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税收流失与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有关,亦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有关,更与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实现机制和国民税法遵从意识息息相关。治理税收流失历来是各国政府在税收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准确把握税收流失的规模是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税收流失原因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税收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1:

电商税收流失测算与治理研究

【摘 要】 B2C、C2C模式作为电商零售领域的代表模式,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的是B2C模式,该模式成为税务机关的征税盲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税收流失。文章对电商税收流失问题采取社会实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和流失额测算。国内电商平台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最为成熟,故而选取淘宝、天猫两个电商平台上的电器、服装、食品、图书、酒水、家具、化妆品七大行业420家网店进行测试,对抽样网店的工商税务登记、发票开具情况等重点内容进行随机暗访测试。电商税收流失测算部分主要估测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根据阿里巴巴官网公布的电商交易额数据和百货零售业、超级市场零售业、综合零售业的增值税平均税负率等三种口径测算电商C2C模式下的增值税流失额;根据阿里巴巴官网公布的电商交易额数据和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的经验值估测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并推演至全国电商平台,测算全国C2C模式下的税收流失额。最后,基于电商税收流失测算结果,提出关于电商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税收流失; 平均税负法

一、电子商务及其对税收活动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及运行模式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通常性解释是“藉由电脑网路将购买与销售、产品与服务等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而调整交易的基础和形态”,电子商务其实代表着一种商业形态。电子商务建构在电子交易系统上,将传统的资金流和物流数据化并将其发展成资讯流,这是电子商务的精髓之所在。

2.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以其便捷性、无纸化、数据化等优点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著人们传统的贸易方式,在全球经济融合发展中电子商务交易的“蛋糕”越做越大。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2%;从网络购物市场结构来看,B2C占比达到51.9%,年度占比首次超过C2C;从网络购物市场份额来看,天猫继续领跑B2C市场,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国美在线增长迅速。

3.电子商务模式

按照电子商务模式[1]分类,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B2B、B2C、C2C、B2G,一般把B2C、C2C统称为网络购物,属于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如表1所示。

(二)电子商务与税收活动

1.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交易搬到网上经营,其结果是一方面带来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量不断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税收征管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加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电商交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税务机关的“征税盲区”,造成一定程度的税收流失。

有人曾形象地将电子商务比作21世纪税收最大的“敌人”。这是电子商务的快捷性、隐匿性、无纸化,造成税收源泉扣缴的控管手段失灵,客观上促成了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随意性,加之税收征管技术的严重滞后性和系统法律法规的匮乏性,最终出现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真空地带。当然,电子商务税收流失主要因为电商行为主体采用税收不遵从手段违反税收法律,将税款据为己有。因此,电商税收流失也可归之为税收征管制度不能适应新型商业模式的转变,是由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监管等税收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造成的。

2.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难点

(1)纳税主体确定和管理存在困难。在C2C电子商务交易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交纳一定的费用或免费注册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或参与电子商务交易,交易主体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流动性,所以建立在传统交易方式下的税收制度往往难以确认C2C电子商务交易的纳税人。

(2)计税依据确定存在困难。在C2C电子商务交易中,所有的交易信息均表现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网络传输,而这些电子数据可以被轻易修改、删除而不留任何痕迹、线索。电子商务的无纸化操作及经营场所的频繁变动使交易活动不会留下可供税务机关确定计税依据的痕迹,使传统的税收征管失去了直接的计税凭证。电商企业真实的交易活动的销售收入、自然人等小电商经营者的销售收入或者所得等真实信息,难以为税务管理机构所掌握,增加了电商企业计税依据的确认难度。

(3)纳税地点的确认存在困难。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国际贸易的一体化,使得一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很难合理确认纳税地点。很多小型电商平台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只有一个虚拟的交易网站或者网址,而该虚拟网址或者网站有的设置在境内,有的设置在境外,其收入来源地、交易地点、纳税地点等确认过程变得十分复杂。

二、电商税收流失情况测试

(一)抽样调查测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的运营模式:B2C模式和C2C模式。经营者入驻电商平台提供商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商务形式。由于国内电商平台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最为成熟,经营商户和消费者众多,为此,课题组选择市场交易规模大、交易活跃的淘宝、天猫两个平台,随机选择经营商户作为测试样本进行抽样测试与统计分析,研究电商纳税和潜在税收流失问题。抽样调查测试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抽样样本

为了保证抽样的科学性和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按照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选择样本。

首先,选择天猫、淘宝两大平台经营商户众多的行业,分别是电器、服装、食品、图书、酒水、家具、化妆品七大行业。其次,为考察不同地区经营者税收遵从意识,对每个行业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等地区分布随机抽取样本,每个行业内的每个地区抽样10家店铺。这样,天猫和淘宝两大平台各抽样210家店铺,总样本量为420家店铺。

步骤二:择定数据口径

按照商品的实际付款金额统计商家平均月销量、单价,计算平均月销售额,即:平均月销售额=平均月销量×单价。

然后采用平均税负率法,根据公式“月增值税应纳税额=国民经济行业增值税税负率×平均月销售额”,计算获得“月增值税应纳税额”数据。

步骤三:随机暗访测试

根据税务管理中“以票控税”的特点,将两大电商平台商家或经营者的工商税务登记、发票开具情况作为重点测试内容进行随机暗访测试。把“是否开发票”行为分为“无条件开发票”“提供税点开发票”“不开发票”三种情况。

根据不同的发票开具行为,将其界定为不同的税收流失结果:

(1)“不开发票”视为“税收确定流失”。

(2)“提供税点开发票”视为“税负转嫁”,即如果消费者不要求开发票,商家就不会主动提供发票,即使商家能够提供发票,也会将应纳税额转嫁给消费者承担,违背了税收基本原则。因此,在后面统计中此类情况也应归之于“税收流失”。

(3)“无条件开发票”视为“税收无流失”。

按照上述抽样测试要求,所获取的抽样数据满足统一口径、真实准确的要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样本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准确度处于可容忍误差范围之内。采用大数据样本,可以真实反映电商经营者实际税收缴纳和税收流失情况。

(二)抽样调查测试结果

1.开具发票情况测试

天猫、淘宝两个电商平台的属性不同,入驻天猫的多为企业商家,入驻淘宝网的多为个体商户。通过对天猫、淘宝电商平台的商家分别随机取样,各抽取210个样本,共抽取420家商户样本。

分析发现,天猫平台上的企业商户由于多数具有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作为法人单位的企业商家经营相对规范,95.71%的商户交易完成后会主动开具发票,只有3.81%的商户交易完成后不開具发票,而仅有0.48%的商户在消费者承担税款的情况下许诺开具发票。相比较而言,淘宝网上的卖家多数属于非法人的个体商户性质,只有少数个体商户会选择主动提供发票,有67.62%的个体商户不会开具发票,还有13.81%的个体商户会在消费者承担税款的条件下开具发票。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两大平台增值税额流失情况对比

根据两大平台抽样企业的销售估算数据,对电商销售环节增值税流失进行估算。研究发现,淘宝平台增值税流失严重,由于“不开具发票”造成增值税流失额占应交增值税额的比重约为52.35%,由于要求“消费者承担税点”而可能造成增值税潜在流失的比重约占29.92%。

相比较而言,天猫平台由于大部分是企业商户,增值税流失较少,增值税确定流失额占应缴增值税额的0.077%,增值税潜在流失额占比约为0.003%。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3.不同行业样本商户开具发票情况对比

为了考察淘宝、天猫两个平台不同行业内部样本企业的发票开具情况,选择两个平台上七个行业的各210家(共420家)企业进行对比,这七个行业分别是:电器、服装、食品、图书、酒水、家具和化妆品。每一个行业选择样本企业各30家。

就淘宝平台而言,不同行业商户开具发票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服装、化妆品、食品不开票现象普遍,造成这些行业的税收流失较严重,而电器、家具等行业开具发票情况相对较好。

4.不同地区样本商户开具发票情况对比

对淘宝、天猫两个电商平台的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天猫平台上东、中、西部地区开具发票情况差异性不大。相对而言,中部地区的天猫商户不开具发票的较多,70家中有7家商户不开具发票。对于淘宝平台而言,绝大多数商户都选择不开具发票,其中东部占比为58.57%,中部占比为72.86%,西部占比为71.43%。

5.样本商户实际增值税税负率计算

根据抽样调查的全部样本商户的月销售数据,进行销售金额以及实际增值税税负率估算。由于很难获得调查样本企业的真实销售额,我们根据商户公布的销售数量、商品的销售单价计算出其月平均销售额,然后对其加总,得到调查样本企业的销售额。对于样本企业的增值税流失额,采用政府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即用行业增值税税负率乘以月平均销售额估算月增值税应纳税额。相关公式如下:

平均月销售额=平均月销量×单价 (1)

月增值税应纳税额=国民经济行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率×平均月销售额 (2)

根据调查样本企业的销售情况,计算不同平台商户的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税额数据参见表4。

根据抽样结果,统计估算样本企业的销售金额和应纳增值税额,进而估算不同平台样本商户的增值税实际税收负担率(见表5)。研究发现,样本商户之间真实的税收负担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淘宝平台来看,东部地区商户的税收负担最重,西部地区商户的税收负担较轻。从天猫平台来看,中部地区商户的实际税收负担较重,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较轻。从两大平台全部调查商户的实际增值税负担看,存在税收流失商户的实际应纳增值税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全部样本商户的增值税税收负担。

从淘宝、天猫两个电商平台之间调查样本商户的增值税负担看,天猫平台的商户实际税收负担要高于淘宝平台的商户。这也说明,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税收监管,确实可以提高商户的税收遵从度,降低税收流失现象。

(三)电商税收流失抽样测试的基本结论

1.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税收流失情况不一致

不同电商平台的税收流失率不同,导致商户的税收负担有很大差异,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基础。根据对采取不开具发票或者税负转嫁方式开具发票的商户进行分析,有3.79%~4.26%的天猫平台商户存在税收流失问题,而淘宝平台上商户的税收流失比例高达68.25%~81.99%,这表明淘宝平台个体经营商户多采取不开发票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且逃避税收情况相当严重。

运用销售额和增值税平均税负率对天猫、淘宝两个电商平台税收流失量进行估测发现,淘宝平台上商户的应纳增值税税款流失率为52.35%~82.27%,天猫平台上商户的应纳增值税税款流失率仅为0.0772%~0.0799%。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电商平台实际增值税流失率存在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在于是否存在工商、税务登记的约束。只要管理规范、监管到位,通过工商、税务登记全程控制,就会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使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税收流失率明显下降。

2.不同行业和地区商户税收流失情况大相径庭

不同电商平台的商户由于自身经营条件存在差异,导致逃避纳税义务的情形存在显著不同。即使在同一平台上,不同行业电商的税收流失情况也有所差异。

以淘宝平台的商户为例,服装、食品、化妆品、酒水、图书等不开具发票居多,而相对耐久的电器、家具等商品无条件开具发票相对比例较高。电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即使商户要求消费者承担税款,消费者也会主动索要发票。

再分析天猫平台的商户,图书、电器行业相对只有少数商户不开具发票,其余行业的电商都会主动开具发票。这也进一步说明,尽管存在着行业差异,但电商平台上商户自身的经营特点仍是影响发票开具的重要因素;即使在同一个电商平台上,消费者是否索要发票也是影响商户是否提供发票的一个因素。

从商户地区分布看,商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会影响其发票开具情况。天猫平台上的商户,东、中、西部的商户发票开具情况基本类似。而淘宝平台上,东部地区的商户开具发票情况较好,但要求消费者承担税点的商户数量也较多。中、西部地区不开具发票的情况较多,也存在让消费者承担税点的情形。这种地区的差异性与消费者自身的税收意识有关。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们的税收意识、维权意识较强,主动索取发票的情况也较普遍。

3.不同地区电商之间的实际税负水平存在差异

从抽样电商的税负情况看,淘宝平台上东部地区商户税收负担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商户要重,天猫平台上东部地区商户的实际税收负担最轻。这种情况与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多、小规模纳税人多、税收征管松懈等综合因素有关。

三、电商税收流失额测算

(一)电商税收流失测算的背景分析

课题组分析了C2C模式的基本特点,也参考了阿里巴巴2014—2015年、2016年前两个季度公布的数据,以及阿里巴巴关于“95%的淘宝卖家营业额在24万元以下(不超过36万元的增值税免征额)”的说法。但课题组认为还存在以下情况需要深入分析:

一是C2C模式的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并非都是个人店,其中一部分属于已注册过公司的个人网店,只不过网店信息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和公司联结起来;还有一部分属于实体店的网上店铺,是实体店拓展业务的一个销售渠道。这两种卖家与线下的实体公司别无二致,其实质是B2C电子商务交易,均应依法纳税。

二是不论何种店铺,采取何种商业模式,个人经营者获取的收入一律需要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即使是那些纯粹的C2C电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逃避个人所得税行为。

(二)淘宝电商平台税收流失测算——平均税负法

上文测试了天猫、淘宝电商平台的税收流失情况,天猫平台上商户的应纳增值税税款流失率仅为0.0772%~0.0799%,而淘宝平台上商户的应纳增值税税款流失率为52.35%~82.27%,淘宝平台上的商户存在较严重的税收流失,这里主要研究淘宝平台上的电商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情况。

1.电商增值税流失测算

淘宝平台经营者业态不一,经营行业分布较多,主要模式是商品的零售,而不同的零售业态造成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存在差异。为了使增值税流失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本文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零售类目下的几种零售模式所对应的增值税平均税负率(见表6)进行估算,从而推算淘宝平台上商户的税收流失额范围。由于淘宝平台就像一个大的百货市场,主要从事与社会零售相关的百货零售、综合零售和超级市场等经营活动,为此,课题组选择国民经济不同行业零售业三种零售模式的增值税平均税负率进行估测,如表7、表8、表9所示。

(1)按百货零售业估算增值税流失

根据阿里巴巴官网提供的交易额和选择的增值税平均税负率(2.19%),以及课题组实际调研的税收流失率计算,2013年的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24.65亿元,增值税潜在税收流失为71.23亿元,两者合计为195.88亿元。2014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69.53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96.88亿元,两者合计为266.41亿元。2015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94.35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116.78亿元,两者之和为311.13亿元。

(2)按超级市场零售业估算增值税流失

如果选择超级市场零售业平均增值税率(1.72%)估算增值税流失,2013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98.35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56.20亿元,两者合计为154.55亿元。2014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33.76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76.43亿元,两者合计为210.19亿元。2015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60.99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92亿元,两者合计为252.99亿元。

(3)按综合零售业估算增值税流失

如果选择综合零售业平均增值税率(1.70%)估算增值税流失,2013年确定增值税流失额为97.23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55.56亿元,两者合计为152.79亿元。2014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32.23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75.57億元,两者合计为207.80亿元。2015年增值税确定流失额为159.14亿元,增值税潜在流失额为90.94亿元,两者合计为250.08亿元。估算的增值税流失的纵向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2.个人所得税流失估算

(1)淘宝交易额的确定

淘宝电商平台绝大多数商户都是C2C模式。阿里巴巴官网公布的淘宝交易额和艾瑞研究公布的C2C交易额基本接近。为达到增值税流失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采用阿里巴巴官网公布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2)个人所得税税负率的选取

目前,我国电商C2C模式没有完善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多数淘宝平台上的电商属于个体经营业主,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交易所得中明显存在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根据已有的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经验值进行估算,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经验值的测算方法如下:

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个人所得税/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00%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数据关于2009—2014年的个人所得税金额、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率测算如表10所示。以最近年份的数据为基础(因年份较远,忽略2009—2011年度的数据),2012—2014年度的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分别为1.42%、1.32%、1.36%,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的中位数为1.36%,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和实际征管情况,取1.2%~1.5%作为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的经验值。

估算出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额度范围为:2013年为133.32亿元—166.65亿元之间。2014年的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度为181.32亿元—226.65亿元之间,2015年的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度为217.08亿元—271.35亿元。2016年前两个季度的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度为114.84亿元—143.55亿元之间。相关数据见表11。

3.淘宝电商税收流失测算结论

总体来看,淘宝电商平台存在一定程度的税收流失,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量的逐年增长,相应的,淘宝平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也在逐年增长。由于淘宝平台商户的经营业态复杂,按照国民经济分行业的实际增值税率较低的综合零售业和实际增值税率较高的综合零售业进行增值税流失额估算,以确定税收流失作为较低的税收流失,以确定“税收流失+潜在税收流失”作为较高的税收流失,并根据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经验值的上下限范围选择1.2%~1.5%的税负率进行个人所得税流失额区间的估算。

研究发现:(1)2012—2016年期间,不管以何种口径进行税收流失的估计,电商C2C模式交易的税收流失额都呈现逐年增长之势,且税收流失额增长率与C2C电商交易额增长率基本一致;(2)由于每年第4季度“双11”网购潮的影响,第4季度的交易额明显高于前三季度的平均数,淘宝平台也不例外,因第4季度的交易量骤然增长,导致第4季度的税收流失额也骤然上升。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称,截至2016年11月12日零时,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定格在1 207.48亿元,无线交易额占比达到82%。阿里在迈入“千亿时代”的同时,也刷新了单日全球零售的历史纪录。

从课题组统计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总额的估计值来看:2012年后三季度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之和在124.71亿元—196.11亿元;2013年全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之和在230.55亿元—362.53亿元;2014年全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为313.55亿元—493.06亿元;2015年全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为376.22亿元—582.48亿元;2016年上半年(前两个季度)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为200.01亿元—315.98亿元。考虑电商交易额的增长率和“双11”网购潮的影响因素,2016年全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估计将不低于500亿元—700亿元。相关数据见表12和图2。

(三)全国C2C模式税收流失额测算——平均税负法

1.C2C模式税收流失的基本假设

我国电商平台除了淘宝平台外,还有其他众多的电商平台。为了对我国电商C2C模式下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进行测算,课题组提出如下前提假设:在税务部门对电商涉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时,C2C模式下的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存在着类似的税收逃避动机和税收逃避行为。虽然C2C经营者所处的电商平台有所差异,但由于征税机关对电商监管能力有限,C2C模式下的经营者和淘宝平台上经营者的税收遵从情况具有相似性。

2.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国内已有若干研究机构密切关注电商的发展动态,典型的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他们每个年度和每个季度均发布电子商务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本课题组利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公开数据,借鉴有关淘宝平台税收流失的研究结论,对我国电商C2C模式下的经营者税收流失进行测算。

课题组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2011—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和结构预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其中对2015年的数据,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进行了调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给出的基本判断是在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其中C2C交易量占比逐渐下降。课题组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见表13。

3.税收流失额的测算

(1)C2C模式个人所得税流失额测算

课题组基于C2C交易规模,根据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率进行测算该模式下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相关数据见表14。

(2)C2C模式增值税流失额测算

课题组借鉴淘宝平台的增值税流失的基本结论,分别采用百货零售业增值税平均税率和综合零售业增值税平均税率进行增值税流失额的测算。相关数据见表15和表16。

(3)电商C2C模式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流失额测算

課题组通过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流失额的测算结果,通过加总方式计算最低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流失额之和,以及最高可能存在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流失额之和。相关测算结果如表17所示。

通过测算发现,按百货零售业平均增值税率测算,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之和的估计区间如下:2012年为182.1亿元—256.33亿元;2013年为264.66亿元—372.41亿元;2014年357.94亿元—503.66亿元;2015年为436.60亿元—614.33亿元;2016年预测值为531.53亿元—747.92亿元;2017年预测值为692.02亿元—973.74亿元。按照电商交易额的逐年增长趋势,课题组预测2018年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额之和将会突破1 000亿元。

四、电商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一)电商税收流失的管理策略

1.加强对电商的基础管理

政府应尽快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法人机构、商务组织以及从事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个人,理应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结构代码、税务登记“三合一”制度后,法人机构、商务组织必须具有唯一纳税人统一识别号。个人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税务机关的监管下进行交易,即不论法人机构、商务组织抑或个体商户或个人都要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

2.规范交易平台的运行

政府应通过立法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运作规则。交易主体要在交易平台上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首先具有相应的税务识别代码,与电子商务活动有关的所有支付平台、银行账号等,而且与税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税务机关有权通过纳税人识别号获得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背景情况,以及电商交易主体的交易信息和资金流转信息。

3.建立税收信息化管理平台

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税务部门积极推动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税务部门必须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平台,实行涉税信息的网上采集、税源网上申报、网上交税,涉税信息资料的电子化储存,这一信息技术的变化对电子商务征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税务部门而言,税款征收的电子化和无纸化,税收征收从传统大厅纳税转变为电子纳税平台服务和咨询,可以节省税款征收费用,实现对各类纳税主体的税收监控,也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二)电商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1.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税收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应该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法》,依法建立由工商、税务联合审批的电子商务登记制度,严格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机制,通过立法逐步实现由非强制性的电子商务备案管理向强制性的注册登记转变。

根据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重新界定传统税制中诸如“常设机构”“居民”等基本要素概念,修订具体税制条款,明确网络交易的性质、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等,在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税制中补充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相关条款,对现行税制要素根据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要求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2.明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课税主体

遵循现行税法规定,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以卖方企业或个体商户为纳税人。对于跨国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必须实行消费地征税原则,消费地税务机关拥有征税权,纳税人的认定将采用消费地原则。

纳税人在办理了上网交易手续之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收登记,取得一个专门的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申报有关网上交易事项进行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通过税务登记对纳税人进行管理。

3.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税务机关要与网络技术部门合作,研究解决电子商务征税的技术问题;加强与金融、海关、电信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与金融、交易双方认证机构、工商、海关、电信等部门的联网,特别是与交易双方认证机构的联网,随时掌握网上交易的情况,对购销双方进行监控,形成协税护税网络。

建立行业动态数据库,选择电商企业试点“纳税诚信交易专区”。加强市场准入执法、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消费维权等内容的电子商务市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电子商务企业在线市场主体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等,并每年定期发布电子商务行业税收报告。

4.探索新型的税收征管方式

针对电子商务“隐匿性”导致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的问题,以完善电子发票为切入点,与电子商务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网上电子发票自动开具和认证稽核系统,在电子商务交易完成并支付时,该系统自动开出电子发票作为支付系统代征代扣税款的依据。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税务、银行之间的虚拟专用外联网,而其他单位则不能登录。利用该网络共享信息,传递数据文件,委托银行直接支付缴税或采取通知银行支付缴税方式完成税款缴纳。同时,要求银行内部加快网络建设,在各银行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网络,解决国内各种信用卡与税务征收机关缴款网络的兼容问题,以便纳税人可以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将税款划入国库,方便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税款。

【参考文献】

[1] 叶韧.互联网+电商网商涉税要点精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5.

[2] 2016“双11”阿里交易额1207.48亿元[EB/OL]. http://news.163.com/16/1114/05/C5QDIQPT00014Q4P.html.

[3] 谢波峰.澳大利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简介[J].国际税收,2013(3):64-67.

[4] 张炎.我国电子商务课税问题及相应对策[J].税务研究,2013(6):84-86.

[5] 赵冰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财政,2011(2):43-44.

[6] 刘鹏,张秀莲,赵婷婷.C2C电子商务模式税收的国际经验借鉴及路径选择[J].安徽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6-137.

[7] 徐风照.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政策建议[C].中央財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互联网+税收”探讨会论文集,2015.

[8] 朱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研究[J].财经论丛,2013(2):6-7.

作者:蔡昌

税收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2:

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

【摘 要】 税收流失与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有关,亦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有关,更与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实现机制和国民税法遵从意识息息相关。治理税收流失历来是各国政府在税收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准确把握税收流失的规模是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的基础。文章采用修正的现金比率法、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对我国2001—2013年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的规模进行测算,并对税收流失总规模进行总体分析和测算。在对测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税收法制、管理体制、征管机制和税法教育宣传4个方面提出综合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流失; 地下经济; 公开经济; 治理对策

税收流失[1]是纳税人或利益相关者违背税收立法目的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通过故意的方案筹划或行为安排,或由于征税者对税收流失政策理解的偏差、管理的缺失乃至权力寻租而导致的国家税收收入减少的现象。税收流失与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实现机制,以及国民税法遵从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税收流失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税收流失不仅是一种经济结果,而且是一种行为过程,它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弱化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经济的作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收入分配的不公,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良好的税法遵从氛围。

税收流失的治理始终是各国政府税收治理的一大难题。屡禁不止的地下经济活动中的税收流失和公开经济中逃税、骗税、避税、欠税、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不仅使各国政府在应对税收流失治理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与协调的行动,而且成为检验一国政府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国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创新持续进行,税务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有效降低税收流失率,有效降低税收征收成本,优化纳税服务,着力提高征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突出税收道德文化建设和税法宣传教育等政策措施,在综合治理税收流失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税收流失的治理问题仍然不容小觑。

较为准确地测算税收流失的总体规模,不仅有利于认识地下经济所造成的税收收入损失,而且有利于把握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的现状。本文拟通过对2001—2013年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与测算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经济新常态下税收流失的成因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税收流失治理的有关对策。

一、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②

(一)公开经济中的税收流失规模测算

公开经济是各级政府公开监管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公开经济所创造的国民财富全额纳入政府统计的范围之内。在各个税种、税率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税法所规定的法定税基和法定税率,可求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故有公式1:

某税种的应纳税额=法定税基×法定税率(公式1)

同时依据某税种的应纳税额与实际征收税额之间的差额,求出该税种的税收流失额。故有公式2:

某税种的税收流失额=该税种的应纳税额-该税种的实际征收额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税种税收流失额加总,求得公开经济中的税收流失规模。故有公式3:

公开经济中的税收流失总额=A+B+C+…+N(公式3)

其中,A、B、C、…、N分别代表某税种的税收流失额。

假定T1是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和标准应征收的税收额,T2是实际征收入库额,则有税收流失额TL,故有公式4:

TL=T1-T2 (公式4)

以下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及其他相关税种的测算过程与具体测算结果如下:

1.增值税流失规模的测算

依据现行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商品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加工、修理劳务的有关数据难以获取,而且这部分的税款比重也较少,为简便起见,不把它纳入测算之中。那么,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故有公式6:

增值税收入能力=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批发零售企业应交增值税+进口环节应交增值税(公式6)

(1)工业企业的增值税应税能力如表1③。

(2)批发零售企业的增值税应税能力如表2。

(3)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应税能力如表3。

在分别求出工业企业增值税应税能力、批发零售企业增值税应税能力、进口环节增值税应税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加总求和的方式求出我国各年度增值税的应税能力,减去当年增值税的实际征收额,由此求出的增值税流失规模具体测算结果如表4。

2.企业所得税流失规模测算

根据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2],企业所得税流失总额的测算结果如表5。

3.营业税流失规模测算

根据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测算营业税应税各行业总产值与税收流失总额的基础数据如表6、表7。

4.其他税种税收流失规模测算

根据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其他税种流失规模的测算结果,具体如表8。

依据上述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的等主要税种和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其他税种税收流失额测算值的加总,得出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规模,如表9。

(二)地下经济中的税收流失规模测算④

地下经济亦称隐形经济、灰色经济、黑色经济等,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经济黑洞”,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采取修正的现金比率法测算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的机理是:地下经济活动和准地下经济活动为了逃避政府部门监管和避免被税务机关发现,会尽量采用不在银行等市场中介机构留下记录的现金交易方式进行。因此,一国(或地区)流通中的现金M0占银行存款的比例变化可以视为由于地下经济活动和准地下经济活动的变化引起的,即流通中现金M0的增长变化事实上是地下经济活动和准地下经济活动变化的晴雨表。基于这一机理,运用现金比率法[3]测算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规模,如公式7:

地下经济税收流失(Tu)=地下经济规模(Yu)×宏观税负(t)(公式7)

地下经济规模是测算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的关键要素,基于公式7,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过程,如公式8:

公式8中,C为现金余额,D为活期存款余额,Y0为公开经济的收入规模,K0为公开经济的现金比率,即公开经济中的现金余额与公开经济中的活期存款余额之比。

实际上,现金并非是地下经济中唯一的交换媒介,如家庭中的修理和实物采购这些非正规的购买行为,约25%~30%是通过非现金支付形式进行的,因此,现金比率法中现金是地下经济唯一的交换媒介的假设会低估地下经济的规模,进而低估税收流失的规模。为了使测算数据更为准确,对现金比例模型作以下适当修正和改进:(1)放宽现金是唯一交换媒介的假设,采用货币供给中的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来推算地下经济的规模。定义M=M2-M1,把传统现金比率法公式中的C扩展为M1,D扩展为M,使现金比率法的现金是唯一交易媒介的限制大大放宽,也更符合实际。(2)重新定义K0。在K0取值时,选择某一年份作为基期来测算地下经济规模,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假设该基期年份的地下经济规模为零,显然会低估地下经济的规模。事实上,K0反映的是某一时段内人们对现金和短期存款的需求状况,那么每年新增加的收入也应按原有的需求比例进行分配,因此,有必要对K0进行重新定义。为此,对我国1990—2012年现金和短期存款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到现金和短期存款的时间趋势方程,由此得到K0,即两个方程的系数之比。就演化为公式9:

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可分别得到现金C和短期存款D的时间趋势方程(以1990年为基期,t=1):

基于公式7、公式8和修正后的公式9、公式10,数据代入得出我国2001—2013年的地下经济规模,如表10。

(三)对税收流失总规模的初步分析⑤

基于对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规模和依据地下经济中可能造成的税收损失(税收流失)两者相加,得出我国税收流失总规模,如表11。

二、测算结果分析[4]

1.从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占GNP的比例分析,2001—2013年税收流失占GNP的比例已由最高年份的8.86%下降为6.19%,比平均水平减少0.34个百分点;从税收流失额占实际征收额的比例来看,主要税种的税收流失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5]。如:增值税由2001年的27.36%下降为2013年的15.08%,企业所得税从2001年的39.51%下降为2013年的30.43%,营业税从2001年的46.3%下降为2013年的36.5%。但其他税种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印花税、关税等税收流失呈上升趋势。

2.从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的规模测算分析,2013年地下经济的规模110 084.26亿元,比2010年地下经济规模124 904.82亿元减少14 820.56亿元,但比2001—2013年这13年间的平均水平80 372.60亿元增加了29 711.66亿元。地下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说明,对地下经济的监管与反监管的斗争还十分激烈,取缔和打击地下经济的效果尚不理想。

3.从税收流失的总规模测算分析,2001—2013年这13年间,我国的GNP增长了4倍,而同期税收收入增长约5倍。税收收入额占GNP的比重由2001年的13.95%上升到了2013年的19.37%,同期税收流失率从最高13.37%下降到2013年的9.00%,税收流失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经济社会仍处于改革转轨阶段,目前税收流失的绝对规模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是规模比较庞大,约占年国民生产总值1/5的地下经济规模由此引发的税收流失数额巨大,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特别是跨境税源的流失亦十分严重。

三、税收流失治理的相关对策

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与分析表明:税收流失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纳税人征税机关、税收制度和国民税法遵从度4个方面:税收法律制度是核心所在,税收管理体制是重要基石,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机制至为关键,国民税法遵从意识的提高则是根本保证。

(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6],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制度保障

现行18个税种中,仅有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其他15个税种尚未完成税收立法。依据《立法法》有关规定,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依法治税,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加强反避税立法,完善转让定价控制机制,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反避税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税收司法体制,如设立税务法院,实行税收判例制度,提高税收司法水平,为税收流失的治理提供制度保障。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当前的重点拟应放在税种的立法和税负的法定、税率的法定方面,在稳定税负的前提下,优化税种结构、优化税收征收流程,科学合理地确定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中央政府收入在政府总收入中的比重,清费立税,确立税收法律制度在税收流失治理中的核心功能地位,将税收法定原则贯穿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和税法监督的全过程。

(二)深化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7],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体制保障

根据现代财政学的观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划分需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以此界定政府间财政关系及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并由此决定中央与地方税权和政府间收入的划分、机构的设置,做到纲举目张。当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全面“营改增”为标志的经济领域的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中央税收几大主体税种已基本到位、体系基本完善,而地方税体系却远未到位,有必要在科学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同时,从优化地方税制结构和规范地方税骨干税种着手,保持合理税务水平;坚持清费立税,确保税收在政府全部收入中的支柱地位,建立有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税制体系。通过以深化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为标志的个人分配领域的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以调整消费税和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为标志的税制结构的优化,在有效降低行业税收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体制保障。

(三)强化税收征管,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机制保障

构建以税收征收管理基本流程为基础、以涉税信息与税务情报管理流程为平台、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收管理专业化为重点的现代化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机制,建立和逐步完善以信息管税、风险管控和夯实税收征收管理基础为核心的税收征收管理综合流程,培育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宗旨的政府税收行为,健全完善“执法、服务、合作”三位一体的现代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机制。

当前,商事制度改革和“营改增”全面试点正在进行中,公开经济与地下经济的博弈日趋激烈,税收征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内和跨境税收信息处理系统,完善与金融信息、财务与会计信息、税收征管信息等涉税信息的对接和信息的分析应用,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通过涉税信息的比对,尽最大努力控制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税收风险,健全风险管控流程,坚决取缔、严厉打击地下经济活动。在经济税收法制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中,不法分子将法律禁止的经济活动转入地下,如贩毒、走私、制假贩假、高利贷等非法经营,不仅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诱导诚实纳税人产生“比坏心理”,对此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严厉打击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重点的各种逃税、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反避税合作;进一步加强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打击、取缔地下经济活动的联合执法行动,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机制的保障。

(四)加强税法教育宣传,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环境保障

税务素质教育是治理税收流失的基础条件,税务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涵盖征税人和纳税人的全方位、网络化、信息化的税法教育宣传体系。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现代税收理念,规范纳税人、用税人和征税人的税务行为,坚持不懈地加强税法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税法遵从意识。一方面要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明确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法律关系,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一方面要增强征税者依法征税,廉洁、公正执法的意识,提高征税者的税法遵从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积极的税收文化,构建和谐、诚信的税收征纳环境,以最大限度遏制税收流失。

【参考文献】

[1] 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28.

[2] ACIR.Measuring of State and Local Fiscal Capacity and Tax Effort[R]. Informationg Report M-16,Washington:Advisory Commissio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1962.

[3] PHILLIP C. The Demand for Currency Relative to the Total Money Suppl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8,66(4):303-308.

[4] 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M]. 2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182-183.

[5] ROBERT A R,et al. Estimates of Alabama Losses Due to E-Commerce[R]. UAB School of Business,2012.

[6] 汤贡亮.中国财税改革与法治研究[M]. 2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152-168.

[7] 高培勇,杨志勇.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比较与借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14-117.

作者:贾绍华

税收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3:

探讨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

[摘 要]我国税收流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的过程中的出现问题,也就是税收行为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且税收流失与纳税人也存在重大的关联,如果纳税人没有合法缴税,则会导致税收流失严重;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制定的税收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致使税收流失的因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完善税收制度、治理税收流失一直都是我国财政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合理的税收方案,加强对市场的调查,进而不断地完善税收制度,但效果却未十分显著,对于预防税收流失的现象,我国必须要准确把握税收的规定,深入进行税收流失的测算,并根据税收流失的总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税收管理体制,并对相关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税收流失的治理效果。本文对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税收流失;测算分析;治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72

0 引 言

税收流失不仅会影响我国的财政经济,同时对纳税人的利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税收流失对纳税人利益的影响是正面的,这主要因为纳税人在纳税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纳税制度进行纳税,而是采用违反法律的方法逃避税收,进而从中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显然,纳税人的这种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还影响了财政税收的治理。税收流失属于经济问题,如果税收流失严重,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的决策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宏观调控的经济能力减弱,与此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会降低,整个市场的竞争会有失公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氛围,因此,为了避免税收流失的现象,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税收治理的能力。

1 对我国税收流失测算的分析

公开进行税收流失测算主要是为了体现政府和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公平、公正,我国目前对财政经济的应用都进行明确的公开,让人民对政府放心,公开经济的应用现如今在我国实施的效果较为良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支持,也十分有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当前,公开经济应用的行为为我国带来了经济效益。我国的人民也开始遵循相关的税收制度,依法纳税。对我国财政税收部门而言,要想掌握关于税收制度的相关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税收制度,防止税收流失,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能充分地掌握我国当前的税种,结合相关的税收公式,计算纳税额度。在求税收流失额度时可以用相关税种的应纳税额减去该税种的实际征收额。但是要想确定公开经济后税收流失的范围,还要在公式的基础上,对各种税种的税收流失额进行汇总,用公式表示:经济中税收流失的总额=A+B+C+…+N。

在进行公开经济税收流失测算时,假设T1是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和标准应征收的税收额,T2是实际征收入库额,税收流失额为TL,用公式表示为TL=T1-T2。在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的税种进行测算时,其测算公式和结果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增值税税收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应税产品总产值-应税产品投入值)×适用税率

=应税产品的增加值×适用税率

通过对当前增值税的研究,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商品等都是增值税需要进行征税的项目,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加工、修理劳务也属于增值税的一部分,但是在展开税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却很难获取到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导致税收流失的产生,为了便于税收人员的税收工作,在进行税收流失测算时,通常会将以上税收去除,这样增值税的正确公式则是:增值税税收收入=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批发零售企业应交增值税+进口环节应交增值税。

2 我国税收流失治理的对策

根据当前我国税收流失的数据显示,税收流失主要是因为纳税人和税收机关的行为存在问题,因此,我国要制定税收制度、完善法律条文,规范纳税人的行为,提高纳税的效率,还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财政税收的工作力度,确保财政税收部門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地进行税收工作,只有提升税收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保障税收收入。

2.1 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加强税收法律制度的落实

为有效地预防税收流失的问题,我国在完善税收制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税收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解决税收流失问题的过程中,只有3个税种的立法得到了完善,而其他15个仍然缺乏合理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要明确规定,落实税收法律制度,加强税收流失的治理,建立健全税收的法律体系,这样才能预防企业和个人偷税、漏税现象的产生。我国必须要明确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原则,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确保其能依法缴税,另外,要将完整的税收法制划分在《宪法》中,以《宪法》为母法,完善其他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税收系统。最后,我国的财政部门还要制定合理的税收司法机制,为税收收入提供充分的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2.2 制定科学的税收管理制度,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税收的关系

当前,传统的税收管理制度已无法发挥出良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观念应不断改变,财政税收部门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制定先进的税收监管制度,只有财政税收部门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而这也就充分表明,我国财政税收部门需要深入改革,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制度。在创新税收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监管人员要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税收的具体关系,这样有利于工作人员治理税收流失的问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按照现代财政的主要经济观点,掌握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权事的划分,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界定政府间财权、事权的界限,进而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同时这也十分有利于我国经济进行“营改增”。

税收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想让税收管理体制真正得到完善,就要确保税种的法律得到完善。在现有稅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税制结构进行优化,确保税收的公平,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税收流失工作提供更多的保障制度。

2.3 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充足的机会

当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税收流失给我国财政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在治理税收流失的过程中,强化税收的管理体制,合理征税,进而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在整个税收监管过程中,我国应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税收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税收信息,对税收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参考。另外,财政税收部门要根据税收信息和税务状况为主要管理平台,以税收过程存在的风险为主要导向,专业化地展开税收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体制,对纳税人明确税收工作具体的环节和流程,进而制定合理的纳税制度,规范纳税人的行为,最终确保纳税人能够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的竞争。

当今社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出国门,并在市场中赢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如果国家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约束和管理,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的变化,这样就可能引发财政危机,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于商务化,“营改增”也在全面的实行过程中,“公开经济”与“地下经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税收制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应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纳税人遵法守法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让我国企业能顺利的走出国门,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合理地发展各种财政经济的产品,针对不同的风险制订监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规避财政税收带来的风险。另外,我国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下经济”活动,对于不正当经营的企业,要及时取缔。财政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协调其他监管部门进一步管理税收,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2.4 大力宣传税收的法律法规,提升纳税人的缴税意识

我国在解决税收流失问题的过程中,要加强税法的宣传,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税收法制的教育,提升纳税人员的法制观念,充分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进而提升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只有大力宣传税收的法律制度,人们才可以深入了解纳税的作用。且在宣传的过程中,也能让我国的税收制度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需要定期对人们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和教育,转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而依法纳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纳税氛围,维护我国财政经济的稳定。

3 结 语

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象,我国财政部门首先要能制定科学的方案和完善的法律,并根据相关的公式测算出税收流失的数据。其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加强税收流失的监管,只有我国人民共同治理税收流失的问题,才能改善我国税收的状况,进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璨.浅谈税收流失的经济影响与防治对策[J].财会学习,2016(21).

[2]刘战兵.《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第二版)书评[J].会计之友,2016(13).

[3]郑林.税收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5(9).

作者:章润兰 王怡然

上一篇:牧区生态保护管理论文下一篇: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