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造成教育评价的单一和畸形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亟须改革。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考试结果不易反应学生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因此,必须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实施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构筑科学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浅议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生涯规划、以人为本内容,进行课本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得以深化、扩展;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发挥推动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方法

一、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教育的意义

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按课本内容流程式逐一讲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绝对是围绕高分而存在的守旧。课程内容中呈现的亮点、我们应有所突破。将其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提下,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超越,将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人们健康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汁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也往往也只是虑设而己,这是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单一内容不能吸引的学习兴趣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三)教法单一,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总之,我们只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者。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作用。

作者:刘凤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之我见

摘 要: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造成教育评价的单一和畸形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亟须改革。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考试结果不易反应学生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因此,必须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实施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构筑科学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传播主导政治观及其所需要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以促进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由于目前实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健全的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亟待改革。

所谓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的价值评价,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评价目的个性化

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只把学生作为唯一评价对象,对学生的评价又片面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突出或强化了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而忽视或遏制了个体其他方面的情况。科学的评价机制强调建立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因此,改变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才会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约束和自我生成。

2.评价内容全面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得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当前的评价机制就存在这个问题,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强调用书面考试形式获得的分数。思想政治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想觉悟、行为习惯等这些思想行为领域的学习成果都是无法量化的。因此,评价内容必须全面化,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审美情感、劳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评价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不可否认,用成绩来衡量学业确有其合理之处,但学生是社会中的人,他同时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也有必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认知性知识用分数评价,学生的思想状况则以班主任评价为中心,学生在校表现如何,能否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等,基本上都由班主任确定。这样的评价无疑是片面的,班主任毕竟不能掌握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合理的评价学生应该既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的评价,也要有家长、同学之间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才会更客观、公正。

4.评价实施过程化

教育部于2002年12月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无疑,新课改提出的评价要求更注重过程,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变化发展进入评价的范围。

总之,现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脱节,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造就真正地对社会有用,促民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全面评价学生发展中的每一个方面,这样,才不至于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迷失方向,真正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动力。

作者:蒲想荣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3:

情感教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摘 要:情感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内涵,针对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提出情感教学的两个原则与三个对策,以期情感教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学;原则;对策

多年以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教授曾说过一句话:“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是最有魅力的课程。”之所以说德育最具魅力,其主要根据就在于:德育(与智育不同)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而面对着多年来早已养成的唯理性、唯知性的教学实际,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是什么固化了我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认识,是什么牵绊了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热爱?究其根本,原因众多,而笔者认为,缺乏真情实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真挚的情感是上活思想政治课的灵魂之所在。

情感教学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认知信息的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师生情感不断升华与交流的过程。何为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一、情感教学的两个原则

情感教学的原则最起码有两条:即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原则。

1.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及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共同创造一种快乐祥和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深刻。这种方法的运用,快乐是手段,兴趣是关键,接受是目的。它能够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引起学生长时间有意注意,消除师生的疲劳,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保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以情施教

以情施教是情感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德化人”“以才服人”是作为合格教师的前提和基础,但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必须“以情感人”。一个人的主导情绪,也就是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是性格特性在情感方面的体现,更多的是受性格的内层结构——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的影响。对教师来说,在对现实态度方面,其主导情绪受人生态度和教学态度的影响更为突出,只有对人生抱有正确、积极态度的教师,才会以乐观振作的情绪格调生活在社会中,活跃在课堂里,才能想方设法对教学内容作出理想的情感处理。只有教师的主导情绪状态是热情高涨、精神振奋的,教学时教师才能表情丰富,才能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染。

二、情感教学的三举措

1.用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的中学生希望政治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在之前的高中教学实践中,我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的方式。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我还适时地开展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这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首先对政治课有着深刻的认同,并用自己的热情与兴趣去深刻地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说真话

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讲真话。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同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生,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只有真实,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

3.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也是最难落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1)真心实意的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首先要做好行动的楷模。(2)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和方式,是学生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以活动促认知、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达成共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实,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投资,以爱结情。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爱学生、爱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份帮助。而只有教学法触及到学生的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国贤.增强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5).

[2]郑雪莲.优化民族师范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李贵金.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实践探索[J].今日科苑,2009(22).

[4]张昌德.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1(24).

[5]王业绩.浅谈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1).

[6]潘秀霞.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5).

[7]赵宏伟.思想政治课教学“三注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8).

[8]马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作者:顾媛媛

上一篇:高中对外汉语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