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论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信息技术教师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涌现出许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师论文

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反观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21世纪,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生存和发展必备的素养之一。公民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者学校的系统学习获得,后者是公民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的系统学习就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以教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配备信息技术课教师。这些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必备的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能够指导和帮助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与研究的能力。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来培养。[1]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能胜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令人堪忧,以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其发展的现状作一探讨。

1.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内因

(1)教师的学历和所学专业

笔者对河北省11个地区18所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对个别学校教师采取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18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发现,1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占总数的89%,1人具有大学专科学历,还有1人具有硕士学历。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其中有6人是学教育技术的,占总数的33.3%,9人是学计算机科学的,占总数的50%,此外还有英语专业、数学专业和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教师。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普遍在大学本科,就学历而言足以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所学专业来说,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优于计算机专业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而现实正好相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争抢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饭碗,后果就是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进一步变窄,进而导致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面临萎缩或停招。

(2)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通过访谈我们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备课不积极,教学状态松散,成就感降低等。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首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尤其在那些信息技术课程未纳入高考范围的学校里,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繁杂,除了讲课外还负责机房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而学校却不能对其工作予以相应的重视。其次,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大。通过问卷调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师生比数据进行了收集,最低师生比为1:50,最高的师生比为1:1000。师生比的高度不对称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而教学效果必然也难以保证。

(3)继续教育或者培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据调查,上述18所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中从事该课程教学后参加过培训的有11人,占到总数的61%。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培训使得非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意识到信息技术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意义所在,更多地关注于具体的技术如何使用,如何掌握某软件的高级技能。我们应该培养指导教师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将整门课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和教学,以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整合。

(4)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技术素养在内,信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元认知策略,能够指导其对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技术素养是说一个人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满足其工作等方面的需要[3]。

有些教师对于什么是信息素养,自己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并不明晰,在教学中亦步亦趋,没有创新,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纸空文。

2.外界对教师的影响因素——外因

国家教育部要求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规定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最迟于2010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各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定位不一致,各地经济发展不一致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不一致,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考查的方法都无法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已纳入高考范围,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才刚刚起步。

只有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才可以专心于教学,才有可能专心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而彻底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二、当前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对策

目前为止,我国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高考范围的省份寥寥无几,对于暂时还游离于高考大门之外的省份,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应对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问题和困难。

1.检验自己是否具备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当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教师必备的能力之外,以下几方面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和媒体(资源)应用、开发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3]。这些恰恰是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一部分,因此从这一点看来教育技术专业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专业对口。其他专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等方法加以增强和提高。

信息时代的技术和思维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所以无论哪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就要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反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其中就包含着方法的选择问题。据调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选的是演示法,其次是任务驱动法,再有就是讲授法、操练法还有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使用能够唤起学生思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笔者在教学中曾将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Flash教学中在讲授了工具的基本操作要领后,给出两个任务,一个是做出与示例相同的效果,另外一个就是稍加提高或综合的任务,不限制学生采取何种方法,当场检验学习效果。在这样一种类似比赛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都积极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并进行职业规划

当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应对教学、学生、自身发展、家庭、社会等带来的压力时,职业倦怠的出现是必然的。家庭和社会应该给教师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使得教师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只有职业定位准确,教师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学校也可以提出某种奖励政策,使得教师在内部动机不足时,依靠外部动机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自己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学习心理学理论进行积极的归因,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学会分辨来自外部的不良影响,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不同地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处工作环境不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河北省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处境并不能代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但是对于如何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正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探讨得出一致的结论。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还是外部给教师营造更加恰当的环境,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良性发展,我国公民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梅,田振清.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系统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7(1).

[2] 贾积有,汪琼,陈维超,等.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的定量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8(8).

(责任编辑 白文军)

作者:许坦 石长征 尹志会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涌现出许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梳理当前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冷静地把信息技术教师视为一个无差别的客体,并以“复数”的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研究话语的主体展开的。这种研究取向往往包含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等论题。在这些不无裨益的论述中暗含着一种假定——信息技术教师的标准是完全统一的,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其概括性的优点,它囊括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普遍境遇及其一般的应对策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当一个个个体的教师被这个复数的整体教师所包含的时候,讨论往往缺少了一些鲜活的个性,而且由于这里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论题中作为对象存在的“他们”,因此少了一些“我与你”论述中的关怀。正如马丁·布伯所言:当我把他看成一个对象时,我可以完全漠视他的实在,他的统一,而仅把他当做规律的表征……但是,我也能够让发自本心的意志和慈悲情怀主宰自己,我凝神关照他,进入他我不分的关系之中。为此,我们试着用另一个视角,不做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的追问,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作一番“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你在哪里——理论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

理论上,你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你年轻,有活力,你或许是刚毕业于某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方法有着自身的感悟和系统的学习,或许刚走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门,手里拿着这个或那个证书,满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期待。当然,你不仅仅有这种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自觉,你还有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长处。你有可靠的技术支持,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强力武器。当其他学科教师还在努力学习博客操作界面的时候,你已经能熟练地用博客反思写作了;当其他教师孤军奋战困惑于不知怎样与同行们学习交流的时候,你已经能方便地利用聊天工具、交流平台进行对话、协作了。你有良好的成长氛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专门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的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是国家承认的少数奥赛学科之一,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之一,也是各种教学比赛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条件创造人际和谐的发展空间,你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好帮手,差不多所有教师都需要你帮助他们制作、修改课件,需要你帮助他们走近教育信息化;你是学校领导的宠儿,学校需要你组织电教室、管理机房、维护各个教研室的计算机运行——唯大材方可大用,教师们都喜欢你、欣赏你。

但在现实中呢?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事实上,你是欢宴一角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副科”教师,评优?得奖?行政领导惋惜地告诉你:“对不起,看不到你的高考成绩,学校无法评价你。”你是其他教师的助手,他们的工作得到表彰,当然不能否认课件的功绩,但这课件毕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其他学科教师遗憾地告诉你:“谢谢,但这不是你的成绩。”你确实为学校做了许多杂事,但杂事毕竟是杂事,学校领导不无严厉地告诉你:“对于勤杂一类的工作,我们看在眼里,但这类工作实在不能享有太高的荣誉。”就这样,你的“教师”身份遮蔽于繁杂的工作之中了,你的成绩淹没于各种遗憾的声音里了。于是,你开始抱怨自己工作的边缘化,在喋喋不休的关于地位“边缘化”的感慨中,你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认知,习惯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责任不明的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专业发展?不!连专业恐怕都算不上,谈什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你为什么在这里——专业的错位与定位

很遗憾地揭露出你的处境,不是希望用这样尖酸的语言刺痛你,我是你的朋友,其实我就是你。当我诚实地说出你在夹缝里生存的真相,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为什么在这里。

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不考?是的,这的确使你沦为“副科”,不受学校重视的最表面原因,为此你可以抱怨这种政策导向上的缺失。但理论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才是一个科目地位的保证,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天然的兴趣应该可以部分弥补这种政策缺失的遗憾。何况,对于考试或者不考,你或许无能为力,因此考试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内容,我们能做的恐怕是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专业地位。当然,除了政策,或许你也该考虑一下你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呢,这个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限于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教学能解决的,因此人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这种整合会不会削弱了你的专业地位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好,是不是意味着就无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了呢?反过来问问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整合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定位应该在哪里呢?

在专业定位上,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非垄断性的,而垄断性又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标志,这种非垄断性使得你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而这是影响你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前者是外在的、群体的,而后者是内在、个体的。一方面,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结果,同时,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又为教师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支持环境。因此,或许正是这种专业目标上的模糊使得你无所适从,使你既是一个“副科”的任课教师,又是一个一般教师的助手,还是一个维修学校设备的勤杂工,而最后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往哪里去——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努力,专业化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中,那么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 从形而上的意义看,发展本身就是你的目标,但是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把这抽象的“发展”目标具体化一些。

或许课上你要你的学生搜索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但这不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你不能把干巴巴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与、或、非”等计算机知识填到学生的脑袋里,你要结合气候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这些信息技术知识。看看这里涉及教师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知识,这是你的根本目的,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时候,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是学习的副产品,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知识是核心。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任务或基于项目的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和依托,因为你不能孤零零地教技术操作,你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技术来解决问题,但这里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术。从国家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也强调这种技术的特点。如在高中阶段6个基本模块中,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5个主要模块都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因此你要把握住这种专业的重点,以技术为核心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你要万分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中本体性知识的把握,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你的专业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更要求你利用专业优势,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

其次,这里包含地理、社会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知识,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等“学科外”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你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呢?因此你要把握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运用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干瘪的远离生活的计算机知识镶嵌到学生的生活中,送到学生心里。

再次,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学生走进你的课堂的时候,他从来不是一张任意涂抹的白纸,在进行具体学习之前,他前面的经验总是规约着他对新内容的认识,而信息时代让他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或许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了搜索的技巧而对你的“唠叨”不耐烦,而有的学生却迷惑于你熟练说出的“搜索引擎”、“谷歌”等陌生的词语而充满沮丧。因此,你要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认识你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状况,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还有一些实际上指导了我们行为的,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实践性知识,这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人际知识、情境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

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些目标具体化为如上所述一系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是统一的。但是在实现方式上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模式,因为每个你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特点,当然应该有你自己的路。或者,在专业发展策略上唯一的相同就是不同吧!如果你是个外向的人,你可以联系更多的教师组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大家一起为共同的愿景,彼此鼓励、共同进步。如果你是个内敛的人,你可能善于反思、长于总结,你可以通过博客写作整理、分享你的所得。如果你有较好的领导力,那么组织感兴趣的教师在行动中做一做校本教研。不多说了,有限的语言恐怕会阻碍你无限的想象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在帮助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在充满热情和思考的“杂务”中,让外界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专业发展之路在你脚下,在你的行动中,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专业发展之路吧。

作者:王 吉 张建鹏

第三篇:研究教师发展与信息技术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领域里,知识传播已不在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从声音到耳朵的单一形式的传递,而是图、文、像并茂复合传递形式。如果我们依然守着旧的教育方法不改,将会落后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必然要进入教学领域并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提高教学效率、水平,就一定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反之,我们任用老办法,“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头来还是落后。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主体化、多元化、社会化,这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各类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展示他的独特魅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象、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为解决教学服务的工具,它的应用往往是解决常规教学中的学生较难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认识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出现在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新课创设理想的情景,且学生对所要引入的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做最理想的铺垫,这时可以尝试使用;其次,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而这样的教学环节用我们普通的教学手段解决起来困难,不形象、不直观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借助这方面的力量;最后,为了对文本知识的延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这样必要的手段。

三、信息技术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越来越从台上走向台下;越来越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教学,越来越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者、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转向知识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学资源的优化者,成为学生与信息世界的中间人。

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

(一)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师个人素质(语言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学习,并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专业成长。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紧随社会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学科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內强素质,紧跟科技发展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信息技术教师地位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积极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实践=专业成长是现代教师自身发展的之由路。

反思是经验总结的重要基础。反思与经验总结都是一种指向过去经验的追索性认识活动,是对于既有经验性的在认识,经验的总结者与研究者互相合作进行总结。实践反思很重要,如果只知道做,而那些做的对,那些做的不对,不反思符合不符合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反思,找差距,再实践,才能真正找到感觉,应该怎样做,目标就明确了,若集体反思,则可开拓教育视野。提高认识。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名成功的教师,必定不只是经验丰富,而且是善于对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自觉进行积极反思的教师。教师通过反思把握情景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育的感知与顿悟,不断生成实践创意,提高实践智能、,不懈地追求自身教育行为的合理性,改进教育实践。这个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认知和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促使自己自觉地把先进教育理念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逐步调整日常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了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积累丰富了自身的默会知识,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反思,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凭借反思实现实践创新,并进一步走向理论创新。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从自己的实践中去发掘,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加以提炼和总结,既要从操作层面上来反映你的经验,又要从理论层面来解说你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作者:闫璐

上一篇:企业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机电一体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