从基础医学教育的要求来说, 亦应随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差异, 所选用教材也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种教材供多专业使用的普遍现状,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中矛盾尤为突出。故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 有必要编写一套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及早改变护理专业教材不配套, 缺乏专业特色基础医学教材的现状。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构架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认为, 教材编写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面向护理专业, 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编写, 在联系临床实际打基础方面应注意偏重护理专业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在保持其原有系统性前提下, 应尽量与临床实际应用相吻合, 但要防止牵强附会地凑合护理内容, 而消弱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绝不能出现基础代替临床、理论与实际脱节或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材的编写既要以基本理论为主干, 又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扩展, 达到学以致用, 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 不能简单的消减内容, 降低要求以适合教学时数。而是要精选内容, 与护理专业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深广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 均应着重加强, 使之更切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例如, 在生理学循环生理章节中有关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和机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应重点阐明, 而且应配合必要的实验, 使学生理解深而透, 使之与后续的临床应用能相呼应。

教材编写中, 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 对那些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的繁琐理论知识, 可以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在阐明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证。如, 在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中, 关于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尽可删除, 而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测定的注意事项应详细阐述。对体温的生理变动、散热方式、途径及调节, 可结合生活过程, 联系临床护理实际, 做深入浅出的讲解,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基础理论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 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 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2) 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 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 而且还应反映本学科进展的现代水平, 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 使读者能开阔思路, 培养富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 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 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 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 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 传统的经典理论, 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 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更新仍应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 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 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 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 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 围绕“三基”, 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 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 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 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还较简陋, 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 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 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 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 教材不同于专著, 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 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 应便于教和学, 因此, 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 要符合教学规律。

3) 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 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养的范围很广, 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 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 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 左右沟通, 使学生通过阅读、钻研, 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 融会贯通, 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 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 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 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知识容量急剧增加, 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展, 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 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 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 使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阅读能力。

(3) 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 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 加强实验实习, 实验项目要精选, 适当可减少些项目, 增加实验时数, 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 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 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地角办安全生产履职报告书下一篇:皮带机检验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