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美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几点想法

2022-09-10

2018年8月3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 很有必要。”为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要求, 也进一步强化和坚定了艺术院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好美育工作的使命和信心。早在2015年9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明确要求艺术院校要“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 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 坚持德艺双馨, 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因此, 艺术院校应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建立完善的美育工作机制, 充分挖掘美育资源, 切实使美育进入实践层面, 渗透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将美育落实到“第一课堂”的课程中, 是重中之重的关键。

一、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教育方针, 自从1999年3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 在以后的教育法规政策中,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如既往地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赫然在目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调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在艺术院校, 因为长期以来对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知不清。大家普遍认为以“艺术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艺术院校一定不会缺乏美育。因此在人才培养实践中, 美育实际上只是以一种知识论形态的面目出现, 更像一个理论层面的口号, 而从未被作为一个实在和紧迫的实践问题。

出现这种现实情况, 与艺术院校未设置独立的美育课程密切相关。只有艺术院校拥有了独立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才会取得与德育、智育、体育同样的地位, 也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 进一步促进智育、德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在艺术院校课程建设方面, 独立的美育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把美育的定义和作用界定为:“美育是审美教育, 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 激励人的精神, 温润人的心灵。”根据这个定义, 结合艺术院校的课程实际, 一个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从内容上起码应该包括美育理论课程、综合审美课程、艺术鉴赏课程和美育实践课程。

同时, 一个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还应科学处理不同类别美育课程在整个美育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通俗的说, 这个美育课程体系中的美育课程不仅要有公共通识课程, 也要渗透进学科专业课程;不仅要开设美育理论课程, 也要开设美育实践课程;不仅要设置美育选修课程, 也要设置美育必修课程;不仅应该建设美育显性课程, 也应该建设隐性课程。通过美育课程体系, 促进专业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公共课程教学相辅相成, 引导艺术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提升学生审美涵养、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陶冶情操, 和谐身心, 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 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以及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专业学习和道德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丰富的美育教学资源

艺术院校可能会缺乏美育, 但一定不会缺乏美育资源。丰富的可以作为美育源泉的艺术学科、庞大的可以作为美育师资的艺术教师、广阔的可以作为美育实践的艺术创作与实践都是非艺术院校望尘莫及的美育资源。将这些美育资源有机整合、合理转化为美育教学资源, 是将美育落实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重要基础工程。

首先, 艺术院校要切实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 教师的美育素养至关重要。1995年5月, 为纪念中国戏曲学院建院40周年, 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欣然为其题词:“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一切艺术工作者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也为艺术院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了形象概括。“德艺双馨”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艺术院校发挥美育育人功能对教师即美育的直接实施者的必然要求。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就要提倡教师用“德艺双馨”要求自己, 明确人才培养和审美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切实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 促使每位教师自觉完善自我, 提高专业素养、道德修养和美育能力。在此基础上, 学校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 结合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其次, 在美育课程教材和资源方面, 要鼓励有条件的课程开课单位依托艺术学科专业特点, 编写具有较高水准的美育自编公开出版教材。同时, 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 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再次, 在美育实践资源方面, 要加强校内艺术教育场馆建设, 使其成为美育实施的重要基地, 建设成使全校师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隐形课堂”, 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 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把校园内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有机融合在一起, 使校园环境变成一部虽然无言但是立体、虽然无声但是有效的美育“教科书”, 进一步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 依托现有资源, 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 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 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三、健全多元的美育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必须包含教学评价。多元的美育教学评价包括课程考核和课程评价两个层面。制定符合艺术院校特色和艺术专业特点的多元化的美育课程考核与美育教学评价标准, 是保证美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一, 在课程考核方面, 多元首先体现在考核方式上, 如美育理论课程和公共课程一般应采用考试方式, 美育专业类和实践类课程则可选用考查方式。考查过程中尤应突出美育教学实践性特征。通过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美育实践活动, 进行可感、可知、可比、可学的美育课程考核。同时, 在考核命题方面, 既要有答案唯一的试题, 又要有答案开放的试题。开放性命题的评分 (评价) 标准, 要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同性体现为有共同的基本立场、观点和价值观, 有共同的评价尺度。在共同评价尺度的框架中体现差异性, 例如, 采用不同视角, 运用不同素材, 采取不同思路, 表达不同见解, 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 等等。

第二, 在整个美育教学的评价方面, 要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把美育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加强各类美育课程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 要根据不同课程特点,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的质量自评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课程质量进行监测, 充分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美育质量大数据分析方法等, 促进美育教学质量提升。

总之, 新时代的艺术院校要想培养出无愧于国家和时代的合格艺术人才, 就必须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 在保证美育独立地位的同时, 把美育渗透到德育、智育中去,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真善美的统一。艺术院校只有克服只重艺术技巧传授的弊病, 坚持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并重、艺术技巧与审美教育兼顾的人才培养原则, 促进“艺”与“术”的融合, 寻求“道”与“技”的统一, 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超的艺术本领、执著的艺术追求、厚实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的艺术人才。

摘要:新时代, 艺术院校应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通过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整合丰富的美育教学资源、健全多元的美育教学评价, 切实使美育进入实践层面, 渗透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关键词:美育,美育课程,艺术院校

上一篇:韶赣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下一篇:实施快乐教育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