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兴起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下文描述了如何正确面对互联网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商业银行怎样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合理的整合和转型的策略研究。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越发成熟,而这也促进了传统行业衍生出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发展平台主要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抢占市场,并且成为了金融行业的强劲竞争者。一方面能够有助于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对金融行业造成的影响,银行转型工作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中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产业进行剖析,并结合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探索了以中国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改革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来说,为了促进我国市场营销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在营销策略的依据上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竞争策略;营销产品;商业银行;网络金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呈现爆炸增长的状况,互联网的发展凶猛以及潜移默化的对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也在不断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7.51亿,并且这个数据在近两年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已经覆盖了我国70%以上的人口,以互联网为根基的种子,在我国各个行业普遍开发。互联网虽然是一种媒介,但更是一种时代。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企业,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推出了移动通信平台——微信,并且也在不断推广与多个基金公司接入的理财产品财富通。并且互联网已经与我国的多个行业呈现密切的关联,正式融入了理财、支付和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概述,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与启发

(一)互联网金融理论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互联网指的并非是金融与网络的单纯结合,广义的说一切与互联网有关,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交易的行为,都被称为现代化的互联网金融,例如移动支付和移动数字存款等,这种行为是互联网开放、平等以及分享精髓与传统金融交易行为的有机结合。故而互联网金融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可行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与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冲击

1.普惠性

相较于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并且互联网在金融环境下的受众更加普遍。互联网金融在进入时的门槛较低,并且提供的服务并不会产生明显差别,以阿里公司旗下的余额宝为例。阿里公司旗下的余额宝凭借自身的低门槛优势,吸引了大片的小微型客户,尤其是个人客户,无论是10元还是100元都能够被纳入余额宝中进行金融投资,这就导致余额宝中的资金累积量越来越高,而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理财时一系列的理财产品,往往具有5万元的限额,这就导致资本在5万元以下的用户无法进行理财活动,将一部分具有潜在价值的用户拒之门外。与商业银行的庞大资金体系相比,小微型用户的资本量虽然较少,但通过积沙成塔的方式进行集资,能够有助于提高客户量,并且还能够获得更多有成长价值的客户。

2.成本低并且效率极高

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减少了人工操作,并且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来说,这一系列技术和系统的应用直接提高了服务效率,并且还能够有助于提高服务体验,例如所选择的微信支付,用户在进行支付时,仅需要凭借二维码扫描,即可完成收付款,省去了庞杂的操作系统,转账收款人维护或者现金交易的流程。又例如蚂蚁花呗贷款或者蚂蚁借呗这样的小额贷款行为,通过对用户的信誉情况进行分析,无需复杂的申请贷款程序,这就导致银行的金融贷款投放并不具备时间和程序优势。

二、基于新定位的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一)促销策略的优化分析

工作人员需要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聯网环境下,整合各种途径的渠道以及销售资源,对线下和线上进行有机的融合,使营销业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来说,营销活动是传统拓展业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方式,互联网支持下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线下诸多物理网点的渠道来实现营销人员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可以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针对性较强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助于促进现代销售业绩的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还可以建立移动网络线上的销售途径,通过对网络用户的金融投资习惯进行分析,了解网络用户对于资金的需求,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并且具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多样化消费的日渐结合,如果不能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和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就无法满足现代化转型创新营销手段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转型时,需要将以往的营销手段进行更新,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中,对用户的整体行为进行分析,并且不断借助数据分析模式,对网络金融交易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例如移动终端支付的数据产生能够对用户进行有效的再定义,而商业银行也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基础,对客户未来的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期,这样能够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营销相关产品的服务,也能够了解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客户的技术以及管理质量。

总结:

互联网在现代发展的背景下巧妙的将金融与网络融合,降低了一系列金融交易的成本,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便捷,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金融发展模式,而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处于落后状态,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这样的差距,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开展有效的现代化营销,这样才能够使互联网金融与我国的传统金融相结合,实现共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支撑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J].财会学习,2021,(07):169-170.

[2]徐晓晶.互联网金融形势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研究[J].财富时代,2021,(02):15-16.

[3]官印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策略[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187-189.

[4]吴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商银行智能网点建设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1,(02):208-209.

作者简介:

孙继峰(1973.06-),男,汉族,余姚,董事长,大学本科,中级经济师,奉化农商银行,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经营。

作者:孙继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 篇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兴起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下文描述了如何正确面对互联网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商业银行怎样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合理的整合和转型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引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场挑战,但也是一次机遇,在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下,商业银行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市场上不断创新发展,优化银行的服务,创新产业链和服务业态,从而促进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有学者定义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筹资、网上理财等。互联网金融逐步渗入到了银行传统业务的领域,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抢占了银行的支付结算市场,余额宝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开始搬家,触碰到了银行靠存贷利差产生利润收入的业务核心。互联网金融借助其支付快捷方便、共享开放度高、资源配置效率高等优势迅速扩张并开始动摇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

二、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在支付结算方面,新的支付形式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在各种购物、缴费场景中人们基本上都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相对传统的现金、刷卡等支付方式,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成为了当下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市场大幅缩水。在贷款业务方面,互聯网上各种贷款公司层出不穷,与银行传统贷款模式相比,互联网贷款门槛更低、手续更少、速度更快,不需要复杂的资料和流程,没有地域限制,这使得部分人更愿意使用互联网贷款产品,银行传统贷款业务也随之分流。在投资理财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带动了网络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比如支付宝里的余额宝,其投资收益情况比银行活期利息高出许多,加上其与支付结算功能的深度绑定,既提高了投资收益又保持了良好的便捷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互联网理财方式,银行的存款及投资理财业务也逐步被互联网金融蚕食。在服务感受方面,传统银行业务办理受到办理区域限制,加上业务办理时间太长,服务水平没有显著提升,服务内容无差异化等问题,导致人们对银行专一度和依赖度在逐步降低,人们更愿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足不出户解决问题,不再依赖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银行与客户接触的机会大幅减少,与客户的粘性逐步下降,随时都面临着大量客户转移或流失的局面。

三、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与商业银行竞争的差异化

(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金额的开放共享思维和用户思维,是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颠覆整个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来看,其将各种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一定程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更多的人获取到了更多的金融资讯和产品。此外,互联网金融延续了互联网很重视的用户体验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和流程,赢得了很好的用户体验反馈,以普适性、便捷性、高效性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二)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发展使其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在中国,银行是捍卫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不是单纯的几项银行业务那么简单。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银行在整个国家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和撼动的。银行涉及的业务领域广泛,多年的沉淀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在风险控制上更为严格,并受到国家监管,有与生俱来的信誉保障。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强强联合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顺应时代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将互联网与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结合发展。最高效的模式是联合互联网科技企业,寻求“共赢”点开展合作,快速利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和模式实现产业的升级,运用互联网渠道共享用户数据、拓展客户规模,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提升互联网模式的客户服务能力,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信息整合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强强联合建立更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二)重视用户体验以及信息的反馈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很多的互联网行业术语与概念也开始逐步普及,其中“用户体验”这一互联网产品关键词成为了各大企业所关注的要点。“用户体验”就是指用户对于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感觉,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要想保证用户的体验,就必须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时能够有根据性地进行设计,确保产品以及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对此,商业银行应当加强“用户体验”需求调查,加强“用户体验”反馈信息的收集,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和改进问题,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三)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单一专业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引进复合型人才这一问题。例如,引进的人才既要懂金融,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同时还要懂得营销上的一些手段,思想上要有一定前瞻性,与时代俱进。人才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倡导和引进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商业银行才会具有发展的动力,不仅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永葆活力,不断前进。

(四)转变思想,培养业态

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增强自身竞争优势,需要及时更新发展理念、改变发展模式,主动引入互联网思想和理念,并实现互联网思想与产品服务模式的有效衔接,并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积极拓展互联网业务,进而实现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扩宽业务办理渠道,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学会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优势培养生态系统、开拓新的业务销售渠道,培养新的产业链。

(1)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态特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开放的业务生态系统和平台,结合不同客户群体实际需求设计层次化的服务产品。

(2)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利用电子商务扩张业务领域,构建新的产业链条。比如网络融资、网络担保、网络信用评价等,为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当今互联网的运用及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如日中天,同时互联网公司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理念,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并送货上门,出门时新的支付方式取代了现金支付,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虚拟的支付方式给百姓生活提供便捷,同时得到了认可,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做出调整,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蒙贞科.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及其实施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58-59.

[2]林婷.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D].闽江学院,2018.

[3]张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5):78-79

[4]兰静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1):63-63.

作者:许红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思维的普及下,“互联网+”金融以迅猛的发展势头,短时间内产生大规模的效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也由此诞生。在该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方通过自身优势,切入商业银行忽视的领域,对其负债端、资产端和中间业务都发起冲击,使两者上升为直接竞争的关系。商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既没有发掘自身优势,也没有掌握应对的策略,完全受制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地位和公信力遭受到严重打击。为帮助商业银行对抗竞争反客为主,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论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结合商业银行竞争优势,提出对应竞争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业务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用户逐步流失转投互联网金融,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必须找准关键原因,抓住自身竞争优势,积极求变,并采用对应竞争策略与互联网金融进行竞争。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之根本,为避免被蚕食替代,让商业银行重回正规,对其相关研究有必要展开,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对于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影响

以往商业银行是凭借国家对其强监管背书、自身品牌的公信力、垄断式的服务走上行业主导地位,用户基于这三点选择合适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保管方,在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商业银行间竞争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而用户对此服务也逐步趋于平稳和无感。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其通过信息技术推出快捷高效的支付体验,通过第三方支付功能的裂变对用户进行批量渗透,扫二维码、刷脸等方式引导和激发用户对于便捷度的重视,而最小化甚至忽略了背后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保管方的职能,动摇了其地位,从而令部分的资金抽离银行并沉淀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分薄了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业务体量。

1.2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端的影响

传统信贷业务的主导者就是银行。商业银行的大额贷款业务多面对企业级用户,该业务领域中规避风险的方式,多是基于传统的抵押品加贷款率决定放贷额度,而对于个人用户的房贷、车贷、信用卡等,则是通过国家的征信体系进行评估审核。但随着消费占国家经济驱动的比例逐年上升,个人对于消费贷款需求也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这些被商业银行摒弃的“利润少事情多,只愿意提供被动服务”的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却成为互联网金融开花结果的营养液。互联网金融敏锐的察觉到满足这一细分人群和板块需求的服务缺失,决定绕过抵押品和征信,通过统计用户的消费、收支和借后还款等数据,用模型动态分析出每个用户的最大借贷额度,保证了极低的坏账率。并且因为其结合互联网,免除了大量文书流程,又可随时申请极速到账使用,一经推广就深受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的青睐,把这片被商业银行视为鸡肋的细分市场彻底占领。

1.3对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造成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销售渠道成本难题,商业银行除了自行销售相关金融产品外,还会寻求外部合作方拓展销售渠道,甚至合作方进行代理销售,因此成本会不可避免的增加,效益却无法同步。而互联网金融结合第三方支付普及后的高用户转化率,在大数据分析后通过零碎时间对用户进行差异化推送,对比商业银行每个环节逐一传导的推进方式优势明显。(2)销售产品同质化难题。商业银行在过往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时期属于强势地位,除去优先提供给高净值客户的低风险高收益产品,剩余的在银行这块金字招牌的加持下也完全不愁销售,绝对的卖方市场。但进入新时期,打破刚性兑付投资风险自担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与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就处在同一梯度甚至产品重叠,用户就可货比三家,买方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吸引和讨好用户这方面,互联网金融拥有绝对优势。(3)销售难度提高,即因为两者的理财产品有较高的重叠率,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营销方面就要进行竞争,商业银行营销网点的固定对比互联网金融的无远弗届,外加互联网金融的外延性对用户的粘合程度,商业银行可谓毫无胜算。

2.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2.1衔接线上下业务,投入基础设施服务建设

互联网金融能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后来居上,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建设的互联网环境,因此当商业银行也开展“上线”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就会被大幅抵消。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开发线上业务系统,推出各种APP、小程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但不可顾此失彼,毕竟企业和高净值资源是商业银行的固有优势,“上线”只是拓展和提高服务便捷程度的手段,切忌本末倒置。业务办理过程中合理区分普通环节与关键环节,尽可能简化普通环节并放置线上,关键环节集中线下。在营业网点设立智能服务设施,用户可以通过该设施办理相关业务,既精减商业银行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又提升了效率。为用户增加一些货币基金或超短期国债收益凭证、更便捷的转收账功能和一目了然的余额查询功能,参考互联网金融消费支付金额可以直接从理财产品账上直接扣减的模式,既满足用户日常使用效率和理财配置需求的同时也留住了存款基数。当用户发现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功能商业银行也能满足时,就可以使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单纯的成为银行服务接入端口。这些对策对于商业银行在线上线下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都是一个全新挑战,尤其是新开创的线上业务,商业银行一定要投入和加强力度做好線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结合线下业务才能够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优势,收复失地。

2.2防范和阻断不良信贷风险,补齐数据短板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消费贷款方面有数据的先发优势,但其分析出的贷款额度是通过用户收支模型推导,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过度诱导用户借贷消费,加大了信贷的风险,同时,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节省用户开发成本而选择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直接让资金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包装好的信贷金融产品,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直接传导到银行系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是利大于弊的,但互联网金融自诩“互联网企业钻金融行业的法律监管漏洞”却是不可取的,商业银行合作时还是要筑好自身的防火墙。建议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信誉去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传导进来的不良信贷业务要敬告用户保持警惕。互联网金融服务商通过第三方支付金额的多寡作为贷款额度的媒介,商业银行可以籍数字人民币打通这一环节,复制互联网金融建立自身的数字征信数据库。由于商业银行较互联网金融有着较完善、正规的借贷体系,两相结合既能发挥商业银行的公信力优势,又能减少互联网金融过度放贷的问题,更能覆盖上之前被忽视用户群体的借贷需求问题。两相结合,商业银行就可以把互联网金融开拓和培养好的细分市场重新占领。

2.3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外加风险管理服务

互联网金融虽然在中介业务有成本优势,但在商业银行也“上线”升级后差距就会缩减,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方式,通过用户熟悉的线上方式争取用户回流到商业银行。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在“模仿”,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真正强项是风险管理,面对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可以主动提出更符合用户风险等级的建议和意见,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就能发挥过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新旧大数据架设出新的分析系统,拓展风险管理的应用,帮助用户大浪淘沙找到更适合自身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风险管理这一点是互联网金融难以做到的,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是基于用户的消费和资金存量架设模型,并没有判断外部产品风险的能力,而非专业用户不太能够独立防控风险,其自身投资意愿所做出的抉择,往往容易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导致结果得不偿失。商业银行在提供大数据模型的风险管理服务后,必要时还能结合传统方式通过短信、电话和公众号进行个性化服务。

2.4加快推进支付结算技术创新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结算领域具有巨大优势,在用户粘性和便捷程度上商业银行难以撼动,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快自身支付结算技术的创新,但重新订立标准外加推广到应用普及确实非一日之功可成。针对这一点,本文提出一个思路:可以利用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参考互联网金融建立自身用户的数字人民币收支数据库,甚至争取央行共享其数字人民币的大数据,结合传统的征信功能,提升成为全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方。技术创新是补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短板的最后一块拼图,使其不再弱于互联网金融,在继续保持大额业务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就可重新加固。另外,出于互利共赢的考虑,还是建议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合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大框架内积极共建合作关系,让双方从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这也彰显商业银行在行业领域的地位。

3.结语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冲击,成为了商业银行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明确自身优势,采用对应策略去应对竞争。而本文就论述了商业银行优势,并提出了对应策略,策略的使用可以让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重回优势地位,并且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巧妙化解竞争。

参考文献:

[1]苏静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5(15):79.

[2]刘倩.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1:146.

[3]兰静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000(001):63.

[4]鄭丽君,王姣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806(Z1):59-60.

[5]李玉波,许少红,王宇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6):84-85.

[6]王旭东,郑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20(09):124-125.

[7]黄晶.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20(02):128-129.

作者:张琪

上一篇:国家经济证券市场监管毕业论文下一篇:基于校企合作的投资与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