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201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和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具体的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应如何规避纳税风险?通过深入挖掘2011年山西黄金税案犯罪分子作案原理并剖析犯罪原因,揭露出目前增值税征管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最终提出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相关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税收执法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税收执法风险分析论文 篇1:

基层地税分局应对执法风险的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多元化,税收管理各环节要求越来严,社会执法监督不断加强,税收执法难度越来越大,一线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越来越高。该文试从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表现入手,并对执法风险存在的原因从外部环境、人员因素、内部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基层地税分局如何降低税收执法风险进行探讨,并从争取地方党政领导支持、完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化解执法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执法风险 表现 原因 对策

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江西省地税部门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工作的灵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何防范基层执法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1 基层分局执法风险存在的主要表现

(1)税务登记中存在的风险。受理阶段主要表现为漏征漏管、未按规定受理税务登记或遗漏重要登记事项、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违反规定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相关手续,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核实阶段主要表现为未在规定时间内核实、采集信息资料,实施日常税收管理;采集、核实房产、土地等税源信息不准确、完整。税种鉴定阶段主要表现为鉴定税种、税目不全,税率不正确,纳税期限、征收方式不恰当,预算级次错误;房产、土地、车船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税信息变更未及时准确核对等等。

(2)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风险。基层分局在税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为完成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任务,往往采取预收、空转、引税等方法来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在税源充足的情况下,为了下一年任务好完成,有税不收,延压税款,这些都埋下了执法隐患和税收风险。

(3)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风险。

①受理申报环节:主要风险是未按规定受理纳税申报,影响税款征收;对纳税申报资料不齐全、逻辑错误等问题未审核纠正;对逾期申报,未按规定进行处罚或不予处罚。为逃避执法过错追究和追求高申报率,征收期末税收管理员突击“零申报”或替纳税人“零申报”,造成了执法风险。

②税款征收环节:一是核定征收环节。征收方式鉴定、税额核定不公开、不透明,未坚持“公开评税、公正定额、公平税负”,系统核定征收方式与实际征收方式不符,税款征收随意性大,容易造成税款损失。二是减免退税环节。纳税人减免、退税资料弄虚作假,不真实、不齐全,随意受理或不受理审批申请,税务机关资料审核不严,实地核查不到位,违规审批,造成税款流失;未及时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的减免税申请不答复、不批准,或者谋取不当利益,导致审批错误、税款流失带来执法风险。三是欠税追缴环节。税务机关对存在欠税的纳税人未及时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措施执行不到位造成税款流失;基层分局为规避对新增欠税指标的考核,往往对个别困难企业采取缴多少税款就申报多少税款的方式,导致税款征收滞后或流失。

③纳税评估环节:一是全年无评估工作计划,未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指标进行纳税评估,应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发现,造成税款流失;二是在徇私舞弊,隐瞒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不缴、少缴税款,造成国家税款流失;三是為谋取私利故意夸大涉税问题;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瞒报评估真实结果;故意不移交案件;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未按规定对纳税人评估认定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造成税款流失。

2 基层分局执法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引发的执法风险。当前,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税源相对匮乏,完成税收计划和坚持依法治税成为了地税工作的主要矛盾,基层分局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往往采取预收、空转、引税等手段,由此引发的执法风险最终由税务机关承担。

(2)人员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一是执法人员风险意识欠缺。少数税务干部对由于税收执法行为不当可能导致的风险和后果没有充分认识,对在执法过程中如何避免风险的发生缺乏有效认知,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不力。二是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少数税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足,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征管方式,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想当然”现象,凭经验执法、凭习惯执法。三是执法人员廉政意识不强。有一些税务干部缺乏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在执法过程中心存侥幸,抵制不住人情、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私利。

(3)内部管理原因引发的执法风险。一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目前,税务系统的执法监督体制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很难发挥应有作用,特别是税收执法各岗位之间以及执法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缺乏严密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对税收执法权力缺少过程监控,从而易引发税收执法风险。二是把握政策不准,政策执行不到位。当前税收文件出台后,相关解释及具体贯彻实施意见的配套文件跟不上,基层收到文件后凭个人理解去执行,税收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引发执法风险。

3 化解基层分局执法风险的建议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找出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潜在的税收增长点,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解决收入任务计划与依法治税的矛盾;二是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形成税收执法合力。知法才能不犯法,邀请专家进行法制讲座,开展税检共建活动,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切实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与配合,积极取得检察、纪检等司法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利用好政府信息交换平台,深化税收管理,降低税收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解决涉税信息不对称,征收管理不到位带来的执法风险问题。

(2)完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化解权力风险。一是强化风险分析评估,找准内控机制的着力点。完善内控机制是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关键。二是固化风险点执法行为,规范日常执法。三是建立征管、稽查与法制互动机制,搭建良性互动平台,深化税收执法监督,降低税收执法管理风险。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素质。通过观看法制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典型案件分析等方式,不断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法制和警示教育,引导基层执法人员时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知法、懂法,克服执法行为中的侥幸和麻痹心理。进一步加大税收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实质内容和执法程序,具备良好的执法基础素质,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预防执法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保生.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读本[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喻庆

税收执法风险分析论文 篇2:

浅析增值税征管过程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

摘 要:201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和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具体的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应如何规避纳税风险?通过深入挖掘2011年山西黄金税案犯罪分子作案原理并剖析犯罪原因,揭露出目前增值税征管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最终提出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黄金税案;税收风险

引言

国家税务总局在以往的“税收风险研究”基础上,于《“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可见,如何提高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自身执法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不可回避的话题。从各级税务机关的层面来看,作为行政机关,面对千差万别的情况,会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税务行政机关必然存在风险。仅就税收行政行为而言,税务机关的风险源自两大方面,一是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二是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

笔者将从某国税局于2011年破获的税案①入手,从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和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税务机关当前在增值税征管过程中所面临的税收风险。

一、案情简介

2011年10月,某国税局对外公布,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波及全国30多个省市、开具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6 700余份、涉税金额达到46亿的涉税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起诉,共计查补税款1 274万元、罚款1 274万元。

(一)纳税方作案原理

以骆某为首的犯罪分子通过注册104家无任何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从黄金销售公司购买黄金,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方面,由于黄金回收环节冶炼环节是免税的,犯罪分子便通过黄金加工市场或黄金回收中心变现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认证系统不能比对汉字的漏洞,犯罪分子变更其中货物品名、销货方单位、购货方单位,保留其数字信息,将黄金的购进发票变为煤炭购进发票,然后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卖给需要增值税发票的煤炭企业,从而牟取非法利益。煤炭企业则通过伪造的煤炭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套取国家大额税款。

(二)税务机关检查过程

1.初步调查,发现涉税疑点

税务稽查人员首先通过查账发现,2009—2010年两年间黄金销售企业收入呈爆发型增长,而毛利率、税负率却直线下滑,超出正常预警范围。以某黄金销售为例,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2010年为6.7亿元,税负率却从0.8%降到0.1%。

2.提请公安机关介入,成功获取涉案资料

2010年8月,28名税务稽查干部和公安局经侦支队的20名民警,同时对14家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其中6户黄金经销企业、8户接受黄金销售企业开具发票的受票企业,仅2008—2010年上半年开具和接受的发票就多达6 700余份,涉案企业遍及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省市。

3.及时发函,掌握真假发票信息

根据掌握的账簿资料,稽查人员决定从发票对比入手。面对海量的数据,稽查人员理出了思路:对记账联与抵扣联逐一发出协查函核实其对应情况,省内发票以接发传真的形式比对,省外发票则通过发票协查系统发函比对。发现焦点逐渐集中在记账联与抵扣联严重不符:同一发票号码,真假两张发票,两个货物品名,黄金发票变成煤炭发票。此外还发现,向黄金企业购买黄金的104家企业注册地都指向同一座沿海城市。调查组立即赶往该城市国税稽查局,主管税务机关信息中心递上的资料显示,104户企业注销或走逃92户,除了个别几户,大都联系不上,因此无法从购货方取得相关证据。

4.税、银合作,检查资金流向

从事前掌握的资料中,稽查人员仔细罗列出案件涉及的当地72家大大小小的开户银行。随后,税务机关与这些开户银行逐一取得联系,并在当地稽查局的密切配合下,调取了涉案企业全部的资金交易记录。稽查人员对交易记录比对之后,发现了资金流的怪圈。购买黄金的资金从不同的商贸企业汇入黄金销售企业,但余款却转入同一个人的账户,或是返回原来的商贸公司后又进入同一个人的账户,或是同一笔资金在不同的商贸公司间来回流动。种种迹象表明,表面上是104户企业,实际上则操纵在少数几个人手里。

5.深入调查取证,查明案件事实

稽查人员深入购卖变更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某洗煤厂检查,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账务检查,发现该洗煤厂有原煤购进业务,有过磅单、化验单,但是煤款却以现金支付,而且账面上甚至有上万元的应付款长期挂账,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进一步协查发现,该洗煤厂从未从抵扣联所显示的煤运公司购进原煤,洗煤厂却提供了与该煤运公司的供货合同、银行账号、企业业务人员姓名相同的同一税号增值税发票。经中国人民造币研究中心鉴定,其抵扣联为伪造假票,即该洗煤厂涉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案情及税收风险分析

(一)案情分析

1.纳税人资格的认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

我国增值税体制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实行凭票扣税的计税方法,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管理办法。① 小规模纳税人孤立于增值税的抵扣体系之外,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无法进行进项抵扣,导致税负增加。

在本案例中,购买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洗煤厂老板向稽查人员交代:“近两年,煤炭市场火爆,来订煤的络绎不绝。需求量大时,我们就会从一些小煤窑购进煤炭,由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每年都要承担一大笔税收,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从此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认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带来了一般纳税人对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求,市场一旦有了需求就会有供给。

2.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存在漏洞,形成巨大的利益诱惑

在本案例中,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存在不能对比汉字内容这一漏洞,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到需要发票的煤炭企业,将发票以可抵扣税款的6%—7%的价格卖给对方,从而牟取非法利益。增值税进项抵扣认证系统上的漏洞使得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国家税款的巨额流失。

3.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不足以与巨大的利益诱惑相抗衡

我国对于偷税行为的法律制裁有失合理性,也不利于对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一方面,对于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偷税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以0.5—5倍的罚款,由于罚款弹性很大,所以购买虚假发票的企业只需打通相关部门的关系即可将其罚款数额降至最低,导致处罚并不能真正起到惩处犯罪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素质水平及地方保护主义等多种原因,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增值税违法企业采取“以罚代打”或者“只罚不打”的执法态度。因此,制度和人为的双重因素削弱了法律对偷税行为的约束力及威慑力,导致犯罪分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

(二)税收风险分析

1.纳税人的不遵从行为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洗煤厂为了降低本企业的税负而涉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其税收风险转化为现实,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正是因为经济诱惑、技术缺陷、制度漏洞及法律欠缺等多种因素,才导致了纳税人发生不遵从行为。纳税人应在法律范围内降低本单位税负以节约企业资金,起到规避税收风险的作用。此外,我国目前对行贿、受贿的行为惩罚力度相对薄弱,很多企业便采取“寻租” 以达到降低税负或在违法行为败露后缴纳较少的罚款的目的,这也成为税收风险的因素之一。

2.税务人员的不当行为

尽管在本案例中尚未发现税务人员协同作案,但是这种情况在以往案例中却屡见不鲜。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违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任一环节对相关税务人员进行直接或变相的利益诱惑,以换取违法行径败露后的从轻处罚,使得素质较低、警惕性较差的税务人员走向违法道路;另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直接面向企业,其税务人员面对大量管户难以真正做到“户户掌控,面面俱到”,一旦其下属管户出现违法行为,税务人员则难辞其咎。针对此等情况,我国税收法律既要相对限制涉税处罚的“人罚”空间,又要出台保护税务人员合理利益的相关规定,增强税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意识。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该税案的深层次分析发现,现阶段由于我国增值税征管体系不仅存在技术层面的缺陷,也存在制度层面的漏洞,以及管理界的通病——“人为因素”,所以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面临较多税收风险。针对此种情况,税务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税收风险:一是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防范政策风险;二是强化税收管理、规范执法行为,防范管理风险;三是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防范业务风险;四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范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1] 向东.税收“行政执法风险”辨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1,(4):53.

[2] 苑新丽.税收执法风险来源及其防范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1,(8):44.

[3] 梁军,蒋震.推定课税的税收风险分析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1,(7):59.

[4] 侯卉.增值税专用发票监控的反思[J].税务研究,2005,(3):76.

[5] 任丽娜.山西破获46亿元特大“黄金税案”全纪录[EB/OL].中国新闻网,法治新闻,2011-10-28,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

10-28/3421507.shtml.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张宁

税收执法风险分析论文 篇3:

有关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税收筹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各种各样的税收筹划活动也应运而生了。但是税收筹划并非一项没有风险的工作,它再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对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税收政策;税法

税收筹划是允许纳税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纳税方案进行事前的分析与规划,利用法律规定中对自己有利的规定与政策,选择一个最优的纳税方案。随着企业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种税收筹划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但是,筹划有风险,企业需谨慎。企业在选择税收方案时,一定要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一、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风险

税收筹划具有超前性,它是在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作出的,再加上税收法规与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性,使得税收筹划决策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基于税收筹划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对所有风险因素予以充分、全面的考虑。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企业以国家政策作为节税依据的风险,包括政策的选择性风险和变化性风险。前者是指在筹划人对于国家政策未能全面理解的情况下做出筹划方案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后者是指由于国家政策为了及时调节市场经济,其政策时效具有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二)操作风险

税收筹划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用法律规定和政策中有利于节税的规定进行税收方案选择,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税收方案时往往是利用税法中的模糊规定进行边缘性操作。然而,就我国目前立法现状而言,不仅在税法的相关法规中存在许多不明确的规定,而且在我国税法多层次立法的前提下,极可能出现法规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即使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不能保证完全掌握相关的税法规定,这也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操作时具有较大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两种操作风险:一方面是未能充分运用与执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指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未能从整体对税收政策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控制风险。

(三)经营风险

税收筹划是在满足税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的超前性谋划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所预期的经营活动的变化往往会对税收筹划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与预期变化相去甚远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为,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实际上就是通过预期企业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变化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相关税收政策,即企业今后的经济活动必须符合企业进行筹划时所选择的税收政策的相关要件才能真正起到节税的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在接下来的经济活动中就必须按照预先确定的方案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某一方面的经营与发展。甚至,当企业对于经营活动决策失误时,不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反而可能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与企业预期南辕北辙。

(四)执法风险

税收筹划应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法操作,但是对于“合法”范围的理解还需有相关的税务行政执法部门来界定。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者对于法律规定与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理解不同,判断出现误差,即便企业成功的规避了其他风险,税收筹划仍归于失败。这一风险的存在均归因于我国在税收立法时在对具体税收事项这一规定中给予了税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即在一定范围内,可有税务机关机关决定税收范围,这就使得税收事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目前全国各地的税务行政执行人员的水平高低不齐,又进一步加重了税务执法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即便在合法的前提下,若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不能与税务行政执法相一致,那么该方案便毫无意义,更有甚者,还可能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处罚,背离初衷,加重税收负担。

除了上文所述的政策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与执法风险之外,税收筹划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进行税收筹划所耗费的成本远远多于税收筹划所节约的税收的风险,得不偿失;税收筹划所确定的经营方向与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看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税收成本,但实质上并未给企业带来实际利益,等等。以上所述所有风险均为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中需予以重视的客观风险,应谨慎对待。

二、应对税收筹划中风险的策略

虽然在税收筹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应对、谨慎筹划,对其加以控制和规避。筹划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直面风险,积极主动地应对风险,针对风险产生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效益。

(一)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提醒机制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无论是税收筹划人还是企业决策者都应树立风险意识,始终保持着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警惕性,切忌盲目信任风险筹划人所规划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人和企业决策者都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变幻的快速性、复杂性与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对所有潜在的风险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树立风险意识之外,企业还应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税收筹划提醒系统,对税收筹划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筹划人或企业决策者发出警告,最大限度的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二)依法筹划,始终与国家税收政策保持一致

合法性是税收筹划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税收筹划能否成功的主要衡量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筹划者应始终秉持着依法筹划的原则,这就要求筹划者接受国系统的税收法律教育,能够准确、全面的把握税收法律规定,并要求筹划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实收政策,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先关变化,保证其能依法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其次,筹划者要正确区分税收筹划与避税之间的区别,万不可利用法律漏洞进行避税。

(三)注重整体性,兼顾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与企业整体利益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收益,因此,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应注重整体把握税收筹划与企业总体利益之间的影响,不可因小失大。由于企业的税收项目繁多,且各个项目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相反,各种税收的税基都是相互关联,此消彼长的,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很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小某一种税收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许多税收的增加。这就要求筹划者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宏观考量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制定出一个最优方案,达到企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注重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税收政策时效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可变性。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可使企业在面对国家税法、相关政策或企业的预期经济活动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自己的税收筹划方案,保障最终的节税目的实现。

(五)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实现节税收益最大化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注重权衡筹划成本以及选择某一税收筹划方案后可能节约的税收成本,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同时,企业在进行成本与收益衡量时,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既要考虑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所产生的直接成本,还应将在进行方案选择时淘汰掉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作为机会成本加以考虑。只有当税收筹划方案取得的收益大于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方可接受该税收筹划方案。

(六)协调好与税务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上文中,笔者曾提到,税务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具体税收项目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并且由于地域的差异,税务部门的执法方式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税务部门的执法环节便成为了税收筹划方案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实践发现,企业只有主动适应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方式与特点,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有所提升。否则,若是不能得到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认可,那么收税筹划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税收筹划是一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工作,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全面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规避,关注每一个细节,重视每一个环节,谨慎决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通过税收筹划实现企业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分析.中国税网.2005年8月

2、管友桥.关于企业纳税筹划的成因与风险防范分析.2010年3月

3、杨焕玲.孙志亮.郑少锋.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兖矿集团兴隆庄矿会计核算中心)

作者:赵萍

上一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血压病管理模式论文