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起点,更是我国青少年进入社会前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之一。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更倾向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中职院校对学生更多的教导则是各种职业技能。因此,我们更要对缺乏文化知识教导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院校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院校美育教育论文 篇1:

中职院校美术与美育教育的开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进行知识探究,实现对自己兴趣的满足,由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有效完成美术知识学习的同时,将他们的学习兴趣转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为他们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中职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一、中职美术教育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在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美学的系统化认知。调查显示,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化的美术教学能够转变自身的艺术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逐渐成为主流,而美术教学的贯彻落实能够切实推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凸显了美术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及价值作用。

1、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文学素养较弱,缺乏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不同,使得对美术教学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这一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素养的培养。相比于其他的学校,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社会人才,通过实施美术教育能有效从多个层面和价值理念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自信心

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系统规划而在学习中缺乏信心。而系统化的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中明确自身发展的意义及价值,同时根据职业发展及职业规划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由于学生文化成绩较差,无法得到教师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自卑,失去信心,而美术教育的贯彻落实能够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价值。

3、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涉及的知识面积大,包括绘画、手工、雕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丰富课后生活。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场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绘画、雕塑,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自身的成就感,营造出良好积极的氛围,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

二、中职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1、创设生动情境

舒适轻松的环境和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保证其良好学习心态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灵活的方式来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美术情境中去展开思考、发挥想象,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美术,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品位。

例如,在“高山流水”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去强化自己的感知能力,从而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研究产生探索欲望。在这一课基础知识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将学生的思想和感知都代入到情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我国大好河山的纪录视频,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结合视频与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思考,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中职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享受美、体会美。为了加强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素材融入美术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让学生的美术能力得到锻炼。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美,并且将观察到的内容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是绘画、泥塑、手工、设计等,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不要局限在一个框架内,而是要给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空间。

2、借助信息技术

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线的造型艺术语言”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欣赏作品,根据作品的特点,探究线的造型特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线条进行创作。信息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展示美术的特点,使教学更加便利,为此,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化静为动,让教与学“动”起来。在现代化背景下,美术不再局限于手绘,因此,教师要应用软件处理图像,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

以“色彩三原色”教学为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解三原色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三原色相关内容,再借助PS等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软件中的画笔勾勒图形,用亮度、饱和度等工具,进行色彩搭配,对学生进行色彩训练,让学生自己摸索,发挥想象力,进行色彩搭配,加深学生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开展社会实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美术知识,感受美术文化,也要将美术学习拉到实际的应用中,让美术文化得以传承。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美在生活中的存在。

例如,在学习“书法与绘画”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程中书法和绘画艺术中的技巧和传达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学习学生书法和绘画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跟着微课视频临摹名家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其完成更加出色的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名家美术作品的展览,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名家美术风采,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教育的不断进步需要相关院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为了让中职美术教学更全面地实施,教师要发挥美术在美育中的作用,利用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颜幽燕. 中职美术教学方法探讨[J]. 南北桥,2019(22):178.

[2] 穰素芬. 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41.

作者:宋艳娜

中职院校美育教育论文 篇2:

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起点,更是我国青少年进入社会前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之一。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更倾向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中职院校对学生更多的教导则是各种职业技能。因此,我们更要对缺乏文化知识教导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育是思想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又是美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职院校可以利用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综合素质。因此,中职院校想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教育,音乐教育是一大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其次讨论了针对此种现状中职院校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前言

新课改以来,国家政府对于中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职院校的教育也在这种有利的政策下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和普通院校的思想教育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和普通院校的音乐教育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中职院校加强对学校思想教育重视程度,才能让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有较好的发展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现在首先要重视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对相关问题仔细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关策略,让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前途更加光明。

一、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比起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优秀。但是对比之下,中职院校的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院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也不太重视,不仅中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缺乏个体性,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适应程度不高,甚至很多中职院校都没有开展音乐课,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院校及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都不是很高。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政府新课改的号召,中职院校应大力开展音乐教育,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职院校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音乐教育课程指导方案的缺失

由于中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并不重视,所以音乐课在学校开展的各色各类的课程中地位并不高,学校也并不会花很大精力去搜寻优秀的音乐教育者,更不会去仔细制定音乐教育课程指导方案。此种情况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学生的音乐素质不断下降,从而不断恶性循环。国家对于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各个中小学对于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格外看重,会邀请专门的相关专业教师制定完备的课程指导方案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教学。学生们对认真安排的音乐课程自然积极性很高,因此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会比较突出。反观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现状,我国的普通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却始终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课程指导方案,甚至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以及《全校学校艺术教育规划》中也没有对音乐教育进行仔细描写,只是简单描写了一下教学要求,在中职院校《艺术欣赏》大纲中音乐描述也十分简单。对于音乐课,各大中职院校也只是将其当作选修课去开展,并没有为其专门设置相关专业课。而对于选修课,学生们的重视程度自然是不如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专业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比选修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完善,这种情况也是导致中职院校音乐教学难以开展的重大因素。

(二)院校没有建立完整的音乐管理体系

由于音乐教育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比较低,所以院校对音乐教学的管理并没有很重视,因此学生对音乐学习也十分松懈。在选修课的学习中,倘若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些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院校对此并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应解决政策,这种情况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减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参与,使得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下降,使得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

二、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已成功开展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行对比改善

虽然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开展的十分顺利和成功,但是中小学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职院校并不能照搬照抄。中职院校和中小学的教育各有各的特点,教育也各有侧重点,因此对于不同的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制定也要有所不同。中职院校要对比分析与中小学的相同与不同,通过对专业特点、學生地域差异等方面的对比,了解院校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突出特点,再根据分析的详细情况指定相应的音乐教学策略,会更加有信服力,也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

(二)教师实事求是地提出相应意见并努力将其实施

作为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为院校的音乐发展添砖加瓦,多向院校领导提供有建设性的教学意见,例如开展相应的音乐专业课程,开设多种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让音乐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等等,并努力让领导同意实施,从而实质性的对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进行完善。但对于当前院校音乐教学现状,教师应如实禀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音乐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扩展音乐教学的影响力,提升院校及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三)教学增加实用性,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

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比中小学生面对更多的诱惑,因此音乐教学不能按照之前的教育形式继续进行,要顺应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对此情况,音乐教学要减少理论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让音乐教学真正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爱红.(2019).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何国江.(2020).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作者:叶丽丽

中职院校美育教育论文 篇3:

探究新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策略

[摘           要]  以探究新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和中职院校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意义”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生产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工匠精神是内涵发展的必要需求、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需求;其次从注重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深度结合、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结合这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其目的在于增强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形式,体现工匠精神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因为央视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以及两会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注重“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在社会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这一精神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加之中国制造2025提倡“工匠精神”的引领,从而受到不同行业的一致认同和关注。“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还是一种态度,重点体现人们工作的职业素养,此精神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院校要有效承担起为企业和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的职责,因为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中职院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层次相对薄弱,因此从中职院校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为促进社会发展,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引入院校内,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工匠精神”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的出现之所以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是因为现实社会的需求,此精神需要将社会发展新理念引入其中,确立崇尚劳动精神必要需求,“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提倡劳动精神的实践内容。相关人员认为此精神包含了乐业、敬业和专注等不同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分析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爱岗敬业是人们工作中职业道德精神的内在表现,是我国从传统时期直到现在仍提倡的敬业美德、思想专一和行为负责精神等。爱岗敬业属于一种工作具体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主动奉献,要体现出一种勤奋、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我努力将工作做好,一旦在实际工作中缺少此种精神,人们将会马虎大意、敷衍偷懒,从而使得各项工作以失败告终。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工作能力,还是一种素养。持之以恒就是面对任何工作都要耐住寂寞、稳住心神,不能将急功近利作为工作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靠一点点积累和努力实现质的跨越。追求卓越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创新,通过努力和创新打开全新局面。追求卓越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展现钻研创新精神,从而可以实现工作的突破。

二、中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意义

“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形成需要前期不断努力、后期实践形成。前期学习在于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后期实践是指在企业中不断实践,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场所,所以中职院校要自觉承担起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责任。

(一)生产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

当前制造经济成本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不断萎缩,从而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这是中国制造所要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制造水平、能力和工艺低于发达国家,需要借助低端、低质量生产产品暂时获得经济利益,无法维持长久发展。所以,我国不断加大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不断提升我国制造行业生产水平,增強制造产品质量,从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地位。

(二)“工匠精神”是内涵发展的必要需求

多年来因为生源波动以及地区竞争逐渐加重,所以将内涵作为基础,进一步体现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是中职院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差异性较大。首先是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经济迅速转型时期,从而使得企业不仅仅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为人处世道德。其次,现在中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工作,忽视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也就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狭隘、职业素养不佳,从而失去企业信任,学生就业面缩小。因此新时期将“工匠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加大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精神,是现在中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重点。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院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中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工匠精神”的回归,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工作中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和追捧,在后续职业工作中,工作人员“工匠精神”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企业认可,真正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不足,重点表现在职业素养掌握不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缺失,工作不认真,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缺失。“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很好地弥补各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中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主要载体,加大职业教育力度的转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备一定价值。

三、中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途径

中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遵从职业教育内在基本规律,为学生创造便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教学环境,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将各项培育工作引入各个专业实践工作中。

(一)注重“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深度结合

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长时间创造和积累形成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代表着一个学校特色的风格以及工作精神,也是学校内在的灵魂和精神。强化“工匠精神”需要学校在实际教育中将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文化建设中,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爱岗敬业、刻苦踏实的工作作风,在一次次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形成职业价值思想。为有效创建“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摒除完全追求利益的不良之风,在校规制作期间要严谨细致,懂得创新,从学校实际发展出发,教师要做好自身工作,勇于追求、积极奉献,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期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确立职业道德思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校园文化结合过程中,要注重校园和企业文化对接,确保学生在此期间接受更好的文化熏陶,真正领悟文化价值,将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全部引入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传统文化精神和“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代表性的教育专题内容。积极引领学生观看视频和影片,学习相关职业思想和道德,崇尚劳动意识,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结合

借助思政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工作,是有效塑造“工匠精神”的主要方式,现在中职思政教育重点集中在引领学生通过学习确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不过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方式比较少。学生入校就接受思政教育,在学生未了解接受“工匠精神”前期,教师借助思政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确立职业道德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为防止教育流于表层形式,需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平常内容做起,结合具体事例开展教育,结合学科教育特征、职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等,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肯定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工匠精神”素养,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三)“工匠精神”和专业教学的深度结合

培育“工匠精神”无法脱离专业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改进和分析,提出人才培育模式,选择适合的对策和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将各种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专业课程中,确立全新教育目标,制订详细教育计划,将其和专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讲授,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为人处世,学会做人,增强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时转变育人教育观,使得教育可以回归到基本轨道上,以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主,培养出更多全能型技术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在教育期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过程,需要国家、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不能一味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应摒除浮躁意识,精心探寻和挖掘,积极研究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为社会培育更多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中职院校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唐好.“工匠精神”助力下的新时期中职院校美育内涵:审美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J].青年与社会(下),2018(12):59-60.

[2]陆璟.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认同: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3):112-116.

[3]何琦.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9.

[4]王荔.中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5]王华,钱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J].林区教学,2018(7):557-566.

[6]熊云惠.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

编辑 原琳娜

作者:范李

上一篇:我国银行信贷管理论文下一篇:电网固定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