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灵活运用该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实际安排启发过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1:

试论研究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摘要]解决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研究式教学倡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取得理想的实效。

[關键词]研究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

[作者简介]林巧(1975- ),女,重庆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信息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1731)

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教师反映讲授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普遍,上课溜号更是家常便饭;与此同时,学生反映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毫无学习兴趣。一边是教师盲目地教,一边是学生漫不经心地学,如何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课题研究,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研究式教学是一种在较为广泛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体性、探索性、交互性、效益性是该教学方法的鲜明特征。这一教学方式是通过学生的研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师精心选择若干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逐渐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教材、收集和分析参考资料,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此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某一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表示通过研究式教学,他们不仅获取了更多新知识和研究经验,还获取了独立研究的自信心与责任心。研究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式学习方式,其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参与、体验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显然,自主学习比被动接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研究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一)研究式教学要加强课程讲授内容的革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学生得到的是现成的结论,缺少主动的探索和思考,对理论知识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并且容易忘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革新。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认真准备资料,做到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另一方面,在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应着重讲解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并通过对过程的探讨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论形成过程以及理论的现实价值,从而获得启发;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讲授内容应紧紧围绕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置,要求讲授的理论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又引导学生反思理论知识点,寻求正确的答案。在指导中特别注意,问题的设置要环环相扣、由浅及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思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再会有从心底里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绪。

(二)研究式教学要注重课程讲授方法的革新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上的单方面灌输为主,缺乏师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式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新颖方法、加入一些新元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可以尝试变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自己从教师的角度来参与对教材的钻研讲解,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引导其认真思考,鼓励其参与教学活动。总之,缺乏师生的互动,仅仅只有教师一味灌输的课堂,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确不现实。

(三)研究式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研究式教学认为,兴趣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具有推动人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作用。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堂课”的灌输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可采用多种方法从多种途径入手。

1.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学生普遍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陈旧,因而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越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越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越容易被他们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便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查阅大量的资料,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大量实时的感性材料。首先要让他们分析和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不公布结论;然后教师讲解课程理论知识点,通过前面讨论事例的引用讲出新意、讲出深度,这样又能进一步激活学习兴趣,教学也有了实效性。

2.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引导学生。知识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真理的向往和探索的愿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千方百计唤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自觉消除抵触情绪。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时,法律知识部分应从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案例,如就业、创业、婚姻家庭、维权等,进而唤起学生对该课程主动学习的热情;再如讲授道德修养第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密切联系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实际,切实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尽快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尽快在大学里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的学风。理论讲授完毕,布置实践活动——课外作业:走访高年级同学和学校的专家教授,请他们给出一些关于怎样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好建议,整理成书面材料,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得到了实惠,更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程。

(四)研究式教学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不学“无所谓”的学习态度,纠正这门课程学好学坏与将来就业无关的错误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指导学生参阅理论发展史,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研究选题,进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包括:(1)资料收集过程。教师给学生指定相关原著、案例,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文章及相关实际案例、进行实地考察等。(2)分析研究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消化吸收、观点整合,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质疑、思考,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态度,提炼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列出大纲,形成初稿。然后就自己的观点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导,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把研究原著与思考具体现实问题相结合,避免严重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出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中去求索和发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适应人生新阶段这一专题,教师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并分析讲解:(1)你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2)什么是大学?(3)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有哪些变化?(4)怎样尽快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以适应大学生活?(5)为什么大学生必须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怎样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6)大学阶段怎样培养优良的学风?这部分内容在讲授中,应注意理清逻辑关系,突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而不必讲述过细过多,要多给学生留下自己思考和思维拓展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然后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思考、评价、领悟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了这门课程的实效性。

3.搭建同学间交流平台,共享研究成果。学生在完成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后,我们要在班里举办一次研究成果交流展示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只在交流、辩论完成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这就给我们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进行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材料,努力钻研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气氛活跃的研究成果展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及应变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责任心,也进一步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分析方法。

(五)研究式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为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规模与数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之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一条主线。

使用研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的實效性。通过学生主动找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敏捷,善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依赖课外实践环节。当前,高等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创新教育实验基地、顶岗实习定点企业等,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合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实践指导,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研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贯彻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并有助于最终取得理想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林巧.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研究[D/OL].http://

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7&CurRec=1,2009-12-01.

[2]朱肖川.以学习过程为中心,探索远程教学的系统结构[J].中国远程教育,2002(3).

[3]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潘剑锋.“两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理论导报,2003(8).

[5]李丽辉.实施研究式教学,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实效性[J].思想教育理论导报,2004(11).

[6]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林巧

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2: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浅析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灵活运用该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实际安排启发过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然后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这一思想发展到今天就是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该方法今天已经在高校专业课和实践课中广泛应用,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由于授课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讲课节奏快,限制了该方法的全面开展,因此,如何把启发式教学方法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啟发式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并在实践中将其转换为工作能力,没有自发的主动学习是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既是主体又是主导,学生完全属于一个被灌输的客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情绪滋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和工作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

通过长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授课实践与教学研究,以及在课堂中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笔者总结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思路。

1.启发过程。启发过程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都明白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往往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这一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尤其明显。学生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生动的案例,而不是空洞的文字。

2.启发方式。启发方式要具有逻辑性。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也是需要深入学习掌握的。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在开展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设问环节,根据课堂内容,恰当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展开课堂讨论。然后收集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素材,和学生一起共同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向最终的理论知识点靠近,启发学生去探索。最后理论的得出并不是从教师口中陈述出来,而是经过反复的讨论由学生们自然得出。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可以总结为:设问→思考→讨论→总结→再讨论→得出结论[1]。

3.启发内容。启发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式课堂给了授课教师更多的主动性,但是也有可能导致授课内容过于分散,课堂虽然热闹,却过于空洞,这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该避免的情况。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从形象到抽象、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所以启发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案例要形象具体并与实际相结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内容要紧紧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过去的发展历史,在设问阶段要紧贴时事要闻和历史事件,不能过于碎片化,要系统地把知识点融入启发内容。

4.启发对象。启发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学业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方位无差别地实施。要解决这一问题,启发就要分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展开,以全方位的设问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参与讨论和思考。比如对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就可以从生物体的构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来启发学生。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设问,总有一个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达到深入探索学习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落伍于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到了十分必要的地步,虽然启发式教学方法存在已久,但是并未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全面推广[2]。一方面由于实际的课时限制,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启发式的课堂讨论,另一方面由于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又难以两全,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启发式教学模式迟迟未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全面展开。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全面推广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调整课时安排,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从而让学生拓展素材收集的范围和广度,并且一部分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主要在难点部分展开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其次,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和引导。最后,展开课堂评价活动,增加授课的主体——学生的发言权,从而引导更多教师在课堂展开启发式的授课模式。

90后大学生和之前的大学生相比,更加富有活力,并能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这为启发式教学的推广提供了条件。通过笔者及同事对启发式授课模式的持续应用,学生的满意度和考试成绩获得了显著的提高,这都证明了该教学方式的有效性[3]。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贴近真实案例、贴近学生,把学生关心的问题用来设问,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学会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显著区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4]

四、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侧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学生通过老师所设启发式提问和课堂讨论主动思考所要学习的理论观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才.探究型启发式教学及其逻辑程序浅析[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1997,(18):19-22.

[2]程文.高校思政教育启发式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5):183-184.

[3]徐国艳,周煜,姬芬竹,王岩,李立军.互换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03):101-102.

[4]刘臣宇,李卫灵,孙伟奇.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14-115.

作者:李洪淑

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为指针,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本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引言

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眼里无疑是在“热汤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其次是各门课程之间许多内容交叉重叠,学生认为虽然学习了几门课程,但都是在重复同一个东西,调动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第三是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实践,缺乏时代感、超前性,学生学习的兴趣索然,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由于学科的不断整合,目前缺少能准确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的教材。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其主要特征是,一方面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加之社会上与日增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各种丑恶腐败现象等,都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方面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带给大学生新时代的行为理念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带来困惑和迷惘,网上大量的暴力黄色信息、反动言论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解释、引导,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不能回避的。

二、对策

(一)提高认识

要改变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首先必须从改造社会大环境着手,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要做到这些,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全体教职员工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风尚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加强阵地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净化社会风气,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其次,必须解决学生内在的思想困惑,为什么要学习政治课?学习政治课的意义何在?这就必须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的办学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教育,加强对外国政治思想或道德教育模式的评介,肯定中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1.要解决好中学教材和大学教材在内容上的重复,可以考虑将教学内容切块分担,每一个教育区间实现一个教育目标,不再采取目前简单重复的做法。

2.现有方案中不同课程的重复也要克服,做到让学生通过了解国史、国情,进一步了解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如此既避免了与“概论”课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复,也能实现“纲要”课既定的教学目的。

3.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从几年来实践课教学的情况看,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已经明确,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找到达到目的的科学、实效、可行、经济的途径和办法。如个别学校开辟实践课教学基地,把学生带到校外教学基地亲身感受火热的生活,让理论在实践中复活,未免不是好的办法。但

大量的教学经费及校外学生人身安全问题让多数学校停下了脚步。留在校内,可行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讨论,演讲、阅读文献,撰写读书心得和社会调查报告等。教师要在校内做好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工作,给予学生一定的经费保证,让学生利用课余及假期进行社会调查,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使理论得以升华并对实践予以指导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和办法。

4.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不断更新之间的关系。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不能动摇,可以考虑逐年编写“教学辅助材料”的办法来解决及时需要充实的内容。这一办法对“概论”课特别适用。

5.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的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

6.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启发引导,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释疑思想困惑的睿智长者。实践证明,受教育者如果对教育者有比较深的感情,或者说关系比较融洽,思想和心理的沟通也越方便,发生共鸣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往往会转化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7.考试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平时上课人头寥寥,考前复习人头攒动,抄抄背背,就能拿个好成绩。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认真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制度,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测试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评价相结合,把出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读书笔记、课外实践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入人心,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本着“强化平时,淡化期末”的原则,规定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30%,缺课一节扣5分,作业一次给20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酌情给10分等。其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质上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人”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更多体现在“情商”上而不是体现在“智商”上。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强烈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否具有对社会、对亲人、对朋友的亲情、友善和感恩,分数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体系从现行的应试教育考试体系中独立出来,改百分制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评分制,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评判即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几年内得到明显改善,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首要之策。

[责任编辑:刘 强]

作者:侯英杰

上一篇:科技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