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24

摘要:国家间交流互动的频繁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单一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专业知识结构中。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篇1:

人文教育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应用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多教育人士的关心和重视,人文教育也成为教学改革中很热门的词汇,对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亦是如此。同时,英语写作教学也为教师开展人文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让人文教育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现有效的结合,如何在初中英語写作教学中渗透好人文教育,成为了需要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写作;人文教育;渗透路径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78

新课标明确界定初中英语课程性质兼有两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新时期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更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写作是表达技能之一,是学生口头语言水平和书面表达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通过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表述事实、阐述观点、抒发情感、交流信息和传递人文素养的能力。本文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滞后性

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英语写作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写出的作文语法和用词存在错误,不够地道;整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模糊,乃至本身都不知所云;所写的文章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初中英语作文的写作教学也存有形式与模式固化的现象:往往是采用教师提供选题并简要分析之后,学生仿写,教师再评价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很难真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如何改变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落到实处成为了需要一线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急需将人文教育落实其中,缓解或者是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人文素养渗透与课堂任务教学的矛盾性

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的落实和发展,在给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之后,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做好知识传授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需要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相应地,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三)人文素养在写作教学参透的现实性

人文教育的有效落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让其成为更健全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二、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建议

毋庸置疑,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提升一线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切实渗透人文教育,就需要教师自身能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毕竟教师的日常言谈,教学行为中的人文素养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国内外古圣先贤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增长教师的智慧,丰富教师的人文科学知识;二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注重积累;三是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英语写作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已经诞生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导入法、情感体验法、故事导入法等等,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做的就是能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并在其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快乐、和谐的英语写作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国外的背景,写出更地道的文章,从而在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上,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让人文素养涵盖到写作教学的全过程

可以说,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而要逐步累积与滋养。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也需要遵循这一理念,在实际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效的融入,做到循序渐进,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人文参透的写作教学模式实录

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人文素养渗透”写作教学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一)按学段教学要求,逐级开展人文素养写作训练

教师依据课标中初中各学段级别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把写作训练贯彻到课堂内外,由句、段、篇章的三级层进式写作训练,逐步聚焦到涵盖人文素养的篇章写作。从起始年级,教师就应当依据教材编排,有计划地让学生开展写作训练。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组词成句、看图写句、给提示作文和命题作文等,但是必须依据由浅入深,从低级到高级长期渗透的原则。

(二)优化作文批改,逐步侧重对学生作文中人文素养的评定

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人文素养方面表达较好的句子、段落,适时予以展示鼓励。对于学生的不当表述,应改变以往过于详尽的批改模式,从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体验。这样,既可提高教师的作文批阅效率,又可让学生免受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变批改为赏析,展示优秀范文

以往教师批阅作文,为求工作精细,往往一手包办,挑出学生表达不当之处,进而全批全改。反之,我选取优秀习作中的精彩之处,与全体学生共同赏析,并从篇章构成入手,教会学生如何谋篇布局。

譬如,2014年福州市质量检测的书面表达部分,文章立意在雾霾对我国的危害。有的学生寫出的文章相较于范文,更凸显丰富的人文的特色。其中一位学生写作如下(画线部分为学生自己拓展的富于人文特色的句子):The haze is a kind of air pollution and now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ze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and causes various illnesses.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breathe when it comes to be hazy weather. What’s more, haze makes it hard for divers to see clearly and thus causes traffic accidents, so highways have to be shut down to prevent accidents. What can people do to prevent haze pollution?First,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pollution from factories. Second, reduce the number of vehicle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enjoy a green travel. Third, plant more trees so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oxygen rather than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四)注重自我批改,吸取他人精华

参照教师精选的范文,结合集体评议,学生开展自我作文修订。操作时,以学生自己的原文为框架,采纳教师建议与范文优点,重组、再生自己的新作文。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的理念,切实将人文素养渗透其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有助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双提高,有助于学生实现更好的语言发展,更快更好地提升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一线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重任,紧紧抓住改革教学改革的这一个契机,在校方、社会等各方面的帮助下切实地将人文教育落实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去,并借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实现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陆玲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逐步渗透[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9):89-90.

作者:邵孔銮

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篇2:

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国家间交流互动的频繁对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单一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专业知识结构中。本文将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角度入手,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视角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升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这一点可以由各类英语资格考试中写作部分所占的分数权重看出。英语专业的四级和八级考试中,写作部分所占比例为20%,而考生因为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分较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写作部分所占比例为15%,考生们普遍使用已经背诵好的模板来表达各自观点,因此写作部分的分数较低。雅思(IELTS)考试中,写作由两部分组成,满分为9分,中国大陆考生写作平均成绩为5.1分。由此可见,英语写作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一)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国内的英语写作教学起步比较晚,早期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结果教学法强调仿写——修改这一过程;过程教学法强调多写稿多修改,反复的修改过程中,师生交流变得频繁,从而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任务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强调语言的互动性,并在语言互动中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杨莉萍、韩光研究了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探讨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满丹南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课堂的应用做了实证研究,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爱华对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既注重语言的多模态输入,又注重语言的输出驱动,使两者有效达到互动平衡的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虽然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各项研究,但结果仍存在遗憾。众多研究中,鲜少涉及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写作的关系,仅注重英语写作本身的研究是不够的,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虽然被广泛使用,但仍然是第二语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要改变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窘迫现状,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纳入英语写作教学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困惑。

(二)英语写作思维欠缺

经过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本文作者发现,不管学生的教育背景如何,在英文写作过程中都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写作时的谋篇布局,也体现在语言的选用上,母语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是学生们的第一反应。这让很多学生陷入了写作困境,大部分作文虽然能被老师读懂,但是对于英语是母语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文章真正想表达的意义。究其原因,汉语的螺旋式思维方式让学生的作文中会出现铺垫过多、论证不充分、逻辑性差等问题。英语是线性思维的语言,英语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是開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英语读者更希望读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的文章。

(三)英语语言表达受限

二语学习者虽然经历了多年的语言训练,但是在语言表达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语法运用和遣词造句上。通过学生的习作反馈中发现,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等基本时态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会出现时态的滥用和误用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区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也不甚清楚。对于英语的诸多语法现象的掌握程度更是不甚理想,学生习作中会出现“She completely agree that tribal people has the right of living in the protected areas.”一类的句子。学生习惯在习作中大量使用情态动词can、should、must等,而这些情态动词的选用并不是出于文章表意的需求;学生在作文中大量使用简单句,并且句式重复,这些都影响了文章意思的传达。

二、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世界文化是丰富的、多样的,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的运用无法脱离文化。以汉、英两种语言中对亲属关系的称呼为例,汉语中关于“叔伯”这一亲属关系描述有叔叔、伯伯、大爷等,主要取决于被称呼人是谁的兄弟;而英语中关于这一亲属关系的描述,主要使用uncle这一表达方式,在语言上,不能体现被称呼人是谁的兄弟。这一语言现象同汉、英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汉语使用者家庭观念重,重视亲属关系,因此会对亲属称呼做出详细的分类;而英语使用者独立性更强,相比较于汉语使用者,家庭观念淡,因此简单一个词语就可以表达一类亲属关系。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仅仅会使用目标语言显然是不够的,语言学习者需要在理解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融入跨文化的思维方式,这样更容易实现目标语言的输出。

三、跨文化教育和外语教学

文化信息的获得不等同于文化知识的获得,信息是浅层的、碎片内容,知识是深层的、系统理解,因此,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孙有中在和Janet Bennett博士的学术对话中提出自己对文化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看法,他认为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而文化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因此,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目的,而非手段。国内其他学者也对此做出过相关研究,张红玲提出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同时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确定为外语教育的人文目标;在2012年,张红玲又主张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材料编写等几个方面探讨跨文化理念,这也是外语教学实践的重要理念。叶洪指出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经历的三个阶段,即以文学欣赏为教学目标,以语言交际为教学目标和以跨文化交际为教学目标。杨华、李莉文提出了“产出型语言文化融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了语言教学的发展,基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的语言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内诸多学者对跨文化能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作者认为孙有中教授的描述最为具体,他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对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描述如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熟悉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历史与现状,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通过上述描述不难看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语言能力训练只是一个基础层面,因此,培养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跨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的培养目标。

四、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

基于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作者认为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突破思维局限,帮助学生完成从母语思维向二语思维方式的转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因此本文提出尝试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强调词汇、语法、篇章训练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其目的是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写作技巧,实现写作输出,最终完成篇章习作。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旨在打破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文化意识培养,创设语言环境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语言能力,最终实现地道的语篇输出。

五、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外语人才的任务。这要求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适应外语教育的发展,即在现阶段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向跨文化教学理念转变,认识到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目标语言的输出,既要有流畅度,也要有文化性。因此,词汇、语法、句式等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语言输出的流畅度,但是无法满足文化性的要求,限制了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的表现。英语写作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体现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也是培养现代外语人才文化素养的需求。

(二)培养人文素养、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

1.人文素养

现阶段我国外语教育的弊端之一是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的渗透。英语写作课是外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对象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教学任务是介绍基础写作的各种类型及相应的写作原则,同时会通过完成大量写作任务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让学生熟悉英语基础写作。这样的英语写作课堂,语言技能培养是首位的,缺乏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的渗透和讲解,导致学生的大部分习作空有语言而缺乏文化性和逻辑性,很难适应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国际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活动依赖的是交流双方或者多方思想层面的理解和认同。

基于以上,本文作者建议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融入英语写作课堂中,这需要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做出相应調整。传统课堂45分钟的授课时长并不能同时满足语言技能提升和人文素养培养这两个目标,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和课余时间等方式来弥补。英语写作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文知识阅读资料和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个人时间做文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同时,文学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过程。本文作者认为,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先学会做“聆听者”,这对学生了解多元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大有帮助。

2.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

文化传递具有双向性的特征,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具有双向性。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入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以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国际学术活动、交流活动的频繁为展示世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如何用英语传达、传播中国文化也是现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更容易让学生在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中追求平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视角,继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孙有中教授在和Janet Bennett博士学术对话中谈道:“只了解具体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大多数的外语教师会在外语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和目标语言相关的具体文化知识,比如目标学习语言是英语,英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国庆日,各种节日(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风俗习惯等等,但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仅局限于此,这限制了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运用。因此,要把具体的文化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这才能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活动中实现自由交流。

基于跨文化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英语写作教学,要求写作教师们从语言材料的材料选取、阅读、理解、分析、输出等多个环节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英语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还代表了文化知识输出的结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认真研读多种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写作材料,学会区分具体文化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并思考如何将两种文化知识相结合,继而了解文化的真正内涵。还要引导学生完成文化知识的迁移,即使面对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也要有判断出其中的差别的能力。比如,同样是美国文化,在北美及加拿大地区其文化体现却不尽相同。同是亚洲文化,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体现也是各有特色的。如果学生具备了文化知识,那么在做英文写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跨文化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相关写作理论讲解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完成语言技能学习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中学生会遇到的实际写作情况脱节,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在面对新题材、新环境、新素材时,一部分学生深感写作毫无头绪,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却无法实现跨文化交流要求的文化性。

对于上述现象,本文作者认为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应该尽量服务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有目的性的教学干预。在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任务后,不能放任学生不管,要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环节,在思维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丰富的写作教学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模式,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同伴互评,主题发言、课堂辩论等形式,都可以被纳入英语写作课堂中来,特别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写作主题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写作教师也要参与互动,答疑解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思反馈。3、多样化的英语写作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语言技巧等教学内容,英语使用国家历史发展、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文化意识培养的部分,融入已有的写作课堂中,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特色等内容也要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跨文化以及文化传递的双向性;英文著作阅读作为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活动,应该定期举行,實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4、风格各异的英语写作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写作实践,比如英语写作技能比赛、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商业英语文书写作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写作实践中体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5、创设跨文化写作语境。影视欣赏、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都是很好的体现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手段,模拟真实的跨文化语境是浸入式学习的一种,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跨文化交流。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能走出课堂,融入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四)改进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很好地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且相对完善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检验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学成果,从写作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强化英语写作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首先,明确规定跨文化能力培养内容在整个写作教学评价方式中的占比。这能够直接反映出对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让师生双方更加清楚自己在英语写作教学和英语写作学习中的方向和重点。其次,建立过程性考核标准。在英语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设定人文素养、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的考核内容。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把握整个教学过程,掌握各个阶段教与学的客观情况,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五)开设横向跨文化能力培养课程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通过英语写作课程的开设并不能完全地改善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人文课程的开设是对写作课程的有力支持,英文原著阅读、英美文学、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等课程都是很好的人文素养、文化知识类课程,且都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课程间的关联性较强,对于培养和提升英语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近年来,外语教育一直在根据教育要求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外语教育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相应变化。本文以英语写作课堂为出发点,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视角入手,分析了英语写作课堂现状,跨文化能力现状,并从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人文素养、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设计跨文化写作英语教学,改进写作教学评价方式和开设横向跨文化能力培养课程几个方面,探讨了以培养跨文化能力为目标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对改善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有所帮助。英语写作教学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写作教学课堂质量和写作效果的提升能够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lanka Frydrychova Klimova. developing thinking skills in the course of academic writing[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10):508-511.

〔2〕He Bing.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Cross Cultural Competence Oriented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ety Science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 2018(03).393-396.

〔3〕Liu Yuan. The study on chines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writing course of english major[J].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5(05):55-64.

〔4〕樊丽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学院学报,2012(03):45.

〔5〕关爱华.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因故写作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马贺丹.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文学资料,2018(26):76.

〔7〕满丹南.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8〕牛江,李颖玉.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关系的实证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07):34.

〔9〕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学论经纬,2016(05):34.

〔10〕孙有中,Janet Bennett.走向跨文化教育:孙有中教授和Janet Bennett博士学术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02):23.

〔11〕孙有中,唐锦兰,蔡静.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7(02):78.

〔12〕索格飞,迟若冰.基于慕课的混合式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18(03):45.

〔13〕王静,赵雪琴.“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范式与内容之反思[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06):73.

〔14〕杨华,李莉文.融合跨文化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05):59.

〔15〕杨莉萍,韩光.基于项目是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2(05):37.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张玲

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篇3:

对高校写作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校学生对写作教学和训练的兴趣不浓,写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写作教学难获显著成效,这是高校写作教学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本文就高校写作课程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课程现状;自由写作;成绩测评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创新高,用人单位却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高水平的写作人才。另一方面,在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中理应受到重视的写作课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冷落。高校写作教学所处境地的尴尬和矛盾不但使从事写作教学者难以找到自身确切的定位,而且也致使大学生在高校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几近于零。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传递知识、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技能,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生产精神产品的系统性活动。写作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具备一定的写作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写作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了搞好高校写作教学,取得更切实的效果,从1984年开始,不少写作教师就对既有的写作教学框架、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传统的训练模式,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对写作教学这个“叫人喜也叫人怕的特殊工程”,写作教师至今仍普遍感觉艰难。传统的写作课长期以来在一直遵循教师在课堂上侃谈写作理论,忽略了对写作实践性这一根本属性的探索,因而学生修写作课除了学一些写作理论外,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学生也不领教师的情,对写作教学、训练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写作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走出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讲完听完全没用”的尴尬境地,对写作课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高校写作教学的现状

1. 写作教学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不受重视

现代社会对人的写作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但在高校写作课却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其教学投入少,师资薄弱。虽然在理论规划上位居中文专业课之列,但实际地位却仅相当于边缘课程。近年来各专业都面临专业课时压缩的问题,使得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写作学的认识肤浅。

2. 校园及社会浮躁风气对写作影响很大

近年来由于人文教育的匮乏或缺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多关注赚钱快的技能和行业,而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诸如写作这种讲求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校园及社会中弥漫的浮躁风气也导致人们对写作产生诸多的不正确认识,把写作视作为他人做嫁衣的苦差,甚至有人认为社会根本不需要高校培养专业型的写作人才,要写文章只需到网上摘抄拼切即可。再加上学校教学规划未将写作设置成一门贯穿各学科各领域的课程,学生根本意识不到写作的实用意义,更认识不到写作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3. 传统写作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写作教学往往侧重文本的技能主义写作学,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技巧和方式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受此影响,教师多在教学中侧重于文本的解析,很少互动地设置或实施操作性练习,一动笔学生就不知该如何下手。另一方面,学生大多只是把写作当做文学史类的理论课程来学,很少主动思考并进行创作性的写作,导致写作理论与实践创作脱节。

4. 写作自身的创新性不足,过于保守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行为,强调写作主体的个性、创造性和灵活性。长期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在写作中过于保守、因循守旧,失去活力和创造性。在写作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不理解写作的创新性本质,反而成为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无形障碍,批改学生作业时常常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学生的习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创造性及能动性。

二、高校写作课程改革途径

1. 合理设置课程

写作课是一门可以和各学科交叉互融的学科,它着重开发的综合协调能力,是新世纪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依据社会的需求给予写作教学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应强化写作的专业课地位,并依据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及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适当加大写作课的课时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和训练时间,写作课教学才能具备提升培养效率。

2.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效的动力。高校写作课多是按照大纲和教材要求规定学生的写作内容,这极大地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学与中学不同,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也产生了几乎全新的变化,自立意识增强,渴望大学教学有新的“面孔”。高校写作教学仍用中小学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日记等几种作文法显然已不够。显然,高校写作教学应变换“面孔”,追求“高校式”写作,引导、启发学生作更自由、灵活、新颖的自由写作的训练,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由写作训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文体、形式和内容的训练。具体地说:在文体方面可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游记、计划、总结、说明书等多样性尝试;在形式上可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当堂作文与课外作文等形式相结合,尤其要注意用非命题作文或自由选题作文、调查采访作文的形式;在写作内容上可适当给予某个内容或范围,更要充分开放、启发学生自选内容。训练要打破机械模式,关照学生心理,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实践训练。

3. 重视写作实践

学生们长期生活于象牙塔里,对于变化发展的社会缺少了解和关注,其结果是学生们作文时常是无话可说,或者是作文时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至于古人所提出的“行万里路”,更是难以企及。针对这种情况,写作应深入到社会中去,向生活学习,开展开放式的写作实践活动。

4. 改变评分标准

传统的写作课的成绩测评,通常是平时的作业占30%,期末的考试占70%,其中考试往往以书本为标准,学生们只要背背这些条条框框便不愁不及格了。这些学生的“理论水平很高”,而给报刊所写的文章却往往是一塌糊涂;一部分学生的卷面考核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平常写作、发表了不少作品,这就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写作课无用论”。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通过自由、写实训练的成果来检验、考核教学成绩和学生写作能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高校都有一定的条件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具体可见的成果,尽管成果大小不一,但总有可闻可见的收获的。这些成果包括学生发表在校内外报刊上的文章、获奖的作品、在墙(板)报上刊用的稿件、在某些方面表现较突出(如题材好、语言好、结构巧等)的习作、创办的文学社及取得的成绩等。比如改革后写作课的成绩测评标准是:在报刊等大众传媒上刊发文章,其成绩为本学期总成绩的20%,取消平时作业的分数比重;期末考试的方向则从原来的条条框框的机械记忆转向能力考核,加大可以发挥学生思维创造性等能力方面的题量,变过去的侧重于记忆能力的考核为多方位能力考核,使写作课的教学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绩测评标准的变革是较为深刻的变革,它在根本上规范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写作课教学实质上没有把握好学生发展方向,使学生仍然在高分低能的层面上徘徊。而变革后的成绩测评标准,则促使学生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

5. 教学相长,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写作的局面

过去的教学,基本上是以学生作文为主,教师则基本上不搞“下水作文”。长此以往,教师便容易变成只会说、不会写的“理论家”。而单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理论家”,所讲解的理论也往往是不得要领的。教师的“懒于作文,长于说教”,也可影响到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写的同时,自己亦要率先写一些可以和同学们相沟通的“小文章”。比如本学期笔者所写的十六七篇小文章见诸报端后,不仅对带动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形成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亦农.写作教学怎样改革才会好——兼与高振远同志商榷[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2]张元郎.自由·写实·成果——高校写作教学改革浅论[J].广西

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3]武少辉.高校写作教学所处困境及改善途径探析[J].牡丹江教

育学院学报,2008(3).

[4]林可夫.现代写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侯叶

上一篇: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文下一篇:有效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