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就“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时效性”这一问题展开简要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下,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方式多是空洞枯燥的说教,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的这种灌输方式更让其兴趣全无。所以,造成了品德与生活课长久以来不受小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沉闷的状况。而多媒体具有音画结合、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将其引入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能极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三点做法。

一、利用多媒体设计针对性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所以有时候一个问题教师口述多遍,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对品德与生活课知识点的深刻认识。而利用多媒体直观可感的特点,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把课堂所需传授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变抽象为具象,能极大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回答问题情况,迅速给出判断和反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雷雨来了》一课,开课时就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问题:“雷雨是怎么形成的?”其中“雷雨”二字用红色,字号稍大,而且设置重复闪现。这就让学生非常清楚教师问的是什么问题。在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自己对雷雨的认识后,教师再在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雷雨形成的原因,让他们读一读,念一念,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概念。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重复展示重点难点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醒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还可用于延伸课堂知识,其超大的信息储备量,十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充,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知识技能。

二、播放多媒体视频帮助理解抽象知识

视频短片能够以其生动逼真的动态视觉、音响效果,将教师的教学意图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展课堂,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生动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的兴奋点,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视频教学能够寓教于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愉悦地吸取知识的琼浆,使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坐立走  有精神》一课,讲到“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走有走姿”时,学生脑海里可能没有这些行为规范的概念。此时适时播放视频“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有示范,有依托了,学生就可以在模仿中掌握知识点了。在讲到“有精神”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精神饱满”,什么是“有精神”。

利用视频短片,创设了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创设了求知探索的环境,加大了学科与媒体的整合力度,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十分有利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高效教学。

三、加入音乐元素引起情感共鸣

音乐是一种情感释放和表达的方式,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内容也充满着情感元素,课堂也充满着师生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适时插入音乐,一方面铺垫较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可起到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促使其形成高尚品格的作用。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春天在哪里》一课,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歌曲《滴哩滴哩》,在优美的旋律中,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载歌载舞。歌曲播放完毕,教师及时提问:“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呀?”因有了歌曲引路,学生自然能回答出来。

利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学习劲头十足。

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无疑会为品德与生活课授课方式开辟出美好的前景。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媒体不是全能媒体,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避免滥用、乱用,导致适得其反。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优势,精心选材,合理设计,从而大力激活课堂气氛,将品德与生活课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作者:潘伟

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就“借助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时效性”这一问题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品德与社会(社会) 实效性 重要性 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日益被人们所中重视。而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教学、小学生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使用多媒体,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应与时代接轨,而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使得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应具有的时代品质。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习是通过将其他社会行为的理解转变为自身的观念完成的,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让小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二、目前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运用的现状

由于科技的发展,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教室多媒体设备已经齐全,但小学教师的教学仍旧采取陈旧的教学模式,只对书本进行讲解,缺乏使用多媒体的意识。另外,小学生对于多媒体缺乏认识,即使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小学生出于好奇只对教师的讲解模式感兴趣,对于知识点没有达到正确的理解,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三、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原因

1.教师缺乏利用多媒体意识

小学教师授课依旧以课本为主,小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这样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习缺乏兴趣,对课堂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师的教学并未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设备,认为利用多媒体反而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利用多媒体的意识。

2.教师忽视多媒体特点,教学结构单一

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尚未成熟,教师对于多媒体无法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将事物的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多媒体此特点,无法将多媒体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导致小学课堂结构单一,多媒体设备无法得到正确使用,课堂枯燥乏味,小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时效性的措施

1.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清晰的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情景再现,在小学生观察他人言行的同时,判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例如在讲解《我的一家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小学生向孔融学习,懂得谦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的关系及称谓,让小学生正确的理解家人之间的联系,利于小学生孝敬长辈。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音乐或影片,如讲解《家人的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小学生明白爱的真正意义,学会尊老爱幼。

2.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多媒体,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很肤浅,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注意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多媒体。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将知识点系统化,色彩化,例如讲解《学做“小雄鹰”》一节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小雄鹰的情景动画,然后根据动画内容询问小学生的心得体会,并加以评价,有利于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利用动画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

多媒体的利用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的展示课堂知识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另外,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师与小学生的交流程度,增强小学生的交流能力,促使小学生了解世界,认知世界,学习更多的优秀品质,与时俱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夏军.授道德 育品行——浅谈品德课程的教与育[J]. 新课程学习(下). 2013(03)

[2]周雯.抛好“课堂”砖 引活“有效”玉——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性[J]. 吉林教育. 2013(01)

[3]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7)

作者:李振强

品德与生活课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摘 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为课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息化  教学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备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教师,有必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导航,它决定着教学的总体方向。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养成,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称简称“基础”)课绪论中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新特点,掌握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方法,领会大学应树立的学习理念,掌握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哪些方面下工夫;能力目标是学生能找出大学生活的新变化,能适应集体生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制订出自己的大学目标和计划;素质目标是培养独立生活意识,树立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地培养优良学风,能合理规划自己大学生活。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所关注的时事热点、学生的思想实际,逐步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与材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师生之间开展交流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原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也有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掌握其思想发展动态趋势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且加以解决。

2.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进行分析、评判、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深化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是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有组织计划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在实践中感知领悟知识,从而增强理论教学的生动形象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参考课本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點来选取和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新课导入、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小结等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可采用案例导入或情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相关知识的讲解。此环节教师一定要避免照本宣科,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互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小结。一堂好课应善始善终,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端、精彩绝伦的授课,而且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教学小结,不仅要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深化,形成结构化知识,便于学生掌握;还应提炼学科思想,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为指导,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给予具体评估,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在教学评价设计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倡导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创新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善了学习效果。以下为“基础”课第一章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例。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并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掌握大学生活规划的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能表述出理想、信念和信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区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能结合自己情况确定个人成才目标。(3)素质目标: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意识;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作用。(2)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体验法。

2.教学策略。(1)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变,选取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和资源,以本院优秀学子成长的典型案例作为题材,自主拍摄成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2)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抽象理性思维较弱、理解基本理论存在一定难度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图片、视频、FLASH动画等信息化教育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为解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设置课后拓展学习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包含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经典图书推荐、视频资料、实践活动、在线交流等六个模块,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广阔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本环节教学设计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组织观看视频和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

1.课堂导入:播放原创视频《中国梦》,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中国梦与我的理想”讨论,引导学生对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视频大量中华民族风采的图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为后面的内容讲授做了良好的铺垫。

2. 重点内容“理想信念的作用”的讲授。(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播放视频毛泽东《赠父诗》。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明白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播放微电影《田埂上的梦》及原创视频卓君采访录,然后组织讨论“卓君为什么能从郊区的乡村少年,成为全国闻名的街舞达人?”视频讲述本院动漫专业的学生卓君为梦想而奋斗的成长历程,卓君已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崇拜的偶像,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榜样人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深刻思考。通过观看视频和思考讨论,学生明确感悟到卓君的成功来源于他在艰苦的环境下的不懈追求,大学生要放飞青春的梦想并为梦想而努力地奔跑。(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可以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追求完美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崇高,那么他的人格也会高尚。播放原创视频:2012年汽车系蓝章同学勇救落水村民的采访录。

3.归纳小结。案例分析:哈佛大学的25年跟踪调查。讨论: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准确的数字、确凿的事实及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大家明确树立远大目标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更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四)教学评价设计

本次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拓展学习两个环节完成。

1.课堂练习。应用代码技术处理,把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和理论问题设计成一棵“梦想树”。树上每个果实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答案正确果实不会动,答案错误,果实会坠落,从而及时、准确、形象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FLASH动画不仅活跃课堂(下转第71页)(上接第44页)气氛,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促进学生的体验。

2. 课后拓展学习。要求学生运用学习资源库,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结合自己情况制定大学生涯规划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兴趣盎然、重现力强的学习环境,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扩充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时间和空间,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理论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从多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热情,其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第三,依托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建立学习资源库,设计课后作业的拓展环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解决了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所有教学内容这一难题。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巨大的储量以及其强大的沟通交流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交互性和开放性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拓展了广阔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教学成效,特别是这种时尚虚拟的生存方式已经悄然改变着广大师生的认知和情感。信息化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刻苦学习钻研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黄艳,张红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2]李文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叶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职教论坛,2009(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2014SZ005)

【作者简介】孙晓倩(1980- ),山东烟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叶  燕(1965- ),广西桂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秦  霞(1983- ),广西博白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责编 卢 雯)

作者:孙晓倩 叶燕 秦霞

上一篇:城镇居民消费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侵权民事法律探讨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