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下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则需要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以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而将音乐表演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则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理论下高中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构理论下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1: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摘要】智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严重弱化了其美育功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目标应该“返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建构应该遵循美育规律,解决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内化音乐美的问题。

【关键词】美育视角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这说明在国家层面要求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贯彻实施美育理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下高中音乐欣赏课,本该以美育为主要取向的课堂,出现了智育化倾向,即以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学科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标。这严重弱化了音乐欣赏课的美育功能,把高中音乐教育引向了歧途。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美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建构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

一、美育理念: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旨趣应该“返美”

对一个普通高中生而言,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学生的音乐审美活动,对其进行美的感染,美的陶冶和美的教育。因此,它主要不是提供专业音乐知识,也不是提供专业的技巧训练,而是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让学生接触、欣赏音乐素材,增强美感; 通过能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体验音乐情感内化审美感觉。一句话,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旨趣应该“返美”。

美育是用美的具体素材感动人。在美的巨大感染下,审美者的情感被激发,并潜移默化地按照美的事物所倡导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未来的生活。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提供美的素材,激发他们情感,激励他们美的创造,积淀他们美的感觉,从而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奠基。而智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既不符合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也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设计。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而不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反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使之内化而不是强调对音乐知识、技巧的掌握运用。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课堂设计,应该遵循美育规律,要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通过审美积淀内化美,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以,美育视角下的音乐欣赏课堂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知、理解、体验、内化音乐美的问题。

二、课堂实践:遵循美育的规律来建构欣赏课堂

1.兴趣:音乐审美的心理前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知识化倾向,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对音乐欣赏失去了兴趣。在他们的印象里,音乐欣赏就是听几遍音乐再加上老师喋喋不休的作品分析;尽管老师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到底有多美。实际上,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本身的魅力才是学生对欣赏产生兴趣的来源。与其靠苦口婆心地劝说或者是长篇大论地分析,还不如让学生多听音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音乐本身。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对音乐本身产生兴趣,才能对音乐欣赏课感兴趣。如果从音乐欣赏课上感受到的不是音乐本身的美以及和谐,学生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对音乐的好感、快感,那么何谈从欣赏中审美?

所以,关注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抓住这个要害来选择、裁剪音乐欣赏素材,提供符合学生审美特点、能激发其兴趣的音乐“食饵”,是实施美育化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2.参与:突出学生审美的主体性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课堂设计引导下去积极、主动、自由地欣赏音乐美。在此过程中,学生才是欣赏的主体,教师不过是一个领路人而已。但是,智育化的欣赏课颠倒了老師和学生的地位:它把音乐教师放在了一个掌控者的地位,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地位,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对于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事实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去,事关学生审美的主体地位能否发挥,也关系到欣赏课的有效与否。

如何才能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性呢?很多一线老师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但是任何方法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采用音乐兴趣小组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对于欣赏活动的参与程度:按照他们的兴趣和课堂设计的实际需要,把他们分成流行音乐组、民族音乐组,或者分成笛子组、二胡组、萨克斯组等等。通过分组,让学生把自己最有实力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可以在组内互相展示和讨论、互相评价批评,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悟。有时候我利用学校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特色音乐表演。这样,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课堂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

积极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认真考虑自己所在学校的条件,努力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实践中来,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审美的重要步骤。

3.体验:反复聆听

高中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欣赏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会以自己已经形成的审美经验,体验音乐的美。他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通过感官可以体验到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要素,初步判断它是“好听”还是“不好听”,或者音乐是忧伤的还是欢快的等等。这种体验的模糊性其实是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感性把握。如果只到这一步,未免浅尝辄止。作为音乐教师,还应该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表达出的情感,并唤起他们的想象,甚至理解、领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欣赏者,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主要还是依赖于学生对作品的反复聆听和理性把握。所以,反复聆听对高中生音乐欣赏活动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强调的是:不要觉得反复聆听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是形成音乐体验的必由之路。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这种感性体验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理性体验的。而智育化音乐欣赏课堂忽视最多的也许就是不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它企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生吞活剥地理解一些别人的欣赏感觉或者枯燥的欣赏理论。

反复聆听是高中生在欣赏课堂上的一种特殊音乐体验:特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作品。所以,教师要花精力设计好。聆听时间太短,就起不到作用。另外,在聆听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聆听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具体的目标任务。这并不意味着过多地讲解。

4.内化:慢慢等待花开

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欣赏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形成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内化。通过对人类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引起学生的美感,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此过程中他们内化自己的审美感悟,形成自己高雅的文化修养,从而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虽然内化的表现可能模糊不清,但是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因为通过音乐欣赏所获得的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变化主要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心的,其速度是渐渐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内化的结果,不是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表现出来。相信只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兴趣,使他们养成了审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情感的升华,就一定会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有一天,它们终会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杜良洁:浅谈音乐兴趣的培养,《中国教师》,2011.S1期

3.王一川:美学与美育(第2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

作者:彭丽娜

建构理论下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2:

浅谈音乐表演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则需要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以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而将音乐表演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则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本文针对如何将音乐表演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音乐表演;高中音乐;教学

前言

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长期束缚下,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加上音乐教材固有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偏低。另一方面,高中生虽然对音乐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因现有教学方法与手段过于单一,致使难以满足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实际需求。而将音乐表演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则能够为有效解决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存问题提供出路。

一、将音乐表演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本身就隶属于一种表演艺术,需要借助表演这一桥梁,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外显与传递,借助表演音乐才具备了生命之活力。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将音乐表演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在教师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下,促使学生借助音乐表演过程来完成情感體验,领悟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同时,借助音乐表演的开展,能够在充分吸引学生兴趣、带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同时,积极运用音乐的表演技巧来展现自我,进而在促使学生喜欢上、热爱上音乐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在音乐表演中,需要表演者将全部的情感融入其中,以此来赋予音乐以生命力与感染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审美素养不断提升,并借助音乐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音乐表演中来实现情感的释放,为促使高中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寻找到快乐并缓解身心压力奠定了基础。

二、将音乐表演运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学生借助音乐表演来升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欣赏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单纯凭借简单的聆听与分析,不仅无法实现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有效把握,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致使音乐课程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舞台。而借助音乐表演的融入,教师可在选好欣赏曲目的基础上,在课程一开始,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为了打破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展现自我、释放自我,就需要身体力行,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融入到自身的表演中,进而感染学生并促使学生主动去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在音乐中寻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实现音乐表演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借助小组合作法来实现音乐表演活动的开展

所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表演中,进而借助音乐表演的开展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就需要营造出良好的音乐表演氛围,在此基础上,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具备参与表演的欲望。而基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下,如果突兀的让学生自己去表演,很多时候都会因为紧张害羞而无法实现表演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法,实现合理的分组后,结合学生实际意愿来进行分工,进而促使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实现成功表演。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良好课程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为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三)更新教学手段并融入生活实际

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实现音乐表演方法的有效运用,教师还需要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具体而言,可借助多媒体的运用,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表演资料,为学生顺利展开表演活动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表演课题,促使学生在课后时间借助网络来搜集资料,进而才丰富表演素材与内容的同时,促使教师明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特点,并实现合理表演内容的设置奠定基础。比如: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鉴赏课为例,教师可提前搜集一些相关民族歌曲,借助多媒体进行播放,以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领悟歌曲韵味特点并实现音乐表演素材的有效选择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抽象的音乐中寻找到表演的灵感,并更好的领悟音乐的情感内涵。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比如:结合当地音乐文化,如《茉莉花》,将这一民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作为导入,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具备表演的欲望,进而才能够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奠定基础,以此来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三、总结

综上,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将音乐表演方法进行运用,能够赋予音乐课程教育以生命与活力,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来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需要在充分发挥出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法,并在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贴近生活实际来丰富音乐教学素养,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与表演的自信,为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可.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范式的建构[J].音乐创作,2015,(03):192-194.

[2]由哲.职业高中形体课教学音乐的特点与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5,(06):537-539.

[3]荆甜甜.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与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105-106.

作者简介:杨洋(1984—),男,江苏盱眙,本科,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湘版教材)。

作者:杨洋

建构理论下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3:

高中音乐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分析

摘 要:人都有接近和欣赏一切美好事物的本能,人类对物质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唯美享受。人类学习阶段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审美能力训练,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音乐艺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和熏陶,音乐鉴赏是一种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它集感受与体验、鉴赏与鉴别于一体的综合性欣赏思维活动。在这里,主要分析一下高中阶段音乐的教学应用,在高中音乐培养阶段加强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从增进对本土音乐乃至外土音乐的文化底蕴为知识基础,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中,由于高中音乐教学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性的训练,而无视学生音乐力的展拓延伸,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性培养关注欠缺。仍存在主动性把握不够的问题,而音乐的世界本身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思维、增加音乐鉴赏力的浩瀚海洋,音乐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沉浸于音乐的唯美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高中音乐教学要以高中生的实际水平为基准。在高中音乐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高中生的实际音乐水平,合理调整音乐的鉴赏难度,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由衷兴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学生来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任何一部作品,就算是想要学生增加阅读知识的角度,也只能是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更谈不上所谓的对语言艺术的阅读兴趣了!音乐艺术也是同理,高中老师只有在调整合适的音乐作品之后,学生才能从最基本的、简单的音乐理解逐步过渡到深入了解的层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择节奏明快、篇幅短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先尝试熟悉音乐乐感的前提下,再逐渐培养音乐的个性化鉴赏能力,只有在这种循序渐进的重复体验之下才会产生学生的个性欣赏力,唤起学生内心与音乐的同步感受,从而逐步达到与音乐作品的和谐一致,体会到音乐世界中的融融之乐。

一、选择调整好作品之后,要加大学生对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阶段,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时期特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意识的音乐设计。普遍来说,高中生存在演唱能力弱、识谱能力欠缺的通病,教师要从基础音乐知识入手,在高中生比初中阶段理解能力加强的基础上,对高中生进行音乐基础系统培训,选用不同节点的音乐作品加强对音乐基础的阐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并学习应用到音乐作品中来。教师在高中阶段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学生的根基,这将为高中生日后进入高校学习音乐奠定扎实的音乐基础,在学生音乐敏感阶段加强对音乐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适当整合音乐作品,有助于高中生提高音乐想象能力

高中音乐教学在选择音乐、进行基础音乐知识的培养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整合音乐作品,因为根据不同作品的显像性特征,教师可以将其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创造出一个形象鲜明、立意生动而新颖的音乐作品,在经过整合的音乐作品中,学生通过听觉的感悟可以更好地触摸到音乐知识的精粹所在,更深地领会音乐作品的奥妙之处。老师通过反复不断的刺激学生的知听觉,开发他们的感观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抽象思维都有不可估量的思想意义。

三、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领域,要改变以往老师只管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要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例如,引进新的多媒体技术来演绎作品,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可以适机地开展一些音乐鉴赏课活动,让高中生来当讲师,大胆阐述自己的个性体会,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有益于学生展开广阔的思维空间,用主体化的语言和思维来进行互动,教师要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当伯乐,善于发现学生在欣赏中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补充新的知识能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思维,提高其音乐鉴赏力。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殿堂里,只有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教学新理念,才有音乐教学的新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心理特点为核心,从易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目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主性学习,才能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促进心灵与美妙旋律的激情碰撞。在这种学生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意愿,教师才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指引学生,让学生依循着音乐教学的模式,沉浸在音乐旋律带来的感染,感受音乐带来的全身心的奇妙之旅。

参考文献:

[1]王俊歧.学习新课标完善音乐课:在新课标指导下对音乐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8).

[2]刘筱龙.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07).

[3]唐湘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鉴赏课件评价标准新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王丽萍

上一篇: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艺术论文下一篇:基于资源约束的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