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当前高职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将“英语的实用性内容以及对英语知识掌握量”作为主要的教学的方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职业行为和自主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篇1:

论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美术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应通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感知、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一种文化学习,“人文性”是美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卡尔威特说过:“孩子能在美术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会在美术中培养耐心和自信”。随着当前美术教学实践的迅速发展,美术教学在中学的地位日益上升,社会各界开始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愈来愈积极,美术学科在针对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不可替代性更是引起人们对其广泛的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以及大众对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具有人文性,这些因素促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相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学阶段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应脱离简单的临摹绘画阶段,而要注意加入极富特色的人文精神。通过艺术进行的教育就是艺术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学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的深层含义就是把人以及人们的价值观放到最主要的一个地位的一种思想态度,这种态度要求关注人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及人们的尊严、地位、品德等多种方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由平等。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培养,是基于人文精神教育价值的必然选择。人文精神是在优秀文化中孕育并内化而成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在于它可以让人的才能和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二)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在中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通过美术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中学生和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缺乏区别价值观的能力,美术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主义环境的认知,理解人文主义知识之美,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知识和我们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人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唤起学生的爱国感情。陶行知说过:“教育并不能给我们创造什么基础的设施,但却能够创造儿童的创造了,最终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创造之中去”。在高质量的教育背景下,人文关怀是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所需要的,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现实融入美术作品的情感创作中。在唤起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必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二、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

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类的天性,美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这表明了人类与美术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美术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技能和能力,还要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来深刻理解人们的感情态度、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美术教学中会包含了中国各个时代的名人名画教学和赏析,学生们在视觉上会受到冲击,同时也包括古代和现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资料的内容除了可以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主义素养,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崇拜和爱,使他们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

(二)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是中学阶段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教师要慎重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机会在这个领域做好教学工作。时刻关注人文教育在美术课程中浑然一体式教学,在引领学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精神的同时,老师们还必须领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和拥抱生活,从生活中探寻美的源泉,解读美丽背后的种种人文故事,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教学宗旨和实践导引。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

在美术教学实习中,在解读作品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和该作品相关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品的文化含量,进而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人文情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中学美术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作品,包括分析创作者的时代背景、概括作品的人文内涵、提炼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再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教师可以把作者作为切入点开展解读:“梵高是荷兰画家,但长期生活在法国,他的人生饱尝寂寞、孤独,他的个性热烈而又偏执,他的性格、经历与汗水创造了他的艺术。《向日葵》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梵高用粗糙而又细腻的线条表现向日葵的形貌,在耀眼的黃色背景衬托下,15朵向日葵从简朴的花瓶里灿烂绽放,作品以绚丽饱满的黄色调、强烈的律动感让人感觉到希望和阳光。”教师会发现,在教学中加入上述的作品解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感情世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讲解,还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美术课程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主动学习之外,也离不开学生先天的美术学习能力、视觉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美的敏感程度,等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边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让学生一同吸收。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充分地挖掘美术课程中关于人文素养教学的相关内容,在给学生讲解完学生需要了解的美术知识之后,对课上的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有效的拓展,让他们在课后也轻松地爱上美术课程,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漫画设计的课程上,教师们可以运用风趣、夸张、幽默的手法来为学生讲解卡通形象的设计,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说明来进行设计创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来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老师在学生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

奥地利·西泽克说过:“儿童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有益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人在日常授课活动中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位置,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说明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概括的讲述全部的文本知识,而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交谈、发现学生在哪一方面比较有兴趣,并将教育目标定在更高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刺激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美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涉猎的较少,所以教师要抓住重点,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罗丹说过:“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它们的双眼”。教师可以在每一节美术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来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美术作品,在多元文化信息的引导之下去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受到熏陶。因此,可以通过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国画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画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国画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反映的是文化发展的特点,包含着文化发展的烙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欣赏和人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學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并渗透给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人文教学;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培养人文精神。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美术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世界精神文明成果,提升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J].美术教学研究,2019,(20) :154.

[2]于子淳,张引.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5) :88.

[3]李艳青.试析西方美术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才智,2019,(12) :106.

[4]浦慧.中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20) :169.

[5]黎晟.简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学研究,2018,(19) :130.

作者:王志芳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篇2:

“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摘 要:在当前高职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将“英语的实用性内容以及对英语知识掌握量”作为主要的教学的方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职业行为和自主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首先探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然后综合分析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改革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人本主义;基本内涵;过程评价

当代教育注重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但是在当前高职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1],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的应用依然浮于表面,尚未真正渗透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部,从而制约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2]。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即“以人为本”,是一种主张解放思想及突出个性的理念,而落实该理念需要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发展自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来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该理念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累积和形成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来满足自身需求,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无论是主观或情感上均需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重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3]。此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继而形成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人格上。“以人为本”的实质便是将人的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属性有效地结合到一起。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便是将学生塑造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4]。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若要达到这一目标,仍需广大从事英语教育工作的教师共同努力。

1学生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已日趋严峻,生源质量也不如以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此前学生因缺乏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而导致了词汇量的匮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以此同时,学生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诸多条件限制下,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最终丧失了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方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英语的读写能力上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现代高职院校中所推行的高职英语教材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教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不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此外,高职院校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内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注重教授英语的相关词汇与语法而忽略了学习的方法,未能落实新时代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思想。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先,自然阻碍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三、“人本主义”教学观在高职教学中的体现

秉承“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高职教育,首选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其发展的方向。再者便是明确教学方向。高职学生自身形象思维十分突出,因此采用情景化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高职学生缺少的并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培养高职人才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与能力。利用学生的个人特色为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开展“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需打破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思想,并将能力训练放到首位。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才能为日后的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只有知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运用自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从学生的各方面入手,包括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其能以独特的能力优势在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秉承“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高职教育,需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社会中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人为本”必须革新教育的育人观,从人格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从知识育人发展到技能育人,最终形成文化育人。现代企业除了看重员工的能力外还看重其思想道德、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与精神。部分企业甚至以“忠诚第一,能力第二”的观念作为评价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改革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打破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以人为本即在人和谐的前提下寻求发展,是一种价值的取向。其针对的对象主要在人,人才是以人为本的主体。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便是以学生为本,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利益,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二是围绕学生生存与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发展与生存作为首要目标。除此之外,以人为本还包括教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任何一环便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做人,还要将双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彼此密切配合以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Your Resume”内容时,教师便应该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提出“How to Write a Resume?”,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填写;当大部分学生写完之后,便问道:“Is My Resume All Right?”教师再根据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用英语“Write a Resume”。

再如:在学习“An Invitation Card?”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一顿晚饭为主题,制作An Invitation Card”,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An Invitation Card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正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学习英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经过深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为自己将来找工作提供便利。这种学习动机是经不住考验的,一旦学生了解到通过英语三级考试对求职并没有多大助益时,且在现代社会中,实施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试时间不长,还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会减弱,学习英语的动力便会停留在完成该门学科的学习上,自然而然地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此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考虑自己的最初意愿。以罗杰斯的话说,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熬”的心态。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学好英语不仅为求职提供帮助,对今后的生活也是大有助益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例如:在学习“I Want to Further My Study Abroad”时,教师提出:“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You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you need a language exchange” “At this tim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will be highlighted”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问题进行合理引导,能够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投身到高职英语课堂学习中,从根本上提升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从而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内在需求也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将自身意愿强行施加于学生身上。开展教育的前提必须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人尽皆知的。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正视学生的爱好,以满足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尽量让每位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为每位学生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Tourist Information”内容时,教师便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让学生大胆用英语说出自己“旅游过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并且具体谈一谈“Tourist Information Passage”“Applied Writing Pick Up Your Grammar Merry Learning”,事实证明,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4建立立体的英语教材资料库,丰富学生英语学习资料

科学、正规的教材是发展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教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领到英语的世界中,是快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人文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建立科学、合理、丰富的教材系统,在实际教学中为不同班级或不同专业的班级选择不一样的教材以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此外,还应将其他课程的文化知识引入英语课堂,使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还要注重教材的适应度,英语教材尤为重要。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已脱离了现代社会学生的需求,其难度并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高职院校如果继续一味地采用传统老旧的教材,无疑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去学习一些与时代脱节的教材内容,便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部分高校使用了自主编创的教材,其教材内容虽较为灵活、满足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着职业院校的特殊特色并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符,但不够完善,没有很强的系统与连续性。因此,为学生研发一套符合高职学生发展规律的专业教材已刻不容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套路,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将教材生活化,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能力转化。

例如:以“词汇讲解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适当引入一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生活案例进行讲解,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专业性强且比较难理解的例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在学习“refer to”时,在教材中便举出了这样的例子“Although the news-paper article named no names, everyone knew it was referringto the bad behavior of the voted World Footballer of the Year”,但是该句子较长,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将该句子简化成为:“This incident in his childhood is never againreferred to”该句子非常简练,便于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正好符合“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将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有效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

5创新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学习过程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满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运用”人本主义”最基础的理念。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需以多样化的标准进行考核:其一,革新考试形式,采用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同时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各方面能力;其二,在考核学生时,不能仅凭学生的平时成绩来定位学生能力,而是应以综合的眼光来看待。此外,还要结合学生在日常英语课堂中的表现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其三,除了教师考评,还要采用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不能作为评价结果的落槌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Traveling in China”之后,教师便应该改变传统以笔试测试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以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水平。

五、结论

总而言之,当代教育注重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但是在当前高职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的应用依然浮于表面,尚未真正渗透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部,从而制约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水平。“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注重体现人性的发展,并看重人的内在潜能,其教学过程、目标以及结果都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性、自由性高的全能型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学习充满积极性,并使学生的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始终贯彻落实人文精神的渗透工作,让“人本主义”的全民教育思想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赵洁.人本主义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丽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43):139—140.

[3]赵洁.人本主义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实例[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1):121.

[4]张娜.现状·反思·借鉴·提高——人本主义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4(3):92—93.

(责任编辑:刘东旭)

作者:董迪雯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篇3: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高校的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美术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创造力,学生才能具备独特的艺术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创造力;目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往小了说也是课堂的灵魂。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个体。老师作为教学的主题,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和引导,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现状

如今,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已经意识到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而且一直在强调,但是没有运用到实际中,目前的美术教学还是比较注重写实的教学,写实教学强调忠于客观事实,注重技术的规范化,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方法都会用特定的模式去传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通过认真听讲、勤奋训练能掌握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但是,忽视了美术与创造力的结合。美术教学包括写意、抽象、超写实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传统的写实教学长此以往进行下去,会束缚学生的想法,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1]。而高校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情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备受关注,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课程的改革,当代社会需要创造力的人才,当代美术领域更加需要有灵感,有自己的创作人才,所以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提高美术造诣的需要,更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需要。

相比于其他学科教育,美术学科创造力的培养显得更加明显。因为很多其他学科都是属于认知型的,可以模仿前人的经验,而美术学科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表现作品。很多学者已经对美术学科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一位美国学者还提出,人文艺术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也曾提出,因为他在科学和艺术的领域里不断追求真、善、美,让他的人生道路充满光芒,对艺术的爱好培养了他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所以,艺术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世界精神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人文精神的发扬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要在教学的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老师要观察学生,看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在哪里,观察事物的落脚点在哪里,如果有偏差,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这个观察是一个最基本的有眼睛到操作的观察,真正的观察需要用心。高校美术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隐藏在事物中的内在美,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去发掘,用心感受,通过观察,让学生深刻了解,进行再创作。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发掘内在的美和内涵,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用心洞悉一切。加强学生的美术造诣,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通过长时间正确的观察和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有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后,一定会有很好的创作。

(二)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

开放、自由、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人格上需要互相尊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不要做教学的工具。教师放下自己的权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双方共同探索共同思考,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学生与教师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地交流。老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审美取向,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的环境,不要做一个灌输知识的老师,而要学会对教材进行把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美术进行解析,这样的课堂环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环境,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培养。尊重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第二,尊重学生喜欢的内容;第三,尊重学生欣赏的角度。人都会有尊严,不论年龄大小,学生也需要得到尊重,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互相尊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教师若尊重这每个个体,会获得学生的好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从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了基础。由于学生成长的环境、认知的基础及喜好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欣赏角度和不同的创作灵感,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提供丰富多彩的作品供学生赏析,有兴趣的互动,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幅作品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角度欣赏,有的学生观察到的是它的色彩,有的学生观察到的是它的内涵,有的学生观察到的是它的精神内心……对于这些不同的理解,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认真思考的成果,应该给予尊重,若老师一味地打压每一种看法,会让课堂气氛变得紧张,会让越来越少的人发言,也没有什么热烈的讨论,势必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老师要有一个包容的心,逐步讲解内容,使学生扩大欣赏范围,领悟到不同的美。

(三)积极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

欣赏作品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作品。创造作品需要作者有很好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构造成型的东西。学生欣赏一幅作品,会尽量调动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挖掘作品深层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会通过自己的喜好和灵感进行补充,丰富作品的形象,在头脑中构造自己所理解的作品形象。例如对于作品《呐喊》,有的同学会想到旧社会水深火热的生活条件,有的同学会联想到自己痛苦的经历,有的同学会联想到被人控制的不自由,灵感和创作往往会体现在此,赏析美术作品,加以自己的想象,对创造力的开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3],同时,创造力的提高也可以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神奇的,一片落叶、一条河流、一颗树、一种动物、一堵墙,甚至某一个生活的片段、某一个吵架的场景都能给人启发,都能激起人类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现在有一些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无从下手,很迷茫,一点想法都没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平时观察得少,对生活和自然场景忽视了,没有第一手资料。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和生活的美,认真观察,捕捉生活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物,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运用语言文学来塑造艺术形象

文学作品读多了,读得透彻了,就有了自己的赏析,会不断地比较,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创造力。高尔基从10岁的时候开始做工,却仍然不放过业余的时间,一有时间他就会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有了这样的积累,他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莫言,体验了各种生活,并有自己独特的简介,创作的文学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的文学被世界认可。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传达了各种情感,只要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塑造自己所理解的艺术形象,艺术素养才会提高[4],创作的作品才会越来越丰富。

(六)在音乐中激发创造力

音乐是抽象的,具有画面感和色彩感,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声音特质等调动已经储存在自己大脑中的画面。所以,美术课堂,可以放一些符合主题、旋律好,又有画面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中发现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灵感的迸发。

(七)通过室外写生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的美术教学,在课堂上,很多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但是单纯从理论上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源泉,因为实践是一个人的想法和创意的源泉。例如在写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事物本身的形状、结构、色彩等,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本身的内涵和其想要传达的精神,要求学生观察后做一个简单的发言,删除一些不入画的部分,然后再补充一些自己的构想,形成一幅带有自己想法的完美的画,这样也可以使意境更加充实。室外的写生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阶段,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写生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创意的迸发,创作出来的产品比实景更加丰富,更加有个性,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总而言之,高校的美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是一项复杂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积极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语言文学来塑造艺术形象、在音乐中激发创造力、通过室外写生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这些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策略,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探讨出更多方法,培养出一批批有创造精神、敢于创新的人才,开创美术学习的新天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造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志,各行各业迫切需求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高校美术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展开有效的策略去达成这个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符合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孟刚.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03).

[2]孟春艳.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董燕菲.论高校美术教学与美术学科馆员的教学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4]高小康.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再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作者:薛文峰

上一篇: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