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2022-04-23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社会的思考,是对理想、对自由、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是对真理、对人类、对生命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们对一切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的追求。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指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而进行的文化教育与思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1:

浅析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终极关怀”,即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的是追求人格的完善。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和发现的同时,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实现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同样是很重要的。作为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化了的主体精神品格,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让每个人的道德与才能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人文精神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或专业的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和平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美术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求学中,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可以形象地表述为,自然科学是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是关心人。具体而言,人文涉及到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其内涵包括了知、情、意、人格等。因此,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最能体现人文性。这其中,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毫无疑问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智慧等人文特征。美术教育,同样也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和鲜明的人文精神。首先,美術教育本身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落脚点,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美术教育体现其特有的魅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彩,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认知特征都得以大幅提升。再次,美术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树立起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让学子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获得知识。最后,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使得学生们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要点

首先,需要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次,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热爱生活。第三,通过营造宽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四、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美术教育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习美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培养其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所以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术与自己的情感生活连接。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提升其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教育要注重整合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才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才会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对美术教学而言,就要通过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

因此,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带给美术教学的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作者:刘世书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2: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社会的思考,是对理想、对自由、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是对真理、对人类、对生命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们对一切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的追求。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指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而进行的文化教育与思考。将人文精神渗透至高中美术教育,能够增进学生对艺术的思考、对美术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审美情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与时代对于现代美术人才的要求。

一、当下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上缺乏人文文化

当下很多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便是掌握美术的技巧与技术,从而能够通过艺考。为了达到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学生往往便是参加各种美术速成班,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教育之中,学生根本就不会静静地理解美术,理解那些好的美术作品。教师的教学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技术技巧训练,而不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把更为重要的文化内涵丢弃了。

2.教学观念上缺乏人文思想

由于高中美术教学通常只是技术技巧的训练,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好的分数,渐渐地便对技术技巧产生了依赖。而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完美”地通过艺考,更多的也只是进行技术技巧的训练。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思想观念都在技巧之上,人文精神变得可有可无。

3.教学关注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

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之中,教学双方都觉得人文教育可有可无。自然而然的,教师与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不设置人文课程,全部的注意力都只是放在了所谓的专业课上。

4.教学情感体验上割裂了人文精神

艺术作品,不仅是优美的线条与完美的色调,更重要的是表达情感。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传递出创作者当时的心情与思考,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当下的教学,由于过于市场化与功利化,教学上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的情感。对于一幅作品,教师往往教授的是如何画,而没有注意让学生对这幅画进行思考,进行情感上的体验。学生没有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所以所画出的作品便也只是对原作的模仿而已,仅仅是形似,缺了神韵。

二、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1.对于教师

(1)增强人文意识。

作为高中美术老师,如果自己没有很好的人文意识,又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首先便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与素养,以更好地对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2)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都在改变,而许多教师却仍旧守着以前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活力。教师教学生的更多是对作品的模仿,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也是把精力放在了模仿上。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学生所创造的作品也就缺乏活力与人文内涵。

(3)改变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是做一个辅助学生学习的“配角”,而不是“主角”。教师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课堂回归学生。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之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不仅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可以大大地减小。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多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传达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增进学生的美术素养。

2.对于学生

(1)摒弃人文知识无用论

在美术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注重技术技巧,对于人文知识则兴趣不高,甚至认为人文知识没用。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艺术的学习,学生经过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所学到的仅仅是美术的皮毛,而没有掌握美术的实质。因此,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艺术生来说,应该本着既然学习了,就应该学好的想法,摒弃人文知识无用论,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注意联系其他学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独立地学习,缺乏融会贯通。学生要想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便应该学会发散自己的思維,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将各科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在对其他知识点的整合归纳中增进自身的人文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美学素养。

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出能画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会画的学生。学生不仅要画得形似,更要画得形神兼备。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作者:丁美霞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3:

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温饱问题”,人们渐渐地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但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美术已经趋向于专业化,反而忽视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对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进行了相关介绍,继而指出了高中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育;精神风貌;人文精神;人文意识

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备受人们关注。但就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美术教育似乎变得更加“功利化”了。美术的课堂不再是对艺术的体验,反而成了专业培训的时间,同时美术教学所占用的课时越来越少,甚至教师都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专业培训效果。笔者就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高中美術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相关介绍

1.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美术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还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有好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很有美感地进行色彩搭配,并将绘画作为表达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成为留住少年时代记忆的另一种方式。

2.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二、高中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纵观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与美术教学方式的传统和美术课堂的枯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枯燥无味的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迅速培养手段为主要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变得功利性,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乐趣。

2.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略艺术真正的美感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过分向学生灌输美术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并尽量压缩学生感悟美术的时间,将大段的时间都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做十分不利于学生美术方面的发展。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忽略了艺术真正的美感,并过于执着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使美术教学从艺术感悟向“功利性”发展。

三、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探究

1.适当拓展美术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适当拓展美术文化教育,将教学重心从专业技术的培养转变到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美术文化的灵魂,而不是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引路人。

2.建立多元化的表达与评价,使学生树立人文意识

美术知识的学习是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表达与评价是美术教学中的又一个关键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表达与评价,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了解,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人文教学的乐趣。

总之,笔者首先对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进行了相关介绍,继而指出了高中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忽略了艺术真正的美感。并就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关建议:适当拓展美术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建立多元化的表达与评价,使学生树立人文意识。从宏观角度来看,美术教学不应该是“功利性”的,笔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薛雅云.利用艺术资源,培养人文精神:试论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53.

[2]曾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2):89-93.

[3]徐夏林.试论民间美术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61-263.

[4]陈跃琴.剪纸课教学对提升高中生“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雷宇.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欣赏课对美术专业课促进作用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6]陈彬.以情言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感言[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6).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张恒

上一篇:孔子思想的研究生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