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国的法语专业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此时正值外语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之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语专业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语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非专业法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法语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外语课程,不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法语系,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英语系的法语必修课作为第二外语,或者面向全校的公共法语课。这些非法语专业的科目教学经常处在缺乏监管、无纲可循的状态。本文笔者从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着重分析目前非专业法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非专业 法语教学 实践 反思

一 非专业法语教学的现状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迅猛,随着高考外语科目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外语教学也开始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应对的策略。社会政治经济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新需要,这一矛盾推动外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除了培养法语专业学生的法语系,法语教学主要包括英语系的第二外语(有个别学校也允许日语系学生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以及任何专业学生都能选修的公共法语两种形式。作为专业法语的教学,有相对统一的教学大纲,并且有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指导与监督,而这些非专业法语的二外或公外课程往往属于高校内的冷门学科,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监管上也欠缺主体性。二外法语、公外法语的教学,往往依附在英语系(有的学校归日语系管理),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会成立专门的第二外语教研室统管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非专业的语种。大部分没有法语专业的学校,法语教师只有一人,课多的学校可能有两人。这一两个教师包揽了全校的二外、公外的教学,时常是超工作量、超负荷上课。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照本宣科,无暇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二 非专业法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非专业法语教学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大部分是应付式上课。英语系的学生必修一门第二外语,可供选择的一般有日语、法语、德语等,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选择西班牙语、韩语或俄语。由于学生对这些语言缺乏了解,选择时随意性很大,笔者曾对所教的二外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名学生是出于对法语的喜爱或有明确的目标而选择法语的。大部分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而随便选择。对于公共外语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填补公选课的学分,随意选择似乎容易通过的语言类科目。由于法语的语言规律造成法语学习的难度在入门时期是最大的,而且法语的发音规则极其复杂,恰恰又是不能绕过的基本内容。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上完头两节课后,便出现了明显的倦怠。

第二,授课时间无法保证,缺乏延续性。英语系的第二外语,开设时间从两个学期到四个学期不等,每周授课4课时左右。而大部分公共外语的法语课只有一个学期,每周授课2课时,第二个学期再开,基本就没有学生再选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二外法语开在大三,共计120课时左右。根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要达到入门级A1水平,建议学时160~180。受制于高校的评价考核体系,教师授课及考查都只能依照学校选定的教材进行,超出教材的考核便有可能遭到学生的投诉。因此,即便完整学完培养方案中第二外语课程的所有内容,还谈不上“入门”。除了有考研需求的学生会专门强化学习外,大部分学生的延续学习基本为零。

第三,受制于教材,授课内容缺乏交际性。目前可供二外、公外选择的主流教材一般包括《新大学法语》《简明法语教程》《大学法语简明教程》和《新公共法语》等。这些教材大多编写年代久远,即使有新版也没有摆脱原有“语法—翻译”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教材是学院领导层选定的《新公共法语》。笔者在授课实践中发现,作为最基本交际能力的“询问姓名”教学竟然一直到第七课才第一次出现。而作为初学者最为重要的寒暄用语则被安排在课后知识小方框中,零碎地分布在一到七课之中。谈论日期、时间、天气等基本交际需求的对话教学更是放到课本末尾。

第四,教师缺乏交流平台,提升空间受限。除了有法语系的院校外,大部分学校的二外、公外法语教师只有一两个人,学历水平通常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但是由于缺乏教研平台,大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无法跟同行交流。教学目标、讲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都容易走进死胡同。另外,大部分教师是学习语言专业出身,没接受过师范训练,拿的也是文学学位,对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不深。这个现象容易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三 对非专业法语教学的反思

针对上述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做出努力,打破目前非专业法语教学的困境,优化外语教学的模式。

第一,成立类似“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的教学研究组织,指导法语、德语、日语等作为非专业外语的教学。同时应当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學大纲,明确第二外语、公共外语的教学目标、授课时长等具体的教学要求。

第二,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制定各阶段的能力目标,打破传统“语法—翻译”的教学模式。该框架2001年开始引入中国,对于语言学习者、语言教师和评估者一直是一份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献。首先,它为评估和认证语言运用能力的迫切需求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详尽描述语言学习者在不同语言能力阶段可达到的语言运用水平。其次,在借鉴吸收现有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理论的基础上,《欧洲共同参考框架》在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方面对语言教师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第三,引入功能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由此,他首次提出了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方面的交际能力。交际功能法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它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人们获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外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

第四,鼓励法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每年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都会提供“对外法语(FLE)”的相关培训。成功报名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教师可获法国大学颁发的文凭(Dipl?me universitaire)。同时法国领事馆还不定期资助法语教师利用寒暑假到法国CAVILAM语言培训中心进修,这些培训都是基于功能交际法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语言教师学习。另外,中国教育部应健全外语教师的学历提升机制,使外语教师既兼顾教学又能提升专业水平。

四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很多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非专业法语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其中一些重大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希望与同行们共同商讨,取得共识,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法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柏琴.二外法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

[2]石慧.中国法语教学研究现状与思考[J].法国研究,2011(3)

[3]林安凡.高校法语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李刚.法语教学在运用交际法与传统语法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山西青年,2013(20)

[5]杨源.法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D].湘潭大学,2012

[6]唐英.中国法语教学及其改革建议[D].中南大学,2008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李俊凯 何晓玉

法语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新建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传统与创新并重

[摘           要]  中国的法语专业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此时正值外语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之际。传统外语专业培养的“只会说外语的人才”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新建法语专业来说,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具备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财经学院法语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定位,依托学校与学院的教学资源,经过4年的建设与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传统与创新兼备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法语;新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法语本科教学点的增长速度迅猛。根据《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0年法语本科教学点从59个增长到93个,共增加了34个教学点,年均增幅8.5个,加上5个专科教学点,2010年共有98个法语教学点。[1]《发展报告》的统计仅截至2010年,过去十年间法语教学点的年增幅不仅没有任何放缓,反而继续呈现上涨趋势。截至2014年,中国有143所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因为有部分高校同时开设了本科教学点与专科教学点,因此法语教学点的总数量达到了153个(其中132个本科、21个专科)。[2]法语教学点迅速增长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一、何谓新建法语专业

法语的专业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京师同文馆成立的法文科,之后逐渐演变为北京大学的法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重要的外语是俄语,建国初期的外语院校多为俄语专科学校。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这一重要外交事件为法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改革开放以后,从1978年至1999年国内的法语专业并未出现明显的增长势头。在整个八九十年代,全国仅增加了6个法语教学点。[4]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法语专业的发展情况出现了改变。以山东与广西的法语本科教学点的开办时间为例。山东省的第一个法语专业由山东大学于1994年开设,从2000年至2012年,平均每年增加一个法语教学点,增速比较平缓。[5]相比起山东,早在1972年广西就有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然而直至42年以后才有第二所广西高校开设法语本科专业。山东在2005年之后几乎每年都增设1~2个新的教学点,而广西则是近5年才出现增长趋势。目前广西共有四所高校开设了法语本科专业,分别是广西民族大学(1972年开设)、广西外国语学院(2014年开设)、广西财经学院(2016年开设)、桂林旅游学院(2017年开设)。过去近四十年间,整个广西只有一个法语本科教学点,而从2014年至2017年短短数年就增加了三个新的本科教学点。

本文所讨论的新建法语专业指的正是上述这些21世纪初新设立的、存在时间较短的法语专业。虽然都是新建专业,但各个法语教学点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三种情形:(1)部分高校在开设法语的本科教学点之前,就设立有专科教学点,学校已经拥有一定的师资储备并已具备开设专业所需的基础。(2)一些由独立院校开设的法语专业可以借鉴“母体大学”已经成熟的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可以得到教学资源上的支持,在发展出自身特色之前可以相对平稳地度过专业建设的初期阶段。(3)一部分新的教学点并不具备任何“先天条件与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完全需要自行摸索。

除了差异,新建法语专业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性。新生事物虽然十分美好,但“新”同时也意味着“稚嫩”“脆弱”“不成熟”以及“不稳定”。一个新建专业正如一名新生婴儿一般需要面临诞生于世后的种种困难与风险。由于没有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专业设立伊始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与问题:教师人数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生源质量较差、国际交流较少、科研基础薄弱、专业特色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新建法语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本文将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为新建法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二、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概况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进入21世纪后,国内法语专业持续蓬勃发展,而此时却正值外语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之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外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外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培养“会说外语的人才”,毕业生多从事翻译、研究或教学工作。以法语为例,随着中国与法国以及世界上其他法语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刺激了就业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或因察觉到法语专业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开设了法语专业,但其中一些新开设的法语专业直接套用老牌法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仍然集中于语言文学方向,没有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和就业推动力。[6]笔者一位曾在毛里塔尼亚工作的友人对此现象做出了具体描述:“尽管每年法语毕业生都在增加,但是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最缺的人才主要是懂得财会、国贸或行政知识的法语人才。比如在公司里,财务报表必须做两份,一份法语的给当地税务部门,一份中文的给中国企业,然而两国的财会制度又存在一些不同点,其中的条目无法做到一一对应,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在国内读的是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学过相关知识,很多时候只能现学现用……”

2020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对法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如下:“法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法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法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法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法语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7]《指南》提出的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点:(1)语言基础作为专业的根本不可动摇。无论法语专业最终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应该以培养拥有扎实法语语言基础的人才为基本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拥有扎实的语法基础、良好的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2)外语专业势必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开展跨学科合作,更多地关心语言与社会、地方经济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除了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的“专才”,还需要培养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3)培养目标应“因校而异”,并非一成不变。法语专业在设立培养目标时,应当符合专业所在院校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特点、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各方面的因素,着重体现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法语专业之间应当优势互补,而不是进行高度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此外,培养目标的确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地改进以适应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

(二)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已有探索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有法语专业开始尝试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迄今发表的众多关于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是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业(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武汉大学法语专业早在1986年就已经尝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法语专业学生除修习本专业课程外,还要辅修另一学科的有关专业课,修满一定学分后,学校发主辅修文凭。此外,武汉大学还尝试开设科技法语专业,学制四年,预科一年,预科用于强化学生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使学生在某一学科上的知识得到了强化,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尚未达到专业水准,不能产出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武汉大学法语专业选择与校内其他学院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出的毕业生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宽的发展空间。[8]进入21世纪以后,许多高校都开始各自进行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法语专业实行的“法语+特殊用途法语+英语+特殊用途英语+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减少高年级的法语类课程,增开以法语授课的经管类课程,鼓励学生辅修相关专业课程,以实现“特殊用途法语+相关专业”的目标。[9]

除了复合型人才以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不少院校法语专业的青睐。应用型人才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人才,相比起学术研究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更加強调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有民办高校的教师认为民办高校不应走传统法语专业的老路,而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以“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10]再例如鲁东大学法语系打造的“面向区域经济的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结合区域经济对法语人才的需求,目的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法语人才。[11]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多种热门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国内已有多所高校以各种形式与法国的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比如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联合开办了金融与会计专业,该专业的培养方案由中法双方共同制定,法方高校定期派法国教师前往中国与本校教师共同进行双语教学,使用纯法语授课的法方课程占专业课程的三分之一。修读过程中,中法双方会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前往法国大学学习专业课程,若成绩合格,则可同时获得广西财经学院的文凭与法方大学的文凭。

三、构建适合新建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新建法语专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法语专业经过4年的建设与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传统与创新兼备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继承

过去几十年中,法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遵循着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设置课程,毕竟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语言知识始终是外语类专业的根本。和一些老牌法语专业不同,新建法语专业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接触法语的,对法国和法国文化也知之甚少,均需从零开始学习,加上法语本身语法规则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法语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普遍较多。以我校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在全部的课程中,专业基础课程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49个学分(总学分160),课时数超过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一,集中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涵盖语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五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为高年级的进阶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为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我校法语专业自2018年以来便开始实施以“基础法语”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基础学习阶段是学生大量吸收新知识的阶段,即语言输入阶段,此时若进行过多的知识拓展,难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在实施该教学模式前,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各自为营,缺乏沟通,每门课程都给学生灌输大量新知识与新词汇,造成学生所学的旧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新知识。以基础法语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核心理念在于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与基础法语课程一致的前提下,不同课程(听力、口语、写作)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负责课程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不断强化与巩固学生所学过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知识。该授课模式要求课任教师定期沟通各自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除语言知识以外,传统法语专业的另一个重心则是法语文学知识。法语文学是传统法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翻译课程多以教授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主。但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法语文学课程的传统地位。一部分新建法语专业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忽视了文学知识的传授,甚至以文学知识“无用”为由,将相关课程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删去。事实上,即便学生今后不从事与法国文学相关的工作,文学知识也会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国是一个文学大国,多数法国人也十分热爱阅读文学作品,文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与法国人建立更为亲近与友好的信赖关系,而在跨国贸易活动中,能否成功建立信赖关系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校法语专业在开设法语语言课程与商务方向课程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与文化素养,通过基础法语、法语阅读、法语文学导读等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文化知识,阅读法语文学经典,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赏析与审美能力。

(二)基于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现今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两种模式已经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共识与趋势,我校法语专业基于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我校法语专业教师以复合型师资为主,大多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且所修专业多为金融、国际贸易、管理学等商科类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与语言优势,开设了经济法语基础、商务法语、法语经贸报刊导读、商务交际口语等既学习法语语言知识又了解经贸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课程。此外,法语专业以其所在商务外国语学院提出的“双语言+双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为导向,依托学校经管类学科教学资源优势,为学生开设了多门使用双语授课的商务方向课程,例如使用英法双语授课的经济学导论、基础会计以及使用英汉双语授课的商学精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由于目前国际商务活动使用的众多语言中英语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法语的同时继续学习英语,则可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我校法语专业是区内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的为数不多的外语类专业之一。在学院的积极推动下,我院与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PSB)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我校法语专业学生可在选择大学三年级前往国外进行半年或一年的访学,参加该校的法语强化及管理预科班课程。该课程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法语水平,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相关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法语基础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该校亦采用了类似我校法语专业的“法语+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除语言课程外,学生还必须学习商务法语、市场营销、法国经济、会计等商科课程,与我校法语专业课程具有相似性与对接性,学生可将国外获得的学分兑换为国内相应学期的课程学分。

除了复合型课程以外,我校法语专业亦重视學生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法语专业学生多就业于与法语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企业普遍表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实践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通过提高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定期举办专业竞赛,打造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区级以及由相关国家使领馆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积极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法语语言运用能力。此外,目前学院也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和企业一并开展跨境电商B2B、B2C平台实操、现场翻译实训、工程法语等各类讲座与培训活动,构建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结语

外语专业目前正面临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而新建法语专业没有老牌法语专业那样有深厚的积淀,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时,完全照搬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并不可取,况且随着新文科建设的逐步开展,许多老牌法语专业早已着手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构建一个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绝非仅是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调整,而是需要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所有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有待教师与学者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3][6]曹德明,王文新.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发展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12.

[2][4]BelDavid.L’enseignementdufran aisenChine[J].Lalang-uefran aisedanslemonde2014,Paris:Nathan,2014:290-322.

[5]刘洪东,焦宏丽.山东省法语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A].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第六期)[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212-219.

[7]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60.

[8]安少康.试论法语教学改革[J].法国研究,2000(1):119-128.

[9]卢晓帆.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08(6):154-160.

[10]葛金玲.民办高校本科法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13(4):18-25.

[11]高举敏,孙传月.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13(4):11-1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宋春明

法语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试论法语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

摘 要:法语专业建设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素质突出的合格法语人才,为中法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中法两国在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繁荣,法语专业的建设和市场需求也会迎来充满生机的新发展。但是法语专业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求法语专业的建设者不断挖掘法语专业建设的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建设方向,探索提升法语专业建设水平的途径。本文在分析了法语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语专业教学情况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法语专业建设;市场需求;途径

随着国际化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语言的交流和翻译工作就成为了沟通两国之间重要的工具,中法关系的交流密切自然也就带动了法语专业的建设。法语专业建设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素质突出的合格法语人才,为中法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伴随着中法两国在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繁荣,法语专业的建设和市场需求也会迎来充满生机的新发展。但是法语专业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法语专业的建设中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探索解决法语专业建设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才能保证法语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更好为中法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做贡献。

一、法语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法语专业建设受到国际交流环境、高校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法语专业的建设与法语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一方面是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法语市场需求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是法语专业的建设并没有有效与法语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高校开设的法语专业中存在着盲目开课现象,此外还存在着教学条件不先进、师资力量不均衡、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法语专业建设没有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再加上国际交流的机会不多,科研上关于法语专业建设的成果也不多,同时还存在着在全国范围内法语专业的建设出现地区分配不均衡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法语专业的建设,自然也就无法很好满足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

在法语专业建设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法语专业市场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法语专业的建设也要密切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法语专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法语专业建设不能一成不变地坚持原来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而是要注重把法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在市场需求的大环境中去进行完善。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趋于饱和,这既不适合法语专业的长期发展,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就要改变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法语应用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环境中取得有利地位。

在法语专业建设中,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也存在着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的情况。传统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中,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市场环境对法语专业的人才要求,不仅仅要求高校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也较突出的人才。由于高校学习资源的有限性,学生缺乏专业实践学习,只能利用有限的寒暑假时间来增强实践能力,这就给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限制。高校要想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就很有必要增加一些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走出高校之前就能接触并掌握好实际工作中的技能,这对培养与市场接轨的法语专业毕业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法语专业建设水平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途径探索

在了解到法语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性之后,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探索提升法语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满足法语专业的市场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法语专业毕业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1、完善法语专业教学情况,注重教学管理

在高校的法语专业教学中,基础课程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对于基础教学阶段教学成效的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整个大学阶段的法语教学中,大一、大二可以是说法语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阶段,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教学阶段教学方案,调整法语读、写、听、说、译方面的课程安排。在法语专业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外教课的比重,充分发挥中国教师和法语教师之间的优势力量,让学生在一开始的法语学习中就能受到原汁原味的法语熏陶。

高校要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这对于基础教学阶段的成效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基础教学环节中只是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容易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逐渐失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完善法语专业教学情况,尤其要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加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同国外高校合作与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型的法语专业竞赛和交流活动。法语教学要注重引进全面管理思想,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使法语专业建设始终处于稳定的良好状态。

2、注重挖掘法语专业建设的规律性,围绕市场理清培养思路

法语专业建设有着自身的规律可挖掘,人才培养始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而市场需求是专业建设方向。法语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对教学规律的挖掘和利用,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培养有能力、高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激烈而复杂的市场需求。教材的选择对外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要选择国内外优秀的经得住市场检验的教材,认真筛选和完善法语专业教材的确定工作,选择的教材要符合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利用好国内教材长期以来的优势,也要注重发挥国外教材内容新颖、知识面广阔的优势。

此外,为更好适应高校不同的法语专业建设实际情况,还鼓励高校对自编教材的合理使用,从整个法语教学的角度系统选编、有意识选用与当今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教材内容,更好满足法语专业建设的区别性差异要求。对于一些法语专业建设中的应用类课程,可以聘请外教利用母语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法语专业课程能够及时反映时代快速变化,逐渐提升法语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围绕市场培养法语专业人才,还要注重对第二课堂的开设,要第二课堂成为学生提高法语实践能力、提升法语交流水平的平台,通过开展课外口语活动、组织课外观看法语电影、参加各种形式的法语交流活动等,提高学生对法语的掌握能力,创造热烈浓厚的学习法语和使用法语氛围,全方面培养法语优秀人才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芳. 关于法语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

[2] 李姝. 法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J]. 学理论,2014(36).

[3] 田俊雷. 高校法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教育评论,2014(03).

作者:高敏

上一篇:现代企业通信工程论文下一篇:学校德育环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