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动力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2023-02-14

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研究对于提高和深入认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内生动力的研究, 能够明确各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分工和作用, 为相互间的协作、联动提供了方向和指导。积极、科学地发挥各个相关组织的自身优势, 进而更加高效的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在内生动力的研究过程中, 科学、充分地挖掘各方面的需求, 并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出对校企合作的要求, 进一步激发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只有积极的调动内部相关组织本身的动力, 通过发挥其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校企合作并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

一、内生动力概述

内生动力简而言之即指构成一个事物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组织内部自发动力, 是从组织内部对事物发展产生的推动力, 是事物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校企合作其组织包含了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等五个主要部分, 因此, 从内动力的理论上来讲, 校企合作育人的内生动力就是基于这五个主体部分形成, 政府的支持、校企的合作、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学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也是其内生动力的直接来源和落脚点。

二、校企合作各参与要素的内生动力探析

(一) 政府动力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支持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 政府对此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这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研究, 师资引进和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了保障, 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866亿元, 比上年增长7.57%, 其中, 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0110亿元, 比上年增长6.22%。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28亿元, 比上年增长5.91%。教育是国家建设之根本, 尤其是院校人才的培养, 政府不断出台新的引导政策, 加大资金支持, 这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之一。

(二) 企业动力

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 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经济主体参与者——企业的转型升级。我国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 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 人才是第一位的, 特别是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只有通过紧密的对接, 让学校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学校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人才生产力的转化效率,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寻求与学校的合作:一方面提出企业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企业实习基地, 为企业发展点对点的人才培养, 这也是企业参与并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原动力。

(三) 学校动力

应用型、实践性是普通院校转型发展的大方向之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直接建立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一是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素材和思路;二是能够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基础和最终保障, 进而提升学校的就业竞争力;三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发展, 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校的研究能力, 对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 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也能够为学校研究获得资源, 实现学校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就业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进而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为学校的进一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而这些恰恰就是学校积极推动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

(四) 教师动力

与高等院校改革同步进行的是教师队伍能力的建设。从现代人才发展的角度而言, 教师的能力、素质也逐步被纳入学校教学考核之中。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发展, 不仅能够扩宽自身的视野, 也能够为自身研究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一方面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入、紧密的交流, 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迫切的需求, 从理论研究角度协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 使得自身的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 在不断的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 也为教师自身通过考核、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也是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

(五) 学生动力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 为学生能力培养找到了有效路径。学校学习的最终方向是步入社会, 融入企业发展, 因此, 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锻炼、就业岗位的提前适应, 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实践平台, 这使得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和融入角色, 进入所学专业领域, 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实践中进行总结, 获得经验。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平台上更好的学习和总结市场所需, 为学生在后续工作和职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产教融合模式较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切实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这也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力。

三、基于内生动力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讨

(一) 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

校企合作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院校发展指导意见, 而是一个长期性的政策指引。就地方性院校发展而言, 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参与学校转型发展的研究讨论, 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提出指导性建议和要求, 为学校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路径, 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应用型教育发展所需要配备的硬件设施、师资引进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当然, 在必要的情况下, 政府也要主动为学校与企业牵线搭桥, 解决学校与企业合作中的问题, 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 高校发展定位是核心

高校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力量, 其发展定位也决定着与企业校企合作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方向, 杜绝形式主义, 真正做到“高水平、特色鲜明、应用型”, 坚持学生为本, 不断提升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联系, 从浅层次的合作联系向深入融合转变, 对于一些实践设计课程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加大核实和监管。另外, 院校还要对校企合作发展的路径及时总结, 并不拘于目前的路径发展模式, 探索和创造更多适合校企合作的方式,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协调各方因素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三) 拓宽合作模式是重点

目前, 我国应用型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方案讨论研究会、院校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等途径和方式, 不断探究转型升级道路, 拓宽校企合作实现路径的多样化, 这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得到了院校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这体现了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必要性、迫切性。在各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中, 形成了产教学研、订单培养、岗前实习、共建实训基地等重要方式, 避免了校企合作的单一性, 更好地适应了校企合作的需求, 真正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作用。但目前的合作模式还有待优化, 实际推进中还有空间和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 可以形成更为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而对于新合作模式的发展, 院校应该做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加强对合作企业准入机制的监管, 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 对行业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汇总研究, 实现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满足学生全面性、专业性的发展诉求。

(四) 丰富师资力量是根本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这是因为,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实践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改革的贯彻、教学质量的保证最后也都依靠教师的具体执行来实现的。从目前我国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 院校教师队伍大部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录用方式, 教师本身的专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方面, 要更加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有意识的增加实践内容和机会;聘用、引进校外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资源, 通过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领域知识开展教学内容, 使得学生提前适应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和方向;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学校, 以讲座和实践课堂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积极吸引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作为教学实习的师资力量。通过双方合作设立实习点或者校外实习输送合作, 将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纳入校企合作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来, 让实习指导老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实习安排,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让学生逐步适应从学校到工作实习岗位的角色转变, 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四、结语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我国应用型院校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消除产、教隔阂, 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和要求, 更好的缓解我国社会生产中的人才不匹配矛盾, 真正的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 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 不仅能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综合办学能力和竞争力, 还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意识到, 当前我国在校企合作的发展方面,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的思考研究。我们要立足实际情况, 从根本上掌握校企合作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及在我国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寻找突破口, 积极调动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更新发展观念, 才能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育人不断走向成熟。

摘要:推动校企合作发展是目前高等院校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其内生动力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从影响校企合作发展内动力因素:企业、院校、教师、学生等角度出发, 结合当前校企合作发展的瓶颈, 提出推动校企合作发展育人的措施和建议, 以期能够为我国校企合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内生动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 2014 (11) :8-10.

[2] 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10) :18-37.

[3] 陈星, 张学敏.依附中超越: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1) :46-56.

上一篇:《南方农业》征稿函下一篇: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及其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