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

2022-04-18

摘要:当前,要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建立高效、独立的教师培训体系。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资讯科技培训资源,了解现时中小学教师在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帮助中小学教师获得更全面的教学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 篇1: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常采用单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存在课后遗忘、工学矛盾、需求差异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面授培训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案选定、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实践、反思与改进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基于Moodle的混合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混合式;Moodle;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笔者所在机构作为区级教师研修机构,面向全区各学科教师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传统的面授培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①学员在课后很容易遗忘培训内容,应用时遇到困难;②学员的信息素养基础参差不齐,学习需求有差异;③工学矛盾,因工作无法参加学习;④面授规模有限,培训重复性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做以下改进:①为学员提供课后跟进支持,以解决课后遗忘问题;②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以满足需求差异;③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支持,以解决工学矛盾和重复培训。

Moodle是知名的学习管理系统之一,它支持创建在线课程,以课程为中心组织教与学,课程中可展示课程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开展测试评价,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笔者决定将基于Moodle的在线课程引入信息技术培训中。

混合式学习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其中的“适当”,笔者认为指适当于学习者,即为了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应尽量依照适合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技术、学习风格和学习内容开展培训。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首先对学习者进行学前调研分析,而后设计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并以“微课制作与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实践

1.学习者分析

培训前,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名学习者从学习动机、学习技术、学习风格、知识前测等角度进行了学前调研。数据显示:学习者中有87%为一线教师,80%乐于接受面对面指导学习,60%乐于接受在线学习,80%以上会选择在下班回家后和周末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微课制作技术、微课评价、实践应用策略和实践应用平台都是一线教师对本课程的刚性需求。根据分析,培训应以面对面学习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混合式形式展开,需要为学员提供下班后和周末的跟进支持,课程中必须体现刚性需求。

2.课程设计

第一,确定课程目标及内容。根据课程总目标及学前调研分析,笔者应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围绕微课制作与应用,包括微课简介、微课制作与互评、微课应用三个模块,着重解决学习者的困难点。

第二,充分发挥面对面与在线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综合考虑三个方面:①课程内容特点及学习目标;②课前调研分析结果;③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的优势。

第三,为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需精选并扩充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选择空间。

3.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清晰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

课程结构是否清晰,学习路径是否一目了然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Moodle支持按照星期、主题、社区等格式呈现课程结构。其中,星期格式以时间为主线,课程结构按周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并做到与面对面课程进度同步。因此,本课程采用了“星期格式”(如图1)。当学习进展到某一星期时,该星期的课程内容会高亮显示,进而明确地指引学生。此外,本课程还增加了课程概述和资源库两个模块,课程概述说明课程目标、学习任务、考核方式、联系方式等,资源库提供更多扩展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

(2)精选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使在线学习有效发生

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相当于教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活动是把资源按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为学生表达、讨论、反馈、协作创造机会,实现知识建构,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因此,资源与活动是课程的两大要素,相辅相成。特别是高互动性的学习活动,能促使学习有效发生。

例如,“如何理解微课”是“微课简介”单元中一个反馈类型的学习活动,学生选择符合微课特点的关键词,反馈数据及统计图表在提交选择后即时生成(如下页图2)。通过数据,教师能够掌握哪些学生选择了哪些选项,并针对有争议的选项做进一步讨论。

“微课选题”是“微课简介”单元中一个讨论类型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活动说明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微课案例,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结合学科内容交流自己的微课选题、设计思路及对微课的理解,并在讨论区中发帖。发帖后,教师及时跟帖反馈,师生共同讨论,提出建议,且讨论以话题嵌套的形式展现思考的逐步深入。

“微课互评”是“微课制作与互评”单元中一个互动评价类型的学习活动,用于学习者对自己和同伴的微课作品进行互评与自评。互评分三个步骤:一是上传自己的作品,二是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对同伴及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三是待成绩核定后查看成绩与评价意见。每个学生的互评成绩都由作业成绩和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作业成绩由他评及自评综合而成,反映作品情况,评价成绩是依据不同学生对相同作品的评价差异核算出来的,反映了评价的态度和准确性。

(3)采用多样性与过程性评价

Moodle支持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试卷、嵌入微课中的测试题等客观评价方式和作业评价、讨论评价、互动评价等主观评价方式。客观评价是回答客观题,Moodle能够自动即时生成成绩报告,师生均能快速了解学习情况及漏洞。主观评价方式通常师生都可参与,评价意见也能够即时反馈,如“微课互评”活动,师生均可参与评价,评价意见既包含专家视角,同时也包含同伴视角。

另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将多种评价方式贯穿在线课程,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笔者将互动评价和讨论评价融入到“微课互评”和“微课选题”活动中,评价数据被Moodle记录,从而形成了每位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评价报告,避免了通过单一方式和时间评价学习效果的问题。

(4)跟踪学生学习状态,支持个性需求

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源或学习活动的设置进度跟踪,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了某项学习。例如,对讨论型学习活动“微课选题”,可设置跟踪条件为“学生必须浏览此活动”并且“提交反馈”才算完成。这样,Moodle会根据设置条件自动跟踪统计,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参考数据。

另外,Moodle中的课程日志是将学生全样本、全过程、无意识的学习行为全部记录下来,形成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例如,利用课程日志数据统计学生对课程、每个资源和每个活动的操作次数,进而了解学习参与度及需求差异,如图3所示是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操作次数,图4所示是学生对不同资源和活动的操作次数。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采取督促、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持续的个性化学习。

4.微信中的互动交流

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困难或问题,需要同伴、教师的及时帮助,这是支持持续学习的重要因素。虽然Moodle具有发送即时消息的功能,但其效果远逊于微信。为此,笔者建立了“微课制作与应用”微信群,将其作为师生与生生间即时沟通的工具。

从简略统计看,自该群建立至课程结束后一个月,约两个月时间,20人的微信群的发言总计718条,内容涉及技术咨询、课程管理、观点分享和情感沟通等(如下页表),这就是面对面课程与在线课程的重要补充。
反思与改进

1.反思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部分解决了传统面对面培训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线课程可为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选择。图5展示了两位技术能力强、学习参与度高的学生在在线学习中的资源选择情况,且有明显差异。其中,陈老师除了关注面授涉及的资源外,更多选择了技术类资源,具有明确的技术学习倾向;而王老师的选择比较全面,尤其对理论和实例资源给予了较高关注,体现了他对课程内容的全方位需求。

第二,在线课程支持自主学习,缓解了工学矛盾。平台数据显示,在线课程的资源和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微课互评活动浏览次数达400多次,视频教程浏览次数200多次。课后调研显示,课程总体满意度为100%,89%的学生认为两种学习方式对本课学习的帮助都很大,89%的学生更乐于通过在线课程继续学习。从访问时间看,培训结束后仍有学生访问在线课程。

第三,微信群为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随时的帮助与支持。微信数据显示,培训结束后,学生遇到问题仍会通过微信向教师提问,获得技术支持,缓解遗忘。

混合式培训需要教师转变身份,适应多角色需求。在线学习是教师引导支持下的自主学习,从以上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教师的几点作用:①精选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②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③对学习者进行及时反馈与指导。这表明在线课程中的教师要承担设计者、引领者、组织者、促进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与面授培训相比,教师的角色更多,任务更重。因此,一门好的在线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单靠一位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一方面,需要教师培训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支持培训教师建立课程团队,分工合作,为在线课程的设计实施提供人员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培训教师转变角色,调整心态,积极实践,迎接在线学习为教師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改进

Moodle平台提供了学习进度数据、资源及活动数据、学习时长次数及各种评价统计数据等。未来,还应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用于动态调整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作者:扎娜 关晓明 陈颖 张宝 杨军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 篇2:

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当前,要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建立高效、独立的教师培训体系。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资讯科技培训资源,了解现时中小学教师在应用资讯科技方面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帮助中小学教师获得更全面的教学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策略,希望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实践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促进了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师培训,可以丰富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对促进教师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為教师培训讲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从而实现教师培训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时间地点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教师培训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在过去,教师培训通常是在课余时间和课后对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因此时间不够灵活。教师培训通常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因此,相距较远的教师进行培训非常不方便。教师因时间和地点不方便而推迟家庭和工作事宜,或因工作事宜而不能更好地学习培训课程。由于培训课程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及时开展,或因工作原因不能及时学习,导致教师课外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培训效率降低。[1]

1.2个性培训不突出

继续教育是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的一种模式。透过开办专业课程,教师可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从而更有效地工作。然而,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进行大班教学和全面教育,而忽视了因材施教。职业人格教育不能开展。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不能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职业、专业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是盲目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对学员进行课程教学。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策略

2.1明确培训目标

具体而言,中小学要对学校信息教育培训的现阶段进行相应的分析,了解我国信息教育的现状,建立相应的信息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此外,还要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确立一定的目标,使培训者和受训者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督促自己完成相关的目标。[2]然而,应当指出,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中小学信息综合教育培训的培训模式,有必要定期对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测试,以检验他们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培训标准,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适应中小学信息综合教育教学。

2.2加强活动培训

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效的培训活动,以达致更高质素的教学,并提高教师在活动中应用资讯科技的能力。培训教师应积极结合教师在课件制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开展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3]

例如,以“课件制作”为主题,培养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培训者应根据教师的年龄和班级特点对活动进行分层,使每位教师都能参与活动。此外,在评估中,培训教师还应制定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标准,如制作课件必须严格为教学服务,不能盲目追求幻想,使教师制作的课件更加有效。在部分技术设计、创新工作方面,注重培训教师的意见,提升教师的资讯素养,并在分析工作经验时,如何将资讯科技与自己的学科有效融合,进一步启发教师掌握资讯科技手段的潜能。总之,培训教师应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培训环境,引导教师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活动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资讯素养和能力。

2.3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把资讯科技的输入融入日常工作,并无意识得提升教师的资讯素养。培训可以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教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更全面地拓展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手段,有机会随时随地获取先进的教育信息,实现信息技术的共享,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培训背景的优势。[4]

例如,教师可以构建校园网络,受过培训的教师可以获取账号和密码,并在教学过程中为自己收获宝贵的课件资源,上传、制作,以及其中,从而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实现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总之,培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构建丰富的信息服务平台,引导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记录功能,以丰富的服务平台提高教师的资讯素养,强化培训工作的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稳定、系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帮助教师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在培训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活动培训和构建服务平台等方式,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师资培训模式建设更加系统化、全面化。

参考文献:

[1]刘晓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

[2]王凤琦.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

[3]陈士凡.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

[4]徐晓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试探[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2.

作者:范伟业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 篇3: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及策略

摘 要:现阶段,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替,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在积极推进中。当前,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正在稳步推进落实中,要想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就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为了推动相关部门培训工作的开展,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现状和策略进行如下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落实中,我们要想保证教学改革的目标成果,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教师培训工作,因为教师的素质能力、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课程的新改革,融入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也会从原先的应试教育更偏向于运用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会显得格外被关注。因此,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经过一定的课改培训工作,这样才会更好地完成自身课程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现状

1.多数教师身兼数职,专业知识和培训机会不足

大多数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的师资力量并不强,很多老师都身兼数职,不但要进行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需要维护学校的网络安全、维护与维修学校的投影机与展示台等。这样,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时间大大减少。作为学校,应该明白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好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与操作。可一旦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之后,他们的精力就会被分散掉,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会逐渐生疏。由于时间有限、任务较多,他们能够参加的课改培训机会也不多。

2.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培训目标缺乏实效

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学校重视起来,并为相应的计算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减少他们的职位负担。但实际上,多数的学校没有做到这些,他们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认真仔细地做好培训工作。课改的培训中,培训目标应该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被培训的人群中,总会有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之人,应该对他们除了做好基本的培训工作外,更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后期完善的培训工作。

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策略

1.尊重教师,减少其职业负担

学校应该充分尊重教师,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主要任务,让他们重视起自己的教育职责。对于他们其他的职业负担,可以适当进行减轻。这样就能保证教师在培训时有足够的精力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分层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对于培训工作的开展,不应该只流于形式,应该更加注重培训的结果,学校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个人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培训。培训时,也应该估计各个地方的师资力量和硬件状况,实现有效的培训。这样一来,培训工作就不会只注重走形式,而会更加注重培训的成果。

3.互动沟通,提升培训的乐趣性

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组成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互动沟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相关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课改培训的观念,增强参培教师的主体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培训形式必须更加灵活。这样,我们才能开展有成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真正满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上去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钱旭升,姚瑞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分析[J].计算机教学与教学信息化,2009(04).

编辑 王团兰

作者:李捌成

上一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创新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