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强调目标、教学与评估的一致性。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作出教学结果的诊断,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篇1:

核心素养导向下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摭探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文章简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与内涵,指出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之处,并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深化课程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实践这一教育理念,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铸魂育人,促进人才培養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与内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内涵进行分析,指明研究方向,奠定研究基础。首先,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体现出的综合素养,蕴含着对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要求。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则是指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学生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目标的最终体现。其次,综合国内相关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相互交融,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认同是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法治意识是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公共参与是指有序参与公共事务,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综合而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十分多元,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有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不足之处

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试教育”现象依然普遍,过于强调知识记忆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材方面的不足。自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学过程,对教学的载体——教材却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创新,而现行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度不够。例如,教材大多重视知识间的逻辑,强调对知识的了解,其缺点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之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更难以实现“亲身体验”的目标。其次,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却难以落实。一线教师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受高考导向影响,关注点多停留在“硬件”上,对课程改革的战略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不够,这对核心素养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教学评价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关注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难以照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性”。教师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能力,那么就难以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措施

下面,以高中“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1.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进而以此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详细讲述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落实培养“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科学创设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理性评价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生动讲解祖国的强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落实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其次,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设定中要凸显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我国对外政策的背景、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问题和坚定信心,以及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贡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考虑采用探究性的思辨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的理想与信念。最后,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要提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结合,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独立探究法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校园,要重视社会活动型课程,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运用辩证思维模式,实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

教学实施是保障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性,避免填鸭式的讲授,构建体验性、探究性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核心素养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高中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思维比较活跃,对国际形势有所了解,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因此,教师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辩证思维模式,实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西亚、欧洲、拉美和太平洋地区的13个国家,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主要事例,以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设计层层深入的四个探究问题。

探究活動一: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南非期间指出:我们要加强对非合作,努力把金砖国家同非洲合作打造成南南合作的样板。中国不仅向非洲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还帮助非洲发展基础设施、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提供人力培训和技术交流。结合上述事例,提出问题“中国奉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以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二: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提出“核安全观”。结合上述事例,提出问题“中国是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的”,以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三: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发出的倡议和主张充分体现中国外交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中国为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在处理大国关系时,中国超越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不搞对立和对抗。结合上述事例,提出问题“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发展”,以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四: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中国和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菲律宾和葡萄牙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文莱在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谋求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中国和阿联酋将在阿布扎比建设首个“一带一路”国际交易所,葡萄牙愿成“一带一路”欧洲枢纽。结合上述事例,提出问题“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以培养“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进行如下归纳。首先,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次,分析“中国核安全观”涉及的内容,总结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指出中国把争取国际和平环境与维护世界和平结合起来,既维护自身利益,也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最后,强调外交成就体现中国国力强大,国际地位提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实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简要介绍探究内容,由浅入深,层层设计四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待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与展示、主持人对各个小组进行提问之后,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运用全面评价模式,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评价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内容与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一方面,针对评价内容方面的不足,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断丰富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标准。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一课评价内容方面,要对全体同学与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借助“少年强则中国强”等主题演讲,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要构建以学校、教师、同学、家长等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他评与自评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发现自身不足,让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培养理性思维,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触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必然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面对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的现象,教师必须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进行创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绘琴.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情境设计研究[J].教育参考,2020(01).

[2]唐良平.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活动设计[J].中小学德育,2019(08).

[3]李晓东.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3).

[4]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1).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Literacy

Ma Qing

(Kunming No.1 Middle School,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00, China)

Key words: 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design

作者:马庆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强调目标、教学与评估的一致性。将其引入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教学目标,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并作出教学结果的诊断,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 键 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教学设计

文献编码A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而科学的教学设计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组建团队对其分类体系进行了修正(以下称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不再将知识作为一个没有深度的平台,而是展开为一个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将认知过程定名为认知操作维度,包括六种,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安德森假定每一个层次的认知操作都与每一种类的知识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二维目标分类框架[1](见表1),从而为目标、教学、评估提供了操作性更强、精确性更高的参照体系。

其中,事实性知识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在一个更大的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别或类目的知识、原理与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与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与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2]

以下,笔者以“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一课为例,就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二维框架分析学习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具体学科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从而明确学习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国家财政”一课的内容目标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据此,我们将梳理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见下图):

布盧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认知过程维度的6个类目。其中,记忆又称记住知识或识记,主要指要求学生知道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内涵。理解是指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评价是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创造是指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据此,我们对本课的学习要求进行了细化:

(1)记忆层次:识记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

(2)理解层次: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财政的作用;

(3)运用层次:能够运用财政支出的有关知识对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70570亿元)进行分配,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4)分析层次: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评价层次: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分析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辩证地看待财政收支和国家财政的作用;

(6)创造层次:能进行知识迁移,能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自主建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从上分析不难得出,“国家财政”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国家财政的含义和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由此可见,本课对学习者的期望: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家财政的基本知识;能力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实际上,整个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教给学生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知识,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于本课的学习任务主要集中于理解、分析和运用层次,属于记忆层次的事实性知识较少,且难度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将知识建构作为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5)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明确学习任务——依知识类别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习的最后结果(即终点目标),一般是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之后预期学生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在这种以预期最后学习结果陈述的目标中,一般未对达到终点目标之前的先行条件进行分析,也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学习方法等起始状态的分析。因此,明确学习任务便成为关键。学习任务分析是在终点目标明确之后,完成后两项工作,即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和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我们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目前水平,明确学习任务。

“国家财政”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参与、表达等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处都可感受国家财政的作用,对本框知识性内容理解起来较容易。但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2)高一(3)班生源素质较高。因此,授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感悟财政的作用,并可适当进行知識拓展,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尤其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并进一步意识到财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任务分析,本课的终点目标被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国家财政”一课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因素。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还需要提出如下子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说出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能说出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方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财政的实质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目标2: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注:目标1和2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说出”“了解”“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因此,我们将这一目标归为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

目标4: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注:目标3和4的行为动词分别是“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三、选择教学策略——借二维框架设计教学流程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认为,教学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有科学性的一面,但更倾向于将教学看成一种科学,认为“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也就是说,一旦学习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确定以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就基本确定了。我们立足前面的分析,借助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国家财政”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见表2)。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事实性知识学习不一定就停留在记忆或理解的水平上,它可以提升到评价与创造水平,而元认识知识学习也可以是记忆或理解水平。例如,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属于事实性知识,从而为学生其后的探究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 √

学生通过对2016年国家财政收入进行支出分配,不仅可以深化对财政收支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科知识得出结论,而这已经属于“评价和创造”的范畴。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力提高学习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知识成长过程所蕴含的思维与方法,理解知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进而学到有根的、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智慧与创造、富有营养的知识;同时,加强元知识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后继的政治理论学习。

四、诊断教学效果——依目标陈述设计检测试题

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观察,也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用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陈述中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陈述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水平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们依据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教学结果测验题,它将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国家财政”为例,我们根据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针对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简单的测验题: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此检测题根据“知识分类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如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其行为动词分别为“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该目标属于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因此,本检测题与本课教学目标是完全对应的。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检测,说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M].高凌飚,吴有昌,苏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

[2]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2.

(作者单位:广东华侨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陈春芳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论文 篇3:

谈谈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中的“点”

摘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地分析和把握“点”,能进一步全面落实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知识点;重点 ; 难点 ;起点 ;终点 ;热点 ;焦点

“点”是构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各门课程都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架而成的逻辑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能够做到化整为零,即把整个教学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易于分析和把握的“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实际,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初步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善于合零为整,理清各“点”之间内在联系的脉络——“线”,把整个教学内容用教条主次分明、纵横交错的线索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而在不断深化的层次上和不断扩展的广度上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效果,全面落实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点”的分析和把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

我们通常所说的“点”有很多:有从思想政治课功能上说的,如知识点、德育点;有从教学过程和环节上说的,如起点和终点、重点和难点;有从学生思想和认知实际上说的,如热点和焦点、疑点和盲点等。这些“点”构成了我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把握上述各“点”,就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结构中,找到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从认识规律上看,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获。同时,由于各“点”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又可以通过对这些“点”的认定和分析,做到合理安排、详略得当,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释疑解难、不留死角。

就这个问题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某些倾向,在某些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是有的人只作表面文章,不能把教学活动落实到“点”上,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准确地、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因此,在传授知识上是片面的,浅尝辄止;在培养能力上是低层次的,眼高手低;在思想教育上只能是一般号召、泛泛说教,不能切中学生实际。这样,教师感到有力无处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白水一杯,不解渴、不过瘾,教学效果甚微。二是有的人虽然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但却是形而上学的划分。要么是片面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功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和非重点,平均使用力量,看似“点点”俱到,实则纷繁芜杂,教师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学生是了无头绪,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同样不佳。

那么,怎样才能科學的分解教学内容,以“点”为基础,实施教学活动呢?

一、 理清知识点和德育点,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提出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两方面要求。首先,理清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对教材中每课、每节、每框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从识记、再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上,明确知识传授的具体要求,把教材中包含着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凸现出来,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任务。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当然,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德育点不是截然分开,而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二者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限,恰恰相反,教书始终是在育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和意志行为等施加影响,而学生也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品德与政治思想教育,这反映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同时应当看到,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发过程,而是需要施教者自觉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寻找适当的契机,对被施教者施加影响,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思想政治课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变成“没有目的的手段”,就不能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德育课题。它可以指一

堂课的重点,也可以指一个教学单元、一课甚至全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重点问题就是教学的中心思想。如何才能突出重点呢?不能简单地以为花费时间越多、教师讲得越多,教学重点就越突出。教师在处理教学重点时,至少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充分性。充分是指对重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适度的展开,而不是对教材作简单的同义反复,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教条。这种展开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观察问题的视野的开阔,充分并不是过分的铺陈,它不排斥精炼的概括、简洁的语言、巧妙的点拨。二是深刻性。作为教师,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并且通过深入浅出或者浅入深出的方式教给学生,才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魅力和说服教育力。既不能平平淡淡,流于浅薄或庸俗化,也不能故作高深,令人望而生畏。

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确定是相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难点不是指教学中“使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而是指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或者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因而学生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精心设置起点和终点,完善思想政治课的过程

起点是指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置起点,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们在每堂课起点的设置上,都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讲什么,即起点的内容。首先,这是由教材内容决定的每堂课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题来设置起点,不能离开本堂课的主题。还要注意到本堂课与上堂课的衔接,承上启下地导入新课。其次,这由学生的实际决定的。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状况,起点的内容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整个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怎样讲,即起点的形式。起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如讲述法、材料展示法(挂图、幻灯、音像等);有师生双边活动的,如提问法、讨论法等;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如读书法、练习法等。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都要精练实用,不能哗众以取宠,头重脚轻。

终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检测、反馈、巩固、提高的环节。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环节,以致在终点处留下败笔,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在教学内容讲完之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就匆匆结束,这实际上是有始无终,使人感到如倒吃甘蔗,兴味索然。二是画蛇添足,拖泥带水,通常是离开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废话连篇,或者是下课铃打响后,教师还喋喋不休,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精心设置终点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终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这里列举三种:一是自然式。通过归纳总结、检测反馈等活动,围绕着教学内容的主题,对课题的教学内容做个终结。这是高潮后的余波,有助于圆满完成本课堂的教学任务。二是点睛式。在教学内容充分展开后,通过终结阶段的归纳概括,使学生产生认识的升华,得出新的结论,进入新的意境。三是悬念式。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既要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通过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激發学生的求知欲望。

焦点是指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课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实施政策教育。一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对青年一代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要让青年一代更加坚定的走在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思想政治课责无旁贷!二要加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教育。党的方针政策要在实践中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理解和贯彻执行,才能化为千百万人的统一意志和行动。对中学生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更加明确的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事件。当今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冲击波必然影响到我们的校园,甚至会在中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反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这些社会现象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只有有效地分析和把握“点”,才能进一步全面落实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教法》

[3]《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大纲》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746010)

作者:王平

上一篇:基层农村医疗卫生论文下一篇:师生互动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