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综合化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1

【摘要】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做到:第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理念;第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方式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第三,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手段丰富,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第四,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实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科综合化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科综合化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素养

将学科素养培养合理融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而且也将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文化内容渗透进初中生的生活中,以此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意义。因此,笔者在本文立足于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素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完善的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

1.扩充初中历史学科知识。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对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掌握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换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历史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查询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对课本内容進行补充或者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种将历史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建立健全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学科思维模式。

初中生的学科思维模式涵盖历史课本内容的方方面面,主要是学科学习理念、答题模式思维、辨析思维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学科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将这种理念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将这种学科思维运用在实践中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理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历史学科后续的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素养的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

教师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主导者与执行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质量和对历史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作为教学的主要推动者,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建立健全自己的综合素养。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出一批责任心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学生做好表率。并且,还应该鼓励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良品质,言传身教。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接受长时间的熏陶,就会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是初中历史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教学顺利推动的关键。并且,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刻钻研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教师只有对教材重点与难点进行准确把握、深入剖析,才能为教学提供关键的教学依据。历史教师应及时了解历史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以及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学科素养合理地渗透到历史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够逐渐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课堂45分钟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开展情景化教学、互动式学习、合作式交流等。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科素养的基础,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历史学科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与学科素养,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综上所述,帮助初中生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感受到学科素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作者:许佩琳

学科综合化初中历史论文 篇2:

联系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初中历史创新教学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做到:第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理念;第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课堂方式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第三,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手段丰富,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第四,以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的转变,创新历史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教学

在立德树人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创新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师站在新时代视角下不得不为之的任务与使命。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来看,强化学生素养培养与知识积累是初中历史并重的教学目标。而要强化学生素养,就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创新历史教学,才能既增强历史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素养。笔者认为,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四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能满足学生历史学习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给初中历史带来最大的冲击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其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更是将学生从单一型的能力与素养向综合型的素养转变。如历史知识识记,在核心素养下既要让学生记得住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判断知识或结论的正确性与否,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只有放到历史核心素养下,转变原有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建立起素养课堂或素养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制高点,通过唯物史观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以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分析、识记,进而推动其从三个维度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换言之,创新教学要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传授向服务过渡,最终形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向探究所以然转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探究,有效促进了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融合。

由此可见,初中历史课内课外课堂的融合,使历史教学摆脱了功利化考试的学习需求,教学观念上也从三个维度目标向更丰富的五大核心素养培养更新,并以此为切入口,创新初中历史教学转为探究型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元、综合的历史素养。

二、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方式的转变上,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必须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丰富。在新的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更明确得以树立,而且创新教学几乎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历史教师提供了三方面的创新思考: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新。创新教学情境,要从构建、理解与实效等出发,通过对学情的考察,以学生兴趣为情境基础加以创新。如对于当前的中學生而言,动漫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那么在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动漫的形式进行构建,从而达到创新历史教学的目标。而在创设情境中,要立足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加强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探究。其次是合作教学的创新。要维护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处理好师生教学中的关系,创新历史合作教学。笔者在合作教学中,秉承学生为上的原则,以学生学习需求与历史探究为导向,对教材、教学内容与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引导、合作、探究式的历史教学新方式。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必须融入其中,形成导、学、究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才能保障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有机联系。最后是拓展教学的创新。合作教学的创新使得学生逐步走向探究式学习,那就必须带来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历史教师要通过拓展教学的创新,解决深度与广度的问题。如有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客观促进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美、英、法、德、日等国家为此提供了公费留学的指标。那么历史教师就要从侵略的本质对这种客观促进作用加以拓展,引导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本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入,给历史教学插上探究的翅膀,让学生们自由的翱翔与探究,促进了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手段的转变上,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如上所述,动漫等元素加入到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渗透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实质上就是教学手段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只有将信息技术更充分、更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时代与学生学习要求的发展。创新教学手段,既要把多媒体、新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起来,又要使之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联系,才能达到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师可以集中若干种信息手段,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内在的教学逻辑。如可以将微课、PPT、视音频等都制作成一个缺少教师的慕课形式,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准备定位,把教学内容、问题设置、教学互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全部融入到其中,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自然衔接,渗透其中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就如春风化雨浸入学生的心田。

以“五四运动”为例,笔者在本课教学中,不仅制作了精美的PPT,而且还把电影《我的1919》中最精彩的部分——顾维钧演讲的片段创新性插穿到教学过程中,并提出探究的问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什么没有得到,反而还要被列强瓜分呢?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后,学生们就能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并结合“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探究出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学生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其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手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重要的帮助。

四、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实践的转变上,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学以致用、反馈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创新历史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核心素养融为一体,使历史学习在学生成人成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要把人文学科的交叉实践与研学旅行等形式结合起来,通过人文学科交叉实践,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学习,才能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其价值。

创新教学实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以某一主题开展的相应活动。如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年,创新其教学实践不仅可以组织五四征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常规性的活动,检测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五四史实探究实践来还原五四运动及其意义。如通过网络远程查看北京、上海等地博物馆的五四运动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形成拓展学习的资料,这一过程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有效。第二是通过VR技术及软件应用,开展实时探究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R设备与相应软件,在课余时间对学习的史实进行实地考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学实践发挥学习成果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组织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反馈学习成果。

总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要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才能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构建高效、多元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佳俊.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39-40

[2]王铁成.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创新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28-29

[3]王晓东.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56

作者:何仁超

学科综合化初中历史论文 篇3:

文史交融 激活历史课堂

摘  要:随着人类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大,学科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学历史教学也呈现出一种综合化的趋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探索出一条既保留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又适应新课改要求,并受到学生喜爱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将语文知识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实现新课改下课程综合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文史结合法”的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等问题的阐述,结合对作者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和归纳,试图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提出一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文史结合法;中学历史教学;激活历史课堂

正文

随着人类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大,学科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学历史教学也呈现出一种综合化的趋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如何探索出一条既保留历史学科自身特点,又适应新课改要求,并受到学生喜爱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将语文知识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实现新课改下课程综合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那么,什么是“文史结合法”?在当今历史教学中为什么要使用“文史结合法”?在应用中又会起到什么效果呢?

一、文史结合法概述

“文史结合法”是一种现代教学理论思想,是在已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运用文学教学与史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汉字、成语、诗歌、散文、小说、影视作品等文史材料中,撷取精华,应用于历史课堂,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引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可以使历史跨越时空,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历史史实更加印象深刻,进而使历史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实现。

二、历史教学中应用文史结合法的重要性

1.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

众所周知,虽然新课标在许多方面要求加强语文和历史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人文素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基本上没有往来,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出现“你教你的语文、我教我的历史”“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另外,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语言缺乏生动形象性,叙述历史过于客观严肃而流于枯燥,使得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濃;历史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一,没有让历史知识活化,缺乏历史影视资料的支撑和再现;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2.文史结合法教学的优势

文史结合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不足和问题,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历史的高度兴趣,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有助于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三、文史结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以文字导入,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例如,我在讲解《原始农耕生活》时,指出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就是我国原始居民早期的“家”,并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家”字,分析说:这个“家”字,实际上就是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豕”指的就是猪。然后说明干栏式房屋结构的确是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学生把“家”这个字和历史史实联系在一起,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2.将成语故事引入历史课,激活课堂。春秋战国时代和秦朝末年英雄辈出、烽烟迭起,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学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并选取1-2个成语故事写出对自己的启示。如:成语“一鸣惊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四面楚歌”、“约法三章 ”、“破釜沉舟”、“无颜见江东父老”等。这样,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就是丰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当学生们对一个个历史场景、一个个鲜活人物或敬仰或惋惜或痛恨或沉思的时候,学习兴趣、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

3.引诗文入史,积累文史素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概念的讲解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对于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都不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讲,理解历史概念很有难度,因此,具体化通俗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利用现有的语文知识,能使学生对历史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我就着重分析了李白的《古风》组诗中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借诗歌极力颂扬秦王嬴政之雄才大略和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武雄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六合”,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而秦王拔剑一挥“浮云”顿消,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臣服于秦了。通过理解这首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秦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对秦始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文学与史学有机结合的典范,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广泛引用,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以及对历史事件独到深刻的分析,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很有帮助。

4.运用影视作品活化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形象。例如,近现代历史教学中,《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雍正王朝》、《三国演义》 以及美国的《偷袭珍珠港》 等历史影视作品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情感和对祖国历史的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镜,以古鉴今,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史结合法是一种以文活史、以史实文的综合教学方法,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跃,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去探索、去求知、去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激活历史课堂的目的。同时,由于文史结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也会使更多的学科结合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如“政史结合法”、“地史结合法”等,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科价值,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时汉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2]  高正松 《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3]  郭建勋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作者:贾平利

上一篇:小课题研究初中地理论文下一篇:高中应用题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