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

2022-04-27

苏教版教材与统编版教材均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其内容设置及编排方式等有同有异。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全面了解两套教材这一板块的异同,实现两套教材之间的平稳过渡,本文对这一板块进行了比对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一、两套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比对分析1.相同之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 篇1:

语文世界的一座绚丽花园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语文世界中又一座绚丽的花园。我们要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认识特点 利用资源 组织活动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丰富。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情况并不少见。学习资源枯燥乏味,学习方式单一,是当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时代,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它把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毫无疑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它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而且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一、综合性学习课程:别有一般风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当清楚地认识它的特点。

1.学习目标的多向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进行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学习方式的活动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

5.学习效果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6.学习主体的自主性。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证。学习内容的选取,学习形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交流方式,都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学习主体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从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为学生开辟又一座绚丽的花园,让学生欣赏到更丰富也更精彩的语文世界。

二、综合性学习资源:从教材走向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拓宽了语文课程的视野,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这是符合“大语文”的教育理论,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教材里的一些“综合性学习”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只能敷衍了事或干脆放弃。实际上,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一个供教师参照的方案,在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一个话题,给予教师与学生很大的空间。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和当地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内容和范围。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提供的范围非常宽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广泛搜集民俗民风,可以是传统节日文化、可以是婚丧嫁娶风俗,也可以是饮食举止习惯等。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一项,甚至只了解当地的一个民俗节日、一首民歌民谣、一种饮食习惯也可以。教师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应把握住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学习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身边的生活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教师应自觉、努力地去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转变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教师要具有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启发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

1.挖掘自然资源。

高山流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美妙的天籁,无穷的奥秘……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无穷无尽的资源。我们要积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在大自然中,学生学着观察,试着感悟,发现着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的美妙,会想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尝试着说,尝试着写。在接触自然中他们甚至还会产生许多疑惑,好奇心驱动他们去询问师长,去查找资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如在进行“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脚踏一方土”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可因势利导,带学生到田园或山野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微微的和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活动中,尽情地寻觅春天的踪迹,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妙。走进自然,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关注自然,体悟自然,在观察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2.挖掘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摄取语文素养。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人群集中的社区或村组去,走上街道、市场采访市民,或深入农家、田间访问老农。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家乡变化中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生活观念的变化,然后对家乡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活观念,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3.挖掘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布告栏、各种广告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人文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化世界,在人文资源中摄取语文素养。如在开展“漫游语文世界”、“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人文资源,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具有特色的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往往会获得意外的成功。

校园文化也是重要的人文资源,要利用一切资源和契机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方阵地,可建议学校创立“校刊”和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辟“校园新闻”、“校园论坛”、“下水作文”、“名作赏析”、“优秀作文”等栏目,师生竞相发表作品,共享收获的喜悦。可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课外书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结合学校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比赛,结合文艺会演进行课本剧表演、朗诵竞赛,结合校本课程进行爱学校、爱家乡的征文比赛,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我为学校添光彩”的演讲比赛等。要让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每一寸天地,让生活的空间充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气息;让学生抓住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瞬间,尽情释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与活力。

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十分丰富,关键在于我们要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创造性地设计出富有特色而且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教师:综合性学习的主导者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虽然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但教师仍然应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好这样一些工作:

1.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在每个教学大纲单元的后面,其话题主要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设计,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小结、延伸和综合运用,针对性和综合性强。因此,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课不可有轻视之心,也不可随意、盲目地应付,更不可省略不上。否则,要落实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2.要做好活动的准备。

活动准备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采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教师自己也应多搜集资料,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3.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不大了解,因而缺乏兴趣,这必然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特别是在升学应试的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往往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4.要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

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应该有具体的目的和任务。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整个活动的具体要求,应该怎样活动,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有些活动的内容学生可能并不是很清楚,教师还要具体说明,如“到民间采风去”活动,学生可能就不清楚哪些内容属于“民风民俗”。

5.要指导活动的方法。

综合性学习,都是自主性活动,大多数学生都缺少这样的经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予以具体的指导,必要时还应该示范。就如“怎样搜集资料”活动,根据不同的要求应该怎样搜集,根据同样的要求又有几种不同的搜集方法,搜集到的资料应该怎样摘记整理等,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6.要跟踪活动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活动,并不是教师提出了要求,指导了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活动,还必须跟踪活动的全过程。比如开展“感受自然”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尽可能和一些学生在一起,以便随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7.要检查、评价和交流活动的成果。

综合性学习也是教学活动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要善于组织学生用适当的方式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成功和收获的乐趣。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可以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胆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要及时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很明确:一是在积累资料、获取成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使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为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残缺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语文世界中又一座绚丽的花园。我们要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峡,康健,丛立新,高洪源.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夏红梅

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 篇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对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教材与统编版教材均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其内容设置及编排方式等有同有异。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全面了解两套教材这一板块的异同,实现两套教材之间的平稳过渡,本文对这一板块进行了比对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两套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比对分析

1. 相同之处。比对两套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都采用了“主题引领”的编排方式,都有相对独立的编排体例。

(1) 把握了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学科性是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性,两套教材这一板块的主题选择均体现了这一点。例如,两套教材都编排了关于“汉字”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第二个特性,包括学习内容的综合和学习形式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首先体现于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恐龙世界》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学习内容的综合还体现于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成长册》和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都关注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学习形式的综合体现于两套教材均关注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关注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个体探究与群体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关注了研究场域的校内、校外联动。

实践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第三个特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要围绕学习主题经历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两套教材的每一个综合性学习都是由若干学习活动组成的,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强调了学生的实践。例如,苏教版教材中有在班级举行“恐龙研究发布会”、有关姓名的知识竞答、制作剪报本等活动设计;统编版教材中有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撰写有关汉字的研究性报告、制作成长纪念册等活动设计。

(2) 落实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并明确了“综合性学习”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两套教材都关注并很好地落实了综合性学习的学段目标。

第二学段的教材落实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学会合作”等目标要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恐龙世界》中“恐龙‘身份证’”“恐龙‘未解之谜’”两个栏目,分别强调了“和同学合作”、产生问题“接着探究”。而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在学习过程中都提出了搜集资料的要求,在成果展示阶段都提出了与同学合作的要求。

第三学段的教材落实了“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等目标要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要求学生调查并绘制研究报告,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成长册》要求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长册”。而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要求学生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学写校园活动策划书。

2. 不同之处。比对两套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同中存异,各有特色。

(1) 主题选择略有不同。两套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的主题选择都体现了学科指向和生活指向,但从主题选择和教材其他内容的关联性来看,还是略有不同的。

苏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与习惯、课文等内容存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恐龙世界》的主题选择关联了本册精读课文《恐龙》,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的主题选择关联了本册精读课文《水》,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读报和剪报》的主题选择关联了本册习惯《勤于搜集资料》。

统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则相对独立,与普通单元、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没有明显的关联性。

(2) 编排频次有所不同。苏教版新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编排,其频次是每册一次。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从五年级开始编排,其频次仍然是每册一次。

统编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编排,其频次为每学年一次,均安排在下册,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 呈现形式大不相同。苏教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均编排于该册教材的最后,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存在。每一个综合性学习均设计了活动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活动内容及要求采用分项罗列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有些活动项目还配有相应的练习,为活动组织与开展提供了支架。例如,三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在“我来认一认”的活动中配有“连一连”的小练习。

统编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均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称“综合性学习单元”,是统编版特殊单元的一种。每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均设有单元页,提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了体现年段特征,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采用了不同的编排体例。三、四年级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学习相融合,将综合性学习的若干活动分解到不同课文的学习中,用“活动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活动的内容及具体要求,四篇课文后的“综合性学习”,提示了本次綜合性学习的成果呈现方式。五、六年级综合性学习单元没有安排课文学习,完全以活动形式呈现,开篇借导语明确主题、激发兴趣,然后用板块形式呈现两个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个活动中包含“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内容,前者明确了活动的内容及具体要求,后者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材料支持,确保综合性学习的有序开展与落实。
二、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学建议

1. 基于学情,适当补学。综合性学习的补学建议分为“学习内容的补学”和“学习方式的补学”两个方面,这两方面不同年级应各有侧重。

三升四补学建议:因为学生已完成了两个综合性学习,知道了相应的学习方式,所以应侧重于学习内容的补学。可以在上半学期安排学生朗读统编版一至三年级教材中的童诗及现代诗,在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之前,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丰富相关积累。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利用早读等时间,组织学生朗读课本外的优秀现代诗歌作品。

四升五补学建议:因为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汉字知识,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性学习,所以应侧重于学习方式的补学。进入五年级后,可以结合平时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建立学习小组的多种方式及分工合作的基本要求,了解搜集资料的多种途径及资料呈现的多种形式。可以结合班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举办班级活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五升六补学建议:既要有学习内容的补学,又要有学习方式的补学。学习内容方面,可以补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为完成“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这一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学习方式方面,可以结合班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举办较为复杂的班级活动的基本流程及要求,结合平时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资料呈现的多种形式及整理资料的一般性要求,为完成“制作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等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2. 整体设计,注重过程。统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均以单元形式呈现,为了确保活动的过程性和充分性,教学时可以采用整体设计的思路,对各项活动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以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为例,该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其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其二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为了落实这两个语文要素,围绕综合性学习主题,该单元编排了《短诗三首》 《绿》 《白桦》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在《短诗三首》和《白桦》两课后面分别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一”和“活动提示二”,四篇课文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为了确保在课文学习的同时,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采用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如表1)。

如此整體设计,将围绕主题的若干活动分解于单元学习的各时段,分步推进,从而确保了活动的过程性和充分性。

3. 分段落实,提升能力。统编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资料搜集和合作交流能力为例,虽然三到六年级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反复出现,但具体培养目标是渐进发展的。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培养目标也逐渐提升。教学时,教师应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把握具体年级能力要求的度,观照能力目标的前后延续,分阶段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作者:倪鸣

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 篇3: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亮点,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概念。自2002年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经历了陌生、迷茫到了解,进而反思三个阶段,距离成熟的认识和把握仍有较长的距离。笔者认为唯有深刻地反思,才能将我们的实践引入正确的轨道。本文试着先对综合性学习作言简意赅的描述,而对其反思将作深入地分析。希望反思能给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以有益的启发。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若追溯综合性学习的源头,笔者认为有两个方向: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思想;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

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就包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他带领学生游学,席地而坐进行讨论,谈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求知态度、治国策略。仔细地阅读《论语》不难发现他的许多主张早已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主张。与其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个新生事物,倒不如说是对优秀传统语文学习理念的回归。

综合性学习,国外课程里早已有之。加拿大称之为“综合学科群”,日本称之为“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称之为“综合活动”,我国香港称之为“专题学习”。这些综合性学习均强调适应时代、学科整合、合作探究和全面发展。

我国课改所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国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借鉴,并结合自身语文课程实践经验,进而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习。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界定为: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和的语文教育体系,采取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反思

1.综合性学习有非语文化倾向

综合性本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它指的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新课标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面加以界定的,说明综合性学习以语文为主,同时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事实上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实践常常曲解这一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中有一研讨题:“为什么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说出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编者固然有为了使学生明白“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之目的,但乍看之下,这分明是地理课的内容嘛!语文课承载的内容是否太多了?例如,《探索月球奥秘》却在讨论天文台的建筑特点等,事实上这些并非绝不能谈,但如果舍本逐末,把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则不应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而它的跨学科特性,归根结底应服务于语文,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做贡献,而目前这种“非语文化”的倾向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除了与语文教师自身的引导有误有关外,也和教材本身的设置有关。

因而,我们一方面要引导教师了解综合性学习怎么上;另一方面在教材编订的过程中,也要力避“非语文”内容,切实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

2.综合性学习有实施欠缺倾向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0期刊载的张青民、包海霞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中写道:“一学期内,除了课内的综合性学习外,你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办刊、演出、调查访问等)情况怎样。”

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经常开展;33.7%的同学表示有几次;56.8%的同学表示很少开展。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也表示他们很少开展这些活动。

若将课内的综合性学习都能够实施,笔者认为该语文老师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可现实中,有的农村中学连教材内的综合性学习都没有上全,更不必说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新资源。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作文课和阅读课是不能承载如此之重的。

3.综合性学习有实施单调倾向

由于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概念。许多老师对之认识不够,加上缺乏成熟经验供借鉴,综合性学习课变成了盲人摸象。有条件的学校还能贯彻课标精神。没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学就完全单调地讲讲教材涉及到的内容,然后布置些作文。当然不排除干脆不上的现象。

本段主要讨论实施单调现象。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特征在于其活动性。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是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注意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

综合性学习若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活动不能回避。我们老师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做法:内容有广告词、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土人情、校园民谣、歇后语、设计语文对联、格言集锦、赛诗会;形式有讨论与辩论、协作与演讲、欣赏与品味、仿写与想象、编写广告词与课本剧。

上述情况可能课内综合性学习教材不能全部涉及,这里可能牵涉到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问题,这在下面环节予以讨论。

4.综合性学习有资源匮乏倾向

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性学习密切相关。阅读课虽是平时主要课型,但它对上述能力的作用远没有综合性学习的大。另外,我们不难发现,现有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学生实际、与地方资源联系不紧。脱离学生生活、枯燥无味、大而无当、内容设计狭窄等问题比比皆是,如同鸡肋。好在新课标又给出了实施建议,各地学校、老师可以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开发综合性学习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本问题的方法。

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服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就是开发校园周边的乡土资源用于学生综合性学习实施。从过程来看,学生对这些材料都熟悉,上课时感兴趣,主动参与,场面紧张而热烈;从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不乏佳作。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考试的压力下,有几个学校能主动地开发校本教材呢?编写教材的专家无论如何努力,怎么能编出各地都较好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材呢?这个矛盾解决确需时日。

5.综合性学习有缺乏有效性倾向

这里的有效性包括过程有效性和结果有效性。

先谈过程有效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参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必须的手段。但在实践中,课堂上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异常冷清,学生看着你,等你给出材料和结论,被动参与;异常热闹,讨论争论,说笑交流,不亦乐乎。前一种的有效性不言而喻;后一种乍看很有效,其实也堪忧。首先,场面太热闹,老师主导调控必然弱化,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自由发挥,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如何体现呢?最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比较难达成的,没有冷静地学和思的过程是很难达成目标的。

再来谈结果的有效性。综合性学习的终结点一般是写一篇与主题有关的作文。本来作文就令学生头疼,质量不高。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缺乏有效性,学生没有从中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后面的作文质量可能比平时更糟。若单上作文课,老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这些环节在综合性学习里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这同时也是综合性学习被语文老师所诟病之处。

6.综合性学习有被考试遗弃的倾向

综合性学习在教材里占有一定的地位,新课标里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可是到了中考,就没有应有的地位。虽然全国不少地区的中考试题都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环节,但都是挂着综合性学习的头衔,考的是拼音汉字、修改病句、填改标点,也有一些口语交际题。大多与课内的综合性学习毫不相关。试想一下,老师和学生还会重视综合性学习吗?

三、对综合性学习出路的思考

1.考试必须充分考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因素,特别是课内的。毋庸置疑,考试这个指挥棒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矫枉必须过正,中考卷里有意设置一些课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确能给综合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积极开发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综合性学习永葆魅力的关键所在。前文已举了本校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例子,优点很明显,这里就不赘述了。

3.综合性学习教材也要重新编定。目前综合性学习的窘境,与教材不无关系。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要贴近学生实际;内容要丰富,要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把手”;形式要新颖多样,让学生感兴趣;作文要求要明确,现有教材这一点做的明显不够,最好有一些作文方法的介绍。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同仁关注和努力。愿本文与广大同仁共享,别让综合性学习这片园地荒废了。

(王芝玉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初级中学210008)

作者:王芝玉

上一篇:小组合作教学下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