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历史学科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国家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学质量开始加大重视,核心素养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初中历史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作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第一篇: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当中,是历史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能够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并客观评价历史。历史学科素养水平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逐步养成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品质,体现出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认知以及情感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进行阐述,并对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希望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4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整体教学模式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教材大纲时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在课堂上不断去渗透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学科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

历史理解能力指的就是学生能够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事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掌握历史解释的能力是理解历史内容的关键。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历史情怀和情感体验,通过史料信息,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学好该门学科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和时空相关的概念和大事年表等内容来阐述具体历史事件,并依据历史纪年和史实中的人物与历史现象建立关联性,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历史情节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中进行分析考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初中历史课程主要由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两部分构成,其课程内容包含了政治、思想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致使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背诵,甚至难以产生基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师首要面对的难题。以往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较为直白单一,无法体现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这就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有鉴于此,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最终通过情景式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责任感,从中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出示三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找寻答案。问题为: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通过大家的思考回答之后,教师播放鸦片战争相关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将这些片段按照顺序排列,以此来巩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唯物史观,强化历史核心素养。

2.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受限于历史课程教材的篇幅,大多数教材知识内容都是以概括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就从側面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无法全面认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着独具价值的历史文明。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结合历史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断融入与之相关联的历史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各种素材资料应用于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以《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在学习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生平事迹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坚持真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因此在讲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史实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欧洲文艺复兴史》史料当中的片段,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思考: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何种背景形势之下产生的?通过对相应材料进行阅读,得出具体的答案,随后教师再进一步明确:在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部分工商业城市开始萌生资本主义,这也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丰富讲解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

3.引用历史事件进行引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有兴趣,因为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点。而历史内容就是由各个故事情节所组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中故事情节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历史情怀进行感悟,进而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巧妙运用历史事件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大家的听课注意力,使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引入的故事内容必须要和教材大纲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作用。

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从而激发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热爱和平和正视历史的思想价值观念。在艰苦的抗战过程中,有很多英勇事迹和催人泪下的爱国故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多去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文学资料来设计课件,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一些影视片段和史实素材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拓展这些事件情节,加深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

4.加强情感体验教学

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负责的教学任务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内容上,同样也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体验感,这是引导学生建立基本历史素养的前提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观,切实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完成课本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有效拓宽知识体系,通过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历程。同时,历史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情感的渗透,避免出现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为例,可以展示香港和澳门被侵占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简单说明两地被侵占的具体过程。在大家分享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知识串联成线索,形成鲜明的框架体系。让学生感受这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怀抱的不易。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道理。随后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带领学生一起跟唱,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感受到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进而激发出大家的爱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进行正确地解读分析,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历史情感和学习体验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岩《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新课程》2020年第52期。

[2] 潘映东《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探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4期。

[3] 林铃容《浅谈如何建构深度教学的历史课堂》,《考试周刊》2020年第A3期。

[4] 王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探析》,《智力》2020年第36期。

[5] 鲁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初中生世界》2020年第48期。

[6] 张梦琪《核心素养下历史细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A0期。

作者:臧传刚

第二篇: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化,国家对各个学龄阶段的教学质量开始加大重视,核心素养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初中历史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作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为了优化初中历史作业的模式,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文章作者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作业进行设计与探究,希望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作业设计

一、 引言

作业布置对课堂教学的巩固来讲非常有作用,教师在布置历史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需要提升的知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的发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保证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历史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历史素养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初中历史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得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布置歌曲作业,诗歌朗诵作业等。用歌曲重温历史事件,用诗歌表达历史情怀。初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期,一般都喜欢歌曲和诗歌,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这样的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想做好一首歌曲或者诗歌,就必然要查取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辩证能力等都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近代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春天的故事来设计一首自己的歌曲,这样,通过引入艺术作品,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因人而异的历史作业

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正视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性格、成长环境等的影响,在学习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作业设置得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拔高的作业,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巩固类的作业。这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量化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学生在不同的作业中都能得到学习成就感,这样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会取得更加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选取适合自己的作业,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合作类的历史作业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在布置历史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由小组之间共同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让学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可以指定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結组。课后,学生选择合适的对象,然后根据教师的作业,共同完成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作业等的过程。如果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之间要互相探讨或者请求教师的帮助,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还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学会了欣赏他人,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小组之间为了让小组成绩达到最好,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由此可见,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荣辱感也会增强。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参考历史文献阅读,设计论文式作业

学习历史过程中,历史文献是史料的主要类别。它包括很多种类,有文字或口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深入了解历史。而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教学课时有限,仅靠课堂的时间教师无法对学生详细讲述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文献,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过论文式的作业,学生可以感受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并且拓宽历史文化视野,还能掌握大量的历史史料,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内容时,教材中提及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缓和,而在讲述这一事件的背景时,教师必然会涉及冷战的影响,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内容,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历史背景,教师在讲解起来就会显得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作业中让学生阅读《杜鲁门传》一书,并写出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此书之后了解了什么是冷战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另外,教师要注意设计的历史作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情况。在本课中,中苏关系不是教学重点,不用让学生大量了解,而中美关系则是重点,应当让学生详细阅读关于中美关系缓和的内容,并且可以写一篇关于中美关系如何缓和的小论文。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丰富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文学作品,设计调查式作业

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性、文学性、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教师才能从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与历史相关的灵感。每个学生都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见解,了解文学作品中涉及的家族背景或者社会生产现象等,这对学生解决历史问题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将文学作品与历史作业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文学作品是社会某一时代的产物,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学生要考虑文学作品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将调查式作业最大价值地利用起来。

比如,在初中历史中学习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认真阅读《平凡的世界》,以其中一个人物为典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位与之有相似经历的人,并且以调查访问的形式做成访问报告。《平凡的世界》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作品,学生周边有很多这样的人物,比如爷爷奶奶、街坊邻居等。学生可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对照书中内容做一份调查报告。比如书中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予以抵制,而具有改革实践精神的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并全村推广。又如,在1982年秋,孙少安的砖窑有了较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但是技术师不懂技术,使得砖窑蒙受巨大损失。其中,贷款、办砖厂等都具有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的烙印,学生可以以此为背景完成调查,亲身接触周围的人,了解其故事,这样为理解时代进程的艰难做铺垫。

(三)利用主题式阅读,设计辩论式作业

初中历史会涉及很多唯物辩证法,而学习唯物辩证法布置辩论式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辩论式作业,用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给出辩题和与辩题相关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并且从正方和反方辩论该题目,要求学生应当做到理论充分、层次清晰、表达准确,学生在辩论式作业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更能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辩论式的历史作业:有的人认为,民国的生活也很不错,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不会为买房而烦恼,另外还有着一群才华横溢的学术大师。也有的人认为,民国的生活非常黑暗,因为战火纷飞,军阀割据,你支持哪一方观点并说明理由。针对这一辩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参考书单,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通过查询了解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学生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选一些跟自己观点相同的资料加以收集,在课上正式辩论时,学生就可以从学校、社会、娱乐等方面进行辩证。有的学生可能以鲁迅民国时期的工资、买房等资料为证,赞成民国生活很丰富。但有的学生也可能从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层面分析,民国生活很黑暗。不管支持哪一方面,教师都应当正向评价及引导,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四)将历史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学生虽然在智力上已经和成人相等,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并不全面。因此历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为基础,将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历史问题,并且感悟生活中的历史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学习,比如家庭的历史、城市的历史、环境的历史等,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历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七年级历史第二课学习关于家族体系的调查时,教师可以布置情境体验式的作业,让学生作为一个“小小司马迁”,了解自己家庭的发展史。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为了方便学生写作,可以将家庭发展史的参照图表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以调查的方式完成图表,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详细了解自己家庭的奋斗过程。在展示自己家庭的小视频或者图片时,能夠引发学生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也能激发学生历史的共鸣。有的学生可能上交了电子作品,这样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习的有效结合,更能促进学生的历史情怀,在长辈的奋斗史、家族的兴衰史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家族发展的精神食粮,也能感受到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庭的责任。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应当遵循时代发展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学生基本学情,创新作业形式,利用多元评价,在传统的历史作业中改革,通过作业提升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正向的历史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前峰.快乐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作业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3(32):167.

[2]符兴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作业质量[J].读与写,2017,14(31):202.

[3]翟艳群.初中历史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5):153.

作者简介:

沈佳贝,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作者:沈佳贝

第三篇: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历史学习的水平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加强。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历史课堂进行优化与改善,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激发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方法措施

历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然而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被动等现象,这些都为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历史学科所受到的关注与重视也越来越多,教育者更应该及时对历史课堂做出优化,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历史素养分析

历史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通过课堂历史学习、自主学习历史相关知识后获得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能力以及历史知识。换句话说,要了解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历史素养,就要看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指导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法以及自身独立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判断和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历史问题,并能够得出对应的结论或启示。《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与研究历史事物发展的进程,并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理性且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纳入课程目标之中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合理的规划才能慢慢养成,因此,教师可以将其纳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将其视作历史教育升华改革的步骤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看作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基础知识、能力思维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关键的能力与思维品质,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特征,而这又包括了学生个人的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的解释、时空观念等内容。如果教师将其纳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就能够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直接渗透进日常教学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二)改进与优化历史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层出不穷,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经过了不断的论证与淘汰,其中,构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等教育理论得到了长期并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历史教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综合分析历史教学的方式与理念。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更为广泛,涉及到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因此,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专业基本的历史素养与一定的教学水平,还要了解很多跨学科的知识。教师在分析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与基本脉络时,不一定要选择某一固定的、单调的方式进行分析梳理,而是可以从不同的标准、依据来进行分析与梳理。例如,历史问题性质影响、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人类文明进步更迭、历史进程发展特征、历史事件发展地点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来加深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论证、细致的思考、深入的理解来体会到历史学习独有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技术成果,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现代文学、美术、电影中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让学生对其的认识更为立体。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相关资料,不仅视野得到了拓宽,还可以直观了解到当时科技发展的程度是怎样的,同时,也能从直观的影视、图片资料中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与背景,这些都使得历史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且轻松地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构建出立体的历史知识框架,并在不断探究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见解与观点,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检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目光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灌输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开始重视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并能够将其熟练运用。而这也就使得教师不仅要高质量地为学生传播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这样能有效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水平,使教育改革能够进一步落实与发展。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步骤,对学生学习质量检测的方式少,频率低。因此,教师要提高对这一步骤的重视,并将学生评价作为检测学生学习质量中的关键环节,在评价、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更加深入的纸笔测试题、课后作业等多元化的对学生评价的指标,做到全面、有效、客观地检测到学生真实的历史学习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灵活改进优化历史教学方式与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这一课主要讲解了英国在17世纪确立政治制度的由来,对当时的文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虽然通过书本知识与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但并不代表学生掌握得足够熟练与深刻。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的的历史教学活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如知识问答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原本单一的检测手段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习体验得到了丰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常态,因此,学生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感极低。而也正因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形成对等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构建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以鼓励的语言、宽容的提醒、关怀的目光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想说、会说,而不是只做教师的收音机。除此之外,教師还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客观现象,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或分层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历史课堂进行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是教育改革要求的必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明显突破。作为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14).

[2]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3]闫生厚,张烈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8).

责任编辑 温铁雄

作者:贺扬东

上一篇:国际投资风险论文下一篇:现场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