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29

【摘要】“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作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作业设计要注重减量增质,以生为本,创新作业形式,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分析“双减”背景下音乐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的意义出发,探究音乐作业设计优化的实施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 篇1:

“小”子集里的音乐“大”世界

摘要:音乐作业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开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但目前关于音乐作业的设计或布置一直被忽略,或是没有音乐作业或是布置的作业简单枯燥,唯技能练习。事实上音乐是人类情感共同的桥梁,它跨越语言的障碍,直击人类内心的最深处。因此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通过音乐的共同平台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学会创造才是重中之重。而音乐作业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建立“音乐作业集”为切入口,谈目前音乐作业设计的缺口及其今后的延伸和突破方向。

关键词:音乐作业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小学音乐作业评价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课程改革蔚然成风。与此同时,环顾我们的日常生活,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学生课间做“能量”“剪刀石头布”等极富节奏感的游戏时,乐此不疲、神情专注;哼唱流行歌曲及民间曲调时有板有眼;听到富有动感美妙的音乐时,欢乐地扭动着身躯……这些都给了我一个深深的启示,我们的孩子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愿意在课余的生活中与音乐交朋友,让音乐来伴随他们快乐地成长。思忖现今的音乐教育课堂,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却只是课堂内短短几十分钟的音乐交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何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利用音乐课程的资源,变狭隘、封闭的课堂为开阔、开放的音乐学习格局,把音乐教学生活化,真正做到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呢?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前的小学音乐作业现状要有具体、富有针对性地了解与分析,进而探讨从建立“音乐作业集”来谈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一、小学音乐作业的现状

(一)情况调查

2009年3月我曾对所在的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四个班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发放了《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研究的现状调查》共210份。本次抽查数据真实有效,具有代表性。调查中,平均每班只有17.33%的同学接触过音乐作业。从学生完成过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业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选择的基本都是唱熟课堂中所学的歌曲,其次是节奏练习,其他形式是寥寥无几。在问到“你希望在课余时间再接触音乐吗?”中,每个班级都有86%以上的同学希望在课余時间与音乐接触、与音乐亲近。在调查中回答“你喜欢在课余时间接触哪些跟音乐有关的事物”时,80%的学生选择了听歌曲。68.73%的回答有过想让歌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的经历。

(二)结论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过去的“应试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是有所印记的,大家认为音乐就是“小三样”,尽管现在大呼素质教育,但在呼吁的同时,学业成绩还是很重要。要想音乐作业成功落实,一定要好好把握音乐作业设计的学科特点——少、精、活。

2.作业设计或无或单

我们发现,在为数不多的接触过音乐作业的学生中大多只是简单的抄谱练习、背唱歌曲,形式单调、乏味,以至于很多的孩子不去理会,缺乏对音乐作业的兴趣。

3.学生饱含音乐热情

调查中,面对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孩子们在课外把这份热情进行下去。音乐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只是语数学科的事情。相反,这正说明了中国教育存在的缺陷,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注意改进的地方,更是需要改革的地方。

如何突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大世界中不断地获得感悟,收获融会贯通的知识陶冶情操,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业集是我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所尝试的一种有结构、有组织地搜集儿童音乐作业的方法。它可以显现学生在音乐作业中所投注的努力、进步与成就,捕捉学生智能的演进过程,详细记录了他们一年甚至几年里学习任务完成的经历。这种不同于“成绩报告册”的系统化记录模式对学生的作业及作业的特性与品质,提供深入的描绘。

二、小学音乐作业集的建立

(一)音乐作业集的建立原则

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音乐作业集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能提供信息、容易搜集、能反映有意义的音乐教学课堂。

1.提供信息

“能提供信息”,指的是音乐作业能透露出学生在学习、思考与表现上的多个层面。例如,布置孩子对所学歌曲进行歌词创编、动作表演;通过录音收集生活中的音乐;听音乐画一幅意象画等。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开发对音乐的认识。

2.易搜集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是要“容易搜集的”,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或产生的,而不应是为了作业集的别致而特别强加的。

3.有意义

音乐作业集内的项目应是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当学生的音乐作业融于日常进行的学习环境中,以及当学生了解作业的目的时,他们就会投注精力与创作更高品质的作业。

(二)音乐作业集设计的特点

音乐作业设计是艺术教育的范畴,着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与学习兴趣。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的设计,都应立足于学科的特色,结合少、精、活的特点来设计。

1.科学性、实效性

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作业设计的研究目标,在作业完成中取得音乐作业学习的实效。

2.激趣性、层次性

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作业还要有一定层次性,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自由选择,寻找思考的空间。

3.学用结合、因地制宜

即要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解决作业中所涉及的问题,做到学促进用,用促进学,学用结合。并且,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及环境的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作业研究顺利进行下去,作业意义得到真正落实。

4.开放性、灵活性

即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小学音乐作业的设计

(一)练习型作业

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所以课后作业必定包含练习型作业。练习型作业是最简单的一种作业类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研究表明,这类课后作业必须与先前的学习材料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课外的强化中得到技能的锻炼、技巧的巩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

例1:人音版一年级第二册《两只小象》中,学习认识新朋友四分休止符“0”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一道填空题:0()分音符停()拍。

例2:学了《拉勾勾》《母鸡叫咯咯》等一些有趣的歌曲,让学生回家边唱边演给家长看,让家长加入到学习评价中。也可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歌声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歌声,合理评价自己。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目前很多音乐老师普遍采用的作业设计方式。不可否认它是整个音乐作业环节中的基础,但作业集更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升华或锦上添花的其他方式。

(二)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而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现今传播媒介很多,信息科技很发达,学生接触面也比较广。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平常生活中的音乐。

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了解学生体验完音乐之后的反馈?这种反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文字、绘画或者音乐,哪种方式能最直接、最真实地表达他们内心最大的震撼就选用哪种方式。事实上,不同表达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1:上完欣赏课,教师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一来可以强化课堂的有序性,二来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体验得更深刻、更具体,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音乐情感的培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如在欣赏完《黄河大合唱》后,让学生写一篇听后感。

例2:在低年级《龙咚锵》《小青蛙找家》等歌曲中,让学生学完后,把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造型作业

新课标教材在每一课都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块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创造美。音乐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們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升华了知识的覆盖面,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例如:学完《音的高低》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乐器的材料是平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一些废旧的东西。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活动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增强,音乐课后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参加音乐会,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等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例1:教学完《乃呦乃》这首歌曲后,布置学生回去加强表演,有的孩子表演得很好,在良好的评价下,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个个下苦功努力练习,在校“庆元旦”文艺晚会上,孩子们认真地表演了舞蹈《打老鼠》,并获得了好评。

例2:学了《郊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经历过的旅行,以小组的形式编排音乐情景剧,在班队活动课上表演。

(五)研究型作业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就要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课后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

例1:通过上网查询,收集一些关于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歌曲、歌谱和歌词,为学校“百歌颂中华”活动做准备。

例2:教唱《翅膀》一课时,针对曲中的休止符,可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休止符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在布置研究型音乐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并且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同一性质的歌曲集中在一起教授。这种教授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歌唱,而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用心去领会。

四、小学音乐作业的评价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就兴起了另类评价改革,新的评价方法中就有一个亮点:作品集评价法。根据美国西北评价协会的定义:“作品集是有目的地收集能够反映和证明学生的努力、进步、成就的作业。学生应参与到作品的选择、价值判断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说明选择该作品的理由。”作品集用系统的方法去收集和评论学生的作业样本,打破了传统的“量化”考试或纸笔测验方式,属于真实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音乐作业评价是对音乐作业课堂教学实现任务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要选择不同时机、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有利于优化实现任务的方案和过程。

(一)根据评价作业对象的不同,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教师导评

所谓导,即为抛砖引玉。此方法常用于研究前期,学生还不知从哪方面评价作品,不清楚如何评价作品的情况下,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在评价《动物说话》的反馈作业时,选上几位学生表演,然后问:“你喜欢哪一位同学的演唱?为什么?”有的回答:“因为他回家时仔细琢磨,在演唱时加上了小鸡、小鸭的动作,唱得时候声音也很甜美。”有的则说:“因为他边唱边演达到了演唱的水平,其他同学没有动作表演,我就觉得还是他的好。”……有的班级好的学生非常多,而且个个表演得匠心独运,其他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就进一步地提醒:你们听听哪位同学的歌声是你最喜欢的?哪位同学的表演是最让你记忆犹新的?尽量导出学生的评价方法与独到的见解。

2.学生自评

增强学生自评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布置学生回家制作能产生音的高低效果的乐器后,请学生介绍制作后最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根据评价标准给自己的作业打分。

3.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以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如,在上地方课程优质课《家乡的鱼灯》前,我布置了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个简易的鱼灯道具,回来后很多同学都带回了自己的杰作,可效果大不一样。有的两边的鱼错开了,有的两张薄薄的纸片上夹着一跟筷子,还没等拿出来鱼的形象已经消失了……其中有位同学制作鱼的道具非常精致,硬纸板上有他精心绘制的鱼的图案,一根不粗不细的小棒子把画面牢牢地立起来,正符合我接下来上的舞蹈课使用。于是我让同学们找找“海洋”中谁的鱼最美,答案很快揭晓了,大家公认那位同学做得最漂亮、最逼真,大家也纷纷邀请他将制作秘诀告诉自己,就这样大家仿制开了,无须老师再一步一步地引领、讲解。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美德。在小组集体创作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以求共同发展。

4.多向评价

对于一个音乐作业的评价,往往是可以采用教师导评、学生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小组内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当学生评价成为评价主体时,也就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二)根据完成作业动态的生成,音乐作业评价的分类型:

1.完成过程的评价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即只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完成过程的评价,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随便交一份作业就了事,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这种评价是面向“昨天”的终结性评价,没有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在研究实践中,我随时检查学生学习过程,反馈作业完成过程,对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作业情况,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业亮点的评价

作业亮点的评价旨在鼓励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升。在反馈中,常会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闪光点,即便是一个不成功的作业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亮点。有一次,我让学生回家制作沙锤,并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课后的一条节奏。回来交作业时,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你看我的作品,我打量你的成果,对沙锤制作的好坏个个意见纷呈。可在最后的成绩上我却给一个制作平平的学生一个高分,大家惊奇极了,诧异地互相谈论。于是,我讲了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虽然制作一般,但他抓住了最根本的东西,乐器是用来演奏的,而不是来比外表美的。他的沙锤非常实用,而且他自己演奏时节奏也完全正确,毫无取巧之意。大家听了信服得点点头,课后都按实用的方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作品。

3.作业结果的评价

音乐作业是学生智慧、能力与劳动的结晶,作业结果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发挥肯定昨天、展望未来的作用。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会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通过作业结果的及时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常通过多媒体演示功能,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还把学生成功的作业收录到自己的博客上,这无形中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完成音乐作业的欲望。

在小学建构音乐作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学科特色,这无疑会对音乐教學产生不凡的影响与促进,是值得所有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在音乐作业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学习内容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去应用知识、懂得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是对开放式学习、创新性教育的一种突破与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林幼春.如何改进作业设计[N].三明日报,2004(8).

[3]王敬玲.自主性作业设计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7.

[4]刘庆晶.作业设计的艺术与能力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蕉叶白.作业设计新探[J].教育研究,2001(3).

[6]侯继华.快乐的家庭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2002(3).

(作者单位 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作者:金春晓

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 篇2:

多彩作业,别样精彩

【摘 要】“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作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作业设计要注重减量增质,以生为本,创新作业形式,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分析“双减”背景下音乐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的意义出发,探究音乐作业设计优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实施策略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精确地阐述了学习知识需要及时温习消化。而作业就是课堂知识巩固和延伸的最好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为“小三门”学科,音乐作业往往得不到学生、家长的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练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亦是经常不留或者随意布置一些简单的背歌词、抄旋律等形式单一、枯燥的作业,作业设计缺乏固定性、系统性和合理性。音乐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而大部分音乐作业只注重技能练习,而忽略音乐情感的输出和培养,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生情有针对性地安排音乐作业,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欣赏和自主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音乐作业设计的意义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作为素质教育的促进剂,音乐教育的作业优化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布置音乐作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相对于传统科目而言,音乐是一门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愉悦性,合理优化音乐作业,注重“精、减、优、活”,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美感教育和情感熏陶,提升审美能力,启发道德情操。合理优化音乐作业,依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层次丰富多样的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合理优化音乐作业,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融入音乐,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音乐,领悟音乐。合理优化音乐作业,可以让其真正达到“以乐激趣、以趣促学,以乐抒情、以情动人”的目的。

二、“双减”背景下,音乐作业设计优化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精简化,注重举一反三

依据“双减”的减负增效的要求,音乐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立足于学科的特色,结合精、减、优、活的特点来设计,注重举一反三,合理化地搭配作业的数量、形式以及难易程度等,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注意总量和时间,使作业设计达到既巩固所学,又能拓展提高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布置音乐作业时,要摆脱以往单一、枯燥的纯技巧练习,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教学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开发校内外更多资源,增强作业的育人价值。教师要统筹安排作业(预习作业、课堂及课后作业、假期作业等),善于利用导学案、课堂练习、课后服务、节假日实践活动等,注重布置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层次性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音乐教师要能够和其他学科教师及时沟通和配合,从而适时合理地去增减作业总量,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思考和创造,提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作业设计趣味化,注重多样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具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业的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完《顽皮的小杜鹃》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趣味表演”来布置作业,以集体表演作为作业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展开歌舞乐合作表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取队名(小孔雀队、小燕子队、小乐手队),分配任务(小燕子队演唱,小孔雀队舞蹈表演,小乐手队则选取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制作头饰、选取衣服、创编动作、练习演奏、舞台训练等,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锻炼合作、表达、交际以及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兴趣盎然、激情满怀地沉浸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有趣好玩的作业形式,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再如,在学完《读唐诗》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以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古诗词歌唱比赛,确定主持人、裁判组、参赛小组、服饰道具组、后勤小组等,设置比赛项目——配乐诗朗诵、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介绍一首古诗、“画”唐诗(可选取古诗《登鹳雀楼》),制定评分规则,规定排练时间及比赛时间,设置比赛奖项以及奖品……这一系列的准备、排练以及正式比赛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智,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表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本课作业“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和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三)作业设计层次化,注重因材施教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独特的、鲜活的。依据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程度等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接受能力、学习效果亦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一锅煮”,而要从实际的生情、学情和教学目标出发,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因材施教,设计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开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例如,在学完《树叶儿飘飘》后,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性、发展性以及提高性作业),供学生进行选择学习。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但重点针对基础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这首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并把他们对你的评语记录下来。发展性作业,主要面向班级大部分平均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秋天是美丽的,有关秋天的歌曲也有很多,《树叶儿飘飘》描写的秋天是宁静、柔美的。收集整理其他有关秋天的歌曲,并尝试说一说它是如何描述秋天的,旋律和基调是什么样子的。提高性作业,属于选做作业,主要是面向那些优秀的、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根据本首歌曲抑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秋天的歌曲,运用自己所学进行创编和演唱,并根据歌曲的描述,运用自己的能力绘制一幅美丽的画。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照顾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练习,真正体验和享受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充足的信心,还会让每个学生在完成本水平的作业之后,努力“跳一跳”,摘到更好的“桃子”!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还能进一步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注重实践体验

音乐本身和社会生活就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音乐作业设计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实践,促进学生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体验音乐的魅力,拉近音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点燃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增强音乐作业的有效性,提升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爷爷为我打月饼》之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观影室,让学生带着课堂上领会到的“革命红軍爷爷和孩子们之间的浓浓情感”去看一看《啊,摇篮》这部电影,去真切地感受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之后,学生可以收集相关的歌曲,用唱、画、讲、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心中的感悟。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探寻那段艰苦的岁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展现了才能,提升了创造力。再如,在学习《游子吟》一课后,教师可以开展“我的爱献给妈妈”的活动,让学生回到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制作一张明信片或者绘制一幅感恩母亲的图画,写下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妈妈,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妈妈的理解与感恩之情,使亲子之间更融洽、家庭更幸福,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区表演或培训机构比赛、会演活动等,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有所成长,让自己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音乐作业的优化设计要注重以生为本,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审美能力;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要注重作业设计的生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作者:范璐茜

作业实践能力下小学音乐论文 篇3: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反思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为了能进一步彰显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就要反思当前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创新的策略,有效发挥作业辅助作用,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进行反思,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思想并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也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和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方向进行了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出现了发展滞后的情况,难以与课程改革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必须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发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重要的辅助。

1.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反思

综合分析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情况,发现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并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实践作业、自主作业、探究作业的设计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改革方案,使作业设计的质量明显的提高。但是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情况,发现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机械刻板的问题仍然相对较为严重,并且作业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服务。此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没有构建完善的作业设计体系,导致作业设计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甚至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造成严重的制约。所以新时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要从多角度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工作进行创新,全面突出作业设计的综合效果,为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新时期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创新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按照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现实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树立全新的设计理念,从多角度对作业设计工作进行创新,以全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完成作业的活动中,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1)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作业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创新

按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重新对语文作业的内容进行调整,确保作业设计能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吻合,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重视语言材料积累性作业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类作业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点的系统认识,突出教学组织效果。如,在完成对《只有一个地球》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从地球的外貌、地球的资源、地球的威胁以及地球的生态保护等角度设计思维导图,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有效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次,加强对上层建筑的重视,重点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为学生创造欣赏文本内容、评价文本内容和创造美的条件,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实现对艺术教育的渗透,发挥语文学科上层建筑的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在完成《桂林山水》课程的教学后,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采用绘画的手段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象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形象化的感知,方便学生更好的鉴赏文本内容,突出教学艺术性,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最后,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承优秀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关键性内容,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德育内容,能让学生体会精髓文化,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如,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课程教学后,教师设计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民居内容相关的民族文化、地区风俗习惯内容等,并在小组中讨论探究,能使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

(2)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优化创新

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作业进行优化,可以尝试综合应用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突出作业设计效果。

首先,应用微视频,创新预习作业。预习作业是小学语文作业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微视频技术的应用,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创新,能让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预习体验,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预习学习,提高预习指导的有效性。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分享与课文故事内容相关的预习指导视频,并设计按照视频内容完成预习的作业,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确认学习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其次,借助自媒体,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作业形式。综合应用自媒体平台,能按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作业设计进行创新。如,设计欣赏和聆听类型的作业,丰富作业资源,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设计口语表达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将音频内容上传自媒体平台后,能自己对自己口语表达等情况进行检验,增强作业设计反馈效果。如,在《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表达情感的理解,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在“喜马拉雅”电台聆听有声课文的作业,在与课文相关音乐、欢笑声音的辅助下更好的感受《难忘的泼水节》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后,巧用大数据技术,拓展语文作业评价的新渠道。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作业布置方面,还与作业评价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只有能综合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所以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综合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作业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情况等,对学生情况实施精准评判,有效制定评价反馈方案,发挥作业评价的价值,辅助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探索。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按照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综合应用微视频、自媒体和大数据技术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能使小学语文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作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指明小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秀兰.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3):26-27.

[2]姚春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策略[J].情感读本,2018(35):63.

[3]孙荣荣.用心对待小学语文作业[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77.

作者:王海蓉

上一篇: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