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实践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职园林园艺专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文章探讨优化中职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作用,依据农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借助基础项目和专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篇:园艺专业实践论文

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文章在客观分析本校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革新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开辟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实践考核方法等五项措施,应用于实践教学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

0 引言

《花卉学》是农林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相近专业如林学、植保、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选修课。它以草本花卉和部分可盆栽的木本花卉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花卉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目标[1]。但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差,从事本行业工作时上手慢,适应期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应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改革势在必行。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故很多专业开设课程门数较多,导致专业课程虽然重要,但学时数严重不足。我校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即是如此,其课时为40,其中实践教学仅10课时,另外有一周(5天)实习,于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花卉识别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花卉识别主要是对花卉种类的认知活动,教学时主要是结合理论课程分散式进行,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卉基地现场授课学习。但由于学生较多,普遍出现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的现象,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花卉繁殖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但由于基地硬件设施或植物材料有限,有的實验如嫁接繁殖和压条繁殖,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课程考核中没有单独的实践考核环节,实验课无作业,来不来无所谓,实习完成后只需交一纸报告,很多学生就在网上下载,经过拼拼凑凑,或直接抄袭同学的,容易蒙混过关。

1.2 花卉学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多年的花卉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2.1 学时数不足,实验开设少 且因为是在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导致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开花使用的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过目即忘,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2.2 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而更新 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显得零碎,创新性思维训练欠缺[3],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2.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场地过于单一 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1.2.4 实践考核欠缺,形式简单,不够严格 学生易蒙混过关,无法真正检测实践效果、科学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

2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学课程调整为在一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27,其中实践教学为9,另加3天实习。这样花卉学课程总学时数变成54,实践教学为18,共6天实习。总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均得到了增加,而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4 提高到了现在的1/3,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其一可使学生亲眼目睹各季花卉的观赏效应,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能对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其二又使学生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经过这样安排,我们传授给学生的花卉学知识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

2.2 革新实验实习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结合花卉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花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学实践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增设了如“花卉组培快繁技术”、“插花艺术操作”、“鲜切花保鲜液配制”、“水仙雕刻艺术”等设计性实验,和“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这些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4]。

2.3 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形式一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一定的教与学的任务,由于在时间和场所上受到限制,所以无疑带有很大的约束性,导致某些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为此,我们尝试将花卉学的部分实验,如重点、难点较多且周期较长的“花卉栽培技术”、“盆花养护技术”等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即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做其他实验;允许学生可以每人选择一盆自己喜欢的盆花带回宿舍进行养护,待课程结束后再交还。开放式实验的设置使得实践教学时间和场所得到延伸,变得机动灵活,既能弥补学时数不足的缺陷,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堂。

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提高科研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我们鼓励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开展一些小科研。教师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等,提出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拟好开题报告,查找文献资料,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5]。如在花卉花期调控方面;鲜切花保鲜方面;花卉的扦插、嫁接、组培等繁殖方面;苗木移栽、无土栽培等栽培技术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也利于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4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目前,学校已建成一个较完善的花卉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组培和生理生化实验楼、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盆栽花卉区和露地花卉区等各类设施,常年花卉种类和品种400余种,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常见花卉的识别、分类,花卉的播种育苗技术,小苗移栽、上盆技术,盆花换盆技术,扦插、分生、嫁接等繁殖技术,花卉各项管理措施等。通过现场教学,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实践操作,因为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印象深刻。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品种更新快,花卉生产和管理技术日益先进,学生仅在校内一个基地内所看、所学、所得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比如认识了很多花卉种类却看不到其实际应用效果,终究印象不深;掌握了简单的花卉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接触过真正的花卉生产和经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为使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城区花卉布置应用的调查、南昌市花卉市场调查、市民养花技术咨询等,另一方面,开辟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园艺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园林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咨询、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10多个,如春菊园艺场、南昌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成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花卉学的实践教学场所从校内走向校外,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提供了生产实践训练的大课堂[4]。

2.5 设立独立考试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3]。以往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缺少单独的考核环节,实验课后无作业,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教师再据此简单地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毫无压力,轻易就可蒙混过关,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设立了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新的实践考核制度由5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20%;实践操作技能4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10%;科研和创新能力10%;实验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20%。从这5个方面對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关,改变了以往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课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3],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展望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多数,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实践教学改革后,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开放实验中,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安排时间,随时在基地进行实验。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3.2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新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每一个实践环节,通过参与各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管理,不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小科研、小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跳出书本的束缚,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4]。从近几年毕业生求职和毕业后反馈的信息看,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上岗后角色转换快,能很快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同学有很强的创业精神,自己开花店或花圃,成立花卉公司、园林公司等[6]。

3.3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时,或开展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受教师的影响还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某些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设计及操作,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例如,在花卉组培快繁综合设计实践中,第一环节培养基配制必须完成,第二环节才能利用第一环节的成果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而第三环节的生根培养则必须利用第一环节的培养基和第二环节的试管苗。这样环环紧扣,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改变了以往对实验的盲目性及应付态度[3]。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践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花卉实践和科研,或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践,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利于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4]。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7]。当然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渠道,为花卉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祖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婷,胡亮,彭志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12-114.

[2] 李魁军.论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270-271.

[3] 孟艳琼,束庆龙,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4] 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2-133.

[5] 张秀华.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4):47-48.

[6] 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7] 谷颐.高校《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104-10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XJG-07-3-16)。

作者简介:喻苏琴(1974-),女,江西丰城人,江西农业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花卉学教学与科研。

作者:喻苏琴 涂淑萍 连芳青

第二篇:中职园林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中职园林园艺专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文章探讨优化中职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作用,依据农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借助基础项目和专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专业技能

园林园艺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社会对园林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很多中职学校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增设园林园艺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园林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课程主要有“园林规划与设计”“果树生产栽培学”“植物科学基础”“观赏植物栽培学”等,这些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但是,目前中职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这严重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教师要重视对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优化中职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得并不完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企业并不欢迎学生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就缺少实践机会,也就不能通过有效的操作训练提升专业技能。

2.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局限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缺少对岗位实际需求的调查和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极大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部分中职园林园艺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理论知识讲解得过多,实践演示过少,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教师也没有让其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操练,这就失去了实践的意义。

4.考评模式过于单一,实践性不强

部分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的考评模式就是在期中和期末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主要是理论考试。这种考评模式单一,缺乏实践考核内容,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评价,不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

中职学校要重视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努力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教学条件。首先,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园林园艺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上操作训练,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学校也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检验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教师要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要突破教学观念的限制,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作用

在中职园林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動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单向输出知识的弊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熟练掌握应用知识的技巧。例如,在教学“园林植物的类型及特性”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植物的特性,笔者先为学生讲解了一些不同种类植物的特性和栽培模式,然后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植物,让学生讨论其种类和特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依据农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教学中,学校可依据农时为学生安排课程,教师也可依据农时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依据农时开展实践教学,是园林园艺专业依据不同季节园艺植物的栽培特点,为学生安排的实践项目,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植物的管理知识时,就可以依据农时进行,果树修剪要在采摘后进行,疏花的管理要在开花后,植物的病虫防治要依据病虫发生季节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依据农时进行安排,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植物栽培管理的特点。

4.借助基础项目和专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生活中的植物认识不多,教师进行的“认识植物”实训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植物类型,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因此,中职园林园艺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植物品种识别”的基础实践项目,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

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现代园林绿化产业一线。因此,中职学校要为园林园艺专业学生开展校园绿化专项实践训练,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如引领学生依据校园布局进行植物栽培等,让学生在栽培过程中进行专业性的实践训练。

三、结语

总之,中职园林园艺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实践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园林园艺专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梦雨,李成忠,张衡锋.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16).

[2]王继煌,李晓铁.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相融合研究[J].广西教育,2018(30).

[3]陈造勋.中职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7(22).

[4]左明.初探中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J].高考,2015(06).

作者:严丰

第三篇: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科学设置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四个方面介绍了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原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基础与能力,沟通与协调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也是加强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天津农学院是第一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99所高校之一,园艺专业也在该计划之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农为本,根植津沽大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地办学特色[2]。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企业实际课题为主导的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政策的引导下,我校园艺专业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逐步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实验内容的属性划分层次,根据学生专业方向设置教学模块,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其所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园艺专业实际应用出发,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三基)训练的基础上,对本科生进行三层次培养,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基础层次:为培养园艺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学生早期进入各类实验室,实验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现场操作示范与讲解、操作体验等形式,指导学生认识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分析测定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等,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原理,了解各类安全注意事项。在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无土栽培等实践教学中,扎实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综合层次:在基础层次训练之后学生进入综合实践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结合,相关实验课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园艺专业在基础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果树学综合实验与实习、蔬菜学综合实验与实习、观赏园艺综合实验与实习课程。这些分两步进行,校内实践阶段分散在各相关实验课中,如果树(蔬菜、花卉)栽培学、设施果树(蔬菜、花卉)栽培学、果树(蔬菜、花卉)育种学、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防治,花卉艺术学等;校外实习阶段,集中4—6周时间,在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通过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园艺植物的生产与管理过程,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层次:在综合层次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质、能力和兴趣,让他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创新能力培训实验室或服务型实验室。能力培养贯穿本科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各类实验室均对学生开放。在第五学期让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自由“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能力安排培养方案,这样导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则因为选择了心目中的理想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老师科研和企业横向课题等实践环节[4],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科學设置实验实践教学项目

增加特色实验项目,提高创新、特色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出率,突出能力培养。在实验类型上,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变了传统实验验证性、被动性的特点,使园艺专业实验成为探索性、主动性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原始数据、整理分析结果等,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创新性实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勇于创新的精神[5],并为学生们在实际生产中设计新思路、开发新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观赏树木学实验课中“编写天津市常见观赏树种检索表”这个实验,与天津市观赏树木种类的鉴别、观察结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又如,果树栽培学实验课中的“果园的规划与设计”项目,让学生结合实际设计果园,学生各思广义,思路创新,设计效果新颖,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他们都表示收获很大。创新性实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作为实验内容,结合科研、生产实践选题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目前,园艺专业有90%以上的科学研究项目都结合到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中。在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分配任务、进行实验、统计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实验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并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例如,我们将“耐盐植物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地技术示范”项目中筛选出的耐盐植物胡卢巴,用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研制出“胡卢巴芽菜生产技术”,使他们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开发了该研究项目的延伸成果。另一方面,给学生提出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创造出作品,或者通过创新项目完成实验内容。例如,花卉艺术学实验课的创新实验项目“压花贺卡的设计与制作”、“国画型压花画的设计制作”等,充分发掘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都十分投入,其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也深得同行专家的好评。通过这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目前已与天津市热带植物园、天津市北大港农场、天津市果树研究所、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农业科技园、天津市北辰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天津市天沐团泊农庄、天津市大港盐生植物园、天津市大港区的团兴牧业有限公司、昌黎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实习基地关系,充分利用科研基地、生产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开拓眼界,提高实践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3年来,每年都有来自这些基地的校外导师20余人参与指导园艺专业毕业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2011年,与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被天津市科委批准为市级工程中心;2012年,与中科院植物所、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为园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平台。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达到实验实践教学的全周期和系统化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都有一定人数的园艺专业本科生到“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及其所在的“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些实践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感性认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创业知识体系。实施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园艺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3年来,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15项、市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0项、校级25项,发表论文8篇,有10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通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创新项目,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深入实际的指导深得学生的好评。同时,综合性和創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0%,考研录取率30%左右。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原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基础与能力,沟通与协调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25-27

[2]彭立新,孟智华,阎国荣.调整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沿海都市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9,(6):51-52

[3]史作安,王秀峰,李宪利,彭福田,董进波,刘世琦.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5):48-50

[4]李天来,张茂仁,段玉玺,等.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12,(7):7-10.

[5]李鲁华,王维新,韩旭红,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3):44-46.

作者:彭立新 李爱 范文静 李慧 高英 王远宏 阎国荣

上一篇:土建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经典音乐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