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

2022-04-30

摘要:随着产教融合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的热点。在分析产教融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普遍存在的学校缺乏有效抓手、企业投入不够积极、教师深度融入困难、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从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激发企业办学主体意识、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1:

基于合作博弈视角的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从经济学的合作博弈视角出发,剖析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树为分析工具,并探寻各主体的利益激励源泉和融合动力,能够为更好地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并构建良性有序的现代学徒制运行制度提供内在依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利益相关者 合作博弈

[作者简介]吴娉娉(1984- ),女,安徽阜阳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广东 广州 5100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高职教改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粤教高函〔2015〕96号)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要培育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此人才需求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从微观层面看,现代学徒制是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的融合。从宏观层面看,现代学徒制是教育与经济的融合。现代学徒制是从经济学视角开展的一场牵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跨系统合作。利益是影响人类行为动力的核心因素,充足的利益激励和和谐的利益关系是人类进行合作的关键。因此,从经济学的合作博弈视角出发,剖析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完全信息動态博弈树为分析工具,并探寻各主体的利益激励源泉和融合动力,能够为更好地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并构建良性有序的现代学徒制运行制度提供内在依据。

本文试图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现代学徒制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是什么?二是基于合作博弈的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收益、净利益所得分别是什么?三是在合作博弈的过程中,现代学徒制的各利益相关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并基于各自利益或整体利益进行博弈决策,且各方行动存在先后顺序,如何构建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四是基于合作博弈视角,对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一、现代学徒制下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各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在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制度约束下进行相互博弈。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有六方面:政府、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学徒、企业、企业师傅。具体利益相关者及诉求见6页表1。

二、现代学徒制下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分析

(一)政府与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

政府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与高职院校、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一方面,虽然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学校开展了学徒制试点改革,但这些学校大多是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切换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学校管理层和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成本”“试错成本”“菜单成本”等,而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所给予的奖励支持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②,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企业无法体会到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好处,缺乏足够的政策制度激励。

(二)行业协会和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

行业协会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代表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有关事宜的沟通协商,减少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因单个磋商而产生的谈判成本。同时,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当监督者和评估者的角色,监督企业学徒的培养质量。但是,在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建设中,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没有起到连接各方的中介作用。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大多是非盈利的民间组织,对内是自筹经费进行管理,对外则通过沟通对话向政府表达本行业的利益诉求,“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和经济地位,必须寻求在政府与成员企业的利益博弈中保持独立而中立的地位”③。有些行业协会的定位不清晰,不是追求行业内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而是利用职能之便强化自身的独立经济利益,对于现代学徒制中需要扮演的中介协调角色不认同、不作为。

(三)高职院校、企业、学徒和企业师傅的利益冲突

高职院校、企业、学徒和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的四个主要利益主体。“在当前条件下,学校的核心利益是通过试点现代学徒制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更优质的办学资源等”④;企业的核心利益是提升劳动力水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学徒的核心利益是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获得企业的培训和企业师傅的经验传授,提升工资水平,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企业师傅的核心利益是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自身技能经验的传承并获得较高的行业地位和良好的口碑。

但是,这些微观主体之间存在着如下利益冲突:第一,企业师傅与学徒之间。对企业师傅而言,他会考虑自身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待遇,考虑教会徒弟之后可能产生的竞争。在这种担忧下,企业师傅不太可能倾囊教授学徒全部的技术绝活,更谈不上与学徒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导致学徒学不到核心技能和本领。第二,企业与学徒之间。从企业角度出发,一是现代学徒制会短期增加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二是由于目前没有学徒与企业硬性捆绑的机制。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学徒学成之后有可能跳槽到其他企业,导致企业付出成本却为他人“做嫁衣”。三是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心理。参与现代学徒制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而去别的企业挖现成的人才则不必耗费太多成本,因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不高。从学生角度出发,参加现代学徒制意味着放弃其他的学习培训和择业机会,同时,有些企业和企业师傅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并未真正传授技能,导致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第三,高职院校与学徒之间。当前我国并未对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也未对其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现代学徒制本应是工学交替、岗位育人,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开展1~2年的普适性理论教育后就把学生送入企业当学徒。个别高职院校仅以完成现代学徒制的一些硬性考核指标和获得学徒制项目资金为目的,不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第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改变的,同时还追求利润最大化。高职院校要改革原有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岗位育人的要求,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无法短期内协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实现不同步的情况。

三、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

(一)合作博弈的内涵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几个参与个体或团体在某些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各参与人利用其他参与人的策略去实施相应策略的学科。在博弈过程中,每个参与主体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在主体行为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如果博弈各方存在约束条件的话(如签订权责清晰的合同、备忘录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这种约束力不存在的话就可以视为非合作博弈。鉴于目前现代学徒制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制度,高职院校、企业、学徒和企业师傅之间一般通过签订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加上现代学徒制各利益相关者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因此,本文将从合作博弈的视角出发,以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博弈模型的建立为分析工具。

(二)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

1.局中人(players):在博弈过程中,每个局中人都是一个理性的决策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参与博弈竞争。现代学徒制的局中人有六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学徒、企业师傅。

2.策略(strategies):在博弈过程中,各局中人会选择实际可行的行动策略。现代学徒制中局中人的策略有两种:参与学徒制、不参与学徒制。

3.支付(payoffs):即博弈竞争的结果。每一个局中人的得失,不仅取决于自身选择的策略,也受到其他局中人选择策略的影响,即是全部局中人选择策略组合产生的一个结果。支付是全体局中人确定的一组策略函数。现代学徒制的各局中人在选择参与或不参与这两种策略后,会获得一定的净利益结果,这个净利益结果即为支付,可通过博弈树来描述。

4.行动次序(orders):各局中人在进行决策时有先后之分,博弈次序不同,博弈结果也可能不同。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设计是一种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可以认为由政府首先制定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文件,即政府博弈行动在先;其次由行业协会根据其职能和利益诉求加入进来,以协调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再次由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签订协议;最后由学徒和企业师傅参与实施。

5.均衡:在均衡状态下,任何一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没有动力再改变。在合作博弈背景下,期望建立一种现代学徒制博弈模型,通过一种有约束力的协议,实现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均衡。

(三)构建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的几点基本假设

为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现代学徒制相关主体的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我们做出如下假设:第一,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是具有利益偏好的理性经济人;二是各利益相关者拥有一定的行动资源;三是各利益相关者有运用行动资源实现自己目的的能力;四是合作博弈下的各局中人通过谈判磋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当且仅当各主体参与现代学徒制所获得的净利益大于零时才有参与学徒制的动机,不参与就无利益(暂且不考虑现代学徒制产生的外部性);五是政府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始终会选择参与这一策略,即政府的博弈策略唯一不变。

(四)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完全信息动态扩展型博弈模型构建

当现代学徒制各利益相关者的净利益(收益减去成本的部分)大于零时,现代学徒制才有进行深度合作的可能。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和支付如下:

1.政府。由于政府追求的是整体利益,是公共品的提供者、現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者,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只能是参与。其策略为参与。成本为政策制定成本+资金支持成本+智力辅助成本。收益为全社会教育水平、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政府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2.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沟通谈判时,可以减少高职院校对企业的调研成本和双方的谈判成本,其策略为参与或不参与。如果不参与,则其成本收益均为零。参与时的成本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高职院校和企业沟通的成本。参与时的收益为适当提高现代学徒制参与企业的会费+开展专项培训所收取的培训费。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3.高职院校。其策略为参与或不参与。如果不参与,则其成本收益均为零。参与时,高职院校的成本为调研成本(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合作企业的背景、生产能力、社会责任等调研成本)+谈判成本(为顺利开展学徒制,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具体谈判磋商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等)+实施成本(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后,就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合同有效执行)+监督管理成本(学校要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人员交涉,保证学徒权益和人才培养符合目标)。参与高职院校的收益为提高学生就业水平+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获得政府学徒制专项资金。高职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4.企业。其策略为参与或不参与。如果不参与,则其成本收益均为零。参与时,企业的成本为谈判成本(为顺利开展学徒制,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具体谈判磋商的时间成本、交易成本等)+管理成本(企业提供相关技能性工作岗位给学徒,对新上岗学徒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管理安排和培训的成本等)+生产风险成本(学徒技术不熟练生产出残次品造成对原材料的浪费,对生产机器的损坏,质检成本增加等)+人力资源成本(对学徒支付工资,购买保险等)。企业的收益为降低招工成本 +提高企业研发水平+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参与现代学徒制所获得的政策红利(税费减免、补贴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5.学徒。其策略为参与或不参与。如果不参与,则其成本收益均为零。参与时,学徒的成本为机会成本(学徒参与到现代学徒制项目中,所放弃的在同一时间内,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所得到的最大报酬)。学徒的收益为有形收益(企业发放给学徒的工资报酬)+无形收益(学徒工作经验、技能的增长、社会人脉的积累、未来良好职业前景的预期等)。学徒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6.企业师傅。其策略为参与或不参与。如果不参与,则其成本收益均为零。参与时,企业师傅的成本为机会成本(企业师傅对学徒进行经验技能传授,就放弃了这一时间段其从事其他工作所获得的最大工作报酬)+竞争危机成本(学徒“出师”后会在同行业内和师傅形成职业竞争关系)。企业师傅的收益为企业为学徒制师傅额外支付的工资补贴+高职院校聘请企业师傅讲座报酬+企业师傅带徒弟所带来的自身地位和口碑的提升利益。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为其收益减去其成本。

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树图如下:

从行动次序来看,第一,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和最先行动者,会一直选择参与这一策略不变。第二,行业协会的参与或不参与并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合作关系,但行业协会的参与协调会降低谈判成本,增加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实施学徒制过程中的净利益。第三,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会有一些高职院校成为试点,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建设。第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谈判磋商,建立合作育人机制,实现各自利益。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实施者是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一旦高职院校不参与或企业不参与,则现代学徒制就无法实施,后续的学徒和企业师傅之间的技能传授也就不存在,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和企业均(参与,参与)这一策略集才有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左侧的支付函数为NP1,NP2,右侧的支付函数为NP1*,NP2*。NP1和NP2分别表示在行业协会不参与协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可以获得的净利益。这个净利益应当大于零,如果小于零,则表示高职院校或企业选择不参与现代学徒制。NP1*和NP2*分别表示在行业协会参与协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可以获得的净利益。行业协会居中协调会减少高职院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过程中的调研成本和双方的谈判成本,因此会增大双方的净利益,即NP1

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合作关系后,即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策略集为(参与,参与)的情况下,其一线实施者为学徒和企业师傅,两者的博弈支付矩阵表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完全信息动态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学徒和企业师傅的策略集只可能是(参与,参与)或者是(不参与,不参与),不存在一方参与而另一方不参与的策略。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成功必然要求学徒和企业师傅都选择参与这一策略,即(NP3,NP4)优于(0,0),其中NP3和NP4分别表示学徒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徒和企业师傅将始终选择参与学徒制这一占优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9页图和上表2可以看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需要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者逐渐推进并实现各方利益,并且使得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利益大于不参与时的净利益,即大于零。在这种支付条件下,各方会选择参与学徒制并不断进行各方利益捆绑,通过各自利益的实现进而推动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

四、基于合作博弈视角对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一)提高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介入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会加大各方的净利益所得,向上可以反馈市场和企业的一手信息给政府,向下可以连接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各方间居中协商减少沟通、信息成本。但是,目前行业协会的这些优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原因在于法律上并沒有明确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能,规范其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应明文确定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讲,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可认为是承担了政府的部分管理功能,有利于减少现代学徒制改革中的阻力、获得政府的支持,也有利于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

(二)增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激励保障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非常困难,原因在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净收益过低甚至短期为负。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收益大多为长期利益和无形利益,比如为降低招工成本(需要和高职学校长期合作,建立稳定学徒输送关系才能够体现),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无形收益,难以衡量),参与现代学徒制所获得的税费减免、补贴(现实中难以落实到位),上述收益都需要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后期才能兑现出来。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成本如谈判成本、管理成本、生产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却在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初期就产生了。因此,从企业角度来看,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短期利益回报并不明显甚至短期净利益为负。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奖励宣传、政府表彰等,使企业的部分利益前置化。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试点高职院校的支持和激励,为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物质保障。

(三)完善企业师傅制度和学徒利益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对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实施标准化规范管理的制度。高职院校对企业师傅的聘任存在随意性和形式主义,一旦企业师傅离职或变更工作岗位,那么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之间可能要重新商定企业师傅人选,这就造成学徒培养的中断和技能传递的不连贯。企业师傅从事学徒制的净利益受其带学徒的机会成本和竞争危机成本的影响,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激励和制度约束,会使得企业师傅缺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制度非常必要。在完善企业师傅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学徒利益保障机制。过去实施学徒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合作企业把学徒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在学徒的有形工资利益不高且无形的技能提升利益和社会经验积累利益无法实现时,学徒付出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非常大,因此学徒会觉得在合作企业没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难以维持参与热情。更为严重的是,学徒的负面反馈和评价会严重影响后续学徒制进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可通过适当的学徒、企业利益捆绑机制,提高学徒在岗工资、激发学徒工作效率。

(四)将利益诉求是否实现放入现代学徒制标准化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已经建立了一些标准化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大多是从课程模块建设体系、学徒制教学模式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徒就业去向体系、岗位设置体系等领域进行评价,尚无直接从经济学利益角度切入来评价各利益相关者实施学徒制之前和之后的利益变化和对比关系。因此,可以在未来的研究和设计中,尝试探讨并构建现代学徒制利益诉求和利益实现评估体系,尝试量化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变量和净利益变量等,并通过这些利益因素的调节,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注释]

①贾文胜,潘建峰,梁宁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48.

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③胡文鹏,鲁丽彬,刘静.利益的博弈与补偿: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动力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8.

④杨青.现代学徒制立法的三个基本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47.

[参考文献]

[1]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2).

[2]黄蘋,黄光芬.瑞士现代学徒制中“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及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

[3]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4]黄文伟,贺蓓蓓.现代学徒制典型性问题的分析与破解——基于广东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的实践视角[J].职教论坛,2017(4).

[5]吴学峰,徐国庆.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国内文献研究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6]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

作者:吴娉娉

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2:

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产教融合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的热点。在分析产教融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普遍存在的学校缺乏有效抓手、企业投入不够积极、教师深度融入困难、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现象,从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激发企业办学主体意识、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 产教融合 对策分析

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015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015—018年)》明确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同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包括高等工程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标志着产教融合从职教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019年1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一、产教融合对财经类专业的重要意义

“产和“教分别代表的是产业与教育,[1]产教融合就是指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的结构发展相适应,实现教育与产业的一体化。产教融合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既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

(一)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政策性非常强的财经类专业来说,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结合产业链的需要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向,紧扣行业企业发展前沿和最新需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进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是学校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升级和成果转化中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学校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和开发、学生实践指导等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择业机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实现学生的“课程所学和企业的“工作所需的无缝对接。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一)学校缺乏有效抓手

高职院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录取学生之前制订的,一旦制定后在整个培养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变动,但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演变越来越快,这就容易造成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财经类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未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操作过程不易监控,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开展讲座等往往仅能满足学生的实习等教学任务,未能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教学结果和操作结果难以直接衡量,双方并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使得校企双方的产教融合收益无法计算。纵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育人模式仅仅是一种单一嫁接的“校企合作,而非切入职业教育本质的产教融合。[]

(二)企业投入不够积极

众所周知,企业更关注利润的最大化,很多企业与学校合作是基于人才缺口,希望以更低的成本选拔人才,实现短期利益,而对于稳定的人才输入为企业持续发展助力则考虑较少。反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属于一项周期较长的工程,无法在短期内获取利益。长期的教育资源付出无法得到即时显性的实际利益和有效的补偿,正是人才选拔的短期需求与校方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对于财务类人才,本身在一家企业的数量都非常有限,对人才需求量就小,导致产教融合难度进一步增加。参与学校共同人才培养也不能享受减免教育费附加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投入积极性。从目前普遍存在的合作现状来看,如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顶岗位实习,一般也仅是帮助企业整理一些凭证和档案资料等,虽然一定意义上减轻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或规范了文档资料,但无法衡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企业还认为学生欠缺经验,整理的资料还需要另行整理或审核,增加工作流程。同样,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所能从事的也一般是协助金融单位员工整理资料、接待客户等浅层的工作,无法给金融单位带来直接客户资源或利益。

(三)教师深度融入困难

目前产教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建模式、产教融合项目牵引与培训模式、产教融合研发模式等几种。不管是哪种形式,都需要学校有能够胜任这些产教融合模式的师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偏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仍以高校毕业的硕士为主,所谓的“双师型也往往仅是考取了各种证书,普遍存在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实操能力有限、应用性研究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是部分年龄大的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对财经类专业新背景下的大数据、财務机器人、各种软件等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三是很多年轻教师由于实践经验的欠缺,难以在实训指导和岗位工作中相互贯通,使得参与产教融合的实力相对单薄。同时,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说,教师提供的科研成果一般属于知识型的,为企业提供的一般也都属于个别的浅层技术服务或培训,很难直接产生生产价值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企业主动提供项目让教师参与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教师的参与深度。

(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主要包括会计、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等,这些专业风险比较大,对保密要求特别高,学生往往只能接触一些最基础的业务,所以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以会计专业为例,该专业直接与企业资金流转及其管理活动相关,资金流转状况包含了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这些往往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学生普遍只能从事一些最基础业务的简单处理,如票据档案整理、收银、会计凭证整理等表层业务,无法接触核心業务,学生也仅仅把这些活动当成学习任务去完成,没有主动融入将来的职业规划,使得一些与企业真正用人制度有关的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等职业素养相关的教育性的融入明显不足,产教融合仅处于表层衔接,未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连贯和贯通。

三、深化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对策

(一)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

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度和深度的体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平台的出发点是通过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精神培养等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其根本利益是要有助于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和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及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合作双方“共赢。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说,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体或者共建产业学院甚至是共建产教园,具体根据学院特色的专业实力选择一种模式。比如一些综合类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规模不大、优势不够明显的,建议采用引入部分合作较好的企业打造产教融合综合体的形式,而对于一些财经类高职院校,本身财经类专业规模就很大、实力也很强,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学校可以将产教融合综合体或产业学院作为有效抓手,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

(二)激发企业办学主体意识

要想解决校企合作中长期存在的“学校热、企业冷问题,就必须解决好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首要动因除了经济利益诉求,还有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加快促进企业办学政策的落地实施,让企业真正享受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的专业背景和领域特长,为企业员工开展各类培训,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和投资过程中的难度,让企业从中获得利益,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在合作中更加主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达到教育与产业的互利共赢。

(三)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为教师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多种渠道,要实现产教融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参与产教融合能力。一是可以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专业教师树立产教融合理念,主动加强与地方产业和企业合作的理念;二是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和校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加教师与行业、企业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实践素养,积累工作案例,为课程开发的教材撰写进行知识、案例等各种储备;三是要积极引入具有高学历和企业工作背景人员,组织课程开发团体和教学团队,确保产教融合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如保证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等。

(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产教融合在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和社会的实际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通过产教融合综合体或产业学院,可以直接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近距离接触或直接参与企业真实业务,在企业职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与企业员工的合作过程中,可直接感受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财经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普遍还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上,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地实施和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的地位也愈加受到重视,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体或者共建产业学院将是推动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周凯,宋嘉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00(08).

[]李永荣,安小雷,张慧颖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职业技术,019(0).

[3]李玮玮,贺定修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19(30).

[4]吕耀平,戴庆敏,杨承清,徐传保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一融合两清单三提升[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18(06).

[5]朱征宇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019(06).

〔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为例(项目编号:WZYzd01838);浙江省教育厅“基于产教融合综合体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编号:jg0190730)阶段性成果〕

(王赛芝,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

作者:王赛芝

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

[摘要]企业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兼职教师往往不稳定和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引入了企业兼职教师认证的概念,通过引入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来实现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认证和管理,并构建了一个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文章阐述了该体系的原理、框架及应用流程,并就该体系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运作流程等作了详细的设计,还通过实际例子说明了其实现过程。

[关键词]企业兼职教师 认证体系 资源库 信息库

[作者简介]李淑芳(1977- ),女,江西南丰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个人理财。(浙江 杭州 310053)

企业兼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着促进校企沟通,协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校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承担部分学校课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任务,对于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企业兼职教师日益被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兼职教师的不稳定和质量不高。一方面,兼职教师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需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校企合作,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学校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既要业务精湛,更要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企业和学校之间信息的不通畅导致学校需要的合格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不足,学校专业的各自为政导致企业兼职教师管理不到位。

通过兼职教师认证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一方面,要建立兼职教师的认证体系,提升兼职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将企业兼职教师认证社会化,实现企业兼职教师资源的最优配置。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已经在探索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的评聘管理制度,但没有统一的认证体系,一方面,导致企业优质人才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对口企业兼职教师资源缺乏。建立统一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有助于破解企业兼职教师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兼职教师认证。本文尝试引入企业兼职教师认证概念,研究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设计,并就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运作流程等进行研究。

一、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原理和基本框架

(一)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基本思想

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学校和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企业兼职教师,并可以大幅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二是愿意从事教学的企业技术人才,可以通过申请和培训考核成为注册企业兼职教师,进入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从事企业兼职教学。

(二)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框架

基于上述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基本思想,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框架,如下图所示。该制度中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如下:

1.企业人士。企业人士是指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愿意从事兼职教学的技术人才。他(她)通过向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提出申请,成为注册企业兼职教师。当需求院校和专业认为该企业兼职教师与自身需求相匹配时,双方进行沟通,达成协议后企业人士成为该院校的企业兼职教师。

2.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是指专门从事企业兼职教师认证的机构,负责注册企业兼职教师的申请、培训、认证、推广和管理,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

3.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是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建立的,包含所有注册企业兼职教师信息的数据库,为各院校提供企业兼职教师服务。该信息库有偿提供,各使用院校付费使用。

4.需求院校和专业。需求院校和专业是指对企业兼职教师有需求的各类院校和专业,通过在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搜索,寻找与自身需求匹配的企业兼职教师,并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此处有图

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框架

三、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运作流程和实现过程

(一)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设计

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要能成功运行,需要有周密完整的设计。其中要点有四个:一是企业兼职教师信息库的建设,要有数量足够、有教学意愿和时间、实践经验丰富、具备教学能力的企业兼职教师可供各专业选择,学校才能获得符合教学需要的企业兼职教师;二是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要为企业兼职教师建立与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双重身份相匹配的考核,使之既能考核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业绩,又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三是企业兼职教师的认证体系建设。要开展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使企业兼职教师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四是企业兼职教师的晋升体系建设。要建立类似于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审体系,使长期从事企业兼职教师工作的企业人士能够有相应的职称,其教学工作得到学校的认可,有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人士从事兼职教师工作。

(二)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的运作流程

1.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发布企业兼职教师需求。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对各院校开展调查,了解其对企业兼职教师的需求种类和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列出企业兼职教师需求种类和数量,明确企业兼职教师申请标准,并向全社会发布。

2.企业兼职教师认证申请。企业人士如果愿意从事兼职教学,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向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申请认证。这些基本条件包括:第一,学历要求。企业人士一般需要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某些操作性专业可以适当降低)才能申请企业兼职教师资格。第二,工作经历。企业人士一般需要有5年以上本行业工作经历。第三,专业能力。企业人士要能证明自己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公司的推荐书,行业协会的推荐书或相关获奖证书等来证明。

3.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企业人士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基本条件审核后,需要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基本流程;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课件制作;教学相关文案写作;讲课训练。教学能力培训结束后,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要对培训人员进行教学能力考核。

4.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企业人士在通过教学能力培训考核后,可以向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申请认证成为注册企业兼职教师。

5.企业兼职教师推广。企业人士获得企业兼职教师证书后,将有资格从事院校兼职教学工作,其相关信息进入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供院校和专业筛选和使用。该资源库按照行业、工种、职称进行分类,每类工种按照需求量的一定倍数为上限。由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该资源库数量将非常庞大,足以应对各类专业的各种需求。该资源库向各院校开放,使用单位需要包年付费使用。

6.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1)企业兼职教师的薪酬管理。企业兼职教师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按照工作量从聘任院校获得课酬和相关福利。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稳定,鼓励企业兼职教师在同一院校连续兼职,企业兼职教师在一个院校服务越久,福利待遇将越高;二是每次年检到下一次年检之间,按照上一次年检评估的工作量和职称,可以得到相应级别的底薪。(2)企业兼职教师的激励机制。企业兼职教师对于企业人士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薪酬设计和社会认可。固定薪酬和福利培训强化了企业兼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更加主动投入教学工作。收入随时间和职称而递增,改变了过去企业兼职教师完全按照课时量计酬,且课酬由院校固定导致无法体现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面。由于只有专业技术过硬的企业人士才有资格成为企业兼职教师,因而随着在全社会的推广,企业兼职教师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良好的激励机制将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愿意长期从事企业兼职教师工作。(3)企业兼职教师的考核机制。聘任院校每两年对所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企业人士取得企业兼职教师资格后,每两年需要参加一次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每两年需要进行一次年检,只有在过去两年有一定的兼职教学工作量、工作考核合格、后续教育合格,且仍然在该行业从业的人员才能通过年检。工作量不够的企业兼职教师可以继续兼职,但没有底薪;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兼职教师将被取消企业兼职教师资格;后续教育不合格的企业兼职教师需要补考,在没有通过年检以前不能兼职;不再在原行业从业的,将被取消原有工种企业兼职教师资格。(4)企业兼职教师的职称晋升。科学的晋升体系有助于促进企业兼职教师的持续从业。与专任教师类似,企业兼职教师也要建立一套包含兼职助教、兼职讲师、兼职副教授、兼职教师在内的职称体系。企业兼职教师的职称晋升与专任教师有所不同,以5年该行业从业经历、5年的企业兼职教师经历、一定的企业兼职课时折算数为每一级别晋升的基本条件。

(三)企业兼职教师认证的实例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该流程如何实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认证和使用管理。

假设王先生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团队经理,本科学历,有7年的证券营销经验,有志于从事企业兼职教师工作。他请公司为他撰写了推荐书,向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提出申请。由于基本条件达标,王先生在教学能力培训后,成为注册企业兼职教师,职称是助教,他的相关信息进入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假设投资与理财专业需要一位证券营销方面的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在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搜索,认为王先生与专业的需求非常匹配,进而与王先生就课程内容与时间安排进行沟通,双方达成协议后王先生为该专业兼职授课。

假设王先生成为企业兼职教师后,连续为投资与理财专业授课五年,并且一直在证券行业从业,五年后,王先生晋升职称,成为企业兼职教师讲师。

四、总结

要将企业兼职教师和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将院校和专业的零散个体行为转化成行业认证。上述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体系一方面将社会上分散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发掘出来,使需求院校和专业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高质量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并能减少聘任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企业兼职教师认证和晋升,使社会上有技能的高级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兼职教师认证能够解决分散聘用和管理带来的弊端,因而在完成初期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后,这一体系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7(7).

[2]李成革,贾晓东,李欣.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6).

[3]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

[4]许辉,孙建军.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困境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2(7).

[5]陶济东.“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内涵新解[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作者:李淑芳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下一篇:房地产市场经济管理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