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29

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逐渐提升的当下,很多学校积极引入声势律动教学,并将这种新方式应用到不同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为了使音乐课可以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并提升小学生参与音乐课的热情,笔者先是分析声势律动的内涵、价值,并从音乐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声势律动的教学策略,以便可以和更多小学音乐教学的同仁共同探讨教学实践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篇1:

浅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于西藏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当今在世界上运用广泛、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他的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体态律动、即兴音乐活动及视唱练耳,其中体态律动是最突出最核心的一种教学法。本文是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如何应用到西藏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思考,把西藏歌舞“阿谐”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阐释民间歌舞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西藏中小学

一、达尔克罗兹及体态律动

一生从事于音乐教育事业的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年)是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865年7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从1910年开始到至今天,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影响着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对后世的音乐教育家给以深刻的启发,而且对于形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也有先导和积极作用。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是由视唱练耳、即兴音乐实践和体态律动三部分内容组成的,其中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体系最核心的一部分。体态律动是从音乐入手,把学生听到的音乐由学生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出来。“达尔克罗兹所进行的‘韵律教育’或称‘体态律动’在当时的法文中找不到相应的词汇。为了表达‘音乐与身体律动’这个概念,他使用了一个自造的法文词组‘Gymnastique rythmique’。这个词没有办法翻译成为英语,因为在英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约翰·哈威(John Harvey)首先使用了‘eurhythmics’这个词,直接翻译是‘优律动’。因为‘eu’是拉丁文前缀,表示‘优秀’‘赞美’的意思。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解释是‘与韵律活动表现相联系的美好感觉’‘头脑和四肢的和谐以保证四肢有节奏地运动’。”[1] 体态律动是以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富有表情的姿态表达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是以身体的律动更积极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也能更好地通过肢体的律动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总之而言体态律动是一种审美体验。

二、 西藏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基本概况

从音乐课堂开设、教学情况、教学设备分析,近几年来在西藏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音乐课堂基本上能够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进行实施,课堂设施也已经逐步地完善,一些学校有舞蹈教室、乐器室、合唱教室及音乐教室等,但是学校的班级多,上音乐课的教室少,大多数班级很少有机会使用音乐教室。从师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西藏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从学历上基本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也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如在区内实施了西藏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国培计划。除此之外,在区外进行相关培训,例如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学习等。经过培训的老师把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使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得以发展。如:奥尔夫、柯达伊以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等先进的国外教学方法及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中,但由于条件等限制,大多数教师还是引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音乐教师开展专门的培训班或进修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西藏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及不足之处。例如音乐课堂创新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音乐教育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非常重视课外音乐活动,也开展各种艺术节,但从学校的音乐课堂教育掌握的资料来分析,音乐课以唱歌和欣赏为主,其次是表演和创作性的活动,因此,音乐表演和创造性活动相对薄弱,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艺术教育的特质就是实践,上一节音乐课不仅是要唱好一首歌,而是让学生们能感受和体验这首歌的真正意义,以及通过这些来激发对音乐创作的欲望。有些学校在表面上进行表演与创作性活动,例如有时间或空间的前提下,老师会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而这种活动是表面形式的,教师不会管太多也不会参与到里面去,甚至有些学校老师怕学生在课堂捣乱、怕麻烦,表演和创作性活动老师自个儿在讲台上表演给学生看,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这样的表演和创作性活动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小孩天性活泼,这种教学法与学生的需求相悖,西藏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轻视或缺少了学生亲身表演与体验音乐的活动,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中完成每堂音乐课的内容,在教师教学思想上没有“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的观念,因此,学生感觉不到音乐的审美和音乐本身的价值,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有互动性的活动,摆脱沉寂的课堂气氛,快乐地学习,以增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只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符合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育理念。

(三)改进方法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很大作用。因此,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要注重学校音乐教育,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们创造的时间以及表演的时间,使学生不仅对音乐课感兴趣和喜欢,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内在的美。西藏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创作性活动,而恰恰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以通过节奏或运动的方式来跟音乐结合的一种教学法,而这种教学法非常适合小学和幼儿音乐教育,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习音乐。可是,在西藏就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培训方面虽然不少骨干教师参加过国培等培训,但是我们培训的老师毕竟是少数,我们要把参加过培训的老师通过交流或讲解的方式来进行辐射和带动各个地方的教师,尤其是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音乐教师。另外,可以让音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更新教后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西藏的音乐教育。

三、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进入课堂里

体态律动是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美。达尔克罗兹看来,音乐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的反映和表示出来的内容。音乐跟人的各个器官是息息相关的,人们用器官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且是通过心灵和感觉的体验。视觉体验是人的第一感受力,在印象深处完美想象空间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才能理解音乐和感受最美的音乐价值。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有表演性强的歌曲,让学生们用自己身体的每种器官,比如说手、脚等来打节奏,或者设定一些带有节奏性强的韵律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舞动起来。如:强是跺脚来表现,弱是拍手来表现,次强那用拍肩膀来表现等。恰当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促进孩子们对音乐运动感觉的培养。还有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具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感曲目,首先介绍曲目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情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韵律动作,以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觉与音乐修养。“当然,入门教学是最需要精心设计的。乔治、露易斯等人在《20世纪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体态律动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们是聪明的、敏感的、富有艺术情感的,只要是他们想要懂得并感到需要的,他们都能够学会。如果看上去学生们有点困惑,那不是因为他们愚笨,而是因为教师还没有找到有效方式来呈示学习材料。这种有效的方式在早期教学阶段,就是游戏活动,或者是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练习活动。”[2]

四、实施的案例(体态律动进入校园的民间歌舞课堂——阿谐为例)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是它的立足之本,就是一种生存的灵魂。同样,如果你要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学校是传播民间音乐文化很好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保护是封闭性的,而传承是开放性的。在民间音乐中阿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间艺术活动,是西藏人民自古以来建筑房屋必不可少的一种劳动歌舞。阿谐是西藏人民群众在平时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种节奏性很强、情绪欢快的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体态律动注重的是节奏以及身体的律动,阿谐正是节奏性很强很欢快而且边唱歌边打阿嘎的一种劳动歌舞。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即不能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该是脱离影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和情感的体验。”[3]所以教师给学生们教唱阿谐之前首先要放阿谐的歌或一首民间劳动歌曲,给他们一点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身体的运动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其次老师指导学生,介绍阿谐的舞蹈动作。阿谐的动作全都用的是左手来完成,右手从头到尾是握住“勃度”(一种约一米半长的木棍,插在圆形的石板中间圆孔上,用手握住木棍敲打阿嘎或土的一种工具)敲打阿嘎,在唱歌的前半拍时会打一次阿嘎。打阿嘎时的动作有很多,最简单而最普遍的动作有用右手握着“勃度” 敲打一次的同时左手抬到自己的左耳高度绕腕然后下来再敲打两次的反复动作来完成的。(劳动者的动作要有力度,而且要有速度)其次,开始学唱部分,老师先唱一遍让学生们听,老师再唱一遍让学生们动起来,就是让学生们舞动起来或是由学生们的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的速度。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边唱边跳,使学生们促进音乐感及体会节奏感。最后,用阿谐舞蹈节奏来创作拍手或跺脚的节奏运动游戏。比如:山南地区桑日县的阿谐简谱,旋律的节拍以四二拍为主,中间也有一个小节的四三拍,所以我们前者可以创作跺两次脚拍两次手后者只拍手的律动来完成,在节奏游戏中让学生们学会强弱以及渐强渐弱规律,重点是学会默打节奏。这种游戏在达尔克罗兹称为“内心的听觉”是一种想象和默唱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令或口令下完成的游戏。例如:速度是按老师所给的来完成,老师喊一、学生强拍节奏,二、学生们弱拍节奏,三、学生停止拍手,用心默打节奏,如果学生开始不会默打时,可以借用自己的身体的其他肢体部位如头、肩膀、甚至用舞蹈来表示拍子,上述是强弱的练习法。渐强渐弱的学习方法,例如:坐成半圆形的教室里老师从两边指到中间,坐在两侧的学生开始往中间逐渐打节奏变渐强,相反渐弱,从中间往两边慢慢渐弱。还有比赛型游戏男女分组,如:男生打节奏女声唱,女生打节奏男生唱。重复玩节奏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世界上优秀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西藏的音乐教育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落后等等原因,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然而,外国的达尔克罗兹先进的教学法结合本地的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现状,引进西藏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西藏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料,充分发挥以及传播本地文化资料,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法,将使西藏的音乐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7.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80.

[3]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育出版社,2001:13.

[4]http://www.sooopu.com/html/246/246488.html.

作者:巴桑财吉

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篇2:

小学音乐课中妙用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

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逐渐提升的当下,很多学校积极引入声势律动教学,并将这种新方式应用到不同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为了使音乐课可以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并提升小学生参与音乐课的热情,笔者先是分析声势律动的内涵、价值,并从音乐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声势律动的教学策略,以便可以和更多小学音乐教学的同仁共同探讨教学实践问题。

一、声势律动的含义

声势律动是指人利用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动作或者姿势,来实现声音的表达。声势律动有助于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并且进一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新的音乐,从而深入学习音乐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音乐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音乐素养。当下中国小学基础教育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全体小学生音乐素养、音乐学习兴趣也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

声势律动本身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肢体辨识声音、节奏以及展现声音和节拍的过程,所以在声势律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辨识节奏进一步跟上音乐的律动、韵律,并通过拍打等一系列肢体动作来创造音乐。因此有效的声势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声音的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等。比如,在三年级《我是人民小骑兵》这一音乐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其中第一组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拍腿的方式来表现暴雨;第二组学生则可以统一用搓手的方式来表现狂风;第三组学生用原地跳的方式模拟雷声;第四组学生用弹舌的形式来骑兵前进的情景。每一小组的学生都努力地模拟,想要超越其他小组,最终整体的效果非常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音乐情境中通过一定的运动来展现音乐中的情景,不仅给学生更多新奇的感受,也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借助运动帮助学生舒展身体、释放情绪,最终调节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二、小学音乐课应用声势律动的价值

(一)挖掘学生所具备的艺术天赋

声势律动并不需要教师特别固定地指定具体的动作,所以有利于学生在节奏中自由探寻最适合自己、最适合韵律的动作。并在探寻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节奏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有些小学生自身具备音乐的天赋,但是由于家长缺少发现的眼睛,或者是家长想让孩子掌握其他方面的特长,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艺术天赋的培养。而在小学音乐声势律动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充分放松自我,不需要考虑家长是否想要孩子学习音乐,也不需要考虑学习以及考试的压力,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下,学生更会发自内心地将自己在音乐世界的天赋展现出来。而在专业音乐教师的帮助下,这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才更容易得到鼓励,更容易走上艺术发展的道路,取得更多艺术上的成就。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十余年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集中在歌曲演唱学习这方面,音乐教师在讲台上边弹琴边示范歌曲的演唱,由学生跟唱,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很难真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融合声势律动之后的音乐教学,需要学生运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去呈现音乐,比如拍手、跺脚、拍大腿、拍桌子、弹舌、搓手等等,动作虽然简单,但是这种动静结合展现音乐的方式很新奇,有助于将比较抽象的音乐形式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也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潜在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学生更聚精会神地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

(三)缓解学生的压力

虽然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目前全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给小学生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而音乐的聆听与学习则可以更好地缓解其面临的压力,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比如欢快的音乐就可促使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欢快,有助于学生形成阳光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浑身充满正能量。引入声势律动教学法之后的音乐,因为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运动量,在音乐与运动中帮助学生发泄不良的情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少年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这样在以后面对挫折时才可以越挫越勇,不至于被小困难轻易打败。

(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融合声势律动方式的小学音乐课教学,需要教师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歌曲想要传递出来的感情、歌曲主要的旋律等,都一一传递给学生,幫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才能引导学生与音乐更好地交流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声势律动教学将声音与动作进行简单的搭配,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自我吸收之后又重新传递出来,不仅学生自身的情操得到了较深的陶冶,还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也积极深入了解音乐,并发现不同音乐作品中所包涵的艺术美。通过了解更多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内涵、情感,有助于促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悟作者想要传递给大众的情绪,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

三、小学音乐课中妙用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节奏模仿妙用声势律动

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新奇、爱玩等思维特点,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考虑到小学生所具备的身心特点后,就可以考虑从节奏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节奏的律动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用这种简单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新奇好玩的角度重新认识音乐。在使用这种方式之前,教师需要首先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然后再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模拟演奏投入到声势律动中。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一首歌时,首先教师可以先播放与歌曲相关的动画视频,以动漫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并熟悉歌曲中的情景、氛围、整体节奏等一系列因素,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桌面、自己的大腿等当做节奏鼓,带领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用拍桌子、拍大腿的方式打出相应的节奏,尽量做到节奏整齐划一、声音干脆利落。音乐老师也可以播放与该音乐相关的舞蹈,然后从中找出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学生,引导学生使用舞蹈动作来表示音乐中的节奏,根据不同的节奏变换其他的动作,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少数民族音乐以及舞蹈元素。利用节奏模仿妙用声势律动既加强节奏感、活跃气氛,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始终引导学生在整节音乐课上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与探索音乐的奥秘。

(二)在游戏教学中妙用声势律动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但是也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一味地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法已经并不可取,并且很多教师也已经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教师更愿意选择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改变以往过于严谨的课堂氛围。毕竟小学生这个阶段本身对各种形式的游戏都极其喜欢,如果音乐教师可以将声势律动与游戏教学相融合,则必然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无形之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并在自身的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喜欢上音乐。比如,在学习《阿喽喽》这一节课时,因为歌曲趣味性十足,也适合与游戏教学相结合。首先这首歌是一首从儿童视觉展现农村生活产生巨大变化的音乐,属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而且这首歌本身就分为多个部分,既有男生组、女生组,也有合唱部分,也适合在班级内分组之后进行演唱。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前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为小组内的学生分发一些打击的乐器,比如三角铁、沙槌等,鼓励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找到歌曲的节奏,并配合节奏肢体也有一些表现,要求学生务必将分配给自己的歌词与声势律动内容有一定的配合,不能毫无关联,具体如何配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即兴发挥。随后可以叫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声势律动的成果,教师以及其他组学生在选择出创新性、趣味性较强的小组。然后全班学生都可以将受欢迎的声势律动方式进行一定的还原表演,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声势律动快速地推广到全班,这种游戲融合声势律动教学的方式,在竞争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利用声势律动创造音乐的能力。

(三)在声乐练习中妙用声势律动

在以往小学音乐课上的声乐教学,更多是以教师示范歌声的演唱、学生直接跟着学唱为主,基本在整个声乐曲目的学习过程中都不会加入肢体动作。但是若是在声乐练习中加入相应的声势律动,以往声乐教学严肃单调的氛围将会有所改变,学生们也会见识到声乐练习还可以有这样新奇的演绎方式。当下小学音乐课中所接触的声乐练习主要有独唱、轮唱、合唱以及重唱,这时候音乐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声乐练习演唱模式分别添加相应的声势律动内容,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会慢慢跟着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动方式。

综上所述,经过深入的讨论,进一步了解了声势律动教学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分别在节奏教学、游戏教学、声乐练习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作品的律动中,鼓励学生更好地体验不同音乐曲目中包含的情感与氛围,并将音乐中情绪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开展心灵与精神上的交流,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展现表达音乐的能力,为后期深层次学习音乐知识打好基础。

作者:王慧

律动情绪下农村小学音乐论文 篇3: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用听觉感受到音乐的美,还可以让学生用机体和心灵体验音乐旋律,深刻了解音乐中情感的起伏变化。本文旨在讨论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引言:

体态律动教学理论是由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最先提出的。他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利用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目前,体态律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已在欧洲的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尚还是一个未经开垦的新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接下来就分析律动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中小学音乐的体态律动教学中具体应用方式

1.用律动体现音乐当中的速度和力度

音乐中的速度往往和与轻快、热烈、活泼联系在一起,中速可以表现出豪迈、行进、抒情等,慢速听起来就会有些庄严、沉重、忧伤、雄伟等。事实上,把握住音乐的律动就能深刻理解音乐中所要表现的情感,这是欣赏音乐最重要的一步。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表现得比较活泼,对于音乐的兴趣合适浓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音乐教育离不开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们情绪高涨,配合度高,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

例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钢琴弹奏《伏尔加传夫曲》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拖步行走的方式体验音乐中的慢速、滞重的感觉。体会《瑶族舞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正常行走的方式体验音乐当中的中速、平稳和从容的感觉。听到《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学生可以使用跑、跳等欢快的方式体验快速、轻盈、急促的感觉。

对于音乐中力度的表现,音乐教师在采用体态律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幅度的指挥动作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力度。或者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自主体会,并用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听到《向着新世纪诉说》这首音乐的结束句时,其中的慢速与弱的力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静谧、沉思的形象来表现。

2.用体态律动展现音乐的节奏

节奏是一首曲目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态律动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中,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运动体验。按照音乐中的不同节奏,人可以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表现节奏中的强弱规律,把握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从而体会节奏中的“轻重缓急”。

例如:学会根据音乐中的强拍和弱拍的不同,分别采用拍手和拍腿的动作在表现,即强拍上拍手,中拍上拍腿,弱拍上进行双手交叉拍肩的动作。教师利用自然节奏和律动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听到音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对应成“乐器”,并能根据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用手拍击节拍的同时,还可以有脚走出音乐中的节奏,同樣,在用脚走出节奏、拍拍的同时,手也能拍出节奏。

学生能够根据节奏做出这些动作的时候,就能够感受音乐的可流动性,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变化,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其身心都得到更好的舒展。

3.引导学生用体态律动欣赏音乐

体态律动其实是音乐聆听者感受音乐时的即时反应,而不是在于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其主要是注重音乐节奏上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动作的模仿具体地进行表现。中小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层面不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欣赏音乐中准确地采用体态律动表现,这时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相会》时,可以适时问学生:这首曲目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或者提问学生,大提琴与小提琴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两者间在抒发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凭借听觉判断出小提琴和大提琴都具有非常缠绵的情愫,但各自的旋律不同。听他们分析完,教师可以点名让两名学生用肢体的律动表现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两个声部。

教师演奏曲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这首音乐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演奏一个声部单独出现,从而让另一个表演声部表演的学生停止动作等待,当两个声部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看看他们两人之间的动作能否协调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

二、中小学生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这是比较活泼的特殊年龄段,对于音乐这种带有几分娱乐意味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往往是最和谐的。但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始终处于停滞和浅显的阶段,这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的弊端。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现其中抑扬顿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听音乐当中学会用心体会节奏中包含的情感,并能以丰富的肢体将其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共同发展。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当前国内的体态律动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普及,许多音乐教师对于这一类的教学模式还在摸索期,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因此,体态律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更多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讨论。

三、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体态律动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音乐的欣赏水平。在方法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于音乐整体的理解能力,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引导,让他们能跟随音乐的旋律,用自己理解的动作表现其中的速度、力度、庄严、沉重、轻盈、欢快等情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推进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廖夏林.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抚州师专学报,2003,02:101-103.

[3]刘伟.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4]王佳楣.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体态律动在白石小学的行动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云亭小学)

作者:夏璐瑶

上一篇:影响水利工程的社会环境论文下一篇:人脉积累建立忠诚客户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