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2024-04-27

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共10篇)

篇1: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

部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见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解释太过笼统,没有更好地解释出何为知识。通过教学者的努力终于发现较为合理的解释: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所得到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吸取的。从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身见解,可以对教师和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反应,从而把吸收到的知识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发现不同的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主动求知、主动求问、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学校之前,学生已经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吸收了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探索。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积聚而来的,当代心理学家古宁汉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的知识硬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得到更多的知识理论。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者建议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把理论知识逐渐转换成更多的实践活动,要尽量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全面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大一样,对待解决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因此,相关人员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不单单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发觉自身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和教师共同进步。建构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身份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我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子全掉光了,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教师忙点头道:该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教师点了点乙同学,该同学说:四川冬天的树不掉树叶,反倒是夏天的树掉树叶。教师说:这是你的个人看法我不同意。上述教师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必须要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建议,要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学生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

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若教师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型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建议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视学生为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要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国外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国内教师的支持与应用。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比如“满堂灌”“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要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构建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学生。

2.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编制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还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脚步,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同时还应该满足学生的各个需求,全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树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方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李改玲.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3]杨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批判及另一种发展的可能[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4]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5]孙丽媛.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6]宋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乏力”现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2: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建构主义被人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教学革命”。虽然建构主义是在认识发生论、智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但从作用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是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于一体的教学理论。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大部分教育者的支持,其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对其事物自身的见解。因此,建构主义是把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基本教学任务,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建构主义的分类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有两条原则:其一,知识不是一时积聚而来的,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聚而来的。其二,知识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得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众所周知,知识不仅可以用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2.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为基础,该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的范畴里慢慢积聚而来的。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还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

3.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由个体建构得来的,靠的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另一个知识点,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

部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见解,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解释太过笼统,没有更好地解释出何为知识。通过教学者的努力终于发现较为合理的解释: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环境中所得到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吸取的。从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身见解,可以对教师和环境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反应,从而把吸收到的知识进行重组,生成新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在刺激和反应间形成联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发现不同的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主动求知、主动求问、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课程是学习者原有经验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学习者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接受者,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由于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学校之前,学生已经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吸收了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其自身的不断探索。生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积聚而来的,当代心理学家古宁汉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把外界的知识硬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探索,以得到更多的知识理论。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构主义教育者建议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把理论知识逐渐转换成更多的实践活动,要尽量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全面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都大一样,对待解决问题也有自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因此,相关人员特别强调学习活动不单单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的互动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发觉自身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者和教师共同进步。建构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身份应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上,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不能把自我观点和看法强行灌输给学生,比如,在分析课文时,教师问:同学们,冬天和春天的树有什么不同呢?甲同学回答:冬天的树叶子全掉光了,春天来了叶子又长出来了。教师忙点头道:该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教师点了点乙同学,该同学说:四川冬天的树不掉树叶,反倒是夏天的树掉树叶。教师说:这是你的个人看法我不同意。上述教师的做法并不可取,教师必须要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建议,要让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学生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

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是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可以进行自我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若教师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型人才的。因此,建构主义者建议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视学生为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必须要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国外的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国内教师的支持与应用。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比如“满堂灌”“只注重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前进的脚步。要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学校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构建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建构过程,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学生。

2.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编制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还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脚步,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同时还应该满足学生的各个需求,全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出新的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说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要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当然,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此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树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应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并不断汲取国内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3: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英语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加强对外交流必备的基本技能。基于高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路线, 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然而,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育仍存在很多弊端,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仍是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

1 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1.1 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现象, 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通常会采取折中的办法以适应中等水平的学生, 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 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 教学操作较有难度。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学生入学初期不懂基本的语音知识, 文化背景缺失, 词汇量匮乏, 英语听说能力相对其他英语技能更为薄弱。由于授课时间有限, 听说部分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 忽视了语言的实际交际, 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2 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一般需要补聘一定数量的校外教师, 虽然各个学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 但仍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 部分教师的观念和认识不足, 仍然遵守“以教材为中心”, “以语言知识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忽略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性,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课堂效果枯燥乏味。

1.3 教学评估手段单一

当前的主要教学评估手段形式较为单一, 无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评价。面向学生的评估手段目前仍然以考试为主, 存在很强的应试性。教师一方面需要完成书本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应付考试, 因此, 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耐心的启发学生, 而是一味的灌输备考的相关知识。由于考试中针对听说的测评不是很多, 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 形成高分低能现象。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后, 该理论逐渐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外部信息的积累过程, 而是学习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说,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1]。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包含的教学观有两层含义。第一, 强调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前者指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 通过自身的学习行为参与学习过程, 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后者指学习者在自身设定的学习目标指引下, 新旧学习内容融汇贯通, 拓展信息, 全面掌握学习内容, 积累知识。第二,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学习者不仅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要构建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正是建构主义价值观的实现[2]。

3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1 以互动交际为中心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特性,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并重, 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 加大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分配, 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 紧紧围绕未来职业需求模拟特定英语场景下的交际内容、方式及语言特点。例如, 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演讲, 表演英语小短剧, 唱英文歌曲等活动来活跃课堂, 用具体的情景发掘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协商合作能力、思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避免传统的只强调语言形式和语法功能的教学方法, 突出新的“三个中心”, 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中心”。这种交际型教学把课堂的“单边活动”转变成“双边活动”或者“多边活动”, 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 个人发展及合作意识, 教师的作用仅为设计、组织、协调和指导。外语教学的过程是语言实际能力的习得过程, 通过以互动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投身到课堂活动中,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还可以获得成就感。

3.2 整合互动交际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部《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3]在网络环境中实现的学习活动的多种特性特别适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这是因为网络提供了大量资源,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可以说, 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 建构主义理论则为实现网络技术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4]。

构建网络多媒体整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获得,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 形象、直观的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得, 教师可以将背景资料, 讲义, 练习, 音频及视频文件等存放在服务器上, 学生可以自由浏览, 此外, 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规划学习框架也可以通过网络在课后完成。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听说训练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购买一些软件, 让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练习口语, 教师可以利用BBS、QQ、MSN等交流工具, 让学生进入交互式协作学习, 自发讨论问题, 教师进行辅助指导。

整合互动交际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可以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知识的输入直观、具体、生动;同时, 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实现个性化教学, 从而达到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

总结

网络多媒体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互动交际教学模式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相整合, 可以避免由于网络多媒体应用过多而导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缺失,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倪连生, 王琳. (瑞士) 皮亚杰.建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4.

[2]王菊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95-9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当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知识的再处理和转换过程建立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从而加强学习效果。本研究将此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中,希望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效果,取得具有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建议并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被动接收而是根据先验知识主动选择信息以建构意义,因此取得知识是个人经验合理化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2世纪9年代以来在欧美学术界得到显著的发展。美国教学设计领域著名专家David H.Jonassen将之称为“当代学习理论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1]。1989—2年数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均将建构主义理论列为关注重点。弗罗·登文认为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理论相通。斯皮罗(Spiro)提出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对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苏应蓉着重研究了建构主义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适用性[2]。赵娜的项目教学法、舒挺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沈军提出的自然认知思维特性主线均是对建构主义理论新的探索[3-5]。大量研究表明,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对高校教育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研究,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辅助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案例的设计

本研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重点案例进行了重新设计与编排,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准确体现、反映教学思想与方法;

2.便于学习者根据兴趣爱好主动发现与探索;

3.一定程度真实性。

具体使用Boson NetSim软件搭建虚拟网络实验环境,其成本低廉仅需一台计算机,同时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均可由学习者自行选择,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本研究中设计的典型案例有:

1.对等网组建与小型局域网搭建;

2.串口通讯与数据链路层协议;

3.路由器配置与路由协议配置;

4.交换机与VLAN配置;

5.校园局域网设计与实现。

三、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容易导致的误区

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改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盲目的全盘照搬理论,也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3.1 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盲目突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若盲目突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往往会忽略指导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双方而言均不可能突然改变惯用方式。知识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的特点也强调不能完全否定“传授”和“灌输”的作用,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而言更需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培养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与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两种基本品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方面,全面发展以个性发展为基础。确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体创新、培养独立品格是个性发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才成为可能,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个性发展会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要泯灭个性、消灭差别,而是培养、鼓励与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并通过个性的扩展与丰富,达到全面发展的升华与完善。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都离不开个人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科技创新成为国力竞争的主体之时,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教学改革既需要变革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痼疾,注重个性培养与创造能力开发,更不能盲目突出个性而忽略教学者的引导作用。

3.2 通与专的有机结合,避免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对事物的建构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就认识论而言容易导致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这就需要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专以通为基础,没有扎实的通识教育无法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另一方面,通对专有极大的促进,“知识是相通的”即表明学科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精通专业知识可使学习者触类旁通,迅速掌握相关与相近的学科知识。

在教学体质改革中必须特别重视通识教育。通是指通晓、明白;识是指深邃,远大。以通识教育来促进学习者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各个知识面的视野,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形成学科知识体系,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思维方式的迁移。这就需要在通识教育中面向所有学习者进行基础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讲授,训练创新意识,培养公民意识,从多种文化领域汲取营养,最终在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与创新的专业精神。

四、结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最优化的方法之一,它能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有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协作教学与情境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与教改理念是对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和初步探索。同时面对各种困难和阻力,这也必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Jonassen D H, Land S M.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

[2] 苏应蓉.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理论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7,27(4): 12-122.

[3] 赵娜.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 Occupation,212,23: 129.

[4] 舒挺, 张芳. 计算机网络课程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 中国校外教育,212,3:48-154.

篇5:建构主义下高职美术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作为新知识教学的启发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逐渐发展出更多新的知识经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对当代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其中的典型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应该如何完善高职美术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和策略,以期促进当代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美术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开始渗透于各行各业,并形成新型理论体系。建构主义涉及到学习的范围较为广泛,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教育人员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建筑主义理论中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能只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美术知识。目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美术美术科目设置不合理、美术教师能力不足、美术教育与实际脱轨等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充分讨论了应该如何完善高职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现状

1.美术科目设置不合理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对所开设的美术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该科目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对于美术专业教学方向以及专业设置比较混乱,而且国内高校对美术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差异较大。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不同高职院校有着不通过的教学侧重点,导致美术教学的方向也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也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美术科目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性美术知识。

2.美术教师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有着相当广泛的发展空间,然而很多任课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存在着其他课程教师兼职的现象。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美术任课讲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对这一学科教学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因此,由于很多高校缺少系统专业的美术学科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学科教学培养人才的效果。由此可见,当代高职院校美术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若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便会直接影响到美术人才培养的进度。

3.美术教育与实际脱轨

由于受到行业市场的冲击与影响,使得现代高职院校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具注重商业价值,而忽略了这一学科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向学生们传播艺术内容,对其商业性内容的讲解过少。基于此,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与实际行业需求之间不相符,甚至出现脱轨现象,导致美术人才也没法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基于建构主义,健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

1.确定美术教学的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与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为美术行业输出更多符合型人才,进而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艺术欣赏能力,树立科学审美意识。

2.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

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建构理论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筛选,并且通过选择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及时转变学习心态,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将创新思维与美术创作很好的融合。

3.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

为了保证美术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就要求教师务必要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提高对教学管理的监督与重视,保证美术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及时培养一批专业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美术专业师资队伍,让学生享受到更为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也为美术专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职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感受到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深层次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并且鼓励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不仅为高职美术教学活动指出了更为清晰的方向,也为任课教师创造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学习途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美术学习的规律,对于我国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任课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为了能够更为有效地健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可以通过确定美术教学的目标,优化美术教学的设置,并加强美术教学的管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无锡立信))作者简介:李玲(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动漫,美术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姬晓惠.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30(24):138-140.

[2]董连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融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08):154.

篇6: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仅是一般的教学常规检查和测评,存在很多同题.本文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评价观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通过开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学评价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刘美灵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112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  

篇7: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策略 低年级数学 应用题

1 引言

篇8: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的目的。在建构主义主张的启发下, 来探讨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改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模型构建、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课程教案的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本文主要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模型的构建、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

一、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路

(一) 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树立建构主义学习观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教学地位,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从认知的角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学生的知识获得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因此, 在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改革中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通过目标指引性学习、情境性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建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学生学习兴趣的干预方法

对现代高职学生来说虽有自主学习的意愿, 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不在课程学习上, 他们往往带有一定功利性, 只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探究干预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既往经历的关联, 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地图, 促使学生回归课堂学习。

(三)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而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够促进教与学的良好循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平台, 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究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沟通与礼仪课程学生学习过程模型的构建

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或高级合作者, 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紧密的指导。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学习过程模型, 让学生真正能围绕课程、课堂发挥其主体能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模型中真正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管理沟通与礼仪课程学生学习过程模型主要是围绕学生主动构建自己学习知识的目标来进行组建, 具体模型如图所示。

在学生学习过程模型中, 学生是学习主体角色, 教师是辅助、合作、协调和评价的角色。

对于教师来说, 首先, 要紧密围绕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来有效地实现教师引导的职能, 主要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学生应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的架构、课堂的组织与控制;其次, 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学习要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促进学生的做、学生的思、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用更有效地循环往复。

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的做主要是指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与课外活动 (包括思考课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汇报、课程游戏、问题解决和建构结果等) , 初步对知识形成观念;学生的思强调的是反思, 是学生形成经验的开端, 反思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在做与思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 再对学习的主题进行领悟, 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 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用是指学生在课外或课堂将学习的获得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分析情境中的问题, 设定解决方法,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

(一) 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在对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 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 “同化”和“顺应”是学生使客观知识内化为主观知识的条件,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促使它们实现。为此, 在管理沟通与礼仪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材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和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商与情绪管理这一章, 学生对情绪都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利用问题讨论法 (为什么我们会有情绪, 我们有哪些情绪, 情绪对我们影响表现在哪里) 让学生对情绪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用情景演练法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情绪。

2. 根据教学手段选择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教学手段是非常丰富的, 可以借助相应的设备和媒介。在科学进步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积极开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要以特定时空条件和技术为基础, 并在教师教学手段运用的影响下来产生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开通管理沟通与礼仪网络学习平台, 在学习平台中主要设计三个模块 (课程资料下载模块、自制视频浏览模块、交流互动模块) , 让学生在积极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

3. 根据教学环境选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则要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根据此观点, 教师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一定要分析教学环境, 尤其要对教和学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为目的。因此,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 (见表1)

四、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制订

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教与学两个层面进行设计, 教的维度包括5个一级评价指标, 下属15个二级评价指标;学的维度包括5个一级评价指标, 下属19个二级评价指标 (见表2) 。

在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 对教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同行专家、教师的随堂听课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来进行操作, 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利用五级利克特量表进行设定, 即用1-5来表示认同度的高低, 5表示认同最高, 1表示认同最低, 由5到1进行递减。专家、教师和学生分别对1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认同度进行评价, 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的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出所需的数据。

对学的评价也要通过学生与教师两个层面进行操作, 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同样利用五级利克特量表进行设定, 设定方法与对教的评价相同, 再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 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综上所述, 管理沟通与礼仪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借助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来探讨教师教学观, 促进学生的学习观, 即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情境设计来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或高级合作者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思维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薛国凤, 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1) .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下) [J].电化教育研究, 1998 (1) .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5) .

[6]王沛, 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9) .

篇9: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

苏格拉底曾说:“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在计算机与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才是每个教育者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孕育而生,迅速引发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翻转课堂

作为当代各国教改的主导理念,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laget)为创始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学习者只有通过仔细地思考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先前认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而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帮助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有共同点,即主要靠交际需要引起的。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如何有效指导创造学生交流环境变成目前普遍关注的话题。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课堂中首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发关注。如今很多中国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而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通过去理解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翻转课堂也为建构主义提供了实践模式。

二、翻转课堂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教学视频的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学视频是短小精悍的,要求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去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另外,随着网络不断地发展,若有新的内容,教师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达到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决定学习的进度与深度。同一课程的教师也可以针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视频编辑;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对于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的展开以及不同表现方式,比如有的用影视展开,有的用音乐或演讲说明,有的用沙画等方式表现,通过学生不同的选择,让多元智能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

2.学习流程的重新建构。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来进行的;而第二阶段的“吸收内化”是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的,但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与陪伴,学生在“吸收内化”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长时间下去,学生便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后很少有学生进行复习,使学习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遗忘,学生的各种技能不断僵化,学习成绩也渐渐下降。“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学习过程进行重构。

“信息传递”指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提供的视频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提供在线的指导,而“吸收内化”是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完成的;教师根据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对问题给予解决,通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完成视频库、资源库、教材以及练习库的建设并利用社交网路组织一个群,每次课前让学生了解下节课即将面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预习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浏览而是要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关键点、难点都是什么,在课前通过网络提问;或者教师按学生的爱好、基础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提出问题,为课堂的高效做出充分的准备。“吸收内化”是大学英语教师答疑解惑并让学生知识成体系并升华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部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之中。如教师可以采用美国学者Bransford提出的抛锚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一个完整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情景,进行问题的探讨;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活动于“有情有趣的广阔的背景空间”,引发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情境思维中主动建构知识、活化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甲乙分解,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认知水平短时间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教师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互动教学,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去介绍课前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问,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必须参与到讨论中,“翻转课堂”将重心由课后转移至课前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的知识建构。

3.复习过程的便捷。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留下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让学生自身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判。对学习回答状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监控,有利于更有效的沟通。

4.评价系统的多样性。“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与教学模式同步化来配合,学生分数不应只是期末考试与考勤的成绩,而应把平时成绩的分数分为课前、课堂与课后三部分。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英语学习中。为了让其他学生也有参与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分。将学生之间的互评分纳入最终的成绩中,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也起到督促的作用。

5.学习方法的科学化。“翻转课堂”内外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由Slavin在2003年提出的PQ4R法比较合适。PQ4R即为:预习(Preview)—快速浏览材料对学习材料的基本框架、主题和分主题有大致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提问(Question)—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如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等;阅读(Read)—试着对你提出的问题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回答;对材料进行反思(Reflect on the materials)—通过各种方式理解和解释所学内容;背诵(Recite)—通过出声地陈述主要观点、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记忆信息;复习(Review)—积极复习,集中精力回答问题。其中前三步骤可以课前进行,四五步骤由教师辅助在课堂中进行,最后一步由学生在课后进行。

三、翻转课堂面临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发展。《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过程。“翻转课堂”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对于习惯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来说,打破自己与固有观念的平衡态,让自己进入全新、富有活力的动荡之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每个教师抱有坚定的变革信念,拥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相信这份心会成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源动力。

“翻转课堂”需要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课后需要网络与学生交流,对于很少涉猎多媒体网络的教师将又是一个考验。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清楚认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越发增强,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增加联系是一个趋势,即使没有“翻转课堂”的出现,不爱接触新鲜事物也终将被时代淘汰。

当然,部分教师也会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出现“大跃进”,过于强调多媒体网络的重要性,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视频制作上,甚至在课堂上也全用课件进行教学,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也是一个误区。课前视频为我们节省了课堂现场教学的时间,而并非能代替课堂的对话与讨论,一直依赖多媒体使课堂少了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火花,而这些才是“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提升的基础与关键。

2.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大学生因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所以学生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是自我建构知识过程,“翻转课堂”将“教—学”模式改为“学—教”模式,首先需要学生更多的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进行学习,同时要自觉与同伴配合完成教师作业。其次,国内学生比较羞涩,不擅长提问,学生的不主动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与效率。学生应在大学环境中学会自主学习性,学生要认清教师和自己一样也是成年的个体,可以平等地沟通学习的内容,“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损害了自己最宝贵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四、总结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四条标准:第一有理想信念,能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第二有道德情操,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第三有扎实学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第四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作为一名改革的教师我们要拥有这四点,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我们要努力地教,在实践前把所有的问题提前解决,向着理想教学方式前进。

“风萧萧兮易水寒,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探索,我们才刚刚起步。但是相信有先进的理念指引我们,有不断探索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省出版集团.2010.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文秋芳.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基金项目】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HEUCF151218,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青年专项课题)GBD1213057。

作者简介:

刘丹(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杨力明(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法。

篇10:初探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各种派系的学习理论,就各派学习理论所阐述的主要思想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影响更大,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不是被动的、简单的知识累积,此建构活动中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1知识观

1.1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活动,那么每个建构者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建构的知识体系就不同。因此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对数学知识猜测、质疑、检验和批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接纳,教师的话是金口玉言,教材是金科玉律。很少有人质疑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批判的眼光看数学知识,而不是唯一地接受。比如,欧几里得(Euclid)在2500年前建立的以《几何原本》为典范的数学逻辑结构体系,直到19世纪末都作为真理和可靠性建立的范式。这种概念持续到20世纪初,出现的许多悖论无法对此真理做出解释,特别是在解释集合论和函数论中出现的矛盾,对此绝对真理产生了致命威胁。当然学生对这种真理性的、原则性的知识的表征能提出质疑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面也会有错误的,我们的教材也会有纸漏存在。如果学生有质疑的习惯,能及时发现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知识的问题并纠正。这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态度,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2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应用的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景。因此,教材不能只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多设置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现实情景问题,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技能时,还应培养在情景中的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设置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能源危机问题、环境保持问题、人口问题等等。学生学习的应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数学,而不是枯燥单纯的数学符号。例如,在讲函数时,有这样一道题: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人概念和描述问题的时间,讲授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min),可有以下公式:

(1)开始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时间?

(2)开始后Smin与开始后20min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3)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min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个难题?

砰)如果每隔5min测量一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吗?

像这样的创新应用题,是讲学生接受能力及老师讲课的,题意很新,又运用了所学知识,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讨论自身听课能力的情况下,复习了函数,并且是分段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等问题。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而不是冰冷的数学式子,体现了数学知识运用的情景性。

2学生观

2.1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经验背景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1991年,Cunningham提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取代,所以学生的学习只是认真听讲和单纯记忆,不必深人思考,不必建构创新,造成学生学习的许多弊端。而建构主义提出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微积分教学中,导数的概念一节,本是用速度问题和切线问题引出导数概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已有的速度、切线概念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主动构建导数的概念,也为导数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但笔者见到在实际中很多教师怕麻烦或者怕讲不清它们的联系,就省去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直奔主题,讲出导数的定义,即

f=

有的甚至不讲,用此定义怎么求导数(给出一些简单的函数关系,用定义的式子求导数),就直接给出求导数的公式。这一节本可以用学生们熟知的知识,即已有的认知图式,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建构出导数的概念的,而在实际中这个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经常被教师的一堆冰冷的式子代替。这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建构意识,也隔断了知识在实际情景中应用意识的培养。

2.2学生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者维果茨基强调,人高级心理的发展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过程,也即强调共同协商与合作。基于维果茨基这一理论,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一般是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倾听同学们的解题思路,进行质疑、思辨、解除困惑,从而更清楚地理顺自己的想法;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与传统认真听讲、埋头做题的单调乏味相比,互相探讨、合作学习是一个愉快的、主动的、共同进步的过程。

例如,笔者在讲数列时,有一题为:已知数列fart的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和。此题学生们都能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情况,但很多学生会忘记q=1的情况或者认为q=1在此没有意义,这样计算的答案就不完全正确了。

像这种分类讨论的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更能把学生的弱点、容易忽略的小问题放大、罗列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3教师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人,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3.1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的教学应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根据严格的学科大纲展开的,所讲解的内容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冰冷的数学结果,很少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能被学生顺利的同化、顺应,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所讲会做题就行。这样的内容一般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应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标准选材,题材应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例如,笔者在讲向量的加法时,考虑到数量的加法已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如果直接给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会做题。为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一知识点,笔者先给一个具体的例子:a表示向东走Sm,b表示向北走Sm,那么a+b怎么计算呢?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最简单的数量的加法引人:3+5=8,先伸出3个指头,再伸出5个指头,然后从第一个指头数到最后一个指头即为8。那a+b,就先作有向线段斌=二,再作丽=b,从头指向尾即a+石骊己。这不仅解决了向东走Sm,向北走Sm的加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引人了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很容易就被学生掌握了。

上一篇:普通话考试如何查询成绩下一篇:噪音扰民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