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制造业论文

2022-04-27

摘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大报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动因,是中国企业战略实现“中国智造”目标的需要。智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制造业生产模式、日常运营模式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更改等都要求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要进行变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制造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制造业论文 篇1:

试析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

【摘 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制造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成本核算是现代制造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重要性;战略;创新

成本核算对制造型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经营决策至关重要,我国制造型企业由传统、简单的加工到现代、智能制造,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但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战略成本管理水平却未得到较大的提升,需要努力探寻并思考、分析问题的根源,创新理念、系统和方法,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以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转型升级等战略发展的需求,实现现代战略成本管理。

一、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诸多制造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成本核算是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想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客观、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为企业经营预测、战略决策和分析提供重要支撑,更好地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制造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战略转型升级及长远发展,把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势在必行,如果制造型企业想要成功进行战略转型升级、获得竞争优势并得到更好、长远发展,就必须提升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

二、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不準确,核算方法过于简单

很多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如采购、仓库管理不到位以及成本核算意识不强,他们可能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加之企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不足,经常看到采购部,仓管滞后,遗漏提报当期的成本单据、资料,造成财务部成本核算的不及时、不准确。

当前许多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算方法仍然过于简单、粗略,按产量分配制造费用的结果常常少计多歩骤、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而多计高产量产品的成本,很多企业就直接用预算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成本核算的不及时、完整、准确将影响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有效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2.企业成本核算范围狭小,实时管控不足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正逐步降低,而研发、设计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的成本比重日益提高,当前许多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仍以生产制造过程的耗费为重点,成本核算范围狭小,现代制造型企业的产品价值创造活动越来越偏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及后端的营销,仓储管理等活动,故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还仅停留在生产制造成本上显然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不相匹配,造成成本核不准确,甚至失去核算的意义。

此外,成本核算需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歩骤,熟悉车间的生产情况。有些企业虽然也有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从外部购买所谓的ERP,进销存等系统,但实际运用效果大多不理想,系统数据报表与实际总相差甚远,成本数据经不起审计。

3.缺乏创新、先进的成本核算理念

我国的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先进的成本核算理念、系统与方法,多数企业还是传统的成本核算理念,基本是借鉴和学习外资企业,国外等类似企业的一些较先进的系统和方法,没有战略发展、价值创造的成本核算理念,缺乏创新、独立研究开发的系统与方法。少数企业在开始引入较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但仍存在运用不足的问题,生搬硬套只能是“水土不服”。

4.核算系统成本较高且成效不佳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老板,管理者能意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和方法很难在企业中推行,实施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实施这些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方法的成本较高且成效不佳,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一般制造型企业都是外购或外包开发成本核算系统,能发挥较大作用,功能强大齐全的通常收费都比较高。另外,外部人员短时间内不可能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特点等了解的十分透彻,导致成本核算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成效不佳。

(2)系统相关操作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素质不高。系统相关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操作错误屡见不鲜,企业成本核算人员多数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性不强,不能灵活应用系统数据信息、核算方法,对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流程不熟悉,等等都将导致再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方法在企业中应用成效不佳。

5.成本核算制度缺失或不健全

我国很多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严重缺失或不健全,可能由于企业的不重视或者欠缺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程序和原则等混乱、不清晰,成本的分配、结转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没有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经常见到很多企业待到实际支付了货款财务才进行成本入账。

三、加强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建议

1.改进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1)财务部主导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核算的督导和宣贯。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全员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财务部需主导成本核算工作,及时提供与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督导、宣贯,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核算概念。

(2)更新成本核算内容,拓展成本核算范围。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不仅要关注产品制造成本,更应关注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企业活动所发生的所有资源消耗,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更准确并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相匹配。

(3)进行实时的、全价值链活动的全过程成本核算、追踪。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现代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实时,贯穿于企业的研发、设计、进货、制造,仓储,出货等全价值链活动的全过程。

2.创新、改进、引入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思维理念、系统和方法

创新、转变思维理念,积极引入作业成本法等较为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环境和产品成本结构的巨大变化,迫切需要我国制造型企业创新、改进、引入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思维理念、系统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转型升级等战略发展及战略成本管理的需求。

以作业成本法为代表的成本核算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法因其“相关性”提高而大大提升了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3.降低成本核算系统应用成本,提升使用功效

针对制造型企业实施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方法的成本较高且成效不佳的问题,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需定期为财务人员提供成本核算的相关专业培训,根据企业存在的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为部门、员工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2)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特点,购置或开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核算系统。同时企业要针对成本核算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奖励与惩处并举,使企业成本核算相关部门和人员富有成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4.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制造型企业需重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聘请专业成本核算人员或机构,结合自身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经营特点,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运用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商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提升,产品的生产过程、成本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也变得相应复杂起来,加之我国制造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创新、改进成本核算思维、理念、系统和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以及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变革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獻:

[1]辛志平.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2]张凯迪.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作者:付英俊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制造业论文 篇2:

论“中国智造”时代下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变革

摘 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大报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动因,是中国企业战略实现“中国智造”目标的需要。智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制造业生产模式、日常运营模式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更改等都要求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要进行变革。本文作者从新经济时代下,成本的信息获取和管理效率对智能制造业效益提高的意义入手,提出当今制造业要实现“中国智造”,必须对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进而分析揭示智能工厂成本管理改革的新方向。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中国企业应把握“中国智造”时代带来的机遇,主动积极进行成本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以灵活应对中国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生产更多的“智能制造”产品。

关键词:中国智造;智能工厂成本;成本管理

一、引言

21世纪初,中国工业创造的价值已领先美国,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一直十分迅猛,生产的产品惠及国人,遍布全球各地,比如中国人出国游玩带回来的纪念品,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记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大步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有:

1.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消失,而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好转,他们对产品的性价比要求也逐渐增高,以上两个经济现象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预示了新方向。当今市场的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人们对产品的生命周期重视程度降低,但对产品的款式功能要求提高,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是满足当前市场的战略需要。

2.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购买者的需求也随之而改变,他们对少批次、大批量的传统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感到不满意。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制造出来的产品因为更能够体现消费者的差异化和高品味,而受到购买者的追捧和青睐。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供求平衡、按需生产,中国制造需转变为“中国智造”。

3.“中国智造”提出的技术基础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中国智造”时代下,中国工厂要向“智能工厂”转型,实现产品售后服务化改革,努力加强自身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研发设计新产品的水平,提升产品创新的效率,顾及用户的消费体验,进而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

以上几点均说明了中国制造业需要重新认识当今全球的消费趋势和生产环境,部署自己的生产经营新策略,完成生产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因应成本核算对象的变化,智能制造业进行成本管理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二、智能制造业对成本管理方法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1.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生产线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总体成本,创新的生产模式决定了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革新。反之,成本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智能制造业实现高效产品生产模式的重要保障。在“中国智造”的要求下,智能工厂必须完成供产销流程和生产设备的数据整合,实现产品从市场调研、加工制造、完工入库到推广出售、用户服务的可控化,實时监控各阶段成本数据。

2.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生产模式的普及,产品制造成本下降空间的减少,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空间。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大批量、少批次的生产模式已成过去,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生产模式悄然兴起。针对需求市场的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成本会上升,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会增加,个性化售后服务的成本随之而提高。成本管理方法的变革必须能反映以上趋势,帮助智能制造业更放心地投放资金到产品研发设计中去,加快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满足更多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从而营造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因而,智能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方法应作出相应地调整,应能够更为全面地考虑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成本因素,能够动态跟踪并反映核算各个成本目标单元。

3.创新能够体现一间企业的发展决心和勇气,是企业可持续前进的启动因素。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但创新不是喊口号,不能盲目跟风。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制造业的智能化创新必须和挖掘分析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结合,做到两者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中国智造”梦想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对应这波技术发展趋势,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也要进行智能化革新,在实际成本监督、管理、分析的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成本数据信息在供产销各个环节中得到及时传输,使生产过程的成本大小变化数据得到充分共享,从而为智能制造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分析基础。

三、对智能制造业成本管理方法变革的想法和建议

1.智能化成本管理要求成本信息能够反映整个生产流程各个阶段的数据,为智能制造业提供科学客观而又充分的决策依据,所以智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不能选择ABC作业成本法等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而应该考虑使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是指用战略的眼光找寻成本构成的因素,结合智能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实际情况,关注智能化生产环境对成本驱动的影响,加强智能化成本的规划设计、监督管理和反馈评价。战略成本价值链分析方法给企业提供了参考思路:首先,智能制造业需找出自身的单元价值链,即消耗成本并能够为产品带来增值的单元链,如市场需求调研、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投放生产、设备购买折旧、产成品存放、半成品外包、产品推广销售、产品售后服务等。其次,智能制造业需挖掘各个内部单元价值链之间的联系,例如通过深入分析产品售后服务和提高产品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消费者的商品用后感调整产品的造型、功效或质料设计,使制造业避免重复制造不受市场欢迎的商品,减少制造业的存货购买及积压成本,提高制造业的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最后,通过横向对比制造业各个单元价值链的成本效益比,有的放矢地创造或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比如利用自身智能化生产优势制造低成本半成品,然后把个性化、差异化较大的小批量产品外包委托加工。

2.根据统计数据所示,中国智能工厂已遍布约150个行业。随着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到2025年,智能制造生产技术将在中国工厂得到普及应用。现今大部分的智能工厂,都已经使用工业机器人完成生产,比如华晨汽车智能工厂,焊接车体的工作就交由150多台智能机器人完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小批量、定制化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面对以上新经济形态,项目化成本管理理论可以被借鉴。智能工厂的成本核算部门把体现差异性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生产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单元,针对每个项目进行成本数据的动态跟踪,即时把实际成本与既定的目标成本做对比,从而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距,找出误差原因,改善生产模式。

在项目化成本管理期间,智能制造业成本管理实施的期间应是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即从企业接订单、基于订单分析设计开始到企业安排生产、售后服务为止是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从产品设计环节、制造环节到服务环节,其中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全部成本,包括研发设计、委托加工、投放材料、支付薪酬、购买设备、售后服务等相关成本,应归集在同一个项目内,进行全成本地动态跟踪管控。

“中国智造”的要求无疑增加了智能制造业的产品研发、设备投放、知识型人才聘请成本,这是传统制造业所忽略的。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智能制造业不能忽略这些高额的科研科技成本投入。智能制造业应对其项目成本进行价值链成本分析管理,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创建模型找出科研科技成本和项目产品的动因关系,从而计算出这些高额成本分摊计入某一种产品或某一项目中的比例公式,形成智能化生产成本的准确分摊,帮助“中国智造”企业得出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成本效益比,从而做出科学精准的产品战略决定。

3.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单单是纯粹地减少成本,而是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区分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从而帮助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定。成本是否有效的界限是成本投入对产品利润提高带来的贡献多少。有效成本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是提高产品效益的主要驱动要素,无效成本是利润增长的障碍,是拖慢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比如过多的库存占用、落后的生产流程、闲置的生产设备等都会带来无效成本的增加。智能制造业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各单元价值链的相关成本,加以分析区分其中的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从而对成本投放的对象、金额进行调整。

“互联网+”、云计算平台能够帮助智能制造业实现“柔性生产流程”的动态成本管理。“柔性生产流程”是指一条生产线设备可以根据生产计划需要,调整制造多种类型产品,这是智能制造工厂常见的生产模式。这种智能化生产模式对成本信息的沟通上传、分享预警有较高的要求。因应生产线制造产品的不同,其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智能工厂与原料供应商建立上下游的双向预警信息共享平台,让供应商能够根据智能工厂的生产计划和实际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仓储品种和数量;相对应地,厂家也要对原料提供者的材料存货信息进行实时的动态追踪,根据相关的材料价格变动、存储数量来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

四、结语

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智能制造业更是如此。在“中国智造”的要求下,智能制造业离不开智能化成本管理,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根据智能工厂的成本价值链分析,对成本全程监控管理进行方法创新。隨着智能化、信息化、订制化生产模式的普及,智能工厂应采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自身战略成本意识,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成本价值链分析、产品项目化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方法,借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对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动态实时的成本监控管理,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制造带来的效益。

创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制造业的供产销效能,我们要以动态、创新、发展的思维去思考和评价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把握“中国智造”时代带来的机遇,勇敢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主动积极进行成本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以灵活应对中国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生产更多的“智能制造”产品。

参考文献:

[1]冯圆.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融合与创新[J].新会计,2016(5).6-11.

[2]劳富顺.价值链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7(1).48-51.

[3]马晓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7.

[4]殷俊明,王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变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7(11).141-154.

[5]赵光辉,冯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国际背景与政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1).11-19.

作者简介:徐倩莹(1982.03- ),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税务

作者:徐倩莹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制造业论文 篇3: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

摘要:成本管理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愈加重要。基于此,文章对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成本控制理念落后、成本控制制度缺失等,从优化成本控制理念、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加快信息化转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为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水平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经济效益;预算编制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的成本、收入和费用支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业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是指制造业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指导、监督以及限制,使其全部符合成本有关方针、法令、目标、政策、定额和计划的各项规定,并对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及时纠正,使各项生产消耗和具体费用都被有效控制在限定范围以内。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首先,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可有效增强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会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在企业外部存在政府课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经济环境的逆转等各种不利因素;在企业内部要面临股东分红、改善职工待遇等方面的压力。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要想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

其次,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是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成本降低之后,销售量就会随之扩大,企业的经济基础将更加稳固,从而有更多的余力去提升产品的品质,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寻求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再次,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可有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降低成本对提高利润都是有益的,如在企业销售收入不变时,降低成本可有效实现利润增长;在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时,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长更快;在企业销售收入减少时,通过降低成本可有效控制利润下滑的局面。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之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成本控制,但是在成本控制理念、成本控制制度、预算编制、管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第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降低成本,如何强化对企业生产周期中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是决定成本控制效果的关键。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只要一提到成本控制,首先想到的就是节约和节省,并将其视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唯一手段,导致企业成本控制还停留在“节约一度电,一方水和一张纸”等简单模式上。第二,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控制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不能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需要,严格履行自身成本管理职责,而是盲目服从领导安排,造成成本管理决策失误。

(二)成本控制制度缺失

第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成本管控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甚至连资产盘点、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等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制度都未建立。第二,尽管有部分制造业企建立了各项制度,但其制度制定未从企业实际出发,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走形式的情况,未能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第三,也有部分制造业企业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监督,未明确划分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也未制定相应的奖优罚劣机制,没有根据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不能发挥制度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不到位

第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前期,各部门存在相互推卸、扯皮的情况,延误了预算编制的时机,最后只能草草地编制有关预算数据。第二,由于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预算结果在后期会大幅偏离实际情况,在企业对有关部门进行成本控制考核时,会造成被考核对象产生强烈抵触情绪,认为是财务部门对实际生产情况不了解,制定的考核指标不合理。

(四)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传统成本管控模式下,企业只是被动地进行记账、计划、算账等工作,并且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方式,这种成本管控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能否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手段是否先进。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已将计算机等设备运用到了成本管理中,但使用水平还较为初级,通常只是替代相关人员的手工操作,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如很多制造業企业未使用ERP等先进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未能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导致成本数据获取不准确,成本控制不到位。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硬件指标趋同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针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尽快转变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同时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和信息化转型,不断开创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局面。

(一)优化成本控制理念

人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的第一要素,所有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都是通过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对于成本控制而言亦是如此。因此,要重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摆脱以往以节约、节省为主的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具体应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加强成本控制宣传与培训,组织企业全员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与知识,对成本动因的多样性有明确深刻的认识,知道为何会发生成本,哪些因素与成本有关系,有何种关系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才可在日常生产中深入研究、努力发掘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第二,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本控制条件,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大力支持员工利用技术攻关等活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听取员工有关成本控制方面的“小改革”、“小发明”等,并予以采纳、实施。

(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一是责任制度。制造业企业要明确企业厂部、车间、工人等各层级以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和权限,不断完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在编制有关预算时,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车间和科室,实行归口控制,构建人人负责、层层关联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二是审批制度。制造业企业的全部费用预算都要在经过审批之后才可发放。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要对费用发生的数额高低和合理性进行反复检验。

三是数据收集制度。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即使是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还是应当建立原始数据收集记录制度。比如:材料出、入库的规格、品种以及数量;员工出勤情况;燃料、材料和动力在维修或生产时消耗的工时;各环节的生产质量检验等信息,都应由专人负责记录,从而为日常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原始依据。

四是定额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定额作为计划安排的依据,对控制消耗和组织生产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企业定额主要包括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动力和燃料消耗定额、流动资金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在合理科学制定定额以后,企业要根据定额有关要求开展控制和检查活动。

(三)加强成本预算编制

通过编制完善的成本预算,可以在全面把握制造企业总目标和基本方略的前提下,理性开展资本的科学合理运作,促进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第一,制造业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成本预算的重要性,明确预算在有序安排各种经营活动、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科学开展年末考核和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第二,为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制定完善的成本预算,在制定有关销售计划的基础上,对各项经营活动的支出进行合理预算。第三,在对预算进行审核时,若发现预算无法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应对预算的标准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或利用其它措施进行有效补救,保证企业顺利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加快信息化转型

制造业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购置信息化设备,打造信息化成本控制管理平台,利用会计电算化方式对制造业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如ERP系统是集信息与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制造业企业可利用ERP系统对厂房、设备、人力、资金等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和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协调性、统一性,为企業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成本管理对制造类企业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制造类企业应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的不足,采取优化成本控制理念、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加快信息化转型等多项有效措施,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全胜.论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策略[J].投资与创业,2019(06):73-74.

[2]覃建森.浅谈服装指导企业生产成本分析与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3):138-139.

[3]孙安建.小议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思考[J].赢未来,2018(23):308.

[4]朱春红.浅谈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问题[J].纳税,2019(06):205-206.

[5]宫再亮.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分析[J].商讯,2019(22):46-47.

(作者单位: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季凤云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分析论文下一篇:粮食安全的农产品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