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农业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不少于180.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3学分,占总学分18.28%。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部分内容。实习在山东多地点进行,实习有5-8名任课教师、高工、研究生和技术人员联合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林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为例,对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论述林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取得的成果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展望,为林学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林学 实践教学

林学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林业生产和森林培育、经营、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林学专业具有高等理科专业的显著特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它生产技术与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创新、提高与发展。[1]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林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林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林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林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病虫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及其他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林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林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应具备认知、森林培育与资源管理三大模块的专业知识,具备“能认识、会造林、懂调查、熟经营”专业能力,应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图1)。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一)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林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组成。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括专业劳动、军训、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思想课”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综合能力训练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次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有教师评价、实验(实践)报告评分、毕业设计答辩等形式,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院督导评价、教学单位督导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形式。其中学生评教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评教工作奠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三、实践教学模式

(一)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创新。[4]林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专业应用能力增长相结合(图2)。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教学知识。以林学专业核心课“森林培育学”为例,学生经过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四个环节的综合培养。

大一认知能力培养。从认识植物、树木开始,了解植物“开花—结实—种子形成—种子成熟—种子采收”的生理生态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

大二实验能力培养。结合专业从种子的测定、种子的发芽实验开始,进行“采种—选种—测定—发芽”等方面的训练,可以在一个实验中研究多个问题,或者多个实验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5] 学生通过实验能力的锻炼,表现出实验技能宽厚扎实,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大三实践能力培养。专业从苗圃设计、苗木培育、苗木管理、造林设计开始,通过“苗圃设计—育苗—苗木管理—造林”等环节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苗木培育理论和工艺。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会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接触到新知识、新工艺,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产业能力。

大四实施能力培养。大学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经营—总结—毕业论文—专业技术认证”环节的实训,与指导老师实时沟通实践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增强学生生产实施能力,尽快的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四年实训锻炼,学生经历“采种—育苗—造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基本过程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中,全方位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分析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正式从2011级开始,在林学本科专业每一级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试点实施。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苗圃,在新生进校开始就指定一块地作为各年级本科生的实训基地,在四年中由本班级自己负责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初步形成了林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林学为一级学科,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实验教学中心1个;重点学科1个,硕士点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2门;校级教学团队2支;承担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奖2项;编制4部实验教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5项,校内外专业指导委员会1个。这些教学成果可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实际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代表的高水平大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证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专业学生就业率令人满意,据不完全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上岗后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获得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实践教学模式展望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林学专业是实践很强的专业,苗圃真实的生产环境是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资源。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林学专业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公司)、苗圃等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但对于学科专业发展来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合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建设。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实践基地是前提,师资队伍是关键。在实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小组,需要年轻教师带队、资深教授指导和聘请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三)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

林学在多年的摸索中,实践教学实践初步形成特色。森林培育具有周期性长和时效性的特点,要使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真正能够体验到森林培育的全过程,必须结合理论教学,在学生进校开始就进入森林培育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涉及教学计划的全面调整,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

(四)实践教学运用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林学专业的不断建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虽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能够和其他院校的林学专业,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壮大,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大乾,曹广祥.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58-61.

[2] 王福民.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2(S1):198-199.

[3] 陈炜,刘心红,于慧舒.浅析高效学生评教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5.

[4] 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2):6-9.

[5] 李文哲,果莉,李岩.高等农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7):68-70: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杨小林 赵垦田 辛福梅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施效果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农业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不少于180.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3学分,占总学分18.28%。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部分内容。实习在山东多地点进行,实习有5-8名任课教师、高工、研究生和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内容涉及到生态学、树木学、信息学、森林培育学、遗传育种学等多学科。8年来实施效果显著。本文对林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学 本科生 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对行业、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合格人才。

1 实践教学体系

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80.5学分。(1)、课程学时、学分:①课程总学时2655学时,课程总学分147.5学分。②必修课学时、学分:必修课共计1987学时,110.5学分,占总学分61.22%。③选修课学时、学分:选修课共计666学时,37学分,占总学分20.50%。(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共计33学分,占总学分18.28%。

根据山东农业大学部(处)文件——农教发[2003]15号《关于制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意见》精神,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200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指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别注重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对待,自成体系,独立运作,为使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落实到实处,便于操作,特别制定本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是根据林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它包括三部分内容: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中(1)基础实践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生产或公益劳动、体育俱乐部训练、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2)专业实践包括:专业基础课综合实习——树木、生态和测树、林木病虫害防治综合实习、专业课综合实习一——森林培育A、林木育种、专业课综合实习二——森林培育B、森林经理、课程设计(育苗课程设计、造林规划课程设计、经营课程设计、杂交组合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森林培育课程论文、林木育种课程论文、森林经理课程论文、经济林培育课程论文);(3)综合实践包括: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共计十一项。

关于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活动说明。为了从实际出发,结合本专业已设置的实践环节及内容,本大纲不特设第二课堂及创新学分,但本大纲仍要建议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获得的学分可作为奖励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学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①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导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②参加全国、省级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奖者,根据获奖等级获得创新学分。③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或较高质量的作品。④取得各种小发明、小创造成果。⑤独立完成各种实验设计。⑥参加科研获得一定科研成果。⑥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导师指导下从事遗传育种、苗木培育、人工林栽培、经济林培育及环境科学等相关生产实践,并写出高质量论文。关于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学分依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认定(具体规定见农教发[2000]13号《关于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与创新学分的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所开展的部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可进行适当资助,具体实施办法见农教发[2000]12号《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由于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较多,本文仅对1997-2004级,共8届林学专业“专业实践”的部分内容实施效果进行评述。

2 专业实践教学的执行情况

2.1 专业劳动

依据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每届有1学期1周的生产或公益劳动,根据我院、系、林学实验站的具体情况和季节,适时适量地进行些生产劳动课,专业劳动课的内容,并结合教学实习、综合实习内容及专业课进行的进度进行的。本计划不但都按原计划完成任务,更重要的达到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全面提高的目的。

2.2 专业基础课综合实习

如1998级林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综合实习实习据大纲要求按排在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本次实习严格按照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实习任务,认真制定实习计划。98级共58人,2个班。主要实习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结合理论教学,本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主要实习内容包括:(1)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的应用。(2)经纬仪的应用及角度测量原理。(3)距离测量的方法及钢尺量距。(4)直线定向。(5)全站仪的使用。(6)标准地的设置、测量和罗盘仪的应用。(7)林木的直径、树干、树高、郁闭度、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因子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工具。(8)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9)绘图。(10)读图。(11)遥感技术。(12)山东农业大学校园平面图的测绘。如:《树木学》课程,不但通过实习完成了实习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如蜡叶标本的采集),而且还增加了原计划没有的内容(如标本鉴定法研究、检索表编制法研究及标本的建立等内容知识)。森林生态学不但较好的完成:树型线路的校准调查,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森林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掌握了数据分析与整理的技巧与方法。同时学到了〈树木学〉、〈土壤学〉的有关知识。

由于学校、教务处的高度重视,院系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协助,对综合教学实习尤为重视,提前写出大纲要求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和计划,再经过反复商讨、修改,定稿后,为了完成计划任务,要求各任课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平时都做了大量工作,保证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本综合实习不但都按原计划完成任务,更重要的达到了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全面提高的目的。几年来,本综合实习一切按教学计划进行,实践证明,综合实习效果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比较认真积极。学生普遍反映在实习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克服了“眼高手低”的缺点。

2.3 专业课综合实习一 森林培育A、林木育种和林木病虫害防治综合实习

1997-2004级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据大纲要求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共计3周,连续进行。98级共58人,2个班;99级共计60人;2000级54人;2001级共计52人;2002级共计54人;2003级共计210人;2004级共计105人。主要实习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结合理论教学,本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主要实习内容包括:(1)种子生产和经营技术——种实采集、种实调制及种子贮藏技术。(2)苗木培育技术——播种苗培育、营养繁殖苗培育及大苗培育技术。(3)容器及保护地育苗技术——容器育苗、地膜覆盖育苗技术。(4)苗木调查技术。(5)造林立地条件调查和评价。(6)植苗造林技术。(7)造林地整地技术。(8)幼林抚育技术。(9)种子园规划设计与管理——无性系种子园、实生种子园、种子园营建、种子园经营管理。(10)林木引种——南竹北移、南茶北移、国外松引种、观赏树种引种。(11)遗传测定——田间试验设计、交配设计及统计分析。(12)病虫害调查及相应防治方法。(13)山东省内主要病虫标本制作。实习地点途经章丘、东营、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五个沿海城市。实习有5-8位老师带队,其中包括2位教授,4-6位副教授,另外还有2-3名研究生,强化师资力量。几年来,本综合实习一切按教学计划进行,效果良好。通过综合实习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

2.4 专业课综合实习二 森林培育B和森林经理

林学专业专业课综合实习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森林栽培学B、森林资源管理学野外调查、实践技能、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室内数据统计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森林培育与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林业生产与林业基层单位现状。综合教学实习计划的制定。林学专业1998级于2001年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课综合实习二、林学专业1999级于2002年第一学期进行、林学专业2000级于2003年第一学期进行。综合教学实习地点的确定。近8年林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的地点的确是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兼顾教学实习经费数量而定。主要实习地点为山东泰山林场、徂徕山林场,山东药乡林场、肥城牛山林场、泰安英雄山、泰安郊区,每学年综合教学实习的地点相对稳定,少有变动。其中山东药乡林场兼为山东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是主要实习地点之一。综合教学实习的内容。林木栽培学B实习内容:(1)造林地立地条件调查与立地类型划分。(2)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调查。(3)造林技术调查。(4)人工林种类、生长量调查。(5)秋季造林。(6)人工幼林抚育。(7)人工整枝技术。(8)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设计。(9)森林主伐与森林更新。(10)矮林作业,林农复合经营技术。森林资源管理学实习内容:(1)森林资源调查。(2)林地资源调查。(3)林木资源调查。(4)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5)森林景观资源调查。(6)森林资源管理。(7)林地管理。(8)林木管理。(9)森林资源档案管理。(10)森林资源保护。(11)森林资源经济管理。

2.5 质量分析

由于学校、学院和任课教师对综合教学实习重视,措施办法得力,有制度保证,管理综合实习的组织健全,因此学生出勤率高,学生对综合实习的重视程度较高,任课教师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对每一项实习内容都给予具体指导,整个实习期间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对教学实习指导有力,在教师的督导下,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实践技能和方法,实习作业和实习报告质量较好。近8年每学年的专业综合实习效果良好,质量较高。几年的实践证明,该综合实践质量及效果均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实习的质量主要体现在:①学生良种意识有明显提高,对林木种苗培育、植苗造林等有了深入地了解,掌握了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②优秀达13%,良好达87%。③出勤率达100%。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注重实习。④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在实习中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将来从事林业生产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3 综合实习实施和指导的方式方法

近几年来,林学综合实习实施和指导的方式方法主要采用:(1)综合实习现场参观、访问、调查,所有任课老师现场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带1~2名研究生辅助进行教学实习。(2)采用实习点领导、高级工程师现场教学并指导。(3)主要手段有:现场具体操作、调查、访问等。鼓励学生就发现的不明白问题进行提问,导师和实习地点的高级工程师现场解答。(4)在省内主要实习地点包括:东营胜利油田城市园林绿化所、济南章丘林木种苗站、良种基地、黄河孤岛林场、广饶大王苗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花卉苗木示范基地、诸城速生丰产林基地;日照东港区大沙洼林场、沿海防护林、海滨公园建设、后村区峰茶园、莒县板栗园、沂水杨树速生丰产林、干旱山区造林、蒙山林场竹子引种、森林公园建设、药园建设、高都镇上温村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等。(5)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填写制订综合实习计划并及时填写《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实习计划》,报所在教研室批准,再报学院批准;由任课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地点,学生住宿、伙食安排、实习内容、往返车辆、实习用品购置、实习经费的分配使用;各项实习内容的实施,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林场技术人员协助指导;内业计算整理与撰写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

4 经验与体会

主要经验及体会是,综合实习、全方位指导;发挥教师优势、充分利用省内资源、优化实习内容及组织方式;指导教师分别或综合指导。同时邀请实习基地的工程师和技工进行现场讲解;发挥实习地点的优势,利用他们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了理论,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尤其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实验经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在林木专业知识方面基本上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实习既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好机会,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好机会;实习过程中严格强调安全和纪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问题,积极动脑。

5 建议与思考

几年来,我们在实行该计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实习经费严重不足,采用老师科研项目拿一点,学生自己拿一点等,多方位集资、搞好实习。第二: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我们采用老师、研究生、实习点高工、工程师及有关领导共同指导实习,效果较好。第三:个别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实习缺乏主动性、无求新、协同发展精神,采用教师引导、教育,实习点毕业生现场指教,效果良好。同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考核体系,优化实习体系。第四:纪律、安全性有待加强。实习前及实习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安全和纪律。

为了便于今后教学,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学校应强化校内及校外基地建设。第二:强化投入,每个班每周至少应1000元为宜。第三:进一步强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强化实习考核标准的制定,优化实习体系、以提高实习的真正效果,培养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娟琴,楼程富,谢桂红等.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9):20-22.

[2] 栗震霄,马国军,柳维玺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35(4):465-469.

[3] 屈波,杨肇夏.如何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31-32.

[4] 湖南大学教务处.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1,(3):26-27.

[5] 谭庆泰.抓住机遇提升传统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2003,25(1):73-75.

[6] 吴启迪.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等工程教育,2006,(5):1-2,40.

[7] 刘迎曦等.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3,(9):19-21.

作者:邢世岩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亟待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文在阐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应遵循“以学科特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时代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并指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优化等内容。

关键词:高等教育;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实践教学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以下简称“森游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根据社会需求并顺应专业调整改革要求设立的新专业,隶属于森林资源类学科。它是由原来的森林保护专业、森林资源管理专业和森林旅游专业整合而来,与林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相近。但是,与旅游管理专业相比,森游专业除了传授一般的旅游管理知识外,还强化了林学、生物学、生态学、资源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与林学、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则强化了对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使学生具有较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自1999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所农林院校开设了森游专业。另外,西南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宁夏大学、北华大学、长江大学等院校也开办了该专业。

森游专业开办至今不到十年,是一个十分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专业,其发展受到了相关人士的关注。一些专家、教师对该专业的特色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需求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的还对该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但有关森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事实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对整个专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道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教育曾经长期将焦点聚集在理论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理论水平较高,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高分低能”一度成为社会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尖锐批评。

实际上,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抽象概念与具体思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实践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学习方法、技能和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理论离不开实践,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于是,高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高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教学环节。

森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林学、植物保护专业所要求的实验、调研能力,又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实务操作技能。因此,学生必须通过公益劳动、专业课的课程实习、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课外创新训练等多种实践环节,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便在毕业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就是对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理、归纳,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内容、形式各异。森游专业隶属于森林资源类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生物学、林学、地理学、旅游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森林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监测和保护森林资源、协调森林旅游与森林资源关系、开展森林生态公众教育等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环保、旅游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由此可见,森游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这种实践性与应用性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上,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以统领实践教学的开展,并突出强调生物学、林学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

(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

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并非以从事某种职业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但也不排斥从职业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弊端。

21世纪是强调创新的时代,只有具备较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培养可在林业、旅游、海关、城建等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森林保护、旅游管理、动植物检疫及景区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森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该专业所建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多考虑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以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时代性与系统性

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在内容设置、形式设计、管理手段等方面要不断改进和更新,及时淘汰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一些陈旧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体系,必须突出体系的系统性,即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要保持连续性,所选择的实践内容要与理论知识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各种实践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形成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和管理等内容(如图1所示)。

(一)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确定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以及实践活动的形式。科学、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计划相互配合。

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的森游专业,其实践教学计划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多数院校规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7%左右,而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仅占总学分的9%,与理论教学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践教学的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0%-30%,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应保证有30-40周的时间。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在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

环节的同时,还根据课程的性质精简了实践课程的门数,通过优化组合实现了多课程的综合实践,共安排了33周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学分已占总学分的22%。这样,既可以保证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也有利于创新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当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制订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应为以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及修订留有一定的余地。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每两年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修订。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相关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或修订;也可以将制订好的教学计划交与相关企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内容设计的是否恰当关系着实践教学成效的高低。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内容应尽量丰富,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森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实践,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更深的理解,使学生具备行业要求的基本素质,如礼仪礼貌、职业行为习惯、语言沟通等。这通常可以通过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旅游认知实习、树木学实习、森林保护学实习、野生动物学实习等实现。

二是专业技能性实践,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如饭店服务、景点服务、森林公园服务、旅行社服务、森林防火、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技能。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酒店实习、导游学实习、旅游规划实习、森林管理课程实习等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是综合性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逻辑判断和创新思维、沟通和协调管理等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通常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暑期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开展实践。

四是研究创新性实践,这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最高层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开展和完成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科研课题研究、课外发明创新活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四个层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层上升的,构成了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梯级平台。学生只有很好地完成了低层次的实践内容,才能顺利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实践。

总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各课程的侧重点和交叉点,以及学生的特性和专业的发展趋势,要具备系统性和前瞻性。在时间的安排上,基础性和专业技能性实践宜安排在第一、二学年,而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践宜安排在第三、四学年。

(三)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优化

教学方法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的区别。目前高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多种多样,按实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与形式,都应适用于“提出理论问题一设计实施方案一开展实践应用一进行实践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森游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宜将集中性实习与经常性训练结合起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

1.在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验室开展的实践活动,由于实验目的明确、操作程序既定,所以若实验条件具备,通常都能获得成功。这对基础性和专业技能性实践有较大的帮助。一般而言,旅游规划设计、“3S”技术、酒店客房和餐饮服务、模拟导游、植物病虫害检疫、野生动物学等方面的实践内容宜在实验室进行。各实验室应本着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宗旨,打破学科专业垄断的壁垒,全面协调各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做到资源共享,以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

2.在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实习基地将学校与社会、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较便利的条件。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实习基地实习,通过现场教学、生产实践和亲身体验,既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内的优势资源,发挥基地自身的设备优势,协助相关单位进行科技攻关,或与基地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合作单位开办各种培训班或讲座,从而建立共赢的协作关系。

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取“内联外拓”的策略:对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将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对外,广开渠道,积极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基地多样化。例如,华南农业大学为了满足森游专业的教学实习需要,除了将校内的树木园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外,还分别在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华南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地设立了实习基地;目前还拟与一些知名酒店和旅行社联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

3.开展个性化实习。学校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并结合专业学习方向,利用暑假或其他课外时间到企业实习、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科研调查等,并为其创造便利条件。开展个性化实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既能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又能反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计划的一种检验。因此,应将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与理论测试成绩同等对待,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选择,包括进行实际操作、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例如,导游学的课程实习宜采用实际操作演示的考核方式,而生态旅游课程可采用调研报告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都应制订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分,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方面,应增加能反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同时,对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活动、课外发明创造活动、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实践活动,都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予以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公平的考核,同时也为那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切合实际地评价学生。

例如,华南农业大学森游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课外创新训练”的内容,并规定不要求学生集中实践,也不需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学校则根据实践的难度、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与学生相应的学分;但创新学分累计最高不能超过6学分。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的管理

“管理出效益”,只有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基本要素,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的实施与考核、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等一系列内容。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富有成效的监督与管理,以防止出现实践教学的偏差或实践教学事故。

全员管理,就是从教务处教学实践科的管理人员到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中,大家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努力搞好实践教学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建立与完善必要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以鼓励高水平的教师投身实践教学,从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使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或从企业或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到高校兼职,以充实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作者:刘小蓓

上一篇:施工质量园林工程论文下一篇:工程检测建筑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