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收制度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税收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其次对资源税收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收管理体制的新举措。[关键词]资源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资源保护问题也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资源税收制度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资源税收制度分析论文 篇1:

雾霾危机背景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改革的努力方

摘要:雾霆危机暴露出大都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多重矛盾。该文从雾霾危机波及面广泛、负外部性强,治理难度大等表现特征入手,发现产业结构落后、汽车社会来临、土地利用粗放带来的扬尘污染是大都市雾霾的三大祸源。从而提出为治理雾霾的三大税收努力方向:改革现有资源税收制度、构建完整的绿色汽车产业税收制度、加大土地税收制度的征收力度。

关键词:雾霾危机;环境成本;绿色税收近年来全国性雾霾灾害不期而至,从北方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到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再到西部成渝城市群的成都、重庆,无一幸免均沦为雾霾重灾区。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北京等主要城市平均霾日数竟高达161天,远超全国平均值35. 9天。环境状况的恶化同时严重影响到大都市的通勤、生产等日常活动,经济状况也随之受到影响。

一、大都市雾霾危机的现状

(一)波及面广泛与强大的负外部性

目前,大都市雾霾危机表现出的核心特征就是波及面广泛,己经危及至不同地理区域的大中小各级城市,同时,雾霾重灾区与我国核心城市群在地域范围上基本一致。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都市经济增速呈现下滑态势,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效应尚未消除,城市自身发展进入转型的瓶颈期等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但是雾霾危机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比如雾霾危机催生或加剧了高端人才流失、产业结构滞后、外商投资转移等问题。高端人才和新兴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劣质的配套生态环境将迫使其迁到环境更加适宜的地区。雾霾还有可能引发又一股大规模返乡潮甚至移民潮,部分境外驻华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雾霾补贴就是一个强烈的潜在危机提醒。毫无疑问,丧失高端人才和新兴技术产业的大都市要想保持与世界发达经济城市的同步发展速度将不可想象,落后将是一个可怕的预言。总之,雾霾危机带来的庞大负外部性的解决将刻不容缓。

(二)形成原因折射中国城市化特色

纵观世界知名都市发展史,空气污染问题是机器工业化时代诸多城市的通病,如震惊全球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43年)和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我国的雾霾问题和上世纪西方主要工业城市的烟雾事件的成因有共同的地方比如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地理分布不当、过度依赖高污染能源等。与此同时,我国雾霆危机还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的核心经济圈形成了新兴产业和低端落后产业并存的局面,加之我国环保政策执行不到位、污染代价偏低不足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致使我国社会各界围绕谁来为雾霾治理买账引发强烈讨论。

(三)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从“雾霾”这一词汇走进大众视野,到现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聊聊数年,但是雾霾的危害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演变成了全国性环境问题。纵观西方大气治污史,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花费长达30-50年的时间方才根治空气污染。雾霾危机属于长期性难题,我国至少需要15-20年的时间,实际治理过程中必须全面彻底地解决突破能源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标准过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等问题。

二、大都市雾霾危机的形成机制

(一)低端产业排污过度

大都市雾霾危机的罪魁祸首当是低端产业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均为国家级工业基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产业集中。以北京为例,一方面单就市区内部看,至今仍有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分布于城市边缘,如位于东郊的华能北京热电厂、西南房山区的燕山石化以及大小数百家铸造、建材、化工、家具制造等类型企业。另一方面北京被津冀地区环绕,而津冀两地分别是全国最大钢铁基地和北方最大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污染气体将不可避免地对北京产生强烈影响。可见要想根除大都市雾霾危机需内外双管齐下方可收获理想效果。

(二)城市交通超负荷带来高排放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国己有北京、成都、深圳等10座大都市汽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就私家车数量而言,北京平均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己达63辆。汽车社会的来临一方面带来城市交通拥堵,同时也加重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已经成为大都市雾霾的重要成因。

(三)土地利用的粗放与无序

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产生环境破坏与扬尘污染也是雾霾产生的一大因素。城市土地更新内容主要涉及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两大部分。旧城地带所处的位置一般在城市的核心,如果在改造过程中不能总揽全局,那么就很有可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污染问题。新城的大力建设是产生污染的又一源头,再加上一些地块的荒废和闲置问题,很容易造成更多的污染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西安以及武汉等大城市,在建的工地都超过了一万个,众多的城市污染源散乱分布在中心或是边缘地区。和西方国家的烟雾污染事件的诱因不同,土地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成为了中国城市雾霾产生的一项特殊因素。

三、雾霾危机下的税收努力方向

(一)改革现行资源税收制度

1、扩大征收范围。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过于狭窄,难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的形成。建议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海洋资源、地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2、改革计税方式。目前我国资源税大部分税目采用从量计税方式,难以体现资源开采和使用的环境成本。建议采用从量计征与从价计征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开采资源能源,这对于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

3、提高课税标准。基于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能否再生、效用价值以及环境危害等方面的考量,重构资源税课税标准,实行差别税率,提高高污染资源税率,确保生态补偿与修复成本及时到位。

(二)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绿色税制

世界汽车用钢联盟提出,如何应对当前汽车社会所带来的雾霾危机,必须要从汽车生产到汽车生命结束这一周期实行环境控制。如果只是单一的注重汽车行驶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那么会从侧面鼓励汽车制造商更多的去使用铝、镁和碳纤维等替代材料,用来减少汽车重量、减少汽车的耗油量,但是这些材料比起钢铁的碳排放量来说更加巨大,然而增加了汽车生命周期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所以,在我国推行汽车绿色税制的过程中,要避免局部环节失控所导致的能耗与污染居高不下的后果。

一方面提高成品油的消费税。为了有效解决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负面影响,基本都是在油价下跌时推出,税收提高但油价不涨,提税需要和油价下跌并行,这样不但满足宏观调控的需求,也顾及到了社会的承载能力。成品油税提升所带来的新的收入,统一纳入到公共预算中,用以对大气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投入。投入更多资金到环境污染防治基金中,重点投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治理雾霾。

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能约节约,开发新的能源。重点支持和投入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能源的循环利用,将新能源的使用推广到汽车行业中。在税费征收的过程中,税收制度的重点是要降低对低排放量的汽车收费力度,加大对高排放量汽车税收增收力度,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发挥出税收的杠杆作用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

(三)加大土地税收制度的征收力度

雾霆危机体现出当前我国大城市在土地开发和利用中的乱象丛生的问题,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和节约利用是工作的中心。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在土地开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对土地市场供应量进行指导,改变以往政府过多干预土地开发的旧模式。另一方面,控制工业用地的过度扩张,加大生态用地的保护力度。

目前我国的耕地占用税收标准还比较低,(上转第152页)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福建省GDP再预测林志伟

作者简介:林志伟(1991-),男,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

摘要: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一门分支学科,本文主要探讨时间序列的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对福建省地方生产总值进行拟合,做出相应预测,并与回归模型、ARIMA时间序列模型、灰色GM(1,1)模型精度进行比较。总结得出1995~2012年福建省地方生产总值序列,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相对于其他模型要来的高。

关键词:组合预测模型;福建省GDP;预测一、引言

所谓预测,是对先验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相应模型,从而推测未来会发生的事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预测技术愈来愈成熟,方法层出不穷。实践中,由于所遇到的问题和已知信息迥异,建立的模型不同。这些模型并非都适合,需综合考虑选取“最优”的模型,但这往往难以达到。若能综合这些模型,充分利用各模型优势进行组合,得到一个精度更高的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就可以胜任。

组合预测模型是Bates和Granger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直至1989年,组合预测模型才作为一种新预测方法得到学术界认可。近几年组合预测模型已成为预测领域中主要的预测方法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农业等诸多领域。

二、文献综述

组合预测模型最初取得一系列的硕果,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Bates和Granger起先应用于单变量组合预测模型中,而Nelson首次将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到ARIMA预测模型和其他较大的计量模型中。随后Cooper和Nelson对Nelson的方法进行发展。在预测领域最权威的杂志《Journal of Forecasting》每年都会刊发关于组合预测模型的著作,1989年出版组合预测模型专辑,这表明组合预测模型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

国内学者对组合预测模型也做过许多研究和实证,如赵昕东等[1]提出基于KL信息量的最优模型与最优模型无显著差异的模型形成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组,发现组合预测效果要优于单一模型预测。王淑花[2]利用两种组合预测模型依次拟合山西省人均GDP数据,通过与单一模型比较发现组合预测模型更优。蔚春杰[3]提出ARIMA模型与灰色新陈代谢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我国CPI进行拟合与预测。从这些文献都反应出组合预测模型精度通常会高于单一模型,组合预测模型不但汲取各个模型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精度,是一种高效的短期预测方法。

三、研究方法

对于一序列,运用不同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值是不一致的,把多种模型预测结果用适当方法进行重组,得到一个新预测模型即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各单一模型的信息,降低各单一模型受到的随机影响,提高模型的精度。因此组合预测模型考虑的范围比单一模型更全面,本文涉及组合预测模型形式如下。

y0t=W1y1t+W2y2t+…+Wnynt

式中,y0t表示t期估计值,yit为第i个单一模型t期拟合值,Wi为权数。

关于权数,通常依据方差倒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优点是简便。基本思想:计算各单一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对误差平方和较大的模型赋较小权重,对较小的赋较大权重,这样可以最小化组合预测模型的误差平方和,公式如下,ei表示第i个模型的误差平方和。

ωi=e-1i/∑ki=1e-1i

四、实证研究

(一)实证步骤及数据来源

本文依次使用二次曲线回归,一次指数平滑,ARIMA以及灰色GM(1,1)四种单一模型对原始序列进行模型拟合。再利用组合预测模型进行对上述模型的拟合值进行重拟合。数据选用1995年至2012年福建省GDP,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时序图如图1。图11995-2012年福建省GDP时序图

(二)单一模型拟合

通过SAS软件,直接得到二次曲线模型如下:

xt=3592.06-554.8T+78.58T2①

使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对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平滑系数取0.1到09九个值,然后对各期作预测,根据均方误差选出最小值的赋值方案。当取0.9时,均方误差最小,因此选定0.9作为平滑系数。得到如下表达式,Ft表示第t期的预测值。

Ft+1=0.9xt+0.1Ft

接着拟合ARIMA模型,其口径为:

xT=1.157xT-1+εT

对残差进行Durbin h自相关检验,统计量为0.23,P值为0.41,即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故不需要对残差继续提取信息,最终的ARIMA模型为:

xt=1.1571xt-1+εt,εt~N(0,100310)

最后通过MATLAB得到灰色GM(1,1)的还原方程:

(0)=1535.028e0.14469t

(三)组合预测模型

首先得到上述模型的拟合值序列以及误差平方和,再利用方差倒数法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如表3.1所示。

表1权重表模型误差平方和权重a1-二次曲线40213990.2542a2-指数平滑353652990.0289a3-自回归模型16049600.6371a4-GM(1,1)128335360.0797对此可以得到组合预测模型方程:

Yt=0.2542a1t+0.0289a2t+0.6371a3t+0.0797a4t

实际应用中,更加关心是模型预测能力。通常比较模型精度的方法主要使用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这里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方相对误差三种指标,如下:

表2模型精度对比模型MPEMAPEMSPE二次曲线回归0.0250.0780.009指数平滑法0.1340.1340.019自回归模型-0.0150.0330.002GM(1,1)0.1090.1090.02组合预测模型0.010.0210.001显然,组合预测模型精度比其他单一模型高。(上转第190页)〖=D(〗信息传媒财经纵览〖=〗〖=S(〗财经纵览信息传媒〖=〗浅析媒体人的思维拓展王欢

作者简介:王欢(1991.06-),女,汉,黑龙江人,在读研究生,在读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思维是语言的指挥棒,思维想到什么语言才能表达什么。也许有的人说我平时说话不过大脑,是不是语言不受思维控制,其实不然,思维有很多个层次,有直觉思维也有深度思维,那些没有“三思而后言”就脱口而出的话,其实就是我们思维的浅层次,也就是人的第一反应的表达。为了更好的拓展思维,笔者总结了两种思维拓展的方法:

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有一个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的思考,对于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展开思考,寻求答案。为了使口语表达完美、严谨、开阔、思维就要连缀,拓展生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在此,介绍几种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一)借物联想:从小我们就学过借物喻人法,例如,鲁迅在《落花生》中以花生来比喻做人,花生虽然埋在地里不好看却实用,人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好看而不实用。在文学作品中,应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易懂,同样的将此种方法应用在语言的表达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此选取六个通用角度:特点, 功能, 背景,空间,视角,变化。

让我们用“水”来举例,试试从不同角度发散一下。

1、What: 它有什么特点? 水的特点是清澈透明。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从正面说君子之交淡入水。反面说人生难得糊涂,不必锱铢必较。

2、Use: 它有什么用处?水可以清洁万物,所以人生亦需要精神之水,涤荡心灵。

3、When/Where: 它在不同背景下有什么特点?(选Where举例)一滴水在海洋中虽然不会被迅速蒸发,但是却在安全感中丧失了奋斗的决心。一滴水在沙漠中虽然容易蒸发,却给沙漠带来了希望的绿洲,所以人在选择时要考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一昧追求安逸稳定。

4、空间:它与什么有联系?水参与生态系统的循环,一旦受到人类工业文明的污染,就会以灾害的形式报复人类。

5、视角: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有什么区别?水之于茶,是伯乐,浮沉之间茶香四溢。水之于蟹,是劫数,黑红之变餐桌佳肴。所以你之蜜糖,他之砒霜。我们要让事物发挥正确的作用。

6、变化:它会产生什么变化?水在常温之下是液体,流动自由。在高温下是气态,无处不在,水在低温下是冰,棱角分明。所以人也应像水一样,适时的转换自己的状态。与人交往,上善若水,高压环境,调节心态,考验面前,坚持自我。

(二)连词成句:在编导考试中有一个科目叫编讲故事,其中有一种题目类型叫做“串词编讲故事”,同样的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方法,即用毫无关联的三个词讲出一段富有哲理或者诗意的话,或者将其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

笔—鞋—风筝:

1、放开紧绷的风筝线,寸寸都是自由景,翻开尘封的同学录,笔笔都是同窗情,打开凌乱的储鞋柜,双双都是脚下行,多一点潇洒,多一点珍惜,多一点感恩,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2、一枝笔描绘精彩人生,一双鞋踏遍大好河山,一只风筝放飞青春梦想,

放手一搏,勇敢去追,世界的美好需要我们用生命演绎。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出其不意,反过来思考问题,“不按套路出牌”,变肯定为否定,变否定为肯定,也就是摆脱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开辟一个新奇有趣的相反观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三个训练,来尝试一下有趣又有用的逆向思维方法吧。

(一)逆向看名言。作者总结了三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推翻”名言:

1、分情况讨论:一句名言在有的情况下成立,在有的情况下就成立,我们要做的就是补充一些条件,举出一些情境,来否定名言。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这里“知识”这个主体就可以分情况讨论:知识也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科学的和愚昧的,所以正确科学的知识才是力量,错误愚昧的则不是。另外知识变成力量的转化过程也可以分情况讨论:知识只有正确的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成为力量,纸上谈兵,不去实践,知识就不能化为力量。

2、质疑关键词:。首先我们要先找到一句话的关键词,也就是句中强调的主体、方式或结果,然后质疑它的“权威性”,提出其他的“可能性”。每句话大家看到的重点不同,它也会有不同的关键词。而质疑不同的关键词也会生发不一样的观点,这就是思维的独特魅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这句话中,“功夫深”、“铁杵”、“磨”“针”都是可以质疑的关键词,我们分别质疑:

“功夫深”:在现在科技条件下不用很深的功夫,只要掌握机器的操作方法,例如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谁都可以“磨针”。

“铁杵”:为什么非要浪费人力、物力用铁杵磨成针呢,换一个省事一点的铁丝不好吗?

“磨”:磨是一种最省脑却最费力的办法。我们要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研究出轻松便捷的方法。

“针”:一块铁杵,明明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可是却要用来磨成一根小小的针,这就是大材小用的浪费啊!

3、用事实说话:。举出一个事实论据来做反面论述,自然这句话就被推翻了。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赵薇已经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如果不是在一个领域望着另一个领域,那么她就不会成为导演。而已经是著名导演的冯小刚也不会成为影帝。周杰伦则诠释了“不想当导演的演员永远不是一个好歌手”。

(二)你说Yes我说No

在一些舆论一边倒的批判或赞扬的事件中,如果我们不人云亦云,而是调查了解一些背后的深层原因,不被喧嚣的舆论干扰,逆向的辩证的对待问题,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看法。

在此给大家提供两个逆向思维的角度:

1、好心办坏事—质疑方式方法。很多事情看上去出发点是好的,或者短期之内效果不错,但是未必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我们要从事情的结果,影响,弊端出发去逆向思考,看到一些“好事”背后的方式方法问题。

例如在深圳有一条“最牛”环保街,200米就有150个垃圾桶,没给一凳子便安放一个,负责人解释称,这样可以养成市民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这件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样极端的方式方法却产生了一种资源的浪费,让市民敬而远之,可见垃圾桶的数量并不和文明的程度成正比,因为垃圾桶工厂也没有成为最文明的地方。

2、坏事变好事—看到积极意义。常言道:“祸兮福之所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只要运用得当,任何一件坏事都会变为好事。所以我们要通过逆向思考看到一些“坏事”背后的的积极意义。

例如:对于钢琴家李云迪来说2015年10月30日绝对是“车祸现场”在演出时弹奏最拿手的曲子时却突然断片,演奏被迫中断,观众愤然离席。当大家都批判李云迪过分参与娱乐圈时,你也可以肯定这件坏事其实是一件好事。对于李云迪本人,可以引以为戒,更加专注艺术本身。而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一个启示:没有谁是天生的艺术家,不勤于练习,连李云迪这样的大家也会“马失前蹄”。是不是这些长远的积极意义也让眼前的“祸事”变得可爱了很多?

三、小结

思维和任何一种技能一样,刚入门时只能想到一些浅层的表面的观点,慢慢的锻炼,联想和发散能力提高之后,就可以“纵向挖井”,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深度的观点了。(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价值分配研究唐艳芳

作者简介:唐艳芳(1990-),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学生,经济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广告也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在RTB模式下新型网络广告产业链中各个节点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节点企业信任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使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价值分配更加合理,为该行业产业链价值分配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价值分配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成爆炸式的增长, 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都呈现了快速增长,近两年实时竞价广告也应运而生,实时竞价(Real Time Biding)广告是基于受众的广告形式,在对每一个用户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展开的实时竞价交易。

二、理论背景

对于价值分配问题的讨论,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见解。张珊红(2008)认为供应链企业价值分配应注重收益与贡献的比例关系。马红燕,张光明(2007)等对供应链中价值分配的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李建玲(2013)利用不对称 Nash 协商模型来研究价值分配问题,用实例来说明价值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张琦(2008)主要研究的是产业链中价值创造功能,因此在定义产业链价值链时将其定义为价值创造系统,产品或服务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得到不断深加工。潘成云(2008)将产业链分为政策诱导型和被动接受型。政策诱导型产业链是指产业链的形成是受政府政策影响而形成的,被动接受型产业链是指为了在市场中降低生产、服务成本,获取额外收益,企业间的合作逐渐加强,因此而形成的产业链。

三、RTB网络广告产业链分析

RTB网络广告主要的参与平台包括:需求方平台(DSP)、供应方平台(SSP)、竞价平台(ADX)。

需求方平台(DSP):是网络广告需求者浏览和访问广告库存的平台,能够使广告主和广告商更方便及时的了解有效的广告库存。

供应方平台(SSP):供应方平台主要是指将媒体接入到广告交易平台中,从而提供广告库存。

竞价平台(AD Exchange):竞价平台主要联系网络广告的供求双方,也就是广告主和媒体。

本文将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讨论,假设RTB网络广告产业链是由A、B、C三个参与方组成。其中,参与者B代表RTB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主导企业;参与者A和C分别代表媒体和广告代理商,在产业链中处于追随地位。这样,媒体、RTB提供商、广告代理商三方之间就形成了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上的主从博弈关系。

四、模型分析

本文首先确认RTB提供商是产业链的主导企业,运用Stackelberg模型分析RTB提供商、媒体和广告代理商在两种合作下的收益情况,构建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价值分配的博弈模型。

(一)假设条件

1、假设A、B、C均是理性人,当主导企业B与追随企业A、C进行博弈时,主导企业首先采取行动,追随企业之间进行博弈时,媒体A首先采取行动;

2、假设媒体A的单位服务费为a1,单位服务成本为b1,RTB提供商B的单位服务费为a2,单位服务成本为b2,广告代理商C的单位服务费为a3,单位服务成本为b3;

3、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c-d(a1+a2+a3),其中c d>0

4、假设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上的企业存在如下两种合作情形;一是两两合作:媒体A与RTB提供商B展开合作,而广告代理商C不参与合作,记做{(A,B),C},或者是RTB提供商B与广告代理商C合作,媒体A不参与,{A(B,C)},A与C不能脱离主导企业进行直接合作;二是三者合作,记做{A,B,C};

5、假设三方利润分别为L1,L2,L3。

(二)模型建立与最优分配价值求解

1、(A,B)情形下的均衡。当媒体A与RTB提供商B展开合作,而广告代理商C不参与合作时,利润为:L12=[c-d(2a12+a2)](2a12-b1-b2)

令l12″=0,求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得出均衡利润为:

2、(B,C)情形下的均衡解。当RTB提供商B与广告代理商C合作,媒体A不参与合作时,利润为:

对a23求导,令l′23=0,求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得到均衡利润:

3、(A,B,C)下的均衡街。媒体A、RTB提供商B、广告代理商C均参与时,利润为:l123=(c-3da123)(3a123-b1-b2-b3)

对a123求导,令l′123=0,求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得到均衡利润:

(三)模型价值分配因子的范围分析。在(A,B,C)情形下,媒体A、RTB提供商B、广告代理商C各自的价值分配系数为φ1、φ2、φ3,且,φ1,φ2,φ3>0,φ1+φ2+φ3=1,φ1I′≥I1′,φ2I′≥I2′,φ2I′≥I2′

(φ1+φ2)I′≥I12′,(φ2+φ3)I′≥I23′,(φ1+φ2+φ3)I′≥I123′

可得价值分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0.1≤φ1≤0.5;0.2≤φ2≤0.60≤φ3≤0.5

(四)模型的最优分配比例确定。根据Shapley值法,求解媒体A、RTB提供商B、广告代理商C的利润分配值。

根据经检验可知,当媒体A、RTB提供商B、广告代理商C的价值分配比例为:(φ1,φ2,φ3)=(0.25,0.4,0.35)时,该结果满足了上文所分析的价值分配因子的取值范围,最终实现了媒体A、RTB提供商B、广告代理商C三方之间的最优分配。

五、结论与建议

在网络广告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产业链价值的合理分配对各个参与主体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促进RTB网络广告产业链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广告交易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广告主、广告代理商、RTB提供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促进RTB广告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进行企业机制创新。例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创造力,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等。

第三,政府政策支持。作为新兴产业,RTB网络广告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制度、资金方面的问题,政府应该从科研和资金上给与支持,促进RTB网络广告的制度完善。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KYLX15_1013

参考文献:

[1]张珊红.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3.

[2]马红燕,张光明.造船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协商机制研究[J].船舶工程,2007(2).

[3]李建玲,刘伊生,马欣.共性技术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7).

[4]张琦,孙理军.产业价值链密炼机理及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7).

[5]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

作者:向秦丽

资源税收制度分析论文 篇2:

资源税收制度论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税收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其次对资源税收制度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收管理体制的新举措。

[关键词] 资源税 可持续发展 税收制度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资源保护问题也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在环境资源保护中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实施环境资源税,相对于行政法规等传统手段而言代价低、效率高、成效好,不仅有利于持久地保护环境资源,有利于技术创新,而且还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有力手段,已日益被各国政府广泛运用于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我国而言,税收体系应如何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一套什么样的资源税收制度,则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税收与资源保护

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征税,在社会进行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调节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国家的各种目标。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长远目标是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国家的适当干预必不可少,而税收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在资源保护中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资源税收政策,不仅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起到保护资源及宏观控制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就是促使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资源社会成本(外部成本)内在化,即有效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笔者认为税收调节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如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行为进行税收减免优惠措施来鼓励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税赋比重来引导消费群体对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培育成熟的循环经济等税收调节手段,能有效防止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希缺资源)的过早灭失。资源税收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持续发展加注利益的燃料,所以资源税收制度是一种利导性制度。将资源保护纳入税收制度,利用税收杠杆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资源税制建构的法理基础

1.法治理论

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也不得被要求纳税。税务机关不能在找不到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征收税款。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现代各国普遍把税收法定主义作为宪法原则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就规定征税的法律必须由众议院提出。法国宪法第34条规定“征税必须以法律规定”。日本宪法第84条规定“征收新税或改变现行税收,必须以法律定之”。等等2。我国也已明确规定了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纳税人和征税机关都必须按照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征税机关并不具有自由裁决权,更没有法律规定之外的任何权力。基于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资源的有偿使用应摒弃行政手段的不当干预,通过征收资源税,用法律来确保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顺利进行,以防行政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收取资源费的随意和无序。

2.公平理论

公平一直都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公平应属于正义的范畴,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述“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可称为“实体正义”;二是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可称为“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3。资源税作为国家调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手段,应优先考虑公平,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平等的分配资源。资源税所追求的公平充实了传统的法律公平价值观念,并对后者造成了冲击,极大地拓宽了法的价值空间。有学者认为,“环境法则以现实的不平等为基础来建立公平体系,在承认市场主体资源禀赋差异的前提下,给每个主体以‘相对特权’,追求结果大体公平,即以不公平求公平,在这种公平观下,财产和收入差距太大是不公平的,因而应该适当遏制;牺牲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利益的单纯经济发展是不公平的,必须加以控制。4”因此根据此观点,筆者认为资源税收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应当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权利公平。从公平性角度出发,资源税是调节资源数量和质量差异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手段。

三、中国资源税制的完善

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税制,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的资源税收体系进行综合重构。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笔者认为,改革和完善资源税收管理体制的新举措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资源税收调控的制度性手段和临时性手段相结合,以制度性手段为主,临时性手段为辅。

基于税制的稳定性、公平性、简化和便于管理的要求,资源税收调控手段的运用应尽可能地在税制设计时全面考虑政府调控的要求,将调控措施体现在规范的税制中,使其形成一种对自然资源有效运行的制度化调控。当然,市场经济的运行有许多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税收调控手段。但应尽可能少地采取临时性的税收调控手段,其只能作为一种拾遗补缺,不能对其形成长期依赖,更不能动辄采取临时性的优惠措施。

2.根据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行差别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使我国的税收制度向着与资源更友好的方向转化,今后应更充分地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差别的手段来体现环境政策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应将资源税分成两大类即可再生资源税和不可再生资源税,分别确定其相应的基本税率,在这种“兜底税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其相关的税额幅度和减免优惠措施。同时在对某类资源实行减免优惠措施时,必须遵照资源税收法律的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进行,没有法律规定的不得进行任意减免优惠,而且还应该有相应的年限设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资源税收法制化,也才能有效的避免税收职能部门的寻租行为。在基于以上规划的范围内,分别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构建:一是在投资环节,鼓励企业进行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可再生资源的节能降耗环保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此类投资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调节税或允许此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投资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等;二是在生产环节,鼓励企业进行高效、节能与清洁生产,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安装节能设备进行生产的企业以及综合回收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对生产中严重损害资源、浪费资源的企业加重税收。三是在消费环节,鼓励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对利用可循环利用物资生产的产品、可再生能源以及废旧物资生产的产品等征收较低的消费税,对稀缺资源或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四是在资源的研制和开发、技术的革新等领域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等,以鼓励和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总之,通过税收的差别来引导人们选择对资源友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推行税费改革,绿色资源税制

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还是以收费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而以税收的手段特别是具生态效益的资源税在我国还处于十分幼稚的阶段。在我国当前资源被滥用而危及资源安全的严重局面下,实行税费改革(如水资源费改为税)、绿色资源税制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强化的重要课题。

4.在进出口环节征收资源调节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交往日趋密切,外资企业如潮水般涌向我国这片资源富集的土地。为了吸引大量的外资,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当然也包括税收优惠等经济措施。在技术、资金短缺时期,这些方针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随着我国资源短缺压力的增加和对资源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也有必要在进出口环节征收资源产品调节税。对进口的那些我国急需稀缺的资源产品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而对那些出口的消耗国内大量的自然资源,或者是进口具危险物质性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成品征收进口或出口环节的资源调节税。

5.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征税标准,以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

首先,坚持有偿开采原则,实行等同纳税,普遍征收,使资源税成为对所有生产企业和用户都有监督作用的经济措施。可考虑将实行保护性开发的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草场资源等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有效地控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发生。其次,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普遍较低,不足于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在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的同时,适当提高资源税的征收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对污染程度较重的资源以及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特别稀缺的资源要课以重税。

6.资源税的征收应发展成为“预防性”行为。

目前政府对资源税的征收仍停留在“末端治理”而非“事前预防性”的行为层次,即资源的使用行为发生后针对其资源使用量进行征收,这与设置资源税的目的相违背,“末端治理”已不合时宜。事后征税的行为意味着企业只需为大量消耗的资源按期缴纳罚金即可,但事实上,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远非这些罚金可以弥补。因此,税收部门应尝试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实现资源税征收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必须完善资源税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徐详民主编:《环境与资源法论从》第四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51页

[2]张文显:《现代西方法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5页

[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作者:黄伦宽

资源税收制度分析论文 篇3: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资源税制度

[摘 要] 本文首先从立法精神、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单位税额等方面对我国现行资源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其次,通过对国外的资源税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最后,对我国资源税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资源税立法精神税收制度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资源税作为调整资源利用的手段之一,在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各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所运用的经济手段之一。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由于历史和认识上的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难以起到对资源利用的调节和保护环境作用,己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一、我国现行资源税制度存在问题剖析

(一)立法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完全相符

按照征收目的的不同,资源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一般资源税是对占用开发国有自然资源者普遍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通过对国有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达到政府保护资源和限制资源开采的意图;级差资源税是对占用开发国有自然资源者因资源条件差异获得的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条件。我国现行资源税的指导思想为调节级差与普遍征收相结合。但实际上却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主,属于级差性质的资源税。通过资源税调整资源开发企业之间的级差收入固然很重要,但单纯的级差性质极大地局限了资源税制应有的作用。首先,它没有表达政府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因而政府无法通过征收资源税表达保护资源和限制资源开采的意图,当然也无法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其次,单纯级差性质的资源税没有给出资源价格,不但不能体现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因而无法起到遏制资源被掠夺和浪费的作用。再次,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由此可见,这种立法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完全相符。

(二)资源课税范围狭窄

从资源税开征的目的来看,其征税范围本应包括一切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而1994年出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仅就几类矿产品开征资源税,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只对这几类征税的范围明显偏窄。首先是无法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今天,森林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和滩涂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已十分普遍,没有对这些资源征收资源税导致资源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不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同样是被开采的自然资源一部分不征收资源税,而另一部分却征收,使纳税资源的价格比非税资源的价格高,相应地,纳税资源的后续产品的价格在商品价格比价中就必然相对较高,而非税资源的后续产品的价格就相对较低。这与税收调节经济,营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功能相悖。

(三)资源税计税依据不科学

1994年税制改革,我国资源税制沿袭了原以应税资源产品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的计税方法,并为统一税制,将原油由原按产量计税也改为按销量计税。如果仅从征管的角度看这种按销量征税法是比较有利的(简便易行,征管费用相对较低等),但如果从资源税的课税目的看,则是不可取的。从理论上分析,资源税从量计税,可以作为计税依据的“量”有储量、产量、销量三种。理想的资源税应以储量为计税依据,即按照应税资源已探明的地质储量的动用量计税。这样,开采企业如能节约利用资源,等量的资源储量消耗可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单位产品负担的税额也就相对较少,企业就可以相应得到较多的利润,这就能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利用资源。可见,这是最符合资源税立法精神的计税方法。

(四)资源税单位税率总体偏低

现行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只反映了劣等资源和优等资源级差收益,资源税税额最高60元/吨(固体盐),最低0.3元/吨(煤炭),这种以劣质低价为基础设定的不同级差的单位税额,不因资源市场变化而调整,与市场机制要求相背离。由于资源在市场中的一般价格由劣等资源价格决定,并遵从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规律。所以,我国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只反映劣质资源和优质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从整体水平看,我国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税率是税制的灵魂,过低的资源税单位税额使资源税制在能发挥作用的有限空间难有“用武之地”。

二、国外资源税制度的实践及借鉴

(一)国外资源税立法现状

从资源税的具体征税范围来分析,目前世界各国的资源税主要包括对矿藏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征税。

由于矿藏资源的稀缺性与非再生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均十分关注本国矿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纷纷采用法律、税收等手段加强对矿藏资源的保护,并将矿藏资源课税作为资源税的主要内容。水资源是人类及万物的生命之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和保证人类健康关系重大。目前各国水资源征税涉及的范围均较为广泛,既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还包括水产资源、渔业资源等。但由于世界的水资源分布极广,各国开发利用的方式繁多,且又难以采用准确单一的方法计算其使(占)用的数量,因而,各国的水资源税,往往是根据纳税人利用水资源所生产的产品的产量、销量或销售收入额从量或从价征收,也有的国家则是根据纳税人排入水域中的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征税,如德国的水污染税和荷兰的“人口当量税”。目前OECD国家征收的水资源税主要包括水污染税和地下水税两种。“土地为财富之母”。自古以来,土地一直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和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条件。为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土地税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征收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资源税。尽管各国对土地资源征税所采用的具体名称不同,如农业税、土地税、地价税、土地使用税、土地转让税、土地增值税、土地许可证税等,但从性质上看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土地的面积、等级或价格征收的属于财产税性质的土地税,另一类是根据土地收益或增值程度征收的属于所得税性质的土地税。很多国家除了对矿藏、土地、水等资源征税外,还对森林、草原(场)、山岭、滩涂等资源征税。在具体的征税方法上,对于森林资源一般是就采伐数量计征,而对于草原(场)、山岭、滩涂等资源,则多半是按照占用面积或利用这些资源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销售收入,从量或从价计征。

(二)国外资源税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资源税制度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各国的资源禀斌不同,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都比较宽广,并且绝大多数国家均通过立法确认矿产资源作为社会财富归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联合国《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也明确了这个原则。因此,许多国家在资源税立法中,首先,通过征收权利金,来调节资源所有权人与开采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其次,通过级差税体现超额利润税。再次,资源税的税率体系随市场、资源赋存情况变化而变化。以美国为例,过去的数十年中,石油的开采曾取得惊人的利润,美国政府也因此在租约中把石油的权利金费率提高到计征收益的百分之几十的程度,经过数次法令的修改才固定到目前的外海石油16 7%,内陆石油12 5%,露采煤矿12 5%,坑采煤矿8%。最后,不同性质的资源税其使用用途不同,征收主体也不同。

三、我国资源税制度的完善

(一)立法宗旨的完善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资源税已成为日益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源开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市场经济国家资源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都比较好地考虑到了环境问题。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资源开采者所发生的任何环境保护或恢复支出在计税时给予相当有利的扣减;其二,政府通过环境税及矿地恢复保证金制度等对矿业活动征税治理矿业对环境的破坏。可以看出,国外资源税的立法目一方面在于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在于保护人类健康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现有的资源税的立法目的,仅仅是为了调节资源的级差收入而设立的。这种狭隘的立法宗旨在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需要。为此,中国的资源税立法所面临的问题是应当从立法宗旨上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扩大资源课税范围

从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看,资源税税目可涉及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地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其中以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为主。显然、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资源保护的要求相比,现行资源税征收范围都显得过窄,新的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尽可能包括所有应该给予保护节约的资源,具体税目可以根据资源分类去制定。如果考虑到目前的征收管理水平还不足以对所有资源征收资源税的话,可以考虑将国家目前己经立法管理的一些资源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国家立法管理的资源性收费并入资源税。

(三)完善资源税计税依据

由于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资源税设置中首先应当考虑将资源按其能否再生进行分类;其次,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特性设置计征依据。对于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如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和其它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的共同特点是随着人类的开采使用,它们的原有资源总量会不断减少,并最终枯竭,其递减的速度取决于人类的消耗速度和利用水平。因此,对不可再生资源课税方法的设置应考虑怎样促使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被人类更好地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益和避免及减少资源被浪费的作用。可以考虑采用倒累计的从量法课征资源税。对于再生性资源产品课税方法的设置应当考虑怎样促使其达到再生能力更大,并保持良性循环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每种资源的直接成本和补偿再生的时间,用从价法确定资源税率并计征税额。

(四)调高现行资源税的税率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资源税费普遍偏低,导致资源市场价格偏低,这显然是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且目前资源税费设计不尽合理,未能体现市场规律,造成资源企业苦乐不均,税率的调整势在必行。税率设计要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价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通货膨胀环境下物价指数的变化。在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前提下,本着“不可再生资源高于可再生资源,稀有程度大的资源高于普通资源,经济效用大的资源高于经济效用小的资源,对环境危害大的资源高于危害程度轻的资源,再培育周期长的资源高于再培育周期短的资源”的宗旨,重构税额幅度。重构思路为:引入市场机制,以按质论价为基础,科学地进行级差划分,适度提高资源税税率标准,根据现实情况可逐步实施。除此之外,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税率的设计还需考虑资源回采率。

[参考文献]

[1]曾琼军.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财政与发展[J].2005(10).

[2]吴燕,陈国庆.国外的环境税及其借鉴.涉外税务[J].2005(5).

[3]曹明德,王京星.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价值定位及改革方向.法学评论[J].2006(1) .

[4]李志元.完善我国生态税收制度的思考.税务研究[J].2005(6).

[5]李绍平,王甲山.我国生态税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税务与经济[J].2004(3).

[作者简介]张明亲(1967-),女,陕西蒲城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作者:张明亲 李 霞

上一篇:汉字文化标志设计论文下一篇:股票市场考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