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加强对备品配件的管理,可以切实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保证生产质量,让企业的生产链得到正常进行。因此,以飞机制造行业为例,根据行业内的常用机电设备,从使用操作规程入手,明确具体的维护措施以及备品配件的准备,打造出完善的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篇1:

服务型制造的前世今生

根据欧美领先制造业企业的转型经验,有两种沿着价值链挖掘客户价值进而提供服务业务的转型模式:一是以传统优势产品作为基础,向客户提供延展性服务的模式;二是以运营管理知识作为核心,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模式。

延展性服务转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领先制造企业就已经开始基于产品向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实现客户忠诚度。这些领先企业在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沿着价值链去发掘客户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总体来说延展性服务模式又分为供应链的服务型制造、基于销售领域的服务型制造、基于售后服务领域的服务型制造三种类型。比如向供应链转型的宝洁,向销售转型的卡特彼勒,以及向售后转型的罗尔斯罗伊斯。

所谓供应链是以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媒介,从原材料开始到中间投入品再到最终产品,由销售渠道把产品输送到最终消费者。这个过程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渠道代理商、最终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的链状结构。

这个结构决定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推动制造业企业获取基于供应链的优势,也就是制造业企业可以将为自身企业服务的供应链体系向上下游进行延展,为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进行服务,实现企业与合作伙伴利益上的双赢。一方面促进制造业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的建立,一方面优化交易流程来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双方的效益水平。

案例1:宝洁与沃尔玛协同供应链服务转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宝洁最大的客户沃尔玛公司最为关注的除了产品的价格之外,还有货架上所需商品的库存程度,多了会产生多余的库存,当时采购方式都是按订单结算。一旦产生库存,就需要沃尔玛自己承担库存成本;其次,就是避免热销产品供货不足,一旦出现产品脱销而造成的供货不足,就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销售损失。

结合沃尔玛的利益关注点,宝洁公司为沃尔玛创新性推出了一套基于双方信息共享的“CRP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 实时补货系统”。运作的机制是:宝洁公司建立一套信息系统,与沃尔玛基于POS的内部数据系统网络进行对接,以实现对沃尔玛商品状态信息的搜集。

在CRP实时补货系统的帮助下,宝洁公司能监控到沃尔玛店面的库存情况,进而对为店面发货的频率、数量和发货时间进行精准管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等待沃尔玛下订单后再采取行动。CRP实时补货系统使得宝洁公司有效地降低了库存,并实现了商品发运的高效性。

宝洁公司为沃尔玛构建的CRP实时补货系统,是以沃尔玛各个店面的库存数据为基础。这些库存数据,使得宝洁公司能够监控各个店面的库存水平,来确保宝洁产品时刻处于货源充足的水平。宝洁公司通过CRP实时补货系统这个数据传统通道,根据沃尔玛各个店面的库存水平及时调整补货安排,把订单周期压缩到了3-4天。实时补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库存的流转速度,大大降低了沃尔玛整体的库存成本。

宝洁公司供应链的服务化模式策略创新改变了与沃尔玛的关系,从渠道控制权的争夺,转移到对供应链进行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流程再造上,实现供应链的服务化对交易双方的增值价值。通过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降低了双方库存管理成本,为沃尔玛实现天天低价的市场策略提供保障,提高了存货周转率,改善了经营业绩。

案例2:卡特彼勒基于销售领域的服务型制造——金融融资服务转型模式

传统制造业企业往往重视销售部门的作用,导致市场竞争策略仅限于传统市场渠道的开拓及促销策略的创新;而欧美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则充分利用客户个性化服务、融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需求空间,打造服务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

如同汽车销售网络一样,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销售都是依靠当地的代理商网络,代理商为卡特彼勒的销售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卡特彼勒的全球化销售在逐渐完善的代理商网络下得以实现。

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代理商网络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决定卡特彼勒公司的未来。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金融服务业兴盛,分期付款的提前消费理念成为了美国潮流。同时,代理商急需一种应对措施,来帮助客户解决购买大型机械设备时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代理商扩大销售规模,卡特彼勒公司于1981年成立了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通过与代理商合作,向客户推出了以金融融资服务为基础的“一站式服务”的销售支持方案。

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以方便客户为宗旨,承诺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家卡特彼勒代理商的销售网点选购机器设备、办理融资、设备维护以及提供原厂零备件支持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一地解决。

这种以产品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很大。一方面,金融服务解决了一部分客户资金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融资解决方案服务减轻客户一次购买设备的大笔资金投入,转化为非固定资产形式的租金,有助于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

基于产品销售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了卡特彼勒与代理商业务契合与利益共享。代理商获得了卡特彼勒的优质产品,还通过卡特彼勒在代理商网点直接提供的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促进了产品销售。随着卡特彼勒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不断的加深,代理商销售网络迅速扩张。

鉴于金融融资服务的成功,卡特彼勒金融服务公司继续挖掘客户的需求,将业务拓展到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以及设备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系统。这种利益共享相辅相成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卡特彼勒公司经营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案例3:罗尔斯罗伊斯售后全面维修服务转型模式

售后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都在制造企业中被视为支持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工作为售后维修服务,对产品进行安装、调试以及维修,借此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而欧美领先制造业企业率先通过发掘客户需求,拓展售后部门支持能力,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式售后服务,由传统成本中心,转变为重要的盈利中心。服务内容由传统的产品安装、调试、维修及备品备件服务,拓展到设备检测诊断、长期维护保养、实时远程监控和检修、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顾问咨询服务和客户培训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民用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包含的零部件超过1万个,使用寿命通常在20-25年左右,每部发动机每隔5年就需要拆解进行全面维修,每次维修的费用超过一百万美元,而同时飞机的发动机结构异常复杂,恶劣的使用环境使得飞机发动机极易受到损坏。所以,在飞机发动机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远超于飞机发动机购买时的成本费用。并且,航空公司大部分都是自己投入巨额资金,建立飞机维护设施和飞机零部件供应链管理部门,以保障航空公司服役飞机保持良好的状态。进入90年代后,航空公司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再也无法负担高昂的飞机维护费用,都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抖掉这个包袱。

在充分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后,罗尔斯罗伊斯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全新的服务支持体系,不断延展服务价值链,推出了全面维护服务(Totalcare)。

全面维护服务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整套的售后服务方案,不但包含传统的维修服务,还整合了新型的增值服务,形成一种模块化的服务包组合方案。这样,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世界顶尖的技术,使得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能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发动机产品,并且最大程度减少潜在故障带来的损失,帮助客户实现风险转移。

向专业化服务转型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创新,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以运营管理知识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在价值链上向客户提供不依托产品的专业化运营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打造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作为宗旨。

与传统的服务不同,这一阶段的服务不再依靠自身原本的产品,而是将制造企业领先的供应链、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的运营管理知识作为核心,输出给其他企业。该模式的收益来源不再是产品销售,而是专业化服务管理费用和人工费用。

比如基于研发设计的服务性制造企业ARM,基于供应链服务化的服务性制造企业Boliden,以及基于运营管理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爱立信。

案例4:ARM公司的研发设计服务模式

研发设计是传统制造业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的加深,研发设计逐渐分化独立形成新的业态——研发设计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处于制造业的产业链前端,又位居价值链的高端,改变着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带动了制造业的提升,优化了产业结构。

ARM公司作为微型处理器世界顶尖的研发设计公司,摒弃了传统微型处理器设计公司自己生产制造再进行出售的商业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ARM公司将自己的设计方案IP(指令集架构、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和使用许可提供给合作伙伴来获取盈利,合作伙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改并集成自己的技术,然后自行生产推出各式芯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的目标。 ARM公司主要做的是高效率、低功耗的芯片架构研究开发,通常2-3年的周期,这也是ARM成本产生阶段。选择ARM为合作伙伴的公司支付一笔入门的授权费获得设计方案,并基于ARM方案开发自己的产品,通常周期3-4年。当合作伙伴的芯片开始出货时,ARM能够从每一片基于其架构的芯片获得1%-2%的版税。而每一款ARM设计方案都适用于多种终端应用,每一种应用又能获得多年的版税现金流,规模效应显著。

相比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单独研发,ARM授权+版税的研发设计外包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比各个合作伙伴单独进行研发更有经济效率,摊薄了微型处理器的研发成本,降低了微型处理器的价格,可以加速技术的普及,以及推动技术进一步的提升。

案例5:基于供应链服务化的服务型制造——瑞典Boliden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转型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本依附于传统制造业中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逐步独立出来,相应的服务商机也不断涌现,形成一个行业,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兴的逆向物流服务、供应链采购服务、专业物流服务等。

随着电子废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国都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电子废品的处理进行规范。欧洲议会于2002年通过《电子废品处理法案》(WEEE法案)。《电子废品处理法案》所涉及的制造商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让瑞典Boliden矿业公司有机会与欧洲更为广泛的家电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Boliden通过建立电子废品回收处理渠道,为欧盟25个国家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们提供电子废品逆向物流回收服务。

Boliden公司以富有远见的眼光,看中了以回收的废料进行再制造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瑞典Boliden公司的Rnnskr冶炼厂就开始了回收废料进行再制造的业务。进入21世纪,Rnnskr冶炼厂每年可以回收再处理12万吨的电子废品,强大的电子废品回收再利用能力,使得Boliden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废品回收再利用企业之一,并且近年来电子废品市场的增长促使Boliden公司不断对现有冶炼厂产能进行扩容,进一步巩固了Boliden作为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市场的全球领先者地位。

Boliden的电子废品逆向物流服务方案扩大了商业领域,与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制造商建立了密切的商业关系,消除了制造商对于电子废品处理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同时,通过电子废品逆向物流不仅降低了公司对矿石的依赖性,还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进而提升了正向原材料供应链上的价格优势,增加了合作伙伴对Boliden的信任感和回头率,推动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

正向的原材料供货物流与电子废品的逆向物流服务完整地形成了Boliden闭环状的供应链体系,强化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案例6:基于运营管理的服务型制造——爱立信网络管理服务转型模式

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实现自身运营业务活动(设备运营管理、网络管理服务、IT外包服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等)的高效性和低成本性也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因此,为其他企业提供运营业务支持的管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以增值服务作为商业核心时代的到来,作为市场领先者的爱立信公司开始打造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加强企业的服务模式转型,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升级。

爱立信服务模式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以聚焦于产品的传统营销策略,转变为聚焦于产品并提供围绕产品延展性的服务的竞争策略,再转变为目前以爱立信百年运营管理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每次结构升级都与运营商需求、外部竞争环境以及企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完成了三个阶段升级的爱立信公司最终完成了业务结构的蜕变。

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促使电信运营商以及电视广播媒体运营商重新审视自身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将业务聚焦在业务和客户价值的实现上。对于运营商来说,建设和管理维护复杂的通信网络是一件具有挑战性,且十分耗费时间和资源的工作。相比之下,运营商更愿意将精力聚焦到提升市场份额,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等企业核心业务上。

爱立信基于运营商有将通信网络业务进行外包管理的需求,依托于自身多年来的运营管理领域积累的丰富知识,构建了一整套的端到端的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该体系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管理服务、IT管理服务、广电管理服务以及网络共享服务四大类。

自从爱立信基于自身的运营管理知识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开始,经过多年的探索,爱立信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业务结构升级,从聚焦产品的设备供应商发展为全面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服务思维,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为主,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转变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后记

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成本不断攀升,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产能严重过剩,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传统型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服务的经营观念已经不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企业家们不得不放慢脚步去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在哪里。这种思考对于陕汽控股董事长方红卫来说,从未停止过,2008年他就产生了陕汽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想法,2009年他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最终,经过近五年的累积和沉淀,在2015陕汽商务年会上,他对外高调发布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吹响了服务型制造商的冲锋号。无疑,方红卫带领陕汽向服务制造的转型走在了我国商用车行业的前列。纵观传统工业强国的制造业发展史,在服务业不断兴起的同时,他们的制造业也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业务沿着价值链在不断地向两端延伸,从生产制造环节扩展到相关服务领域。在产品销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被提供给客户,纯粹的产品制造环节创造出来的附加值在产品附加值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传统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向附加值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发展,开始着力寻找在传统产品基础上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方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摆脱单纯以纯粹产品价格作为竞争优势的模式,力求走出低利润的经营困境。

相关专家表示,欧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即纯粹的产品销售仍是企业的主话题,也是利润最大的来源,围绕产品的服务也仅仅限于产品售出后被动等待客户需要的服务,企业仅仅把服务带来的利润看作是产品销售带来的副产品; 二是中级阶段,制造企业沿着价值链向两端延展,主动探索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产品满意度,服务部分在产品价值构成比重逐步上升,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以及与客户形成紧密关系的桥梁; 三是高级阶段,制造企业以其成熟的企业运营管理经验为核心,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纯粹的服务商。如果以此为据,那么我国目前有不少制造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

记者在采访陕汽的研发、质量、销售等部门员工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可见服务型制造的理念已经植根于陕汽人的每一根神经里。而且各个部门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各扫门前雪”的工作思维,形成了“融合”的工作方式,每个部门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共同协作,共同为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落地工作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给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每个部门为了得到最直接最真实的市场信息,都由过去的“闷头造车”坐办公室式的工作风格,转变成直接走到客户身边,跑到市场的最前沿,感受最直接的客户需求的工作方式。他们纷纷表示,跑了市场之后,才发现,原来客户的需求和自己想象的还有这么大的差距,原来解决客户的困难之后,客户是如此的喜悦和感激,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有成就感,有价值感。原来转型的结果是这样令人惊喜。

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篇2:

探讨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技术

摘要: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加强对备品配件的管理,可以切实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保证生产质量,让企业的生产链得到正常进行。因此,以飞机制造行业为例,根据行业内的常用机电设备,从使用操作规程入手,明确具体的维护措施以及备品配件的准备,打造出完善的机电设备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飞机制造;机电设备;备品配件;使用管理

1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航空航天行业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飞机制造作为其中的关键分支,自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机电设备在飞机制造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证生产工作链条安全运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飞机制造中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技术分析,以此进一步提高飞机制造生产水平。机电设备直接决定了飞机制造的最终质量,机电设备故障可能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如果机电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必须要在飞机制造工作中得到落实,以此促进飞机制造企业得到安全生产和发展。机电设备是飞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通信导航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和管线路都是机电设备,包括飞机发电机、发动机供电等内容。

2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实际原则

飞机机电设备和其他行业的机电设备不同,涉及的内容较多、工种复杂,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飞机制造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可以切实提高整体发展效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守三大原则,分别为:整洁性、安全性和润滑性。第一,整洁性。在对飞机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保证设备的整洁性,定期进行杂物清扫、油污清除工作,可以让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机电设备的线路、管道乃至检修工具都要进行系统的规整,以此保证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第二,安全性。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机电设备产生影响,同时也要保证操作的规范化,保证自身安全,维修人员要在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集中注意力,落實安全措施。尤其是在机电设备维护过程中,保证设备备品部件数量充足,落实相应的维护安全措施,可以让机电设备得到高质量的维护,为后续的飞行奠定基础。第三,润滑性。在机电设备检修维护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机电设备运转部位的润滑,全面落实润滑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磨损问题。在润滑维护过程中,确保润滑工具的清洁性,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确定科学的换油加油量,是提高设备运行性能的关键。

3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飞机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流程规范性非常重要,不仅决定了飞机的飞行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推动飞机制造行业得到整体上的发展。具体的运行操作规范,要根据飞机的飞行情况展开详细对比的参照。飞机行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民航,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导致机电设备的作用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机电设备操作运行规程不够规范,很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机电设备投入后,无法真正发挥出自身能力,直接阻碍飞机生产和飞行。除此之外,部分机电设备老化问题严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在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引进、安装、调试、维护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管理秩序混乱。比如,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出现了维护不到位情况后,不仅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机电设备的自主运行质量也无法得到根本上的保障。

4 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具体落实措施

4.1 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

对于飞机机电设备而言,使用操作的规范性是管理技术中的重点内容,其直接决定了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各设备使用部门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落实生产作业活动,全面落实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养和专业考察,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和问责机制,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适度的惩罚,如果出现因为安全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故障,要立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此确保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能够在企业范围内得到真正的落实。正确的使用机电设备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切实延长使用寿命,也能够大幅度降低设备事故的发生概率。尤其是飞机机电设备,作为生产操作人员和使用单位都必须要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比如,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打造出动态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对飞机机电设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制造企业也建立形成了高质量的健康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设备管理方式,打造出高质量的管理架构,实现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在航空事业中的利用率,让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某飞机制造企业为例,将模拟操作系统、预警电路系统和验伤模型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体化的机电设备的使用操作管理系统,让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

4.2 落实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4.2.1 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维护方式

首先,确定维护周期和维护方式,机电设备作为飞机中的核心关键,要采取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方式进行,日常检查中可以采用日巡逻和特殊点检查的方式,定期检查则按照月检、季检、年检这三个时间节点展开检查保养维护。其次,确定维护内容和维护措施。机电设备检测工作主要围绕着功能性验证展开,通过触摸、观察、闻嗅、听音等方式,判断设备零部件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整,是否出现变色、松动、变形、断裂等情况。以听音为例,检查设备的音色、振动音律以及运行声音,必要时可以应用落实到对一些细节部位进行检测。而在维护保养工作中则包括润滑、清洗、电源维护、防蚀、防锈及调整工作等内容,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防腐和防锈,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处理,可能会对机电设备产生负面影响,可采用化学或者物理防锈方法,尽可能减少外界环境对机电设备的影响。此外,还要根据机电设备的损耗程度展开湿度的保养,如果磨损较大的飞机机电设备,可以添加相应的润滑油,并且缩短保养周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

4.2.2 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维修措施

机电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较多,因此维修措施也是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的管理技术之一,结合机电设备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维修方式,以此保证维修质量和效率。以某飞机制造企业为例,采用定期维修、视情维修、事后维修、改进设计这四种方式落实维修工作。以改进设计为例,在原有的机电设备设计工艺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技术和措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利用率。这一措施针对故障发生频率较高的机电设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证设备运行的关键,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注意的是,事后维修常用于对飞机飞行质量影响较小的机电设备,重要的机电设备如发动机、供电机等不能够应用这一方法。一些机电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对此类设备展开定期强制性维修,可以降低故障发生概率,起到预防故障的作用。比如,某飞机制造企业利用监测特征参数法,获取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预测故障类型,同时结合设备本身的特点,确定具体维修方式,有效避免了故障问题。

5 总结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技术落实,可以让机电设备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让生产工作得到稳定有效的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机电设备的维护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通力协作,认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尽可能降低零件磨损,延长设备寿命,消除生产故障隐患。

参考文献:

[1]韩勇莉,王宾.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备品配件的管理技术[J].环球市场,2018(020):388.

[2]李哲文.高速公路机电维护备品配件管理策略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434(20):21-22.

[3]赵林岗.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17

作者:韩国栋

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论文 篇3:

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江苏产业新高地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業集群。2018年6月25日,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成为江苏进行产业转型、集合产业资源、强化发展主体、整合产业空间的重要抓手。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部署要求,指出要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提升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强化产业链、以实功实效突破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经济效益。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紧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大任务,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这为江苏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江苏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指明了方向。

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十四五”时期,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将出现重大变化。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受到冲击,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三低两高”特征逐步显现。从内部看,江苏更早进入了解决深层次问题、结构性矛盾的深水区,将面临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等方面的多重挤压。尽管这两年我们受到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重要动向,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持续增加,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在我省加强产业配套,大批世界名校到我省设立技术开发和转移服务机构等,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加速汇聚。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8年底,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8085.6亿元,仅次于广东,高于山东。虽然主营业务收入低于广东,但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看,江苏2018年达到8491.9亿元,全国排名第一,高于广东。从产业集群来看,传统产业领域,江苏拥有6个超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机械、纺织行业总量居全国首位,电子、石化、冶金、医药行业居全国第二;新兴产业领域,物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节能环保、光伏、海工装备、智能电网装备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25%、50%、30%、40%。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壮大和全球价值链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增强江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提出,要在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打造4个世界一流集群,分别是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和高端纺织,要求到2025年,这4个集群具有全球创新引领能力,综合影响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江苏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总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特点

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企业竞争力强、空间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水平高,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江苏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关键举措之一。

从空间布局来看,江苏工业集群化发展特点显著,已经形成数百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集中区,涌现出苏州/无锡的电子信息、连云港/泰州的生物医药、沿海沿江地区的钢铁/石化等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以南京新型电力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核心区为例,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国网电科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130余家企业,形成了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与通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在继电保护、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等领域产品和技术国际领先。2018年,全区智能电网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从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来看,江苏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瞄准集群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建设新型企业创新载体。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协同产业链各环节资源,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公司+联盟”的新模式,凝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5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常州大学等知名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痛点”“堵点”和“卡脖子”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南京、苏州等城市出台了产业技术突破的行动计划或者指导方案。《南京市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工程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南京市要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收购兼并等路径,力争组织突破10个领域的优势产业和战略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多层次创新服务体系。江苏以集群创新需求为导向,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同时,支持集群在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科创中心,集聚利用异地创新要素,打造“科研飞地”。

在集群企业技术升级上,江苏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瞄准集群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制造智能化,重点集群智能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电熊猫的智能工厂是南京市首批建设的10家智能工厂之一,通过智能化改造,在节约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产业网络化,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正大力推动集群龙头企业与知名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若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绿色化,能耗指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江苏加快源头减量、减毒、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绿色智能装备的改造升级,更新淘汰一批低端落后装备和生产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排放。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规划建成15家绿色园区和50家绿色工厂,集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产业链各环节打造上,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促进集群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江苏大力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开放省内市场支持企业成长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企、名品、名牌。提升集群产业发展层次。在新型电力装备集群中,江苏中能硅业主导生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取得江苏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随后,中能硅业从硅业开发。到硅业延伸利用,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陆续组建了数家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江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强化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徐工集团推出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瞄准工业企业痛点难点问题,助力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管理、运营、决策更加智能。

培育新动能的创新发展路径

江苏要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从具体路径来看,要以动能转换为重点,培育壮大创新动能、市场动能和“智能+”动能,推动集群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高创新动能的引领作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可以表述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的集群治理并嵌入全球价值链。要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联合上下游,整合创新资源要素,组建“企业+联盟”协同创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積极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二是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攻关目标,完善装备体系,改革体制机制,采取事前支持、事后奖励补助等方式,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三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建设高水平新型创新载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改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方式,深入落实“科技改革30条”,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

夯实市场动能的基础作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实质上是区域性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价值获取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整体优化和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结果。市场竞争的压力、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等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外部动力。一是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完善生产、检测、认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围绕打造高端展会平台,继续办好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等一批展会平台。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利用外资质量。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加大高端外资研发机构引进力度,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提高对外贸易效率。三是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行动计划,引导集群建设省级境外园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设立研发中心。

加大“智能+”动能的变革作用。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内企业积极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引导集群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一是实施制造智能化改造。推动集群企业生产管控集成化,加速推进企业关键管控软件一体化规划设计及全覆盖应用。二是实施产业网络化改造。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若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设备管理等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和向云端迁移。三是实施绿色化改造。引导集群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组织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工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与信息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包咏菲

作者:李永明 张睿 许婧

上一篇:学校呼唤人文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风险投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