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15

[摘要]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特点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而且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与实效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论文 篇1:

实施体认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纬度揭示良好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把体验式教育与认知式教育结合起来,以道德认知为先導、规范认同为中介、情感体验为核心、实践体悟为关键,建构知、情、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内在规律,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体认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

一、体验式教育与认知式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

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本化”的教育。

体验式教育包括情感体验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两个方面。所谓的情感体验教育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彩的觉知和意识;是主体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对外部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道德的内心体验;是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的态度体验。实践体悟即道德活动体验和感悟,是人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体悟;是人的道德认知的外在行为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意志行为,常以愿望和意向的方式被人们体验着,并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走向,进而采取有效办法去积极完成动机所激发的行动。以行为要素为道德行为,并在对行为后效进行反馈、评析、反思的基础上,获得觉知体悟,是其鲜明的实践操作表征。这里的活动即行动,指对象性活动,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区别于观念层面的内隐性思维活动。通过行动,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产生切实的道德影响,通过相互反馈,个体获得自由而真切的体验、感悟,进而在“实然”与“应然”的自主体悟中,建构品德,优化德性。

(二)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

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以内安排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主要指社会、法律基础、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教学。这些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统一规定,各级学校统一安排,具有明确德育目、落实德育内容的。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和规范认同两个统一体。所谓的道德认知指主体对现实的道德现象的心理反应;是道德品质心理结构中的智力因素;是个体对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在品德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没有科学的道德认知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道德认知是推动人们形成、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深层精神力量,荒谬的道德认知则是人们道德败坏的认知根源。

规范认同指社会规范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较为高级的接受状态;是道德学习、规范接受,品德形成之关键;是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是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知情心理因素之深入;是自觉遵从态度确立之开端;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动力机制和执行机制,是奠定自觉遵从态度的心理基础。规范认同属于道德的理性学习,是将外在的主体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高级的内化形式。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规范认同分别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1)偶像认同,即指个体处于对某个或某团体的崇拜、仰慕等趋同心理而产生的遵从、接受现象,又称自居作用或同一化。其出发点是“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希望自己成为和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并维持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基本含义就是主体试图与榜样一致,即对榜样的遵从或模仿。(2)价值认同,即指个体出于对规范本身的意义及必要性的认识而发生的对规范的遵从、接受现象。例如,由于个体认识到“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所以遇事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这就属于价值认同。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处于两极对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境况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这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今天的学生和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互知、互变、互动的新标准。

互知:今天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老师教什么,他们便听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学生具有信息量大、思维敏捷、理念新颖、思维深刻、视角多位、个性突出的整体思维特征和性格特征。一句话,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的静态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教师应是一条河,学生却是一条溪的动态教学模式时代已经到来。

互动:呆板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立足于讲台与学生之间的,多体一本的教案使教师习惯于程式化的说教。学生的变化已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动态的要求。学生之动,在于参加社会实践,产生与教学内容认知一致的情感体验。教师之动,在于把握学生之需要与社会之需求的衔接契机,获得成功施教。

互变:由知晓什么到为什么知晓,由接受什么到何以致用,由接受知识到转“识”成“智”,这是当代各级学生的变化特征,特别是大学生;而对于教师来讲,却应由程式化的模式走向多维教学模式变化,单一知识结构向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变化,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变化。

为了保证这些课程指导原则落实到位,经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调研,应向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以下三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四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一)三种教学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宽泛的理论素质,主要包含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2)以真实生活实践的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3)必须正确地、尽可能准确地运用精美语言表达事物,在逻辑关系上完成正确、准确、和精确的递进。

(二)四种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各门课程教学实效的提高,贯彻课改指导原则,我认为应该执行以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1)照本宣科且有讲述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这属于缺乏基本知识和素养。这样的老师应该让他离开讲台,进修,自学,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后再让他上讲台。(2)授课无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但授课过程完全处于呆板的程式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无任何特点,这属于基本具有授课资格但需要提高完善的教学水平。这种老师需要同行引导,提高。(3)授课内容清楚,形式上具有个性特点,且有良好的生活案例支撑,但教学目的的不能实现和升华,很大程度上非教学内容添加为哗众取宠,属于给予纠正、调整教学目的的主旨的教学水平。(4)授课语言表达精美,有生活论据支持,完全体现教学上升,且具有自身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的精品升华,属于师生共同认可的优良教学水平。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是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之有机整合

(一)培养一支以身立教德育队伍,是进行整合的关键

德育教师是实施整合课程成败的关键。两者整合后的德育课程应该注重从整合教育思想和现代人才观出发,遵循“认知与体验相互渗透、协同作用、相得益彰”的核心理念,由“体验”围绕“认知”而开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把握和引导是关键,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及人品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需要结合起来,优化认知式德育内容,实施思想品德课案例化教学改革,积极现课堂案例化教学的三个显著特征

(1)模真性;(2)联结性:知一情一意一行;(3)体认性,从情感体验,到认知内化。不断强化实践体认环节。实践体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展开学生实践课程。

(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逐渐形成新的教学范式

1.首先体现一个原则,即事实与价值统一原则。思想道德教学的所有问题都在于这个原则贯彻的好坏。坚决做到“四不”:教学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教学不能哗众取宠;教学不能单向灌输;教师不做加油员,要做雕塑家。

2.用两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网上给老师打分和学校同行老师听课打分,来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和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使之充分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3.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应该具有三种素质,宽泛的理论素质,即除专业外还应掌握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真实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准确精美語言的表达素质,即在认知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

4.要避免四种教学效果。照本宣科且有错误,缺乏授课资格;照本宣科无错误,程式化教学,教学不互动;表述完整,但无鲜活案例事实支持,往往表现出为教师的一相情愿,学生并不认可;表述完整,且有论据支持,但无精品升华。积极倡导一种教学效果:有论据支持,不哗众取宠,且有自身精品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时间较长、动态因素较多的科学探索过程,它牵扯到施教者、受教者和动态环境、大学环境特点等诸多互动因素,依据科学性原则来指导这一过程,是我们的坚定信念,把握动态教学过程是我们的教改内容,立足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契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彭希林,冯惠先.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俞世伟.生命.实践.理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6]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蓝维等.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0]陈根法.德性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马金龙

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论文 篇2:

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摘要]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特点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而且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与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例激趣 以例说理 以例导行

[作者简介]廉清(1970-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16)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功能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

1.明确的目的性。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目的在于如何将书本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形成科学、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历练学生的道德品质。

2.突出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成了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案例教学正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学生不再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上讲台,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充分展现自我。

3.深刻的启发性。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脱离思考。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是案例教学的又一突出特点。案例教学不是展示给受教育者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在说明道理、证明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展现教学的启发性和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

4.具体的直观性。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语言直观的手段讲述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讲解、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具体、鲜明的表象和想象,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领会和接受知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应用相关学科理论并联系实际,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兴趣、品德和生活经验等实际,联系最新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事件,辅助书本理论知识增强说服力,便于学生掌握新知。且在讨论、分析中,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以例激趣:案例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重要条件。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加现实,追求实用。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利个人发展的专业课学习上,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极大兴趣。案例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应试教育下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中解放出来,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政治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心理倾向。一方面,案例本身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使他们想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分析与评价,不仅使学生如临其境,也加深了感性认识。

2.以例说理:案例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基本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当中。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案例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实现从知识层面向理论层面的转化,再由理论探讨向分析实践、解决问题过渡,使学生在学会、学懂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真信马克思主义。

3.以例导行: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理论轻实际、重传授轻参与的传统教育模式过多地束缚、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使学生缺失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案例教学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困境,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机会。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案例选取的原则。首先,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1)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切合教材的内容和學生的实际。这样的案例才最能反映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满足教学的需要。对这种案例的讨论、分析才能探索出同一类事例具有的普遍规律。(2)所谓普遍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案例所反映的不是特殊、个别的现象,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就是要做到所选案例既具个性化特征,又不失代表性。

其次,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1)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知识的本质属性也相对隐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选取案例时要将趣味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案例具有趣味性是实现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关键。(2)所谓思想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1)时代性,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尽力选择新思想、新观点、新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所谓历史性,就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客观真实,能够全面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可信度。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不能脱离历史事实一味的求新、求异,也不能忽略案例的时代感。

2.案例教学的实施。首先,教师应有丰富的知识积淀。案例教学是厚积薄发的过程。(1)要求教师既要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基本功,同时要有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2)要求教师不断充电,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跟上时代步伐;(3)要求教师善于观察思考,具有一定的专业敏感性。

其次,科学设置案例教学。在选取真实可靠的案例之后,就要精心设置案例的使用方案。案例使用方案虽然没有固定模式,但必须遵循课程需要,在讲透难点、热点、重点、疑点时恰当使用案例。否则,就背离了案例教学的真谛。

第三,做好课堂引导。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1)教师应当向学生布置任务,创设场景,让学生在课前熟悉案例,进行充分准备;(2)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通过对其他不同意见做出正确判断分析,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分析、讨论;(3)归纳总结,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思想升华的环节。教师在总结时应注意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励;及时指出讨论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指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案例教学的价值,即从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示。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轻松活泼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主体作用,这是案例教学法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原因。

[注释]

①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

作者:廉 清

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论文 篇3:

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高专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在实践中探讨一条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范晓莲,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改革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成为目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高专社会实践还没有形成一套普遍有效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下面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究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组织设计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性教学两大类。

(一)以课堂为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此,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宜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突出多样性,形式上主要包括讨论辩论、模拟再现、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式、专题讲座、把讲台让给学生等。

1.讨论、辩论的形式。(1)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讨论可以预先准备,也可在课堂上即兴进行。比如针对新生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讨论;可以就当前社会现状和一些典型社会现象,组织诸如个人与集体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校园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行为的启迪。讨论能使学生互相启发,深化认识课堂讨论最终应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2)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辩题,将学生分为甲、乙两部分,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辩论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还是索取、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最基本的手段是法律还是道德、“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否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准则、市场经济还需不需要集体主义等辩论,使学生弄清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提高学生对各种行为的辨别能力。

2.情景模拟形式。情景模拟教学,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集体讨论、评论,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改善行为的教学过程。模拟再现则主要应用在人际交往、道德培养等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景,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由学生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参与现场表演,从而将课堂知识活化,引导和调动学生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如模拟在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医务工作者上级要求去一线工作,你的选择是去还是不去?情景模拟的形式,由于可将抽象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因而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小结,要求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现知行统一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案例,涉及道德两难时的选择、大学生中的有代表性的事例、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当前社会典型事例等,进行理论分析、实践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巩固教学的效果。

4.专题讲座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可以合理设计专题讲座强化讲解效果。比如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谈谈适应大学环境、实现社会角色转变的心得体会;可以请学校知名的专家学者谈谈治学与为人等等。讲座有利于解决学生學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比如可以针对新生人际交往方面迷茫的问题,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讨论;可以就当前社会现状和一些典型社会现象组织诸如个人与集体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校园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行为的启迪。

5.“把讲台让给学生”的形式。以主题班会、演讲等形式,把讲台让给学生。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学期搞一次。要做到:(1)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2)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2课时为宜。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感恩励志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既可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演讲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举办“八荣八耻”、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大学生活该怎样开始等演讲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思考、情感的表达中获得行为的动力。

(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宜大大扩展,以缩短学生知与行的距离。目前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大部分学校缺乏针对性和经费的保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际上,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相互映衬,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认识、实践、提升道德的

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实践、学习竞赛、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参观学习、行为养成等等。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就某些内容开展各种专题社会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群体。如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厂矿、街道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八荣八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扫盲支教、法律咨询、科普宣传或支农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智育方面,都彌补了单纯学校教学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了“受教育,办实事,作贡献,长才干”的目的,但要避免“走马观花”的弊端。

2.学习竞赛活动。学习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类知识性竞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如和学生处、团委一起配合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

3.聘请和课程有关的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讲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聘请和课程有关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或报告,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如针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以及成才标准:道德标准、心理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大学生法律知识、大学生涯设计、“八荣八耻”、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人际交往方面迷茫的问题等讲座。

4.劳动锻炼。每一学期安排一周时间为劳动周,让学生参加校园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守护校园、清洁校园、参加新校区建设等劳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5.军事训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学生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通过军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6.参观学习。参观是指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感知、强烈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参观考察作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证,对学生思想、情感及行为的影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参观考察的时间地点,比如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组织学生赴本地或周边地区建设较为成熟、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对每次参观考察活动都要精心设计,做好主题的确定、步骤的安排、活动的总结等环节的工作,使每次活动都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7.学习先进典型人物。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亲、可信、可学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

8.行为训练。行为训练是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他们具备独立、主动地选择行为方式的能力,形成与道德认知相一致的行为效果,进而养成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使这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行为养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拟定短期或长期的修身计划;开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好人好事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等等,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修养实践相结合,促进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之,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运用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使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务必使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还要适当地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性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对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

道德、思想、政治理论不完全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信念、价值观和修养。它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一般学生的认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的认知,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已经为思想道德理论课教学实践所证明。学生在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不加区分地接受各种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那些他认为没有意义的加以否定、淘汰、抛弃或者虚以应付,只接受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对他原有的认知重新建构、补充和创造。学生在道德、思想认知中主动建构的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实践性教学可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感性认知,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完成了他对道德观念、政治理论的科学认识,形成对某种道德、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的认同感,逐步建构起认知的方式结构。

(二)强化学生对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

实践性教学既是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的一种形式,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形式。实践性教学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在学生中集中展开,大学生在体验、分析、选择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显然这是一种更典型、更集中,学生更乐于参加的教学形式。

(三)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个人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使高校教育培养目标逐渐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2.养成教育功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有意识或下意识之中得以矫正和培养,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学校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趋于一致,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

3.智育教育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成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促进智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4.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学

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乐观、开朗、向上的情绪,振奋精神,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

5.能力培养功能。要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使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管理能力等各种实践工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人文审美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改革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21世纪是知识更新、信息激增的时代,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学习,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具备政治敏锐、思路开阔、功底扎实、善于表达、品格高尚等素质,因此,要相应地改变思维与工作方法、树立新的观念:树立教学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的观念;同时,注重自身“做人”,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效果。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1)以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学生思想、贴近社会实际,努力提高教学效果。(2)实施重点、专题式教学。在课程大框架的基础上,对重点问题系统介绍,难点问题尽力解答,用专题讲座形式贯通整个课程体系。(3)切实围绕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把电视上所播放的有关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道德观察”等专题片录制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购买一些音像资料。运用这些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通过视觉刺激,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激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多渠道强化课堂育人效果。(6)改革考试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强化平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平时表现。对出勤、参加主题班会、演讲、演出、参加社团组织、完成作业、读书笔记等情况,都应作详细记录,以便计算成绩。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三)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贴近专业。各高校都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专业为本、以校为本,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性和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提高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觀、法律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加强大学生特殊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履行职业使命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责任编辑:霁 月]

作者:范晓莲

上一篇:医院改扩建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体验式商业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