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学习能力探索论文

2022-04-29

摘要:新课标改革推动了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道德与法治教学地位也有所提高。良好的教学课堂够拓展学生道德法治知识,发展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主动探索教学新思路,通过丰富、高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个人素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师学习能力探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师学习能力探索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中现代化教育这一概念逐步被提上日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所以在各高校中新媒体教学成为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内容,从而推进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思政课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手段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像数字多媒体、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师生客户端等技术开始走进课堂,为教师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载体。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如果单一的进行课堂讲授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如此观之,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到新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以满足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大学思政课中,很多课堂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同时,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学生随时都会拿起手机,这使得大学生课堂玩儿手机的现象逐渐严重,甚至难以遏制。思政课作为主修的公共课,在学生眼里不像专业课那么受到重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本就态度不端正,再加之教师一言堂,只顾知识的讲授,对于课堂纪律和师生互动等问题避而不见,加重了思政课的教育形式化程度,课堂质量大打折扣,思政课的真正教学目的无法实现。鉴于此,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力求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只注重自己讲多少知识。

学生对思政课不上心抑或心存厌倦,也许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重视造成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改变自己一贯的讲授式教学,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互动,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师角色要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拥有求知欲望,主动探索知识,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当面对提问的问题时,点击鼠标,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名字,随机点到哪名同学,那名同学就需要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就会减少侥幸心理,从而认真听讲,以避免在被提问时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教学合理有序的进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充满理论性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或者是进行点名旋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号,摇号随机确定一个数字,摇到哪一个数字就对应学生的名字,可以让学生站起来答到,这样的方式刺激学生提高注意力,改善一下课程的趣味,让学生感觉到思政教师,不再是机械死板的,反而是灵活多变的;对于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集中展现时间表,毕竟学生经历过初高中的熏陶,他们是有一定的基础能力的,此时此刻就可以系统地展现思政课程内容。大篇幅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利用系统的图片展示可以调动学生的回忆,还可以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来进行思考,随后开展课堂上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孩子们逐渐爱上思政课堂,可以每一天都参与到课堂上来,积极跟教师一起展开具体的交流,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按照这样的形式展开思政课堂学习与教学。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意见的发表和观念的传遞,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让课堂更加和谐美好。

二、建立完备的教学平台

教师应熟练使用各类新媒体技术,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通过积极探索各类新媒体的使用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得以创新,教学平台更加多样化。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偏理论化,学生在吸收新知识时会受到阻碍,教师可以寓教于乐,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图文并茂,视频举例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思政课公众号,在课下也能让学生接受到知识的学习与科普,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发布一些时政新闻、视频、纪录片、影视资料等资源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新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大学生日常中使用的轻松化、活泼化语言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课堂教学作出补充,与课堂形成呼应,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能接收到新思想正能量的洗涤,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此外,面对上课点名,课下作业布置等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实现。通过搭建教与学自媒体终端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超新星APP等平台进行课堂点名签到,通过手机定位检查学生的逃课现象,对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学生在就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给出指导回复,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作业通知,并在一些新媒体平台发布习题训练和考试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监督的作用,教师也能及时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反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通过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做教学补充,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此,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把握教材的固定知识,还要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外,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对应的知识讲解安排,让课堂与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将这些课堂上涉及不到的内容制作成网页,并将链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做好课下巩固,提升自我水平。在每一次的提升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思想,学生首次改变对思政课堂的看法,一人带动一个群体,每一个人都会觉得思政课堂会非常有趣,那他们每一次的出勤率就会很高,整体的进步也会更加明显。此外,教师也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思想,每一次得到教学反馈,在教学反馈中完成基本的目标确认与教学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改教学方法,融入一些更适合学生学习的事物。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大学生在步入校园生活后,就认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在学习方面有所松懈,每天只注重吃喝玩乐,对于课业毫不关心,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学习态度,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却意识不到这种观念的错误性。思政课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直面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指导学生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搜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内容做课堂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在課下进行自主学习时也会更加严谨。另外,虽然思政课以理论指导为主,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寻找最佳解决办法。让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要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时刻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让学生得到自我的信心搭建,这种信心搭建需要做的就是激励教育法,每当学生进行输出思政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急于批判大家的思路,需要做的就是先赞赏学生的建议,过度指出学生观念上的误区,适当引导学生自我开始反思、反思后才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不太可能完全摒弃学生的思想,还是需要教师有耐心、慢慢舒展自己的教育方法,逐渐让学生们习惯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可以慢慢信任教师,也愿意输出自己的想法,跟教师同学一起进行思想沟通,完善自己三观的形成。

四、留取多样的思政作业

思政课堂需要做的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思想三观培养、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回顾整堂课程内容,即跟教师融汇沟通,随即再开始思想洗礼,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堂的魅力,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教师留取作业上,一定要凸显出创新的优势,可以在一些软件上交作业,像是钉钉、微信、zoom等,在上边记录本次课程的作业照片,传输给教师,由教师观看学生们的作业情况,然后再给标准的答案作为参考,每一个人对思政题目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大家都输出思想、教师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讲解、对学生们的答案都做出一些表扬,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完成作业的意义所在。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各高校需要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出对应的战略部署和方法调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个人素质水平,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思想的新一代青年人。

参考文献:

[1]张新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23)

[2]姬立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作者:杨兆瑞

信息技术教师学习能力探索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思考

摘 要:新课标改革推动了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道德与法治教学地位也有所提高。良好的教学课堂够拓展学生道德法治知识,发展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主动探索教学新思路,通过丰富、高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个人素质。文章主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提出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从而推动小学教学的现代化改革,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个人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有效方法

一、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进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工作。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发展小学生正确“三观”与道德素养的关键场所,但是传统课堂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创新的教学活动与高效有趣的学习环境,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真正收获良好的实际效果。文章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来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个人主动性,从而综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效率,促进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与道德水平的实际提升。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初中时期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学生又大多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常只看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率。同时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较好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学经验与完善的教学理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比较老套,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未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导致教学的难度通常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相符。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仍旧是整堂灌输知识,教师只顾整堂课进行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的思考。

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适当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可能部分的学生可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但是却很难去实践。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主动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合适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的主题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出来,综合发展目前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新道德与法治“祖国妈妈我爱您”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并进行讲解,并给学生更加深入地讲解祖国的伟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组织观看视频与做相关主题游戏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加活跃课堂氛围,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个人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进步与提升。

(二)激发学生兴趣

现阶段对部分小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压力极大,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为小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理念,例如,在首次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给学生讲解书本内容,更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主动激发目前班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用信息技术法、实践法等创新方法,以此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应用,大大增强班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等相关视频,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自由讨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道德与法治事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班级学生个人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使用网络信息与教育资源,使用音頻、图片等内容来丰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抛弃过去的教育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中的情感,以此来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内涵,发展小学生的个人能力,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个人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进步与发展。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从古到今话交通”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从古到今各种交通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教学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亲亲热热一家人》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制作PPT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可以邀请学生观看一些模拟家庭的短片,让学生解决影片中的家庭小矛盾,拉近学生对父母的感情距离。

(四)课前组织时政演讲活动

时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政治素养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培养的学生的重要能力。核心素养指导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应该主动在上课前开展一定的时政演讲或者辩论的实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行在课下学习了解时政,培养小学生关心时政的能力,帮助学生结合自己已经学习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进行时政的解读,从而综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效率,促进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例如某些热点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并在演讲时中直抒个人的态度并进行理性的分析,这能够帮助学生用更为理性的角度去表达个人的态度。在演讲时中即使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观点,学生也会等演讲结束后在课下进行讨论,而不影响正常的课堂,从而进一步培养班级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

(五)创设实践性课堂。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变革,现阶段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下的学生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较高的德育素养,并且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传统教育下的人才大都缺少一定的实践与创造力,教师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教育视野下,传统的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被打破,在现在的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养成伴随一生的优秀品质。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中华文化”内容时,为了做好保护传统文化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走出课堂来去参观文人的居所,在传统节日时实际感受传统习俗,从而增强小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方面的自我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师生沟通渠道

现代化教学强调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重点在学生,重点是发挥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平台,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与道德与法治水平,应该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库,并且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师应该充分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与学生日常沟通的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的交流渠道,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日常联系,缩短两者间的实际距离。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给学生传播最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拉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培养融洽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以此促进学生努力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做好课后学习工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同时做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工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作学生的学习档案,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进步,

然后再利用微课视频来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此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QQ群等平台与学生分享微课资源,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少量时问开展高效的学习。微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学习反思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可以在课后独立进行自身的学习总结与反思并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将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使用信息技术法、实践法等创新方法,以此更好促進小学生的学习,还能够让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接触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大大增强班级学生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主动性,以此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八)家校联合共同提高核心素养教学质量

家校共同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促进学生个人核心素养提高的重要应用途径。核心素养教育只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中还应当有父母的教育,让学生处在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应当设计家校合作教学模式,共同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教育。另外,教师应该建立线上教学沟通平台,以此可以促进班级教师与家庭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能够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最近的情况,更好地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此外,教师还能够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将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最真实的反映。家长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时候应当多鼓励学生去实践,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实践,发挥家校联合的真正作用,综合提高现如今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代实际发展进程。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的关注也在增加。但是如今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仍旧存在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基础的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组织有趣高效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综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效率,促进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文翔.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场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8,24.

[2]宋雪春.基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8(16):124.

[3]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4]廖晓红.小学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54.

作者简介:薛智渊,杜小丽,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镇甘家沟小学。

作者:薛智渊 杜小丽

信息技术教师学习能力探索论文 篇3:

小学生性别差异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关系探讨

【摘 要】 通探讨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探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提出改进小组学习形式、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缩小差异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性别差异

为了更好发挥两性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潜能,针对小学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展开探讨。

1.性别差异在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

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智力发展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男生的标准误差比女生更为明显。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对小学生智力中的言语能力、定向认知能力、推理能力等能力的研究来探索男女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程度。这些研究表明,小学男生在理科方面的学习能力略强于女生,但是言语词汇、记忆等几项能力上却相反。该问题表现在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上,主要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应用、特长培养几个方面体现。

1.1在日常学习中

四年级的男生较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一项“我最喜爱的学科”网络调查为例,四年级207人中(男生124人,女生83人)选择“信息技术”为最喜爱学科的人数共有96人,其中男生有76人,所占比例高达79.2%。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男生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整体略高于女生,主要表现在:男生更积极且响量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且主动提出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困难,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等。

1.2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

我校每班均由学生选出一名信息委员,该生除了担任信息技术学习委员之外,还是教师的信息助手,协助教师处理一些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的简单的班务。自2009学年开始统计至2011学年,担任信息委员的男生所占比例为:76.3%,79%,78.6%。

1.3发展特长方面

我校组建的信息技术特长培训社团共有三个,分别是机器人竞技社团、电子小报制作社团、电脑绘画社团。以下是三个社团在近三学年中男女生所占比例统计。

表1 近三年信息技术特长培训社团男女性别比例

学年

性别 2009 2010 2011

男 76.8% 68.4% 64.2%

女 23.2% 31.6% 35.8%

从表中要知,男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以及所表现出的特长均女生有明显的优势。

2.性别差异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心理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男女生的心理结构存在差异,受观察、注意、感知、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男女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决定着所形成的本学科认知结构的质量。

女生在记忆力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形象思维的表达和观察较擅长。男生一般较好动,偏于灵活记忆,自然地发展了归纳和分析能力,这就无形中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这种差异还表现在,男生渴求创意、挑战,解决困难;而女生偏重地套用,直接,简单。针对信息技术这门千变万化灵活之至的学科,男生表现出的兴趣远远高于女生。

2.2社会因素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男生和女生从出生之时就被人们的惯性思维区别对待。各自所受的各种社会作用力不同,以保障其成年能在其所担任的性别角色中合乎身份地行事。在许多家庭或学校中,成年人默许认为女生应更多地受到保护和限制,对男生则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成就。这种性别角色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男生和女生追求更完美的自我。他们为了迎合社会对其的宽容及期望,往往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身的态度、行为和选择。例如,家中的计算机坏了,如果母亲表态不懂得怎么修理,大家不会责怪她,但是一旦父亲表态不懂得修理,或者大家对他将表示失望和质疑。这是传统文化对两性价值的偏爱的影响结果。

2.3教育观念因素

首先,课堂教学对两性差异教学重视不足。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动手操作,学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只是流于形式的现象,更谈不上针对两性之间的差异进行教育。加之教师对两性在心理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无法因“差”施教。更有甚者,即使注意到性别差异在本学科中的影响却无视它,任由情况继续下去,终将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其次,教材编写没有充分照顾性别差异性。目前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是按操作——示范——应用的模式来编排的。就内容来说过于技能化,易于掌握技能,但是它的副作用是助长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助长了机械模仿的单向思维能力。同时,部分教材内容描述用语过于抽象,使女生容易感到吃力,枯燥,久而久之就产生畏难情绪,削减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3.减小性别差异对信息技术能力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3.1改善两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心理条件

首先,从社会角度为两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环境。教育不仅是学校,更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以两性传统能力的期望与改观,将对人才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如心理学中的“皮格马里翁”效应一样,社会的思维指向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2提高教育工作者对性别差异教学的实施力度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两性学习本学科能力的差异,不可置之不理,要重视它,采取合适的措施着力帮助性别差异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因此,首先,教师自身应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给予男女生公平的关注。其次,从培养女生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入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对于任何学科都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良好发展的内在“激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习的“兴趣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再结合教师的教学能力把信息技术学习中抽象的知识加以形象化,将难点加以分解,最终使偏于形象思维的女生有效地提高理解和动手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加强信息素养,他应对整个学科的应用具有全面的了解,还应掌握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着眼于不同差异水平下的思维品质、能力的训练和完善。

3.3增加两性互补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双性化(既重感情又重成就)的人最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享受个人兴趣,从而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产生和支持传统性别角色的力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因此,我们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改变他们,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较多学者提出在两性教育方面尤其对女性应有更大的关注,我认为,针对小学生,还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的特长,充分发挥男生与女生之前的互补作用,帮助男女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首先,小组学习加强男生与女生的合理搭配。小组中男生与女生的调配不仅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还对不同性别的学生之前形成互相竞争,优势互补,提升弱项等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学习检测的设置应既重视技能,也重视情感的形式展开。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的学习检测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检测中表现优秀将有助于学生以日后的学习信心倍增。因此,教师在设置检测时应照顾到两性学习能力的倾向不同,合理配置试题的比例,使男生女生在检测中得到更公平的对待。

最后,以男生、女生为学习评价的对比分组。为了让男生女生看到自身性别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短板,我在教室设置了“比一比”红花排行榜,把全班分成两个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每月进行一次统计,让男女生之前产生你追我赶,你行我也行的意识从而逐步减少因性别产生的学习能力缺乏。

4.结论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察研究,得出了心理因素是造成差异的心理机制、社会环境对性别差异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影响不可忽略、教育是影响性别差异在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减少性别差异对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美]麦可比,杰克林.性别差异的心理学.(Palo Alto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2][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M](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傅安球.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4]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5]赵慧娟,郭永玉.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

作者:冯春红

上一篇:供热系统供热管网节能技术论文下一篇:污水处理厂监理控制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