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改革提供了保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篇1: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出发论述“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价值,从教学原则与目的到教学步骤,层层拓展分析,为“翻转课堂”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有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苏格拉底曾说:“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在计算机与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才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孕育而生,迅速引发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转课堂

作为当代各国教改的主导理念,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laget)为创始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学习者只有通过仔细地思考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先前认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而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有共同点,即主要靠交际需要引起的。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如何有效指导创造学生交流环境变成目前普遍关注的话题。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课堂中首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发关注。如今很多中国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而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通过去理解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翻转课堂也为建构主义提供了实践模式。

二、翻转课堂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视频的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学视频是短小精悍的,要求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去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另外,随着网络不断地发展,若有新的内容,教师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达到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决定学习的进度与深度。同一课程的教师也可以针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视频编辑;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对于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的展开以及不同表现方式,比如有的用影视展开,有的用音乐或演讲说明,有的用沙画等方式表现,通过学生不同的选择,让多元智能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

2.学习流程的重新建构。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来进行的;而第二阶段的“吸收内化”是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的,但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与陪伴,学生在“吸收内化”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长时间下去,学生便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后很少有学生进行复习,使学习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学生的各种技能不断僵化,学习成绩也渐渐下降。“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重构。

“信息传递”指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提供的视频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提供在线的指导,而“吸收内化”是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完成的;教师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对问题给予解决,通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完成视频库、资源库、教材以及练习库的建设并利用社交网路组织一个群,每次课前让学生了解下节课即将面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预习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浏览而是要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关键点、难点都是什么,在课前通过网络提问;或者教师按学生的爱好、基础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提出问题,为课堂的高效做出充分的准备。“吸收内化”是大学英语教师答疑解惑并让学生知识成体系并升华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部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之中。如教师可以采用美国学者Bransford提出的抛锚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情景,进行问题的探讨;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活动于“有情有趣的广阔的背景空间”,引发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情境思维中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甲乙分解,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认知水平短时间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教师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互动教学,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去介绍课前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问,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必须参与到讨论中,“翻转课堂”将重心由课后转移至课前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的知识建构。

3.复习过程的便捷。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留下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让学生自身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判。对学习回答状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监控,有利于更有效的沟通。

4.评价系统的多样性。“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与教学模式同步化来配合,学生分数不应只是期末考试与考勤的成绩,而应把平时成绩的分数分为课前、课堂与课后三部分。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英语学习中。为了让其他学生也有参与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分。将学生之间的互评分纳入最终的成绩中,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也起到督促的作用。

5.学习方法的科学化。“翻转课堂”内外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由Slavin在2003年提出的PQ4R法比较合适。PQ4R即为:预习(Preview)—快速浏览材料对学习材料的基本框架、主题和分主题有大致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问(Question)—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如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等;阅读(Read)—试着对你提出的问题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回答;对材料进行反思(Reflect on the materials)—通过各种方式理解和解释所学内容;背诵(Recite)—通过出声地陈述主要观点、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记忆信息;复习(Review)—积极复习,集中精力回答问题。其中前三步骤可以课前进行,四五步骤由教师辅助在课堂中进行,最后一步由学生在课后进行。

三、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发展。《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过程。“翻转课堂”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于习惯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来说,打破自己与固有观念的平衡态,让自己进入全新、富有活力的动荡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每个教师抱有坚定的变革信念,拥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相信这份心会成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源动力。

“翻转课堂”需要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课后需要网络与学生交流,对于很少涉猎多媒体网络的教师将又是一个考验。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楚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发增强,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增加联系是一个趋势,即使没有“翻转课堂”的出现,不爱接触新鲜事物也终将被时代淘汰。

当然,部分教师也会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出现“大跃进”,过于强调多媒体网络的重要性,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视频制作上,甚至在课堂上也全用课件进行教学,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也是一个误区。课前视频为我们节省了课堂现场教学的时间,而并非能代替课堂的对话与讨论,一直依赖多媒体使课堂少了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火花,而这些才是“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提升的基础与关键。

2.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大学生因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所以学生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是自我建构知识过程,“翻转课堂”将“教—学”模式改为“学—教”模式,首先需要学生更多的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进行学习,同时要自觉与同伴配合完成教师作业。其次,国内学生比较羞涩,不擅长提问,学生的不主动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与效率。学生应在大学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习性,学生要认清教师和自己一样也是成年的个体,可以平等地沟通学习的内容,“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损害了自己最宝贵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四、总结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四条标准:第一有理想信念,能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第二有道德情操,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第三有扎实学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第四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作为一名改革的教师我们要拥有这四点,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我们要努力地教,在实践前把所有的问题提前解决,向着理想教学方式前进。

“风萧萧兮易水寒,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但是相信有先进的理念指引我们,有不断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省出版集团.2010.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文秋芳.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基金项目】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HEUCF151218,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青年专项课题)GBD1213057。

作者简介:

刘丹(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杨力明(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法。

常国鸿(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作者:刘丹 常国鸿 杨力明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篇2:

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指导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改革提供了保证。文章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提出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指导大学英语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即科学利用主教材和自主学习教材,帮助学生创立自主学习“情境”;合理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协作”“会话”;巧妙安排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叶薇(1980- ),女,吉林辽源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法。(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时却逐渐减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观念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即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严重冲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学生看做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灌输”到学习者的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遇到新的学习材料时,使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和自己所积累的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即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教师引导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学材料的吸收,达到认知平衡。因此,不难看出知识的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学习者是认知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发挥的是突出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者的作用,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被引进课堂,还可以被用来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从而成为辅助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以长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引进的一套自主听力设备为例,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听力练习,系统会在每部分结束后给学生相应的成绩,学生也可反复收听自己感到模棱两可的内容,而且图文并茂,在视听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听力的练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时间灵活,只需要借助多媒体,不受课堂的限制,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教师应转变观念,科学选择教材,合理设计任务,巧妙安排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角色观以及教学环境观。通过科学的教学安排,充分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巧妙地把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环境结合起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导教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而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平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一)科学利用主教材和自主学习教材,帮助学生创立自主学习“情境”

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它可以直接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方法,充当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效果。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并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效。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这里我们说到的不仅是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还包括学生统一使用的课后自主学习教材,如听说教程、阅读教程、写作教程。这些教程的内容往往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内在关联。教师通过研究各套教材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把各配套教材作为扩大学生知识量的工具,为学生知识的建构创立“情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因学时的限制,往往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帮助学生创立“情境”,使得自主学习教材的学习成为困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师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帮助。以大学体验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它的题目是“珍爱我们的地球母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如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由于地球生态破坏所引发的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灾难的报道,并找到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利用班级的QQ群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环境,唤醒大众环保的意识,然后通过在线交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检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内文章的主题产生认知,为其知识的建构创立情境。

此外,我校选择大学体验英语作为精读课的主教材,捷进大学英语教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教师巧妙地将自主学习教程与主教材结合,安排学生走进自主听说实验室、要求学生收听校内广播、组织学生登录校内自主学习网站,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各配套教程,使之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资料库,并将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巧妙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下学习,同时还能创立自主学习“情境”,从而帮助了学生知识的建构。

(二)合理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协作”“会话”

教材的科学选择只为学生创立了学习的情境,如何合理地指导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科学使用教材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或是没有时间使用各配套教材,或是没有办法指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导致学生浪费了许多优秀的配套教材。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避免了学生放弃使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材的现象,而且还为教师指导学生“协作”“会话”提供了平台。

教师通过研究各套教材的关系,合理地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材作为主教材的配套教材使用。教学任务的设计既包括课内教学任务设计也包括课外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任务的设计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传授者。如在主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学习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不同的自主学习内容。学生们在组内通过协作、会话,在教师创立的情境下学习,巧妙地把主教材和配套教材结合起来,并制作成课件,教师在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对其指导,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间进行协作,并将精品课件上传到网络空间,为其他小组学习提供参考。在课内,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讲解课件,把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主题是奥运会的志愿者。在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对奥运历史、奥运精神、奥运志愿者,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问题进行小组布置讨论,可以交电子文稿的形式进行检查,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把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全班分享。一方面,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学生无论在课后自主学习中还是在课内学习中都会大大扩大了知识量,使得其知识的意义建构成为可能。

(三)巧妙安排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

如果说科学选择教材是帮助学生创立学习“情境”的前提;合理设计任务是指导学生“协作”“会话”的保证,那么巧妙安排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则是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教学要求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也不断推陈出新。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也不应在完成两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时结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很难得到指导和帮助,有些学生甚至丧失英语学习兴趣,放弃英语学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教师在结束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学生可以登录校园英语学习网站,获取关于英语学习的最新信息与指导;学生们还可以建立、访问学习群,学生间交流学习心得,并获得教师的专业指导;收听收看校园广播、节目也是丰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另外学校可以举办其他各种学生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通过网络上传历年真题、教师关于各类试题解题技巧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此外,演讲比赛、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校园英语学习课件大赛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现在很多教师在自己的空间或者微博中,公布我们在教学中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意义的网站、相关的文章,对学生的问题在线指导,或者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总结,使得学生从中获益良多。总之,教师通过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推广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得以有效进行。在新模式中,基于计算机的新型媒体和基于课堂的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科学指导,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观,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成为可能。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并使学生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5).

[3]孙冬慧.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J].现代情报,2006(12).

[4]王雯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

作者:叶薇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篇3: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在“低效,费时,耗力”的不良状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后来在奥苏贝尔、布鲁纳、维果茨基等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0世纪末,这一教学理论在国际教育教学界盛行不衰,成为全球教学改革的主流支撑理论。我国外语界自21世纪初开始接受并引进这一理论于外语教学研究当中。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从自身经验出发构建起对世界的理解,每个人都主观地构建对自己有个人意识的知识,重视个人凭借原有经验和现实处境对事物的主动理解。目前我国在建构主义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宏观研究;

(二)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外语教育中,外语的工具性一直受到很大重视,广大教师从外语的工具性出发,已经建构了从外语本身的词、句、章及语法等层面的外语教育教学体系和理论,保证了外语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但是,语言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语言从根本上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外语承载着不同于我国的文化内涵,包括思维、认知、精神等。所以,外语教育教学要在充分体现外语工具性的同时,更充分体现包括思维、认知等人文性。这样,外语教育教学的任务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教育部大学外语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守仁(2008)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他的观点代表人们开始认识到大学外语教育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作为各高等院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教学目标做了如下描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没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重视,教师热衷于词、句、章及语法规则的讲解,学生更多地关注应试(大学外语四六级、考研外语等),两者特别是教师对外语的人文性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实践,严重地存在“唯外语而外语”的心理和做法,只重视“语”,而忽视“外”,更没有将“语”、“外”结合成“外语”,结果导致“聋哑外语”、“知表不晓内”、“高分低能”、“投入多产出少”等现象,同时,大学外语教育教学削减学时的所谓改革更使这些现象雪上加霜,最终导致省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目标

省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本选题研究,探索“学生主体”等人文性教学策略,弥补了传统外语教学(工具性)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提高省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同时,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策略,以服务省区域性经济建设。

四、教学改革内容

在实践上,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人文性视角入手,科学地将大学英语人文性教学策略落到实处。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人文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教学目标:要具有兼容性。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掌握外语国家的人文知识,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多元的发展支持。

2.教学内容:要具有充实性。在突出英语的工具性的同时,要把英语国家人文知识诸多内容有节地结合到英语教学中,特别要关注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习俗在语言符号中的体现,这样更加有助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和知识建构。例如在教材选择上,要优先选取体现时代脉搏、人文精神的材料,最好是选择一手材料,而不是经过翻译的二手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原生态。

3.教学方法:要具有得当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落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英语国家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还要突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学习乐趣。

4.教学过程:要具有周密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突出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人文性策略的落实。例如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从文化差异等角度,对将要学习的材料进行分析、阐述,各抒己见,无一定之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代替以往的单词、短语提问式教学法。

5.教学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例如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人文素养、提升幅度等多方面因素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一考定江山”。考试只是手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增强才是根本。

五、传统模式与改革后教学课堂实例对比分析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我校(北华大学)根据大纲精神,明确规定“四年制本科生,四级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证书”。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进行改革,我校外语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要求》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五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改革试验。

通过改革后的实验性教学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大幅上升,缺席率控制在2%之内,课堂内容吸收率(测验)由以往的65%上升至88%。由此可见,改革势在必行,效果显著。

六、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目前针对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尚存在一定的漏洞,研究主要集中在了理论层面,如建构主义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下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等,而在实践层面,研究多集中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方面,忽视了人文性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3]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通讯作者:李文婷

作者:李松颖

上一篇:师专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课堂有效性下的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