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2022-07-03

摘要: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以人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为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出发点,注重挖掘人的潜能,重视人的价值。对学生情感体验不足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从建构互动性课堂、融合信息资源、创编表演与自主学习四方面入手,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篇1:

基于情境教学下初中音乐课堂学习策略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更多地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学,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情境教学具有生动有趣、师生互动性极强等特点,深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将情境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能够转变传统音乐学习的枯燥性,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既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鉴赏歌曲中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实现未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境教学;课堂学习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美育培养是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在培养学生审美、增进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形式较为传统,主要以听歌、唱歌以及学习音乐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第二个成长阶段,思维认知与身体发育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果使用单一学习策略,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容易降低学习效果与动力。基于此,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就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到同行教师。

一、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

在信息化时代中,经济水平与科技都在提升,相比较以往的教学条件来说,当前学校的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电教设备是基于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下,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以及音频欣赏等,以多媒体为主导,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资源。基于电教设备的多功能性质,其已经转变原先的辅助作用,成为主导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通过融合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能够抓住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神经,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中,对音乐知识获得最大感受,丰富音乐情感,提高认知效果。

例如,以欣赏人教版《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这单元为例,在这一单元的音乐欣赏中,有《拿波利舞曲》、《水草舞》、《莫高绘画的舞蹈》等国内外经典歌剧。歌剧一般由交响乐队伴奏,演出人员众多,且采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演唱难度较大,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显然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演出条件。所以,为了能将歌剧还原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鉴赏,可以采用电教设备,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信息方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观察与鉴赏。通过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构建。

二、融合游戏体验,激发音乐兴趣

游戏具有生动、有趣、可操作等特点,非常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对于儿童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不断进步的好办法。相比较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式来说,游戏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新知识的成效自然就会提高,既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还能巩固已有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融合游戏体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例如,以欣赏人教版《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这单元为例。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欣赏关于“秋天”的歌曲,如《西风的话》、《秋》、《丰收锣鼓》等,为发展学生兴趣,教师设计音乐游戏。游戏规则: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进行成语接龙,需要每位学生说出关于秋天的成员;或者,也可以在击鼓传花的形式,传到谁就由谁发言。通过游戏体验,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会不自觉的想要参与其中,实现音乐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融合微课教学,拓宽知识视野

针对微课教学来说,微课依托互联网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以便补充和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其知识储备量,非常适合经验较少的初中生。因此,将微课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来,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打开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例如,在学习关于《二泉映月》这部分音乐知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将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展示微课,让学生看到自己所不了解的艺术家故事。教师把教材中没有展示的故事,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当然,在微课的设计中,需要教师将主要的音乐知识点放到主要位置,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突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音乐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帮助学生获得最为真实的音乐体验,提升音乐情感,教师需要将情境教学运用其中,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融合电教设备,创设直观情境、融合游戏体验,激发音乐兴趣、融合微课教学,拓宽知识视野等方式,开展教学,既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曼.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000(002):179-180.

[2]黄小姬.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元情境创设探研[J].成才之路,2020,000(015):117-118.

作者:甘红群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篇2:

以人为本教学目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探析

摘 要: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以人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为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出发点,注重挖掘人的潜能,重视人的价值。对学生情感体验不足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从建构互动性课堂、融合信息资源、创编表演与自主学习四方面入手,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目标;初中;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人的价值,将人的全面发展当作衡量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人为本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粮,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当前以视唱、范唱为主的音乐课堂,没有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无法感染学生的心灵。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与论述。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赏析水平,教师通过人本教学达到教材中的基础教育目标与情感教育目标。然而,许多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有的教师照本宣科,讲解大量枯燥的音乐知识,使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教师忽略学生的音乐基础,没有做好识谱引导,而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视唱,这样使学生觉得音乐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教学,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教师若只是轻描淡写,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范唱、视唱与ABA三部曲的知识讲解上,或将大量的时间放在视唱中,不断地纠正学生音准与节奏偏差,反复进行音准与节奏练习,无异于掩埋音乐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会让音乐与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感知,更无法让学生懂得怎么学、如何去学习。只有重视用引导与启迪的方式充实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由心地加入歌曲合唱、对唱中。学生会知道怎样去赏析一首歌曲,在课后保持良好的审美素养与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其实,初中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音乐,他们有了更加强烈的参与、交流意识。教师如果只是用一种手段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调动思维与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重视引导与启迪教学,让学生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的,这才是人本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

二、以人为本教学目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有效互动,建构人文性课堂

音乐教学不能一味讲究视唱、范唱与合唱,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間,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让学生在和谐的互动中思考音乐的人文内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与启迪,让学生通过互动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引领学生深入音乐作品的意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思想情感。由此,学生陶冶性情,提升了审美能力,在熏陶渐染中对人生与世界有了一份更加人文性的想法与情怀。怎么引导学生展开和谐互动,如何设计问题以便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心智呢?首先,在音乐教学中,要明确线索与主题,不要让互动偏离教材。其次,要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现有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审美价值观,这两项重要教学目标被大部分教师所忽视。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互动,教师应该强调学生与音乐的心灵互动。再次,教师应该在视唱、范唱、合唱的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在交流、分析、评价中理解音准、节奏、情感把握等对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够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例如:《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教师将“爱”作为整节课的线索与主题,以“非典”“汶川大地震”等事件作为导入,利用课件展示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世界人民的爱心。学生针对视频事件说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齐唱、对唱、合唱、钢琴伴奏等多种形式的练唱教学。在练唱的过程中,设计问题,渗透曲谱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与互动中把握音乐的演唱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可以将歌曲按旋律分部分。

播放歌曲

生:可以分为三部分。

师:为什么?

生:第一部分单独演唱,第二部分是合唱,第三部分又是单独演唱。

师:这样的说法很好,可以分为三部分。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可以从旋律方面入手。

钢琴伴奏,学生练唱

师: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每一部分的音乐旋律不一样吗?请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歌曲每一部分的演唱情绪状态。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了解怎么体验音乐。

从情感体验出发再到音乐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把握音乐情感。在问题引导与不断启迪之下,让学生关注音乐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有效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注,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二)融合信息资源,充实音乐课堂

音乐包括声乐、戏曲、民俗音乐、流行音乐等。初中生心理日趋成熟,如果音乐只是停留在教材中,那根本无法满足初中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戏曲、歌剧等引进音乐课堂,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将音乐形象化。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进行全方位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唱脸谱》这课教材充满京剧韵味,但是初中生对京剧了解非常少,大多数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相反,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戏歌,如《典狱司》《新贵妃醉酒》等,用其所爱引入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脸谱知识立体化,展示学生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在戏曲中的扮相,感受活灵活现的脸谱文化,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将会事半功倍。这样也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地学,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三)组织创编表演,展现多彩年华

极富活力的音乐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灵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潜能发展,符合人本教学理念。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创造性教学,搭建学生想象与思维发展的桥梁,点缀课堂的色彩。于是,创编活动应运而生,这种活动形式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将学习与实践融合为一体,给予学生思维挑战性。所以说要达到人本教学目标,组织创编表演是其重要渠道。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创编活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要怎样从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怎样将创编活动教得有效、教得实在?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创编活动的主要形式。创编活动包括歌唱改编、舞蹈编排、情景短剧创设等。创编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是不能离开音乐本体。其次,创编活动应当立足学生的音乐基础,难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而且教师需要明白创编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例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智斗》进行歌唱改编。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创编形式并不符合初中生的音乐能力,不能促进学生潜能发展,无法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反之,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基础上将之编创成手语操,反而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感觉到创编的轻松,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创编手语操——《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首歌曲的人文内涵,迁移与内化其中的思想感情,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手语操是为聋哑人而创编的。学生也将更加具有爱心,懂得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教学很好地达到感受爱、传递爱的效果。

总之,创编活动形式活泼,趣味横生,深受初中生的青睐。有效的创编活动立足音乐本身,也需要以学生的音乐水平为基础,这样才能够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四)教会学生自习能力,实现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音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素养与习惯。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的技巧,学生才会有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继而深入研究课程与延伸课程学习,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这也是从人本理念出发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里提及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由体验、探究、创作学习获得。首先,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视,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初步培养。其次,要求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的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建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书面语”,让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学《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一课,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赏析歌曲。因为前面《唱脸谱》的教学,学生对京剧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主赏析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利用视频,播放《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让学生关注其唱腔、肢体动作、语言。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老生的唱腔,模仿戏曲的动作等,使学生从生活认知出发自主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例如:理解凈角不同的脸谱的知识,感知脸谱特色,依据人物行为与故事辅助理解不同脸谱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去听京剧、赏京剧,形成审美习惯与素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枯燥视唱、范唱教学的突破与拓展,这样才能够建构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

用大量的音谱知识讲解与反复练唱填满音乐课堂,是违背人本理念的教学方式。那么应该怎样建构高效音乐课堂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其一,利用引导与启迪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音乐的人文魅力,从而让学生的心灵深受感染而喜欢上音乐课堂;其二,利用信息资源将音乐作品形象化与立体化,用认知与体验的方式建构以人为本的音乐课堂;其三,组织有效的创编表演,发展人的潜能,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其四,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摒弃枯燥的知识灌输,让学生形成审美素养与习惯,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尹薇.“以人为本”理念下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5(15):43.

[2]谭志琴.初中音乐教学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9(2):104.

[3]华志红.以目助耳,以视觉济听力之穷:总谱阅读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9(3):21-27.

[4]宋茜.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梅花文化:以《踏雪寻梅》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3):218-219.

[5]陈暄.渗透文化、有机教学: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中国文艺家,2019(2):245.

[6]江舟.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器乐学习的快乐: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中音竖笛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9(2):48-51.

作者:潘淑丹

初中音乐教学下音乐论文 篇3: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之中,音乐欣赏课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对于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学生音乐技能水平的全面化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音乐欣赏课程逐渐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音乐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角、触觉、联觉感受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心灵美、思想美,激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行为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通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欣赏教学、歌唱教学、课堂小乐器教学、体态律动等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育国民美育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 情绪和感情容易兴奋, 心里可能充满各种矛盾: 如渴望独立的意志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现实相矛盾等,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音乐教学如何让这个阶段的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老师们究竟怎么做才能使得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激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素养,增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核心学习能力是音乐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 也是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发表重要寄语强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本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切实减轻初中生的压力。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在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压力。而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减轻初中生的压力。音乐教育具有轻松愉快的特质,可以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烦躁和焦虑,并从内而外給学生带来放松的感觉。音乐是一种美育,作为一种接受并追求美的艺术形式,其不仅会在表面上反映出来,还可以实质性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来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

(二)培育感官,净化心灵。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更应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学校的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初中生的精神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许多音乐教育都是基于精选的优秀作品而展开的,这些伟大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最真诚、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这些作品使情感通过声音进行传达,在学习这些作品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些美好的情感,从而使初中生的身心发生微妙的变化,使初中生的思想变得更纯净。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时,应使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自然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心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学生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

(一)把握音乐要素,提升音乐欣赏、音乐表现能力对音乐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调式、调性)的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与灵魂所在。 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反复聆听熟悉音乐作品,每一次聆听都会带来新的感受,才会越听越觉得音乐作品有数不尽的美。 孩子们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做一些多觉联动的方法来表现音乐的旋律走向、 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能敏捷地感知,让孩子们在游戏与情境创设中体验音乐,孩子们表现音乐的能力就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

(二)引导孩子快乐、自信地歌唱引导孩子们用闻花香的呼吸方式支持歌声发自内心的歌唱,快乐自信地歌唱,引领孩子们字正腔圆的歌唱,避免喊唱,科学发声,大胆地走上讲台独唱,小组合唱。 自信、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意境美,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变声期。初中阶段学习的歌曲有 《歌唱祖国》《长江之歌》《我和你 》《一二三四歌 》《让世界充满爱 》《同一首歌 》《唱脸谱》等,这些中国歌曲有的优美抒情,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激情澎拜。 孩子们通过聆听这些优美的歌曲,能深切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与世界人民的同呼吸、共命运之情感。老师引领孩子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引导孩子快乐、自信地歌唱,为歌唱能力的提升积累了经验。 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丰富学生内心, 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涵盖了深厚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需要孩子们细细品味。

(三)对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加强音乐情感的表达,是基于音乐的运动和感情双方形态的类比来实现的。如果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一味片面重视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技术手法等的教学,而忽略音乐情感的引导,那么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当今我国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会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剖析,而忽略对情感体验的渗透性教学。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来讲,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在被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客观性的心理认知及判断;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在主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准确的心理及情感认知,从而加强对音乐的创作及表达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课是初中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及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以往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优化提升。对此,任课老师要不断基于初中音乐课程的实际开展需求,充分结合及渗透音乐心理理论引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梅.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5):207.

[2]陈道起.关于农村初中音乐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10):108.

[3]卢琳.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与研究[J].当代音乐,2016(24):32-33+4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德山中学 546413

作者:韦爱珍

上一篇: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论文下一篇:党建工作开放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