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2022-04-25

人文体育观是人们在对体育的认识过程中倾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重视体育的人文价值,通过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做到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它的核心在于强调体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它注重人在体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具体体现为对全面现代化人的追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1: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

【摘 要】体育能促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发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断地完善与提高生活水平,也越来越注重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人们体育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科学,注重以人为本。基于此,本文对人文精神进行了相关解析,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人文精神

1.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越来越注重健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现代的体育活动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体育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切关怀的具体体现,回归以人为本是体育的重要目标。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体育人文精神又具有怎样的内涵,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的解析。

人文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体现就是体育人文精神。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又有所不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更加注重同学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质量,注重培养公平、公正、团结的团队意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涵义:首先,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培养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性,关爱同学们的生活和健康,让同学们个性发展。其次,最终目的是健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高校就是培养祖国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的摇篮,而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能量时又离不开健健康康的身体,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同学们身心健康。这也是高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要求。

2.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是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与技术的传授,却往往忽略了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许多同学在大学期间上体育课时,往往不想主动参加,以各种不是理由的理由逃课,即便上了体育课,学习的态度也不认真,表面上掌握了老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与技术,却没有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导致重视了技能、忽视了精神这一现象的出现,同学们也是重视成绩、忽视了人格的塑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实现同学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体育人文精神是当前体育教学的迫切需求。

2.2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是促进同学健康发展的需要

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体育课堂的中心,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多为老师对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略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技能的聊聊无几。另外,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公主或者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受尽家人宠爱,很多同学的独立意识淡薄,自主能力欠缺,心理素质偏差。很多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或者不能独立地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自暴自弃,更严重的甚至选择轻生等等。而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健康,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是促进同学健康发展的需要。

2.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社會化的需要

体育社会化思想的核心是终身体育。二十一世界的大学生要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这样身体的健康才能得到长久有效的保障,社会发展的人才动力才能源源不断。而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是以人为本,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是体育社会化的需要。

3.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的具体措施

3.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具有自由性和层次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具有自由性和层次性。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学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素质等情况,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具体来说,首先,在人文体育精神的引导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具有自由性和包容性,学校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依据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个性化设置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相对自由的选择体育课程来学习,这样会使得学校和学生之间在供需上更加和谐,学生在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后,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更加积极。其次,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还要具有足够的层次性,学校按照不同兴趣爱好设置好体育课程后,还有依据学生的自身素质,灵活的将课程设置地具有足够层次性,比如设置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这样更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也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更加体现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3.2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体育人文环境

所谓的体育人文环境就是指围绕体育所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氛围,它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人生态度等。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高校校园内部展开,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人文环境不仅会使得师生之间的校园生活更加和谐,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各种办法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注意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创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

3.3培养体育人文精神还需要教师素质的充分提高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导体,对培养人文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体育教师要具有足够正确的自身定位,充分了解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学习、进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满足体育教学以及人文精神方面的要求。其次,体育教师在掌握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研究更加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和积极性。再次,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足够的培训和再学习,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师资培训机会,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教师业绩考核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健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是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促进同学健康发展的需求和体育社会化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具有自由性和层次性的体育课程,营造和谐的体育人文环境,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同学们体育技能和技术的同时,帮助塑造良好的人格、提高积极主动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康,促进同学们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健康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刘堡荣,李新秀.关于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欧阳柳青.论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现代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周伟,周静.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祝凤月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2:

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构

人文体育观是人们在对体育的认识过程中倾注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重视体育的人文价值,通过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做到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它的核心在于强调体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它注重人在体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具体体现为对全面现代化人的追求。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全面塑造人,包括身体的改造、人格的塑造和对人心理及精神世界的引导、社会化过程的促进。

一、实施人文体育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学校体育已不仅是单纯地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如果将增强体质视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的话,那么,今天的科学技术已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技术,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如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度的活动,加之医学的进步等,似乎体育已失去了它的光芒。英国哲学家休漠曾指出:人性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体育同样意味着人的一种解放,它本身就是人文的产物。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藏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此外,体育教学在人的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身心两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现人文因素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内涵。

学校体育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这些特点使得学校体育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最好的课堂,对于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身体基础,以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活动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1.忽视了人的生命本体价值。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反映在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几乎一直是以矛盾、对立的形态存在着。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似乎体育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维系社会的稳定,把为社会服务主要局限于为政治服务,忽视了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了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这种忽视个人的真实存在,也就是说把体育教学只看作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把受教育者对教育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排除在外,完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弱化了当代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把人对体育的需要消融在社会对人的需要之中,把当代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消融在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之中。

2.忽视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当前体育教学大多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面对全班学生,教师把教学内容做成一个模式,按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的进度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时间安排和统一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简化为一个模式、一个内容、一个目的,最终是以牺牲学生生命的丰富性来换来一定知识的掌握。单一化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狭隘的教学内容已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反感,在当代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在用一个标准塑造和修剪个性差异的学生。

3.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学过程现已蜕变为技术过程和无视学生需要的灌输过程,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强制的、封闭的教育,结果扼杀了学生求知的需要。如果学生的需要在当代体育教学中被重视、被尊重,他们以后就学会了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需要与选择;相反,则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或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行为叛逆、无感情的动物。

4.忽视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压抑学生的主体,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在专制式的体育课堂管理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当教育方法、方式,侮辱、诋毁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影响他们生命的健康成长。这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包括不当的教育策略、体罚、有意疏远、公开嘲讽、偏袒、生理歧视、人身攻击、不当的师生关系、故意虐待、侮辱、错误的指责等。

三、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建

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风范。体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不为外物所役的主体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敢于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求是精神,以人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新精神等,这是体育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加大对他们高尚人文精神的宣传力度,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种淡泊名利、崇尚事业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学校里,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人文精神、学识渊博的老教师。他们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开展人文教育的生动材料。我们应充分利用老教师的这些优势,发挥他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传帮带的作用,鼓励老教师利用学科梯队形式,不仅给中青年教师传授学术思想,还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举办不同学科的老中青教师恳谈会,通过多种形式,使优秀教师高尚人品作风在更大范围传播,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真正作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

2.实施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去从事教学,把每一个科学概念与科学理论的引入看成是—个重新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遵从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体育人文精神,是从人的生命健康角度,以对人的生存健康关怀、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为价值取向。要想在强调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中构建体育人文精神,就必须转变价值取向,将关注的重心由物转向人。

3.加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体育人文精神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为基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必将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引人众多学科理论。这是因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在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属于应用科学或应用理论科学的层次,其基础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相关学科。离开了现代科学众多学科所提供的理论依据,体育人文社会学便失去了学科基础。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引入体育科学,应用在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强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认识能力,扩大体育科学研究的视野与研究范围,改善体育理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和科研水平,扩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4.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进步幅度及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考察。首先,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进步幅度。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评价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用同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且单一的只追求技术技能的量化,忽略了学生之间由于遗传及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差异,这就使评价过程存在不公平因素。这种过分强调量化和绝对的公平性,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其次,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当前的体育评价对学生只是对运动项目的客观量化考核,缺乏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教学评价除了对课上教学内容的考试外,还应注重通过考核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及周次来评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学生具有的整体的体育运动能力,这不应单单只通过评价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决定学生的体育能力,而应该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责任编辑 王颖)

作者:王茂仕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篇3:

人文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人文精神停留在技术上,还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结合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教学,对人文素养的渗透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精神;大学体育;教学

从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人文精神相对薄弱,更多的是注重技能与理论知识。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与价值体系,它是理想人格与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但是很多高校明显缺乏该环节,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应该从教学情况出发,将人文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质提升的同时精神境界一起增长。

一、大学体育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原因

大学体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体育的尊崇,对锻炼人的意志、性情、个性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造成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来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课程研究滞后

体育课程长时间缺乏理论,主要原因是教育制度集权、高度统一以及这种制度下传统学术传播所致,不仅影响了课程意识的灌输,对理论发展以及课程实施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淡化教师对课程意识的同时,也让这种惯性成为阻碍课程实施的最大问题。

2.定位不明

大学体育作为整个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现行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都有待改善,尤其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少年强则中国强”,虽然党与国家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但是很多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明显缺乏定位。由于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很难增强心理承受力与身体素质。身心健康与发展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因为该目标没有具体的定位,所以该目标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缺乏有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与体育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校园体育活动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缺乏对该项目的重视,并且由于缺乏准确的理念,对校园体育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相关活动开展中,由于大部分用传统形式进行管理,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很难吸引学生的持续性关注和兴趣。另外,资金缺乏也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将人文精神渗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1.将德育与知识教育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更多的是注重运动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很容易造成德育与智育失衡的局面。国内社会学家费萧通曾经说过:磊落光明、竞争公平与团队意识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涵。之所以实施体育运动,其目的是运用实践帮助学生得到锻炼,并且将此精神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去,让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其停留在技术上,还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而现代化教育要求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是在技术基础上的提升,同时也是让学生明白技术背后隐含的道德问题,进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理解体育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从学生均衡发展出发,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丰富精神层面。

2.增强体育文化建设

从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人文精神对激发学生潜能、陶冶情操、加大学生间交流具有很大作用。人文环境作为人文教育及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外在表现,该环境能有效帮助学生打造健康的心理,并且提高整体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体育教学和教学环境、空间、运动器材都有很大的关系,它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优化校园室内外空间,加大文化建设,能够起到激励人文精神的作用。具体如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校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气氛、渗透人文素养,都有助于激发责任感与潜在能量,间接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的。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也受情绪影响,他们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从主观上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创建出支持、信任、尊重、民主、公正、平等、自由的教学空间,不管是“三基”的掌控,还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都是有保障的。

3.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示范、讲授、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为了迎合新时期教育发展提出的问题,除了要优化教学手段外,还可以从情景、探索、启发、互助式教学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从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来看,它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灵活,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合理利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越野活动以及明星体育宣传为其做好榜样工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形式与方法,对人文素养的增强也是一大作用力。

在人才培养需求增强的环境下,高校体育逐渐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同时体育教学理念与思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正视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思路、方式、方法,通过为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更好地展现人文光辉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王伟.“中国梦”时代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誗编辑 李 姣

作者:刘锦仙

上一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审计论文下一篇:体育新闻标题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