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体会论文

2022-04-2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生动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能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体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体会论文 篇1: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体会

【摘 要】多媒体教学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本文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学习兴趣 课堂信息量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 运用多媒体,突重解难,加深理解,寓教于乐

生物学知识有许多涉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其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较抽象,高度概括。如果教师仅凭讲述或挂图分析,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易接受。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优化教学效果。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难以理解。课堂上笔者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萝卜条吸水、失水的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放在清水中和放在盐水中的萝卜条的不同变化,再用计算机显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画图,使学生理解了细胞吸水或失水与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有关。接着放映家庭自制糖拌西红柿或黄瓜的画面,启发学生思考:盘子里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待学生思考后,点击答案。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思考的结果一致的答案出现时,个个欣喜不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难点,且印象深刻。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音响等,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讲授“人体八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识”时,用计算机先出示所讲授的系统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课本说出各器官的名称,学生说出一个,老师点击此结构,运用软件中的录音解说予以判断纠正,然后教师再点击各结构,依次显示重要器官的放大及解剖图,让学生分层次学习,领会各器官的功能。这样,学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知识。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可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再现古代的生物图像,如:“45亿年前的地球”“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等,还可以展示未来的生物学前景,如:“转基因动植物”“基因治疗”等;不仅可以捕捉宏观生物现象,如:动物的各种捕食、运动、攻击、防御、繁殖行为等,还可以放大微观生物形象,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克隆技术”等。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好材料,恰当地运用,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大了信息容量,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献身生物科学研究的情感,并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学生情绪高涨,期盼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 利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高中生物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多媒体技术用于演示实验,能产生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效果。如:“植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以往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时,一部分学生看不清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需要老师在教室巡回演示,否则大部分学生将信将疑,效果不理想。但若采用录像教学,老师将演示过程拍成录像或直接放现有教学带,可将实验整个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学生,一目了然。类似的实验还有:“观察草履虫”“植物的呼吸作用”等,通过投影和录像,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清楚,印象深刻,事半功倍。学生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正确的操作整个过程;较高要求是能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以往高中生做实验,由于班级人数多,老师在讲台示范操作时,一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而老师在巡回指导时难免顾此失彼,往往导致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喊,这样使课堂纪律混乱,且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生物学技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五 运用多媒体能透视生物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在演示《消化系统中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以后的吸收途径》实验时,我用挂图对学生进行讲解:小肠绒毛所吸收的营养成分中,大部分脂肪成分是先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余的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都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讲后学生都反映印象不深、难记,到考试时许多学生都忘光了。而我采用投影教学后,效果好得多,考试时,即使没有去记忆,学生也可想起来。这是因为学生在投影中形象地看到了用不同符号所代表的不同的途径被小肠吸收这一动态过程,既形象生动又具有真实感,便于记忆。

运用可以看到生物体或生物体中的某一部分在生命活动中的动态过程。

例如,过去在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前,我先给学生详细地讲解该实验的原理及目的要求和操作步骤,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操作,要求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程,这就很难在实验课中体现出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虽先后用显微镜都能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程在显微镜下是根本观察不到的。而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借助多媒体中的动画镜头加以解释,这样学生把这部分知识学活了,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全过程也就真正理解了。

运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到某一生物的生长、发育、运动和变化过程。

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前几天,要观察洋葱根的萌发过程,谁也不能让学生守在正在萌发根的洋葱旁看几天几夜,即使守在那里,也看不清楚,因为生长太慢了。我通过《植物的生长》等电影的放映,几分钟就将这一动态过程呈现出来,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又如,在做演示《水螅形态结构及运动情况》实验时,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想找到真正的水螅给学生看的确很难。所以我只能凭挂图和模型给学生讲解。而通过放映《水螅》影片后,水螅运动时的有趣场面就形象地展示在银幕上,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采用电影教学可使学生身在教室就能看到自然界中奇异的“昆虫世界”,“带翅膀的媒人”在飞舞,远在非洲的鸵鸟在奔跑,南美洲的珍奇动物在活动;看到海洋深处的生物世界,江湖中的鱼类资源,东北虎的凶猛姿态,这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由上可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我在2009年10月份选择本校高二(1)班学生对高二年级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进行对比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会让生物课堂教学精彩、有趣、愉快、大容量;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责任编辑:陈晨〕

作者:王水英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体会论文 篇2:

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生动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能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有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各区域处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苦恼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数学基础知识的增加和加深,学生常常会有对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而影响学习效果。但是,每当采用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上课时,当各种抽拉片、复合片、旋转片,各种色彩的投影教具、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说、想听;想探索。多媒体这种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特点,创设了教学所需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利用PowerPoint插入了猴子、蛋糕和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12=24=48”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愤悱”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典型的直观材料,并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可以实现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直观性强的演绎法与抽象性强的归纳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以及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像,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笔者在教《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电脑屏幕展现:(1)拼: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比一比,得出梯形面积可以用(上底+下底)x高÷2来计算。②割拼:把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分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公式也是(上底+下底)x高÷2。(3)剪、移、拼:把梯形沿一个底点至这个顶点所对腰的中点剪开,然后旋转、移动,拼成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是(上底+下底)x高÷2。电脑屏幕上割、剪、移动、拼的过程展现,为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提供了丰富的感情材料,激活了学生的思考,拓展了想像思维的空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有助子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莫过于一些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牵强附会地讲解这些知识点,结果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促使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苏教版第三册《认识时、分》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教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一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教学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再通过动态演示,展现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时和分的关系。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练习,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四、有助子拓晨学生想像,发展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优势,可以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为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创造条件。在教《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笔者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按题意创设了相应的活动场景。“变色”、“闪烁”、“移动”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变得直观、具体。借助直观画面,学生理解了题意,理清了思路,空间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发展。

作者:吴释夫

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体会论文 篇3:

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的体会

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如何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笔者谈几点体会。

在农村支教的时间里,笔者发现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初一学生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烈的,对于如何熟练掌握这种认识工具的兴趣和求知欲都很旺盛。丰富多彩的媒体作品不仅让他们领略了多媒体以及网络世界的奇妙,更让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利用灵活新颖的多媒体形式,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与学习同步产生的,需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有意识地激发。现代多媒体以其逼真的图像、悦耳的声音、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形成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利用电脑中的游戏“连连看”,设计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达标学习,并根据难易程度分层次设计闯关游戏,计算机可以即时反馈。学生正确解答时,可获得生命数点或提示值,作为鼓励,每过一关会增加一点,从而较好地满足心理需要。学生做错时,计算机会马上指出,并自动扣生命点数,对实在不会、连错几遍的还可以提供层次不一的提示,从而支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闯关最后得到的积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在教“收发电子邮件”时,课前笔者首先让学生在网络查询相关图片、资料,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亲自动手操作方面,把日常交流和沟通用的工具与E-mail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刚上课就精神饱满。

2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设计教学、巩固效果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多媒体所创设的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在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上融为一体,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同时接受大量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新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持久记忆,并能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重新进行编排,将实物、图片、幻灯、实物投影、计算机等组合运用开展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具备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音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的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平时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踊跃,就连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在强化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承载功能,开拓思维、培养创新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思维的独创性并非要求完全不同于他人,而是能够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创造性地组合运用,产生优于基本要求的效果。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施展特长,动手、动脑,“随心所欲”地创设情景,并给他们提供实物、幻灯、投影等道具,播放范例以参考,要求他们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当老师,当导演,个体创造与群众智慧结合,编排一个个富有创意、生动有趣的情景,如课堂情景、游戏情景等。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思考,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整合运用,能更好地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电教中心)

作者:仉 苗

上一篇:语文教育美育维度研究论文下一篇:综合性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